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無數劫,意而有勇;聞佛無量德,志而不倦。
在《付法傳》上說到一件事,說闍夜多阿羅漢。闍夜多阿羅漢他帶領他的弟子到一個地方去,到一個城市里去。到了城牆這個地方,看見一個烏鴉,落在牆那裡。看見它,這阿羅漢就笑一笑。然後再向前走幾步,這阿羅漢有點悲傷的樣子。那麼又繼續向前走。
他的弟子就問師父:「為什麼有的時候笑,有的時候又是有點悲傷呢?」他說,我看見那個鳥,是我很久很久以前的兒子。我在毗婆尸佛的時候(毗婆尸佛離釋迦牟尼佛這個時代有九十一劫),在毗婆尸佛的佛法中,我想要出家,我的父母不准我出家。我父母不准我出家,我就沒有出家。我父母說:「等你娶個妻再出家。」那麼,他就娶個妻。娶個妻,要出家,父母說:「不可以,要生個兒再出家。」後來就生一個兒,這個兒等到六歲的時候,還要出家。
闍夜多阿羅漢說:「我那時候若出家,那個時候就能得阿羅漢!」但是我要出家,我父母告訴我這個兒,說是「他要出家,你抱住他的大腿,說:父親,你要出家,誰來養活我呢?你先把我殺掉,再出家。」那個時候,我一看他,心裡面就不忍得出家了,對他生愛染心,對這個兒生了愛心,就沒有出家。
因為沒有出家,就從毗婆尸佛到釋迦牟尼佛了,九十一劫流轉生死!就是這麼長的流轉生死。我九十一劫也沒有看見這個兒,也和他再沒有見面,見面也不認識。今天見面看見了,他在這裡變成個鳥了。他障礙我出家,他有罪過,所以就在這裡變成個鳥,在三惡道裡流轉。
這段《付法藏傳》的文說,不要障礙人出家!障礙人出家,如果嚴重了,要到三惡道去走一走;回到人間的時候,眼睛盲,有這樣說法。所以,人要發心出家,你成全他,不要障礙他,障礙他對自己不好。
那麼為什麼這阿羅漢的面容上有點悲傷呢?因為在那個地方看見一個鬼的兒子。鬼的兒子就對闍夜多阿羅漢說:「我母親到城裡去,去了五百年了,我在這里門口等了五百年,我餓,沒有東西吃,就快要死了。希望尊者到城裡面去,對我母親說,你兒子在城門那裡等你,很辛苦。」阿羅漢到了裡邊,就看見他的母親,就對他母親說:你兒子在門口等你。」她說:「我來到城裡邊找東西吃,找不到。就是找到人家一口吐的痰,別的餓鬼搶去了。剛剛我又得到人家的一口痰,我想要出去,這城門口有一個大力的鬼神在那裡,我又怕他,所以不敢出去,請尊者帶我出去。」
尊者就帶她出去。這個時候,闍夜多阿羅漢就問她:「你做鬼多久了?這個苦惱的境界。」她說:「我看見這個城,有七次成、七次壞,有這麼久了。」這一個城裡面,有這麼多的居民、有這麼多的工商業,要經過多少年會壞,壞了以後就是沒有事了,要再經過多少年,這個地方再有人居住,又成為一個城市,要多久啊!「經過七次的成壞,我在這裡做鬼做這麼久了。」
這個生死啊,「生死無數劫」,這是太長遠了,很苦啊!若是得了聖道,一切時都是安樂自在。唯有菩薩有大福德、大智慧、大慈悲,「意而有勇」,他不怕生死,在這裡度化眾生。
「聞佛無量德,志而不倦」:菩薩聽其他的善知識為他講解佛法,讚歎佛有無量無邊的功德,無量功德莊嚴。這麼多的功德,菩薩想成佛,也要有無量功德莊嚴的,就是要修,不是自然有的。自己要發大悲心、發般若波羅蜜的智慧,去栽培善根。幾時才能夠成功呢?「志而不倦」,不管多久,他不疲倦,一直地這樣修,菩薩這樣子。
「志」和「意」是一樣的,他的意志,不感覺到疲倦,一直地這樣用功修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