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無所得——無所有、不可得、自性空裡面卻有無量的功德,這些功德很多,概述了四種。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菩提薩埵」就是覺有情,有時候叫有情覺,菩提是覺的意思,薩埵是有情的意思,菩提薩埵簡稱叫菩薩。菩薩是有情眾生的覺悟者,這是從自利的角度來說。那菩提薩埵,還有覺有情,是以他的慈悲心來覺悟一切眾生,所以叫覺有情。從自利角度是有情覺,有情眾生的覺悟者;從利他的角度來說,這個覺是動詞,令一切眾生也覺悟,覺悟什麼?覺悟諸法的空性。

菩提薩埵,他要「依般若波羅蜜多故」,他要普度一切眾生,他要積累自己的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所以,「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實際上是包含著菩薩的六度,但在六度當中以般若波羅蜜——第六度作為一個代表,那裡面也含攝著前五度的福德,他也在修。但以般若波羅蜜作為先導、作為核心,「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下面就提出了四種功德:「心無罣礙」。我們煩煩惱惱就是心有罣礙,心有罣礙是認為這些都是真實的。眼睛看到一個美色,你就掛住了,你就打妄想了,障礙就來了。見、聞、覺、知一切法都在罣礙。你有罣礙,就有你情感的投入,你的執著、你的行為。如果你知道連自己的「我」都是空的,一切法也是空的。這個「空」當然不是說什麼都不幹了,你知道諸法的空性,你就會有一種不執著、無住的智慧。你無住、不執著、不貪戀,當下你就沒有罣礙。你認為他很真實,你去貪戀他,你就被他粘住了,就像蜘蛛網,你就被那個蜘蛛網扣住了、粘住了。

一個修行般若智慧的菩薩,心無罣礙,逍遙自在。由於心無罣礙,就離開了恐怖。如果心有罣礙,他就患得患失,他就一直在這患得患失當中憂愁、恐怖,負面情緒很多,得到了又怕失去,得不到要想辦法獲得,但人又有求不得苦,寵辱皆驚。如果你了解這些無我的空慧、諸法的空性,你就不會有這種恐怖了,知道一切都是夢中之事,都是不真實的,你去恐怖它幹嘛?

在夢中一隻老虎要咬你的時候,你在夢中認為這是個真實的老虎要害我的命。你在夢中都恐怖不已,在那叫救命,全身流汗。等你醒過來,你自己就啞然一聲:「啊呀,這是做夢,我為什麼那麼恐怖呢?」因為在夢中你不知道在做夢,你在夢中不會以為那個老虎是假的,你認為它很真實。睜開眼睛你啞然失笑,當下也有老虎過來咬你,你怎麼辦?那是真實呢,還是夢呢?當下也是夢啊。

所以你真的是現量把握空性的本質,你就離開恐怖。比如說對死亡的恐怖,對疾病的恐怖,對天災人禍的恐怖,對在大眾面前自己膽怯的恐怖,這些你都可以離開的。真的是一個有般若空性的人,他不會對這個身體有太多的貪戀執著。要深信因果,即便是大難當頭,你也是心平氣和地去面對它。都是在做夢,遲早會離開這個世間的,生命終究是要終結的。用什麼方式終結這是業力,但我用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它,這是說明我們有沒有智慧。這是第二種功德,「依般若波羅蜜多故」你「心無罣礙」,第二個是「無有恐怖」。

第三是「遠離顛倒夢想」。這開發智慧啊,我們無量劫以來的見解都是顛倒的:生命是無常的,認為是常性;來到這個世間業力感召是苦不堪言,認為很快樂。無常計常,無樂計樂。不淨計淨,這個身體內外都是污穢的,還天天覺得自己很乾淨,塗脂抹粉。苦、空、無常、無我,沒有一個我,執著有一個我,我執很強,一切以我為中心,這都是顛倒。那你有般若智慧,你會離開這些顛倒見。還有夢想,夢都是虛幻的,不真實的。

最後一個最真實的利益——「究竟涅槃」。能夠行般若波羅蜜,你能夠得到究竟涅槃。這個究竟涅槃實際上就是可以成佛,成就佛果。一般談涅槃有四種:一個是自性清淨涅槃,一切眾生本具的;還有有餘涅槃、無餘涅槃,這是聲聞、緣覺二乘的涅槃,叫取證偏真涅槃;再就是無住處涅槃,又叫無住涅槃。無住涅槃是什麼意思呢?不住在生死,也不住在涅槃,而由於悲願慈悲力故,不斷地去度化眾生。

涅槃這個概念,其實在古印的外道也有,但是有它不同的解釋。小乘也有涅槃的理解,灰身滅智,這是在大乘的佛法所要呵斥的,焦芽敗種。大乘的叫大涅槃,或者叫究竟涅槃、圓滿涅槃,他不是死寂的,他是具有著常、樂、我、淨的四種功德的。所以你能夠對大乘大涅槃,到了究竟圓滿的程度,你就成就了大乘的佛果。這都是你依般若波羅蜜為先導修六度所獲得的勝妙的成果,這樣到了究竟涅槃的時候,你的生命就到了「無上士」,無與倫比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