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一次講到臨終關懷之重要,那麼,在探討臨終關懷重要的時候,我們又探討了臨終往生的差別因緣,這種差別有兩種,第一個是隨業往生,隨自己的業習氣往生。第二個隨念往生,把握住自己的臨終一念。即使你一生造惡,但是臨終之際若能轉變觀念,一樣可以往生淨土。即使一生行善,臨命終時一念有差全盤皆輸,所以呢,不可不慎重。

講第二個問題臨終處理好好壞得失,臨終一關最為重要,生離死別。佛教講四恩三有盡沾恩,哪生有、死有和中有。中有這一段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善加把握。世有愚人,就是有很愚昧的人,與父母眷屬臨終時,輒為悲痛哭泣,總是悲痛哭泣,情理之中,若不哭泣的話他覺得不正常,所以認為哭泣才是正常的,但是我們想想看,我們哭泣若是能把他換回的話,這哭泣總有價值有意義,若是哭泣喚不回他,甚至你把他中陰的感覺打亂了,那對他來講有害而無利,他眷顧啊,於是他就沒辦法把握住自己往生的方向,那麼這是一種極大的障礙。

洗身換衣。只圖世人好看,其實我們做很多事情,人都有心理障礙,都是給別人看的,不是給自己看的,有時候,我們可能根本不願意做這樣的事情,但是為了別人只得這樣做。那麼臨終關懷,往往我們把握不住自己具有的佛教儀軌,不計貽害亡人。根本就不顧慮遺留後患於死去的人。這就是我們的缺陷。不念佛者,且置不論。不念佛的人我們姑且不說,即志切往生,就是真正發願往生的人,我們總得說。臨終遇此眷屬,多皆破壞正念,臨終的時侯,遇到這樣的眷屬只圖好看,大張旗鼓的吹啊!鬧啊!顯得是很熱鬧,事實上,對往生的人,是沒有意義的,破壞正念。仍留此界,所以還得輪迴,此界,就是欲界。沒有辦法不輪迴。

臨終助念,譬如怯夫上山,臨終時如果你能夠保持這個正念,就像你力氣很小而上山了。自力不足。你力氣不夠呀!力氣不夠怎麼樣。幸有前牽後推,前面在拉著你,後面有人在推著你,誰拉著你啊?阿彌陀佛,誰推著你呢?助念的,這是前牽後推。這就好多了,就像我們上樓,年紀大的人用兩個人攙,這這就好多了,沒關係!不然你讓他自己上去,他上不去。就是這樣的,左右扶掖之力,就是饞著,前牽後推兩邊還有攙著的。那你說這個力量是不是很大?力量非常之大。便可登峰造極。就是說你走多高都沒有問題。登峰造極這個詞是來源於佛教的,就來源這裡。大家要認識到這點。

臨終正念昭彰,臨終正念顯露無疑,被魔眷愛情搬動等破壞者,你正念有,確實能保持正念,但是沒辦法啊!什麼是魔眷哪!就是你被障礙,被你家人的意念,一種錯誤的觀念和思想行為所纏繞。於是等於被魔眷愛情,那生離死別呀!大家不忍啊!於是要多看看你,要多幫你多做點事,所以就要搬動你,要給你洗身子,要給你穿衣服。然後還哭哭啼啼。往往是這樣的。於是你的正念就被破壞了。

譬如勇士上山,就是你很勇猛,身體很壯上山,自力充足。你完全有理由能夠上山,那有力氣呀有各種條件你能夠保證上山去,但是而親友知識各以己物,就是你親戚朋友還有同參道友都來了,對吧,有的是幫忙?不是幫忙是添亂。各以己物,都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加給你。令其擔負。加給你的時候,這個跟你說兩句,那個跟你說兩句,最後的你就懵了,確實,人都是這樣的。擔負過多,力竭身疲,大家把所有的想法呀!做法呀建議來擺佈你,最後你的負擔過重。負擔過重怎麼樣!力竭身疲,你的身體沒有力氣了,也很疲倦,身心疲倦疲憊不堪,所以望崖而退,很高,然後你上不去了,因為你的力氣已經不夠了,也就好像受到了一種外來的干擾。所以這個生離死別一定要善加註意。此之得失,雖由他起,這個裡面的得失,雖是由你身邊的道友親屬,雖是由別人而起,實屬自己往昔劫中,成全破壞人之善業所致。雖然是有別人而起的,事實上還是由你自己招感的,你不能去怪別人。若你老去怪別人,你的情緒老(在)是變化,老是覺得很委屈很受傷,覺得別人破壞了你的道念,於是你的嗔恨心一起,你等於惡性循環。所以要意識到,雖由他起,實屬自己往昔劫終,就是我過去世中有意或者沒有意,善惡業力所招感的結果。所導致的目前的狀態。所以你能怪別人嗎?不能怪。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都是有原因的,不信你仔細推敲,仔細想來,哪裡有人無緣無故的會惹你。你肯定是先惹了別人,你肯定是,你生存的讓別人煩你,於是人家也煩惱(你),你去找根,於是你找到。找到了你就能解決,找不到解決不了。

凡修淨業者,當成全人之正念,所以真正修淨土的人,你應該怎麼樣啊?成就人家的正念,不要在那打閑差,不要給人家增加別的負擔,不要去擾亂人家正常的思維,幫忙不要添亂。你不要認為,你的就是唯一的,但是這個尺度非常難以把住。及欲為眷屬,示其厲害。就是如果你已經意識到了幫忙不添亂,所以怎樣呀?早做準備。若是眷屬有病;若是同參道友有病;若是臨命終時怎麼樣,提前就給他打預防針,跟他講法呀!跟他講;人生沒有不散的宴席,怎麼樣呢?我們之間好離好散,龍華相會,或者是西方淨土再會,哎!他就覺得他能放下,不然的話,你就哭哭啼啼的,‘哎呀,你可別走啊!你若走了我怎麼辦啊’他還走得了嗎?對吧!他最終的還得走,但恐怕方向有變,所以不可不謹慎。

俾各知所重在神識得所,不在世情場面好看,庶可無虞矣。什麼意思?就是是那個要往生的亡人,是那個要離開娑婆世界的人,怎麼樣呢?讓他都知道我們將來往生的方向,能夠把握在這個方向,這才是最重要。否者的話你只圖場面好看,大吹大擂的,然後到火葬場又弄一個高幹爐,據說那火葬場有高幹爐有普通爐,臨走還要瀟灑一次。對吧。作為佛教徒我個人認為,(我們無權干涉別人如何選擇),作為佛教徒來講怎樣呢 ?淡然處之、坦然處之,不要有那種攀比,不要那種圖世人好看,你看我很了不起、很體面,那個麻煩了,確實很麻煩,那人來人、往鬧鬧吵吵的,還是淡然處之的好。

正是因為這樣的考量,這樣的選擇。我們最後才說;這是印光大師他得出的一個結論說;‘庶可無虞矣’差不多啊這個時候,我們才不用擔憂了,不用擔憂我們往生的方向。沒有保證,就是有保證了,因為你該做的都做了。

所以,作為佛教徒來講,希望能夠把這樣臨終的事情處理得更好一點。否者,那就是個遺憾,因為你準備了一生,臨終那一剎那沒有把握好,那因該是一種天大的遺憾。

那麼讓我們探討第二個問題,如何做好臨終關懷,怎麼樣做好臨終關懷?《臨終三要》說的;其有父母兄弟,及諸眷屬,’誰都有父母兄弟,還有我們的六親眷屬,若得重病,勢難痊癒,得了重病了,勢難痊癒者,實在是治不了,不是說佛教徒有病之後不治了,那是錯誤的,要治。實在治不了了怎麼辦哪?宜發孝順慈悲之心,一般往生的都是年紀老的先走,當然也有年紀小的先走,無常啊!這世界無常。所以說大家都應該勇猛精進,所以應該升起孝順慈悲之心。慈悲你要去救度他,讓他有一個更好的歸宿。勸彼念佛求生西方,你要勸他生西方啊!不要在這個世界來轉了,不要再到這個娑婆世界了,即使你陞官發財,將來還會無常,所以,總是有缺陷和遺憾。總是有痛苦纏繞,所以要去西方不再來了!並為助念,就是說你勸還不可以,但你還要助念哪!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淨土,這病的人由於這樣的原因死了一定能生淨土,即使沒有病,也應該升起一種無常的感受。

唐代的時候有一位善導大師是淨土宗祖師,他寫了這樣的詩偈,他說;漸漸雞皮鶴髮,人老了那個皮膚會發皺,雞皮鶴髮。頭髮會白呀。這個一點、一點的就到了,年輕的人不用愁,年老的人感受很深。堪堪行步龍鐘。眼看著你自己走路就不行了,不像你原來那幾年了,走道就畫龍了,這就老了嗎,老的徵兆。假若金玉滿堂,即使你家裡到處是金子,到處是玉石翡翠,什麼白金,什麼都有。怎麼樣啊?難免衰殘老病。也難免你自己衰老,難免會有老會有病啊!會有這樣的痛苦,誰都難免。任汝千般快樂,說我很快樂,我什麼都有,會怎麼樣?無常終是到來。什麼叫無常啊?生離死別不會永遠這樣,所以說,要從你擁有的東西感覺之中走出來,但是很少有人能放得下的,放不下,放不下的只是一種執著和感覺。而事實上無論你放得下、放不下你都得再見,這就是人生的真相。

所以一代大帝亞歷山大,曾經稱霸過歐洲,他臨死的時候,就告訴他手下的大臣,在他的棺材蓋上鑿了兩個洞,他讓他的臣子們,把他的兩隻手放在外面。他的大臣們不知何意問他;「什麼意思呢?陛下,」他說;「我要告訴人們,我兩手空空的來了」是啊!人生來的時候,什麼也沒有帶來,「我又兩手空空的去了」這個佛教講‘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什麼都帶不走,我們還折騰什麼呢?如果一旦我們知道,所有的那種劇目,最終的結果是要謝幕的時候,中間的表演好與壞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你已經知道無常了。

唯有淨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最好的路是什麼?是修行。唯有這樣一路光明的大路,那麼最好的修行方法是什麼?但念阿彌陀佛,一句能夠攝製你的身心,若你專心致志一定有所受益,怕的是我們嘴上念佛,心裡還在琢磨放不下。這就是善導大師告訴我們的,發自內心的對人生的感受。那麼你想想看應該引起共鳴。因為對人生的感受可能會更強烈。現實生活的環境,應該說不比古代的時候更好,盡管科技在發展,事實上我們現在的環境很污染、很麻煩。所以我們現在要只爭朝夕,應該努力做好充分準備,當然你做好充分準備的時候,也要對我們人生應該賦予的責任承當,不然的話,你閉著眼睛念佛,你也念不好。

其為利益,何能名焉。就是這樣的大利益怎樣能夠去表達呢?沒有辦法表達,就是往生往生這樣的因緣,能夠指導我們往生西方淨土,沒有辦法表達。所以今列三要,以為成就臨終人往生之據,三個要點,來作為成就每一個有緣的眾生,臨命終時的依據。

語雖鄙俚,意本佛經,語言雖然可能很簡單很粗俗,但是他的本意是來自於佛經的,來自於佛法的,他是有充足的說服力。不像我們今天,很多事聽張三將聽李四說,我們今天都來自於佛說,這是最有說服力的,遇此因緣,悉舉行焉。如果我們能夠遇見這樣的因緣,然後大家都去實踐,這是印光大師對我們的諄諄教誨。言三要者,第一、善巧開導安慰,善巧開導安慰,你面對你的六親眷屬,你面對同參道友臨命終時,怎麼呀?要善巧,你別像東北人說話直來直去,這個他聽著不舒服,因為人生離死別的時候,他非常脆弱。怕死啊!他真的怕死,年輕人他不怕死,為什麼?死離他很遙遠。年老的人都怕死,包括很多佛教徒他也怕死,所以要善巧。開導他怎麼能夠認識生死,然後還要安慰他生死不可怕,你呢現在就能去,在善巧安慰的同時,要給他以信心,要安慰他,要讓他回憶,說你曾經做了很多好事,譬如說這個人在不計,告訴他;你那年還往廟裡舍了五斤大米呢,你那功德無量!他就很安慰呀!他就不會恐懼了,他就不會煩惱了!這個很重要。這一點點很重要,你就說這一點點非常大、非常重要。給他信心嗎,所以,他就有足夠的資糧。這點很重要的。令生正信。使他有信心嗎,往生西方式一定能的,不然的話你跟他講也許能也許去不能,那就麻煩了,那就蒙了,不能講這種話,給人家信心嗎,這是第一種。

第二、大家換班念佛,讓他換班念佛,讓他佛號聲不斷,當然了,在廟裡比較容易,我在法源寺的時候,曾經送過一位老法師,大家三天輪班念佛,一般兩小時,那麼效果非常之好,我感覺到了,臨命終時老和尚還很皺著眉頭,最後舒展開來,這是很有功用,不一樣的。以助淨念。來幫助他,就像我們前面所說的,前面牽著,後面推著,兩邊架著,你說你能去不成嗎。那肯定去的成,是大家幫你去的你能去不成嗎!重要的是看你配不配合對不對,你可能撒潑打滾我就是不願去,那別人也沒有辦法,這是第二。

第三、切戒搬動哭泣,千萬不要怎麼樣呀,把那死人給他翻來覆去在那折騰,然後在那嚎啕大哭,我再也見不著了!是呀,你哭也見不著了,如果你說你哭之後還能再見到,那我們大家就一起哭吧。問題沒有辦法,以防誤事。目的是你不要誤了人家的大事,往生是件大事呀,所以大家要引以為戒,假使你是佛教徒,臨命終時或者在這之前做好準備,你告訴他真正的孝順是順者為孝。你順我你就是孝心,你別最後折騰來折騰去沒有什麼意思,人生嗎你在光彩你能怎麼樣,也不能怎麼樣。所以這個是重要的。

果能依次三法以行,上邊所說的三條來去行事。決定可以消除宿業,沒有問題,一定可以消除宿業。輕裝上陣,自自在在的就走了。增長淨因,蒙佛接引,那念佛的功德無量啊!所以淨的因緣就成就。那麼於是呢佛來接引,這是什麼?這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這種努力的結果是就是因緣所生法,各種因緣都具足。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則超凡入聖,是呀!人家說:即使修道非非想,不如西方去不來。到了西方世界你早晚就是一尊佛了。所以學佛的人請大家注意,我們把不要把佛,作為自己的什麼萬能的造物主,都聽他安排吧!不,你要跟他一樣將來都成佛。否則的話他安排你?他怎麼安排你,他不是主宰者。他只是真理的發現者,真理的實踐者。所以大家不要抱著一種什麼,我在上面居高臨下,就是說,你剛開始的時候有這個過程,有一天你跟他是併駕齊驅、平等,都可以成佛。了生脫死,漸漸進修,必至圓成佛果而後已。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恰恰有這樣的因緣,有這樣的因緣呢,淨土往生的因緣就一定要善加把握。

所以,我們講第三個問題勸修,有這麼好的因緣,這麼好的一個結果,那要勸修!,無論在家在庵,這也是印光法師說的,印光法師是近代高僧,對淨土中的感受尤為深刻,所以他告訴我們,無論在家在庵,在家裡也好,在廟裡也好,必須敬上和下。必須對什麼呀,必須對自己的長輩要恭敬,對下面的人要和氣。忍人所不能忍,別人認為你所不能忍的事情,但是你能消化,你能夠忍。但是,不是忍無可忍,是你能夠去化解,去昇華,於是乎你就忍得很自在、很歡喜。如果你真的不能忍,那就沒有機會。所以忍人所不能忍,人不能忍的你要忍。為什麼你要忍呢?因為你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時候你已經不是人了,你說不是人是什麼?那就跟聖賢列在一起了。那你如果想做聖賢,你還跟人去比,那就不行呀!別人忍不了的你要忍,你一定要忍。你才有一個好的結果。如果你說憑什麼?我就忍不了,那還是忍、甚至不如忍。行人所不能行。行菩薩道就是這樣的。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舍能舍。別人做不到而你能做,那你就是菩薩。別人做不到而你能做,你就有機會,你就有資糧。你就有證明,你就有說服力。代人之勞,成人之美。常常能夠幫助別人做事,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成人之美,成人之美就是有功德,否則的話老是拆台,那這個很麻煩。靜坐常思己過,我們老是指責別人已經習慣了,當我們問一些問題的時候,老是以自我為中心,指責他人,或者認為他人做錯了。而我們自己做對,昨天有一位老居士,他站起來,他說:‘我沒有什麼話講,我做的不好,我願意以後做的好一點。’我特別感動,真的!沒有幾個人這樣認為,(鼓掌)。閑談不論人非,尤其這一點,無論在家的佛教徒,還是出家的佛教徒,,不要談是非、東家長西家短,三隻蛤蟆五隻眼,啊!悄悄話‘這事我就告訴你了’其實,他掉過頭來又說‘這事我就告訴你了’弄來弄去大家都知道了,這個非常可怕。尤其是佛教教徒要給人一種感覺,我們是有較高修養和道德水準的有信仰的人,否則的話我們鬧來鬧去人家就會誤解了,我們是一群烏合之眾。我們絕對不是烏合之眾,我們確確實是有修養有道德,有良好信仰用事實來證明的,有內容的佛教徒。這個一定注意,因為我們發現我們感受到了不盡人意之處,所以我們希望大家一同來改變,包括我自己願意和大家一起來共勉。

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就是日常生活,什麼是修行,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就是對自己行為觀念的一種改變,這叫修行。修行是修理自己絕對不是去修理別人,若是修理別人一定煩惱痛苦,若是修理自己尚且覺得非常難過。你修理別人誰服你呀,確實不行。於是先從修理自己開始。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你就能夠有成就了,一直在綿綿延延,綿綿絮絮不間斷的。這就是功夫。你投入了就是功夫,你不投入就不是功夫,或小聲念,或默念,有一個人(那今年沒有人問我)去年那人問過我,說;「法師,聽說大聲念佛有大佛來,小聲念佛有小佛來,不出聲念佛就沒佛來」我說;「誰說的」「聽他們說的」我說;‘我沒看見他,我就看見你說了’所以呢、你就不要把這錯誤的觀念帶到你學佛的過程中去,也不要把這樣的錯誤觀念傳播給別人,因為這是一種污染,這是一種,讓你不自在的一種表現,所以不要以這樣的錯誤觀念為是為導向。除念佛外,不起別念。當然我們現在說的是你一心一意的,一心一意在積累往生資糧的過程之中盡量不夾雜。當然也有人說‘我念心經’沒關係,開智慧啊!讓你念佛的質量更好,說我念念大悲咒,我也不會說你錯了,因為你把那個功德都迴向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應該不是夾雜。當然你要運用得好,就像我說的,如果你覺得法喜充滿,你覺得你很自在,你覺得你沒有任何障礙和煩惱。你可也啊!如果你把兩者放到一起,你覺得的彆扭,你為什麼還要去嘗試呢?因緣是不一樣的,就像有人能夠上大學,有人能夠去當官,有人能發財;他各有因緣。你犯不著一定要一樣啊,所以要把握住自己,能夠欣賞自己的位置,你就是最佳的學佛因緣。

若或妄念一起,妄念胡思亂想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這跟坐禪是一樣的,當你坐禪的時候,你一個念頭起來了,沒有關係。你知道了,用別的一個念頭代替前一個念頭。所以你前面那個妄念被轉化了,那麼,念佛也是一樣的,如果有了妄念,馬上叫他消滅,消滅並不是要找到他,因為妄念他不是真的,就是你不再給它充電,不再給他加油,就沒有關係啦,所以我們今天開著車,你說車為什麼跑,因為你踩著油門,你不踩它就停下了,所以呢加油不加油的是你,你要琢磨,你才是那個根源,你要改變你自己才能夠往生,你不要琢磨,阿彌陀佛等了那半天怎沒還不來呀,那是來不了的,因為你現在還不符合條件。

常生慚愧心及生懺悔心。不好意思我做的不夠,懺悔就是做錯了要再見,不要拖泥帶水不要老活在過去是錯誤的。縱有修持,總覺我功夫很淺,你確確實實能念到什麼呢、能念打成一片了,念和不念都是一樣了,整天佛號在你的耳邊迎來繞去,念佛一直有這樣的聲音,你也不要驕傲,你驕傲就是障礙呀。不自矜誇。不驕傲也不到處去誇耀,你看我一心不亂了,現在不念而念,念而不念了,我可以這麼講,就是你這樣的一種心態,這樣的一種表現,你的功夫沒了,這不是功夫,真正你能到西方這才是功夫,即使就到了那個時候你也不值得去誇耀,因為什麼,因為你還沒成佛呢,即使成佛了你才發現,就是因為你不驕傲,你不炫耀,你才能去上,對吧、就我們很多人學到一點點東西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這是世間人的思維和做法呀、聖賢不是這個樣的。只管自家,不管人家。那有人說,那你不慈悲呀,什麼叫慈悲呀?你自己在水裡掙扎一會腦袋出來了,一會下去了,你自己還想救別人可能嗎?所以只管自家不管他家,直到有一天你撲騰上岸了,你才想想辦法去幫別人,這個時候尤其臨命終時你還幫誰呀?你把自己先解決好吧、這個太關鍵。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不論出家在家你看人家的好處,你不要去看人家的壞處,你看人家的好處啊!你高興,你就看誰都是佛,你看人的壞樣子啊,你一念嗔心起,影響你自己的道業。你不要認為他壞,我對他有點意見還不行嗎?你那個意見啊!影響你的情緒,貪瞋癡都起來了,所以呢,千萬不要再因為別人的錯誤傷害我們自己,這是一個智者的選擇。

而我們的很多的佛教徒都犯這個病啊!‘他錯了!他錯了!’那情緒化非常重,他錯了你為什麼煩呢’?最後想來想去,還是你自己錯了,人家現在還沒受報呢,你現在已經受報了,因為你有情緒啦,你又愛生氣,這證明你就是這樣人對吧?看一切人皆是菩薩,你自己就能成菩薩,你看別人都是業障鬼,你就是業障鬼,就是這樣的,對不對。

當年蘇東坡和佛印禪師兩個人鬥法,斗來斗去呢、蘇東坡說;我看你就像一堆牛糞,佛印禪師說;我看你就像一尊佛,於是蘇東坡回家很驕傲的和他妹妹講;」今天我終於贏了一次」,他妹妹說;「你怎麼贏的呀?」於是蘇東坡就說;「我看佛印禪師像一堆牛糞,他沒有說」。他妹妹問;「那他說什麼啦?他說他看我像佛,」她妹妹說;「你輸大了,」因為人家心裡有佛呀,看你就是佛,你呢心裡有牛糞看到別人就是牛糞。

所以你想想看,你是不是要改變觀念啦!要學會去欣賞別人,即使不好(也)是你的警醒,就是‘見不賢而內自醒之,見賢要思齊’,於是你都要感謝他們,都是我的善知識,如果沒有你們,我又怎麼能夠成就呢,所以感謝吧!感恩吧!應該如此,學佛有學佛的價值,不要跟人家去爭執是非啦,因為我們的生命不是很長啦!這就是現實呀。如果說你想長壽,你想健康的話,你這樣做,你都撈了極大的好處。你肯定能健康和長壽啊,更何況你還有更好的結果,那有白努力的事情,沒有。

所以,請大家不要委屈。說;‘我把他都看成佛菩薩了,他本來就不是啊!’你的分別心很麻煩,如果讓你把他看空,你把自己看空了,先從看假開始,你就覺得他可以是佛菩薩了,佛菩薩在變成另一種樣子在考驗你,哎呦!你要經過考驗,你不就成就了嗎,如果你經受不住考驗不行啊!所以在《大般涅槃經》裡面有這樣的說法,說;「一切諸鬼神等,皆是諸佛菩薩之所示現」那些鬼神啊!那些個魔王啊!都是佛菩薩示現的,來考你的,你就沒經得住考驗。怎麼樣?擱在了這一邊,若是你經過了考驗,你就昇華了。想想看我們怎麼辦啊?嘚經得住考驗。唯我一人實是凡夫。大家都是佛菩薩,那就我一個人是凡夫,那你怎麼樣啊,謙虛點吧!恭敬點吧!所以功德向恭敬中求,為什麼功德向恭敬中求呢?因為你只有恭敬別人,你自己的我執和我慢才會得到一種改變哪,如果你不恭敬別人,說我比他強啊!我學佛時間比他早,我皈依的時間比他長,我受菩薩戒的時間比他長,最後說來說去你的,你的我慢就膨脹了、就長大了,你怎麼呀?你就下來了,你就沒有上去,昇華和墮落,就是必須要把自己的份量,逐步逐步的減輕。減輕了你才能升高嘛,要不然,他份量太重升不起來了、份量太重怎麼辦啊?結果就墮落了,往下去就容易了,份量輕了我什麼都不是,那沒關係呀!你就升起來了,這個比例是反比,份量越輕升的越快高,份量越重你墮落的越低。

你想想;看大家算算這個賬,好好算算這個賬,最後實在不行,睡不著覺的時候拿筆算、拿算盤算、拿計算機算,算算怎麼才能合適,我們得算大賬,不能算小賬呀!你不要吃不得眼前虧,最後吃大虧呀、所以,大家一定要把這筆帳算好,算好了賬你就自在了,算不好賬你就不甘心,你就覺得委屈,憑什麼我倒霉,你憑什麼倒霉,我就告訴你,你憑什麼倒霉,就憑你要往生,憑你要成佛,你就得倒點霉,(鼓掌)要不然你佔便宜了你就墮落了,就這麼簡單。

如果能依我所說而行,決定可升西方極樂世界。條件都在這呢,你要滿足了合乎了這些標準和條件,又何愁西方不能去呀、西方一定能去的成,重要的問題是我們沒有辦法符合這個條件,西方很難去的成。

所以清代的時候有一個曉柔法師,光緒年間的他有一首詩這樣說的;‘二十年雲水竟師工,廿年就是二十年了,到處去尋找,我們的學佛恐怕也是這樣的,今天朝山明天拜高僧,後天找活佛,天天忙的不亦樂乎,而且還很驕傲,還不知道自己是眼神不好,到處去尋找啊,尋找高僧啊,尋找能夠讓我開悟的人,再找啊,一看呢!哪不是高僧啊!他怎麼看呢?他看個高個矮,那就錯了,對吧!(眾笑)所以這個不行,所以今日方知真妄融。我找了那麼多年啊,我現在才知道,真的就是假的,假的才是真的,你說那妄想紛飛,你說那現實人生,都是什麼?是假的,假的是真的,融合為一體,已經融合在一體了,西方極樂世界就在我們的當下,我們的當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娑婆即極樂,極樂即娑婆。所以說真妄圓融。你不改變你的心哪,你去不了。有所色空非自外,就是說你這種色空來啊,來自於什麼?自於你心裡的感受,色空,色即是空,色不異空,來自於你心裡的感受,而這種感受應該算是一種清淨心,你不再執著,色空啊,無邊剎海是渠中,無邊的,就是盡虛空遍法界(昨天有人說了盡虛空遍法界)沒有邊際沒有障礙,怎樣呢?是渠中,就是這一個方寸之地,如果他是水渠的話,他就是我們需要感受和反省改變的所在。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聖凡不隔東西泯,什麼叫聖風啊?賢聖,賢士的風格,賢聖的風格,怎麼樣啊?東方和西方中間沒有一條界線,沒有這條界線,你現在有,你看著《阿彌陀佛經》上面就寫「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做宇宙飛船也不行,不趕趟,怎麼樣啊,你這個聖風不隔東西泯說去就去,為啥?一轉念就去,中間沒有界限才去的成,我記得好像有一本書上說的,《學佛須知》還是什麼……「說你坐火車的人就能坐火車去,坐飛機的就能坐飛機去」但是不論怎麼樣,你的觀念不轉變去了就很難,就很難去,就是這樣的,彼此分明感應同。雖然東西方沒有界限,但是彼此分明,說是你能上西方和你現在的那種想法截然不一樣,什麼叫感應?上面有月亮,地上有水就是你的信心,所以呢就是感應了,要真正的融為一體,你說兩者之間有界限嗎?沒有,但是又紛紛明明的水是水,月亮是月亮。但他們之間卻融會貫通。完全映在一起。十萬億,瞭如指掌近前同,雖然是十萬億佛土的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一旦通達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於是我們就知道什麼?就像那指掌,西方世界就在這(師父指手掌)就在我們的眼前,就看我們的手掌就這麼近,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的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否則就是很難啊,所以問題探討到這裡,於是我們就繼續探討幾個關於極樂世界的。

對於西方淨土的一些誤區的探討;第一點,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有人說在西方,我現在要告訴大家的是在心裡,我上一次課講完了,有一個居士來問我說;’法師,你說西方極樂世界不在外邊,在心裡,在哪?你告訴我在啊!你告訴我’。他很關心。

但是我今天要告訴大家的是,我們就《楞嚴經》而言 ,《楞嚴經》說;七處征心,當佛陀問阿難尊者,阿難不是戒體差不多要失去的時候,佛陀救了他於是問他說;‘你的心在哪?’他說‘在內’佛陀說;‘不是’把他破掉了,他說;‘在外’佛陀說;‘不是’把他破掉了,他指出了七個地方,佛陀都把他否定了,最後怎麼樣啊,阿難哭了,阿難說;‘我沒有心了!我沒有心了!’沒有心你應該高興,沒有心了,你沒有煩惱了對吧、所以說,你住在哪,你就煩惱,你住在哪兒、那就是罣礙;你住在哪兒,哪兒就是障礙;那就是牽扯你的障礙,所以恰恰是因為這樣一點,我們現在就是七處征心心不現。沒有。

但是《彌陀要解》,藕益大師人家說他是彌陀再來,藕益大師有個《彌陀要解》,他也說心,我們這個‘唯心淨土’心是什麼?,這個唯心淨土是什麼?說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兩中間。你說在哪?沒心,我告訴你;沒有心你就不執著,沒有心你不罣礙,沒有心你自在,那麼就是說你那天你問我;心在內嗎?我沒法回答你,兩句話說不清楚,說在內,沒有說在外也沒有說在中間,也沒有,到底在哪,沒有,沒心、沒心就是心 ,沒心就是清淨心,那就是清淨心,那可不就是清淨信嗎?唯心淨土,這個心不是染污的心、不是分別的心、不是罣礙的心、不是好壞的心。是怎麼樣?是去掉了這些心,於是他是清潔的心,因為如果是這麼一個圈子裡面的思維觀念,你突然間打破了你就自在了,因為你一下就自在了,掙脫了這個圈子對你的束縛,這個就是清淨心,這就是唯心淨土,你的心可以轉化為淨土。所以正像《維摩經》裡說的,佛國品說;「若菩薩欲得淨土,先淨其心」如果大家你要學佛你要往生的,那大家都是菩薩,你要如果說‘我要上西方極樂世界’怎麼 樣呀?當淨其心,應當怎麼?應當清淨你的心,這是實話,這是經典原文,說‘隨其心淨則國土淨’說隨著你的心清淨了,你的國土就淨了。怎麼清淨啊,你的心一點也不罣礙也不執著,誰罵你也好、誰打你也好,誰讚歎你也好,誰折磨你也好、誰誹謗你也好、你不在意,你不在意,你的心理世界已經不一樣了。那個時候,你就是清淨心。但是你現在還很在意,你一方面在意,你一方面還要上西方極樂世界。好處都你得了,不可能的事,就像拿著這瓶水,你的兩隻手都已經拿了,你說我還要,然後哪,還要東西,你說我還要,你拿不了了,沒東西拿了。

所以你背著你的名啊、利啊、財啊、各種的榮譽啊、各種的利益啊、你全背著他,你能上西方嗎?包括你家的房子你都背著他,你上火車站,你都去不了。(眾笑)對吧!你到西方嗎?這是去不成的,當然這種,不背著放下,是一種心理的放下,不是說我房子不要了,我把他點火把他燒了,不是這樣的你可以有,你知道,他不是你的,包括你的耳朵他是你的嗎?你的腦袋他是你的嗎?各種各樣的條件組成了你這樣的身體,哪個是你的?沒有一個實在主宰的你,真有主宰實在的,那你還會老啊!

所以,你要清楚、你要放下,所以隨其心淨,則國土淨。但你認識到唯心淨土之後,你就能夠認識到自性彌陀,什麼叫自性彌陀?阿彌陀佛因地的時候是法藏比丘,能過五劫思維空性,那你今天也要思維空性,這個空性是什麼?自性。自性若空跟彌陀相應,自性空,這個身體你能不空?你能。但是理論上你能,實際上你能不能,只有你自己知道。

你去讀心經,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是誰?是你自己,是每一個人的自己,當每一人自己,真能觀照五蘊就是假的,就是空的你就自在了,於是你跟阿彌陀佛相應了,自性彌陀,你說上西方可不可能?太可能了。(去)西方難不難?太難了。能不能去?能去。想不想去?太想去了。條件夠不夠?不夠。(眾笑)不夠那不是打妄想嗎。就是這樣的,像考大學一樣。明明500分錄取,你非得打到499分,對不起不夠,不夠去不成,不是人家不願意收,也不是你不願意去。你就是不合格。你不合格你怎麼還賴著去啊!繼續努力,不是沒有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有的。只是你能不能去成。所以要看你自己,阿彌陀佛永遠都接引眾生,你合格了隨時隨地接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