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電影《大白鯊》的原著小說作者皮特-班奇裡在位於澳大利亞的科科斯群島潛水時,見到一幕令他驚詫不已的場面:那是一處鯊魚的墳場,一條條被割掉魚鰭的鯊魚葬身海底。原以描述鯊魚凶殘而風靡全球的作者,卻發現地球上凶殘者原來不是鯊魚。野生救援組織的皮特-佘特曾如是說:鯊魚有可能是因人類因素第一個絕跡的海洋動物。」

鯊魚可謂地球上演化最完美的動物之一了,歷經數次地球物種大滅絕的磨難、甚至目睹了恐龍發生、發展、消亡的全過程,鯊魚倖存至今,乃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個奇跡。

作為海洋中的最高掠食者,幾百年來鯊魚一直是人類的恐怖之夢,然而,在全球的359種鯊魚中(我國有133種),有攻擊行為的不過20種,而且,無論如何,它們也只橫行於大海。而在過去的20年裡,人們的割鰭棄鯊行為,己使全球90%的鯊魚消失,每年經營此業的人約使1億尾鯊魚斃命。

魚翅燕窩背後的凶殘

人類的貪慾,甚於任何鋒銳的屠刀

鯊魚的厄運源於人類貪婪的嘴。不知為何,它們那毫無營養的肢體一一鰭一一魚翅被視為珍饈。鯊魚的主要消費地在中國,或以華人消費群體為主。吃魚翅究竟是從何時開始的呢?據說在唐宋,來自安南(今越南)一帶的朝貢之物中,便有了魚翅,但皇帝不以為貴,將其賞給了廚子。還有一個說法,明代鄭和下西洋,途徑東南亞的海島,因食糧不足而上岸找吃的,見土著丟棄的鯊魚之鰭,便煮熟允饑,感覺很爽。從撿剩開始,魚翅最終登上大雅之席。

魚翅燕窩背後的凶殘

被割下的魚鰭

過去因鯊魚難捕,且鯊魚體內尿素含量高,易腐臭,加上魚翅加工、烹調過程煩瑣,故而昂貴。如今,我們的科技水平達到足以「竭澤而漁」,鯊魚再凶,也凶不過人類的捕殺手段,鯊魚再多,也多不過我們口袋中的鈔票。所以,魚翅可以從當年的皇家豪門才消費的起,變成平民百姓都能受用的「魚翅撈飯」、「魚翅泡面」、「魚翅套餐」。

魚翅燕窩背後的凶殘

被割掉魚鰭的鯊魚,因為失去了游動能力,活活餓死在大海里

 不能不說到燕窩。僅香港一地一年消費的燕窩就達120噸(約合1700萬個燕窩)一一即1700萬個「新婚燕爾」的燕子慘遭喪家之痛。

魚翅燕窩背後的凶殘

燕窩乃是東南沿海的一種叫金絲燕的鳥,用唾液伴海藻築成的巢。當人把新婚之燕辛勤築就在岩壁上的「產房」撬走後,它們便無家叫歸、無處產卵。

採摘燕窩,雖然不是直接捕殺它們,但使燕子遭受喪家之痛,也違反地球的生態倫理。據資料,金絲燕的繁殖季節在每年的12月至來年4月,這是,它們喉部的粘液腺發達,首次所築的巢質量上乘,這個巢被採摘後,金絲燕為孵卵棲身,只得再次築巢。由於雛燕產期臨近,加之沒有先前那麼豐富的分泌液了,只得啄下自身的絨毛混合一些唾液築巢;倘若這次的燕窩再被採摘,為了繁育後代,它們不得不三築其巢,此時的分泌物更為稀少,身上的絨毛也不多了,只好尋找些植物纖維、海藻做替代物。

物以稀為貴,吃魚翅、燕窩的行為完全是人們的虛榮心理作用而與生理需要無關。因為幹魚翅所含的成分主要是一些人體較難吸收的膠原蛋白,況且鯊魚本無味,美味的感覺完全來源自油鹽將醋和各種香料。由於鯊魚處於海洋食物鏈頂端,重金屬的富集作用自然十分明顯,魚翅中濃度過高的貢含量,易使攝入者的大腦和神經系統受到傷害。而燕窩呢,從營養學分析可知,燕窩所含成分主要包括水溶性蛋自質、脂肪、碳水化介物、氨基酸及碘鈉等微量元素,與雞蛋、豆腐等的營養成分不相上下。可見,人們完全沒有理由為了一時的口腹之慾,而將這些大自然的生命精靈葬身在人類肚腹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