四祖顗禪師。於金陵瓦官寺為儀同沈君理僕射徐陵等開法華經題。一夏開釋大義。白馬敬韶等咸北面受業。自此後常講大智度論。說次第禪門。及為尚書毛喜說六妙門大建中南嶽思禪師。為海東玄光法師說法華安樂行。歸國演教。為高麗東國傳教之始大建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南嶽禪師示寂少帝(叔寶宣帝長子)
至德元年(癸卯盡四年)至德三年。詔瓦官顗禪師。赴太極殿開大智度論題。仁王般若經題。還靈曜寺就講。時百座居左。五等居右。慧曠慧辯。皆奉敕難問。天子臨筵聽法。百僚盡敬至德四年。詔迎顗禪師。居光宅寺。帝幸寺聽講仁王。躬禮三拜
禎明元年(丁未盡三年)顗禪師。於光宅講法華經。章安預聽隋文帝(楊堅相周靜帝受禪都長安)
開皇十年(庚戌是年陳亡始稱正統盡二十一年)開皇十一年。晉王總管揚州。迎顗禪師於大聽事。設千僧齋授菩薩戒。師名晉王為總持王。上師號稱智者開皇十二年。智者禪師於荊州當陽玉泉山為關王父子授戒開皇十三年。智者禪師。於玉泉說法華玄義。章安預聽開皇十四年。智者禪師。於玉泉說摩訶止觀。章安預聽。是年過岳陽為刺史王宣武授大乘戒法。為學士曇捷等講金光明經開皇十五年七月。智者禪師。至揚州禪眾寺。以所著淨名義疏。奉上晉王。九月辭歸天台開皇十七年九月。智者禪師。於天台佛隴為諸弟子口授觀心論。十一月。於石城寺為弟子說十如。四不生。十法界。三觀。四無量心。四悉檀。四諦。十二因緣。六波羅密。一一法門。是月二十四日。示寂於石城彌勒石佛像前 。
佛弟子文庫 > 佛教人物傳 > 正文
1、佛所說之法,即八萬四千法門是。 2、佛所得之法,即無上之真理是。 3、佛所知之法,即世出世間之一切法...謂一可攝多,多亦含一,大可入小,小可容大。...梵名 ārya-sthavira-nikāya,巴利名 Thera-Vāda。又稱銅鍱部。音譯作他鞞羅部、體毗履、他毗利與。乃部派佛教之...【實我微細常住有勝作用轉變諸法見】 p1273 大毗婆沙論一百九十九卷九頁云:諸有此見、風不吹,河不流,火不然,乳...(雜語)惡業污身故云塵。...(雜名)禪林耕寺領之田地者。...【具見】 p0823 大毗婆沙論五十三卷七頁云:問:何故隨信隨法行者,不名具見?答:若相續中,已具見四諦,已斷...(雜語)禪定湛寂,譬如清瀲。寄歸傳四曰:專意律儀,澄心定瀲。...【補特伽羅遍知】 p1246 瑜伽一百卷二頁云:云何補特伽羅遍知?謂由五相、應知差別。一、由行差別故,二、由眾差別...(人名)唐洛京佛授記寺慧苑(定刊等記有京兆靜法寺沙門慧苑等),師華嚴之賢首,深精究一宗,號山首門人。刊定賢首...【六現觀依定分別】 p0309 瑜伽七十一卷四頁云:問:此六現觀、幾依未至依可得,幾乃至依無所有處依可得?答:一、...右繞佛塔功德經 大周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等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餘無量...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阿難,云何...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編者按:今天這一篇故事出自《賢愚經》,原題為尼提度緣品。這篇故事講道,尼提比丘前世因為貢高我慢隨順習氣,驅使...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佛陀又向舍利弗尊者說道,在極樂世界,眾生一旦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
到了般若會上,佛陀把菩薩的因地展現給他們看,就說,你不服氣,好,我把菩薩的因地給你們看。就是說, 你的因地只...人的一生,誰都難免會犯錯,不同的是面對錯誤的態度。對某些人來說。錯誤是特殊的老師,是寶貴的經驗,是正確的先導...
我們無法要求環境都順我們的心,但是要練習把一切都當作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一切都幫助我們憶佛念佛周圍環境越是吵...
人壽百歲,不起善願,不如一日,發行四弘。《大法句經》 世間上,很多人希望自己得長壽;好不容易活到高壽八十、九...
在早晚功課和日常佛事當中,有幾樣法器比較常用,其持用的姿勢可概括為:對口引磬,合掌木魚,照面鐺子,平胸鉿子,...
愚癡的凡夫由於無始世以來虛偽惡邪妄想,由於無始世以來,因為自心所現的虛偽惡邪見,種種的妄想之所回轉,就是真如...
四祖顗禪師《佛祖統紀》
【佛教人物傳】
上篇:法師志因《佛祖統紀》 | 下篇:五祖章安禪師《佛祖統紀》 |
全一卷。唐代不空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六冊。內容系佛為金剛慧菩薩等,以密房、稻麥、貧人等種種譬喻講說一切有情所具...
佛法
大小互入
上座部
實我微細常住有勝作用轉變諸法見
業塵
地客
具見
定瀲
補特伽羅遍知
慧苑
六現觀依定分別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推薦】除糞賤民出家證果 佛陀詳解前世因由

到極樂世界能得壽命無量,修行永不退轉

阿羅漢在般若會上的後悔
歪打正著

【推薦】時時微笑念佛,每一念都改造命運

人壽百歲,不起善願,不如一日,發行四弘

【圖】佛教常用法器的持用姿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