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學佛的又一傾向,是出世的。佛法中,人天乘是戀世的,耽戀著世間欲樂,沒有出世解脫的意向。小乘與人天法相反,視「三界如牢獄、生死如冤家」,急切地發厭離心,求證解脫。

出世,不是到另一世界去,是出三界煩惱,不再受煩惱所繫縛,得大自在的意思。佛說小乘出世法,是適應隱遁與苦行根性的。出世總比戀世好,不會因貪戀世間的物慾,權力,將大地攪得血腥熏人。至少能不貪、不嗔,養成社會上淳樸恬淡的風氣。大乘菩薩可不同了,菩薩是出世而又入世,所謂「以出世精神,作人世事業。」大乘法中,在家菩薩佔絕大多數。在家菩薩常在通都大邑,人煙稠密的地方,利益眾生,弘通佛法。如「華嚴經」「入法界品」,「維摩詰經」,菩薩「本生談」,都顯著地記載在家菩薩,在社會上現身說法的種種情形。大乘菩薩道的偉大,全從入世精神中表達出來。菩薩為大悲願力所激發,抱著跳火坑、入地獄、救濟眾生的堅強志願。與人天的戀世不同,與小乘的出世也不相同。菩薩入世的作風,在現代戀世的常人看來,非常親切,要比二乘的自了出世好得多!近代由於物質文明的發達,由「縱我制物」,而發展到「徇物制我」。迷戀世間物慾的風氣特別強,壓倒了少欲知足,恬澹靜退的人生觀。此時而以人天法來教化,等於以水洗水,永無出路。如以小乘法來教化,又是格格不入。惟有大乘法──以出世心來作入世事,同時就從入世法中,攝化眾生向出世,做到出世與入世的無礙。菩薩行的深入人間各階層,表顯了菩薩的偉大,出世又入世,崇高又平常。也就因此,什麼人都可漸次修學,上求佛道。

時代傾向於戀世,唯有大乘的入世,才能脗合現代的根機,引發廣泛的同情,而漸化貪嗔的毒根。同時,現代也不容許佛教徒的隱遁了。從前天下大亂,可以到深山去,闢土開荒,生活維持下去,佛法也就延續下去。如山西的五台山,陝西的終南山,每逢亂世,出家人都前往避亂專修。現在的情形不同,不但不同情你的遁世,就是隱入深山,也會被迫而不得不出來。城市與山林,將來並無多大差別。隱遁山林的佛教,是一天天不行了。其實,佛教本來是在人間的,佛與弟子,不是經常的「游化人間」嗎?大乘是適合人類的特法,只要有人住的地方,不問都會,市鎮,鄉村,修菩薩行的,就應該到處去作種種利人事業,傳播大乘法音。在不離世事,不離眾生的情況下,淨化自己,覺悟自己。山林氣息濃厚的佛教,現代是不相應的。應把這種習氣糾正過來,養成不離世間的大乘胸襟,決不宜再走隱遁遺世的路子。中國佛教的崇尚山林,受了印度佛教中苦行瑜伽僧的影響,到中國來,又與老、莊的隱退思想相融合,這才使二千年來的中國佛教與人間的關係,總嫌不夠緊密。現在到了緊要關頭,是不能不回頭恢復佛教的真精神,深入人間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