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存一些利害得失的觀念,生活將會有更多的陽光

我們很容易有非此即彼的觀念。以為自己不富有,拚命賺錢;以為自己不夠有權勢,拚命謀升職;以為自己胖,拚命減肥;以為自己不快樂,拚命找消遣。所謂貧富、貴賤、胖瘦、快不快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價值觀和個性等因素,形成了一種心理定勢,影響我們做出的抉擇。

競爭成了人際關係的代名詞,並且人人身不由己。擔心被「物競天擇」地淘汰掉,內心常處於焦慮之中。失掉了士夫那種「悠然見南山」的閑適,甚至閑適也變成了一種消費。

面對西方的價值觀,我們失去了傳統文化的底蘊,人們把競爭當作唯一出路。《易經》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孔子說:「發憤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講的都是自強,「自強」是自尊、自立,沒有要與人爭鬥的意思。競爭必然存在輸贏,自強不必考慮成敗。

《老子》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淮南子》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典故。禍福不是截然對立的關係,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因緣變化,結果也隨之改變。如果被互相對立的觀念所束縛,患得患失,哪裡有自在可言呢。

弘一法師晚年的時候,曾住在蓬壺山間的茅棚裡。那裡老鼠很猖獗,不僅咬衣服、咬書,連佛像都咬,糞便還弄污了佛像。弘一法師想到為老鼠留飯,又為它們念咒迴向,不久人與鼠就能和平相處。如果以對立的觀點,似乎只有互相傷害一條路。傷害過我們的成為敵人,幫助過我們的成為朋友。敵人和朋友的設定,只因為當前的條件而成立,並非永遠不變。遇到對立的因素,需要用慈悲心和包容心去轉化。

對立的心態是內心程式化的表現。一些相對的概念,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世間,但也很容易讓我們執著對錯、是非,而看不到一體的兩面。事物處在恆常的變化之中,我們的心態不靈活,就不能適應外界的變化。內心減輕一些人我是非,層層烏雲終將消散。觀念裡少存一些利害得失,我們的生活會擁有更多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