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的身世及其表法之功能

文殊全稱「文殊師利」,梵文是manjusri,音譯作「曼殊尸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等,意譯妙德、妙首、妙吉祥。

在佛經記載中,文殊身份重重,頗難界定。在《中國佛教諸神》書中列舉出七種文殊身世:

一、本為佛,因助釋迦牟尼教化眾生,暫時現菩薩身;二、文殊之三世果位皆為佛;三、眾佛之父母;四、釋迦牟尼的祖師;五、阿彌陀佛的三兒子;六、妙莊王的大閨女;七、釋迦牟尼大弟子。

就其身份而言,概括起來有六種觀點:第一、文殊是歷史人物,第二、文殊是菩薩,第三、文殊是佛,第四、文殊是諸佛之師、菩薩之母,第五、文殊是眾多佛教學者的縮影,第六、文殊是大乘佛教般若思想的表徵。

關於第一種觀點,多依此段經文:「(文殊)生於此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其生之時家內屋宅化如蓮華,從母右脅出,身紫金色。墮地能語如天童子,有七寶蓋隨覆其上。詣諸仙人求出家法,諸婆羅門九十五種、諸論議師無能酬對。唯於我所出家學道。」釋迦牟尼在此講述了文殊的基本簡歷:舍衛城婆羅門家族,父名梵德,與佛同時代,亦是從母右脅出,天資聰慧,隨佛出家。

關於第二種觀點,佛經中有多處記載,如東晉時期翻譯的《大方廣佛華嚴經》中說文殊師利菩薩是從東方來的菩薩。經中說「東方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金色,佛號不動智。彼世界中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十方佛剎微塵數諸佛菩薩俱來詣佛所。」這也是我們理解的文殊的一般身份。

關於第三種觀點,《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中記載:文殊早已成佛,名「龍種上佛」 ;《央崛摩羅經》說文殊現在北方做佛,名「歡喜藏摩尼寶積如來」;《大寶積經》說文殊菩薩當來成佛,名「普見如來」 。

關於第四種觀點,《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釋迦佛向文殊菩薩讚曰:「汝今真是三世佛母」;《佛說放缽經》中,世尊又說,我今得佛相好「是文殊師利之恩也。過去無央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

關於第五種觀點,見於西北大學李海波的碩士論文《唐代文殊信仰研究》,她在總結了文殊的多種身世後認為,文殊很有可能是對大乘佛教作出貢獻的眾多佛教學者的縮影。這一觀點,不見於文殊經典,之所以有人這樣認為,是從文殊作為大乘經典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其所代表的群體對大乘佛教所做的貢獻來說的。比如,佛經記載的文殊對於大乘經典的結集等。

關於第六種觀點,其實是從文殊作為菩薩的身份引申出來的。多數教內外學者認為:作為菩薩信仰中的文殊,主要的是起表法的作用,他是用來表徵般若智慧的。吳立民先生曾在《法音》發表《吳立民先生談文殊智慧》,指出「文殊有許多法身、化身、應身,有的現金剛文殊,有的現比丘文殊,有的現兒童文殊,這都是就表法而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