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幾千年文明,始終在探討著建設一個理想的社會,希望因此而過上幸福的生活。從原始的部落到國家,從專制到民-主。今天的發達中國家的社會制度,也許比起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建全了。可是今天社會存在的問題,似乎並不比以往要少,甚至要多的多。可見今天的社會制度並不圓滿。人類還有必要繼續研究探討更好的社會制度。

佛教的淨土便是理想的社會。淨土的成就便是理想社會的建設。說到淨土,以往人們關心比較多的是彌陀淨土。彌陀淨土重視死後的關懷,與現實人生關係不大。和西方淨土相對的東方淨土,卻是著重於生的關懷。尤其是藥師如來的本願力,體現了藥師如來對建構理想社會的方針。因此本文想通過對藥師如來本願的探討,來談談理想社會的建設。

一、人人平等的社會

人類社會總是充滿著不平等。民-主社會的最大特徵就是提出,人與人天生是平等的口號。以此否定封建社會由宗教神權或政治特權所造成的種種不平等。而在藥師的本願中,第一大願便講到平等的思想。《藥師經》說: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藥師如來希望自己在成佛時,自身的光明照耀無量無邊的世界,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莊嚴。同時也希望投生到東方琉璃淨土中的所有人,也跟自己一樣。

在一般的宗教中人與神絕對不能平等的,而神所造的人也不一樣。如印度教有四種性的差別,基督教有上帝選民與非上帝選民的區別。而封建社會中帝王們總以自己為上天的代言人,號稱天子,以此說明他比普通老百姓要高貴。宗教的不平等也正是造成社會不平等的根源。而在藥師如來的願力中第一條便提出平等的思想,以為理想的社會必須要建立在人與人平等的前提下。

因為社會存在著不平等,所以西方十八世紀的啟蒙主義思想家們才提出了平等的口號。與啟蒙主義的思想一樣,佛教也認為人類天生是平等的。佛教以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佛與眾生無二無別,體現了人與人最高意義上的平等。

二、享有高度的自由

人不僅有財富、地位、愛情的需求,還有自由的需要。「生命城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這是把人生的自由看作高於一切。因此作為理想的社會,民眾的生存的自由是不可缺少的條件。藥師如來的本願中接著就講未來淨土建設中民眾自由的問題。《藥師經》說: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藥師如來希望自己成佛時,他的智慧光明照耀無量無邊的世界,能夠破除人間的愚癡和黑暗。同時在他所建設的淨土中,民眾享有高度的自由,可以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在專制的社會裡,人不能享受基本生存的自由,沒有人權,也缺乏信仰的自由、言論的自由。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們提出了人權。尊重每個人生存的權力,一個人只要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可以從事任何你想幹的事。在藥師如來設想的理想淨土中,每個公民也都可以很自由的生活著。他們不必為生存而工作,可以隨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當然佛教所說的自由,事實上還有更深的內涵。通常我們所說的自由,主要是體現在人在社會的活動,人的生活方式。而人的局限,生命內在的煩惱,就決定了人不能完成自由。凡人都是生活在無明中,對宇宙人生充滿著困惑,這就使得他在認識上不能自由;人有種種煩惱和執著的束縛,使得他心靈不得自由。佛法所提倡的自由不只是外在的,更要解決有情生命內在的困惑與煩惱,從而獲得心靈上的自由。

與西方啟蒙主義的思想相比,佛法所說的自由,是具有更高意義上的自由。它揭示人類不自由的思想根源,造成不自由的本質是什麼。這對追求真正自由的人類,無疑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三、豐富的物質條件

人生存在社會上,首先面臨著衣、食、住的需要,這是生存的基本條件。基本生存滿足了進而尋求改善生存的條件,今天的社會,不斷發展科技、發展經濟,目的還是為了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使社會更富足。對一般人而言財富的擁有,的確是獲得幸福的必要條件。在藥師如來的本願中,一樣也重視物質的豐富。而不是什麼都沒有,讓大家過著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在藥師如來的本願中,有三條願說到淨土中豐富的物質條件。如《藥師經》說: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藥師如來希望自己所成就的淨土中,有著豐富的物質條件。生活在淨土中的民眾,都能得到無盡的生活用品。也就是在你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用品,都會有的。任何人都不會覺得生活在這裡有什麼不便,或者缺少了什麼。經中第十一、十二大願也說到淨土中富足的物質條件。

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飢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蟲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曼塗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玩,皆令滿足。

理想的社會不僅解決民眾的衣食問題,生活用品、娛樂設施也都非常豐富。民眾不僅擁有豐富的物質生活,同時精神財富也很豐富。民眾不僅享有豐富的物質生活,同時也能享有豐富的精神生活。

四、圓滿的教育內容

人類精神文明一代代的繼承弘揚,主要是通過教育的方式。教育是關係國民良好素質的養成。所以目前世界各國也都重視教育。可是教育的目標是什麼?我們究竟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社會高校辦教育的作用在哪裡?這幾年中國教育界似乎都在思考這些問題,許多大學以往只重視知識、技術的傳授,現在人們已經意識到它的缺陷,認識到了大學的教育應該要重視人的能力、人的素質的培養,要重視大學生人文素養,這似乎也成了許多有識之士的共識。藥師如來所建設的理想淨土中也非常重視教育。在藥師如來的本願中,有兩大願說到教育。《藥師經》說: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九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 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比的當引攝置於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菩提。

這兩大願體現了藥師如來的教育宗旨,一是重視健康思想的養成,一是民眾素質的提高。第四願的「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及第九願之「出魔絹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比的當引攝置正見中。」「邪道」、「惡見」都是代表著不健康的思想。錯誤的思想及人性中的不良品質,是造成人格缺陷及社會不安定的根源。所以藥師如來重視健康思想的教育。

藥師淨土中教育的另一宗旨,是培養高素質的人,那就是成佛。第九大願中「漸令修習諸菩薩道,速證無上菩提。」無上菩提就是佛果的成就。世界上什麼樣的人素質最高呢?當然是佛陀,佛陀具足一切智慧,斷除一切煩惱,慈悲無限,普度無量無邊眾生。所以藥師淨土中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教育。

藥師淨土中教育的內容是大乘菩薩道。第四願中的「皆以大乘而安立之」,第九大願的「漸令修習菩薩行」,都告訴我們藥師淨土中教育的內容為大乘。大乘佛教有三大內涵:即菩提心、菩薩行、性空見的三大內容。以大乘菩薩行作為教育的內容,民眾依大乘菩薩道的思想去修行、生活,淨土中自然都是高素質的人了。

藥師如來的教育思想理念,正是我們今天社會教育中所缺乏的。今天的社會為什麼存在這麼多的問題,當然和教育有關係。我們的教育究竟要把人培養成什麼樣的人,一個工具,一個機器的零件,一個賺錢的機器嗎?法*輪*功如此粗糙的思想,為什麼會侵入那麼多高級知識分子的心靈呢?原因還是因為我們的教育中不重視人文的教育,尤其是關於生命的知識,做人的知識,我們在教育上都驚人的薄弱。藥師如來的教育理念,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很有參考意義。

五、完善的法律、道德

中國傳統儒家強調德制,而現在西方民-主的社會則重視法制。道德是靠內在的自覺,法律是通過外在約束 。 道德的教育是長遠的,法律的作用則是及時的。道德的傳播會形成良好的民風,法律的實施會建立一個有序的社會。二者可以互補,但也都有不足之處。在藥師如來的本願中,也很重視道德與法律。《藥師經》說: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不墮惡趣。

藥師如來希望自己建設的理想社會中,每個公民都能取得菩薩資格。並且能夠按照三聚淨戒去生活去修行。

三聚淨戒,一攝律儀戒,是斷一切惡行,無惡不斷;二攝善法戒,是修一切善行,無善不修;三是饒益一切有情戒,利益一切眾生。這是淨土社會中公民的三大行為準則。三聚淨戒是法律,也是道德。是道德與法律高度融合的表現。

今天的社會雖然是高度的法制社會,但觸犯法律,違法亂紀的現象,卻比比皆是。而整個社會出現嚴重的道德淪喪,世風不正,國際社會也都在呼籲著社會道德的重建。自古以來,宗教始終是道德建立的基石。與其它宗教相比,佛教的道德似乎更為圓滿,同時也沒有絲毫的副面作用,沒有排它性。應該說今天提倡大乘佛教的道德,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六、良好的福利保障

理想的社會福利保障也是重要的一塊。當前西方發達的國家福利保障都非常好,福利保障代表著社會的進步。在藥師如來的本願中,有兩條大願說到福利的問題。《藥師經》說: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丑陋頑愚、盲聾瘖啞、攣臂背僂、白癩顛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

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次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六大願是關於老弱病殘的保障,第七大願是關於疾病、眷屬以及生活條件的保障。藥師如來希望在他未來建設的淨土,所有想要申請加入的公民,不論他原先條件如何。只有虔虔誠持誦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現有的一切困境都能得到改善。

不久之前,我從書店購了一套《中國大學人文啟思錄》,看了許多國內外著名學者在國內著名高校的演講,他們提出了當前中國社會存在的各種問題及解決方案,但很少有人能從佛教的角度去探討一些問題,我覺得這實在是很大的缺陷。佛教是無盡的智慧寶藏,在中國流傳了兩千多年,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的民眾生活,文明建設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今天我一樣應該的繼承,讓它為我們今天的社會繼續發揮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