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心無境,所有的境都是幻化出來的意識

唯識實在是太深,這個名相也很繁瑣,但是唯識它是開啟《大藏經》一個最重要的課程,唯識不懂的人,你講他說法有說得多了不起,那是不可能。有句話說:通宗不通教,開口野人笑;通教不通宗,如水灌竹筒。古來的高僧大德,他就算是他開悟,如果不研究這個教理,他也搞不清楚的,開悟的人懂得這個本性不生不滅的,咦!但是很多的名相,你要度眾生,就必須很多的名相,很多的名相你搞不清楚,你叫人家悟從哪裡下手?

沒有下手的地方,說通教不通宗,你這個教義跟教理研究得很好,但是你不通這個自性,本性上的東西,那就在那邊團團轉,如水灌竹筒叫做不通。因為你不了解這個本性上的東西,你這個講經說法講得再好,有漏洞跟瑕疵,因為你本性不了解,你怎麼講呢?你怎麼講怎麼不對,這個本性就像一隻馬,你要畫這匹馬,對這個馬完全不了解,你的馬畫起來就變成狗。這個講經說法也是一樣的,沒有徹悟到自性的,他談一談會很矛盾,誒!講到這個地方不曉得對不對?對自己都沒有把握。

悟道的人,他沒有所謂不把握的事情,佛佛平等,自性就是,無智亦無得。你談到八不中道:非一非異,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的道理,他清清楚楚;你要談到華嚴哲學的事事無礙法界,他清清楚楚;你要談到中論裡面的非因非緣非果,誒!奇怪!佛教講因果,在《十二門論》裡面不能講因果,《十二門論》裡面講因果是生滅法的東西,是有增有減,如果說本性是因果的話,那本性也是生滅法了,那本性如果是一個不生不滅法,那怎麼叫做因果?如果說本性脫離了因果,那什麼叫做不昧因果?那也沒有什麼成佛的因,也沒有什麼成佛的果,造惡也不會得惡果,造善也不會得善果,還弄一個不昧因果,搞不清楚那不昧因果又是什麼東西了,不昧因果就是在生滅法裡面當下就可以超越因果,不離因果而超越因果,這個叫做不昧因果。

一個教義教理通的人,徹悟到自性的人,然後通達這個藏經的人,你縱橫怎麼講,他統統有辦法,你難不倒他的。為什麼?他通嘛!你要是自性不通,或者是教義教理懂一半,那你講那一半就失去這邊,講一半又失去這邊,你自己也搞不清楚狀況。人家一問,就說:下次不要問,這麼淺的東西問什麼!其實他自己本身也不懂,不要問,老師下次再告訴你,自己也搞不清楚什麼。這個唯識就是一個開啟《大藏經》的一個最重要的一個鑰匙,關鍵。所以要弘揚這個唯識學,因為這個太重要了,不管你將來當法師也好,或者是說你將來要自修也好,你不懂得這個心上的東西,那就完了,你怎麼下手也不知道,這個唯識學有多重要,它影響你每一分、每一秒。

你不相信,隨便舉兩個例子。過去有一個修行者夜間在山間打坐,打坐的時候口很渴,就隨手拈來一點這個水,喝得很高興、覺得很清。到第二天早上發現,噢!這個水是從這個墳墓流出來的。呃!開始嘔吐了。他本來還不知道那是死屍的水。你看!當一個人不執著、不分別的時候他就清淨了,當他知道,他噁心,所以說這個完全是心的作用。

一個人常常自己覺得很痛苦,他常常講給別人聽,那你放心,這個人的煩惱是斷不了的,他內心裡面一直告訴人家他有多煩惱,他告訴人家他內心裡面意識就會產生一種無形的執著,你告訴人家我有多委屈,這個又加深一層意識的力量。大修行人不會這樣,他會反過來想:他對我這樣已經很有良心了,很了不起了!

所以他內心裡面就沒有痛苦,他不感覺人家對不起他,他常常感覺我對不起別人,這個完全是心的作用,一念之間而已,這種超越的心態,如果你沒有具足,那你活得多痛苦的東西,很痛苦,你不知道怎麼樣來安排你的生命,也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沒有辦法用功嘛!所以這個心也是很重要的,也是我們一切,唯識嘛!

唯識簡單講就是除了這個心的作用,沒有真正的境界叫做唯識,唯就是除,除掉一切境界,納歸到最後就是心靈的作用,識就是我們的心,簡單講就是離心沒有境界,簡單講所有的境界都是幻化出來的意識,比如說當你晚上睡覺的時候,你會夢見山河大地,其實那個是意識裡面動,動就有夢,這個夢境就一直出來。所以我們晚上做夢,夢中的我們不知道那是在做夢,在這個夢境裡面我們一直覺得那個是實在的東西。

我們現在也是,我們現在就是在做夢,我們以為這個是實體,那是因為透過無量億劫來我們的我執法執,我們的貪、嗔、癡,是因為這種業障障住了,所以我們看這個世間是真實性的東西,聖人看這個東西叫做體虛如幻,沒有實在的本體,就像幻化,表面幻化一樣的,體虛如幻。修行是一個念頭而已,他一點點的idea而已,你會運用這麼一個念頭你就解脫,你就活得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