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濫不禁,佛法不興

社會上有人說:披起袈裟事更多。‘事多’不是指‘是非多’,是指出家的僧人披上袈裟任務很多,而且非常重要。出家人是要荷擔如來的家業,要弘法利生,上求下化,給眾生種福田。

佛法自從漢朝傳入中國,到唐代便是最興盛的時代,主要是對出家者的要求精益求精,當時要出家是不容易的,要通過考核,度僧名額有限,考驗擇優錄取,要求很高,如唐玄奘大師(參閱第四講)。從宋朝以後乃至現今,就馬馬虎虎了,只要肯出家,師父就收為徒弟,馬上剃頭,短短時間就去受戒,不知出家為什麼,受戒是何義,便受信施供養。這個現象對佛教產生很不好的影響,令世俗人以為出家容易,和尚好當,對佛法生不起恭敬心。印光大師說:‘三濫不禁,佛法不興’。

何謂三濫?三濫就是濫收徒眾、濫傳戒法、濫掛海單。

(1)濫收徒眾:師父收徒弟,本先要考驗徒弟,徒弟覓師父亦要選擇,經過一段時期,師徒兩方面都覺得合適才可,現在來講,可能道場需要人手或種種原因,只要有人肯出家便剃頭,變成濫收徒眾。

(2)濫傳戒法:受戒時不明白戒條,就去登壇受具。應該要有次第先學戒律,否則,不知戒法是何義,甚至連戒師說甚麼也不大太了了明瞭,戒師問‘能持否’,只管答‘能持,能持’,實在太隨便了,有些連態度也不好,豈能如法得戒。

(3)濫掛海單:掛單,就是往寺院投宿(見前掛單)。出家人受了戒,取了戒牒,就可以到處掛單,俗語說: ‘只要頭剃光,不怕天下荒(荒年)’,人家沒得食,你也不用慌,因為可以隨處掛單如海水流動,此就是印光大師所講的佛法衰落,有此三濫的緣故。出家人的任務‘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實實在在,非常重大。

出家人披起袈裟之生活本是清苦,任務是艱鉅的。但功德不可思議。經云在末法時期,若有五位比丘持戒,可令正法住世,所以能海大師說,出家功德很大,若能弘法利生者,更加偉大。

再講衣的殊勝,要知道衣(袈娑)所在之處,便有天龍八部護念,等於有佛菩薩在,得佛力之加持,一切災禍,如水、火、刀、兵都得遠離。衣有如斯殊勝,我們對衣必要恭敬,放置高處,生梵天之福,得三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