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海深,菩提路遠

印祖在講到永明延壽大師《四料簡》中的「有禪無淨土」時,不禁感慨道:「生死海深,菩提路遠……」啊。按通途的修法,常常是你還沒有斷盡見思惑,還沒有到達目標,就命終了,壽命有限啊。

所以只修禪不念佛的開悟之人,十人有九個都是這樣,沒有等到他見思惑斷盡,就命終了。命終就有「後有」。因為見思惑還沒盡,他就有中陰身,這樣十個人中九個人都會蹉路(蹉跎、耽擱、誤事之意)。

臨命終時陰境現前(你多生多劫乃至今生,所有善惡業力的境界一起現前),那在中陰身階段,就像多少級的颱風啊!自己很難作主宰,就隨著最猛烈的業力去投生到善道或者惡道,在這時是一絲一毫都做不了主宰。

就好像你欠了很多人的債,債主都上門要債,但你欠哪個債主的債最多,他的力量就最大,他就先把你抓住,強者先牽。

這時候心裡面的善惡種子都出來了,起現行了,就隨著那個力量大的種子,投向什麼地方去了。這都是非常危險的境界。所以很多開悟的人在這個時候又都隨境輪轉去了。

這裡就舉出幾個例子:五祖師戒禪師,一轉生就成了蘇東坡。「五祖」是一個寺院的名稱——五祖寺,那有位師戒禪師,是宋代開悟了的禪師,在那個時候知名度很高,聲動全國。

但是他雖然開悟了,卻沒有斷見思惑,並且他也沒有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一轉生,就成了一個大文豪——蘇東坡。

通過蘇東坡一生的德業來看,由於他宿世的善根,他對佛法理解得倒很通暢;但是從他的行為上來看,他在杭州做官的時候,還流連在那些歌妓之間。那說明什麼?

說明五祖師戒禪師連見惑都沒有斷。斷見惑就得初果了,初果聖人如果轉生的話,就是斷他的命,他也不會去邪淫的。蘇東坡連見惑都沒有斷,更何況了生死呢?

但他宿世有參禪開悟的功夫,所以他各種學問、文采非常好。但你把出世間的佛法,轉為世間的一個文豪,已經是下降了太多了。

草堂青禪師也是禪門的一位大德,轉生成為曾魯公,做大官,五十歲拜宰相。曾魯公對佛法的了解還不如蘇東坡。

還有真如喆禪師,也是禪門了不起的人,一轉生,到大富貴處,印祖在《致廣慧和尚書》裡面談到,大富貴處是什麼?就是成了宋代的一位皇帝——宋欽宗。

做這個皇帝也很可憐,他的父親宋徽宗,打不過金國,就把皇位禪讓給他的兒子宋欽宗,宋欽宗得到皇帝位兩年,整個國家就亡了。還被金人俘虜,他們父子倆被俘虜到五國城,稱臣,受盡羞辱。你看一生修行開悟,轉生成了這麼一個可憐的皇帝。這還是比較高明的。

還有更差的,海印信禪師,一轉生成了他的大護法朱防禦家的一個女兒,為施主家做女兒去了。

他圓寂那一天,正好朱防禦的夫人生了一個女孩,大家都看到海印信長老到他家裡,夫人就生了一個孩子。所以這個事情全杭州城都知道。當時,圓照本禪師在她滿月的時候,還特意去看望她。

這時候朱防禦的夫人把那個小女嬰抱出來,這個小女孩看到圓照本禪師還笑,這時候圓照本禪師就棒喝,說:印長老,你錯啦!這個小女孩一聽,大哭一聲,就死了。死了又到哪兒去了呢?那就不知道了。

如果這些人能夠相信淨土一法,都是上品上生的人物啊。可惜「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了。這個陰就是中陰身的業力覆蓋了我們的妙明真心,讓它不能顯現。

「瞥爾」就是眨眼之間,非常快。你看,可不就是大徹大悟者,若不求生淨土,十個人裡面,就有九個耽擱了自己了生脫死的大事。

這事關係重大,不可不辨啊。天如維則禪師也說:大悟之人一定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他真的悟了,那種求生淨土之心,是萬牛莫挽,一萬頭牛的力量都不能挽回。

如果說一個人開悟了,他還不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說明他的悟還沒悟徹底,「保管老兄欠悟債」,悟得不夠徹底。

《印祖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