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著名悟道禪詩

一、唐·寒山《寒山詩》

水清澄澄瑩。徹底自然見;

心中無一事,水清眾獸現。

心若不妄起,永劫無改變;

若能如是知,是知無背面。

寒山,居浙江天台始豐縣西四十公里的寒岩幽窟中,因不詳其姓氏,故以「寒山」稱之,又稱寒山子或貧子。寒山常至國清寺,有僧名拾得,與寒山交友。傳說其為文殊菩薩之化身,與豐幹(彌陀化身)、拾得(普賢化身)號稱「三聖」。又以三者皆隱棲天台山國清寺,故亦稱「國清三隱」。

二、唐·龐蘊陰《聯燈會要》卷六

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

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

龐蘊(?—808),唐代著名在家禪者。字道玄。世稱龐居士、龐翁。湖南衡陽人。曾參謁石頭希遷,頗有領悟。與丹霞天然、藥山惟儼、齊峰、百靈、松山、大梅法常、洛浦、仰山等禪林碩德頻相往來。後參禮馬祖道一,於言下領旨,頓悟玄機。元和年間,偕家人躬耕於鹿門山下,其妻、子均因之徹悟。遺有《龐居土語錄》。

三、唐·大梅法常《景德傳燈錄》卷七

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

樵客過之猶不顧,郢人那得苦追尋?

法常大師(752-839),唐代僧。湖北襄陽人。師志於禪,初於馬祖道一處參學。後隱於大梅山(浙江鄞縣)靜修。一日,一僧奉馬祖之令,至大梅山對師道:「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師云:「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馬祖聞之而謂:「梅子熟也!」自此法譽大彰,學人四至。

四、唐·黃檗希運《宛陵錄》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

希運(?一850),唐代僧。福州閩縣人。幼出家於洪州黃檗山,聰慧利達,學通內外,人稱黃檗希運。相貌殊異,額肉隆起如珠。至洪州謁百丈懷海,得百丈所傳心印。後於黃檗山鼓吹直指單傳的心要,時河東節度使裴休鎮宛陵,建寺,迎請說法。門下有臨濟義玄、睦州道蹤等十數人。所述有《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廣行於世。

五、唐·香嚴智閑《景德傳燈錄》卷十一

一擊忘所知,更禾假修治;

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

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

諸方達道各,咸言上上機。

香嚴智閑(?—898),唐代僧。青州(山東益都)人。初從百丈懷海出家,後謁溈山靈佑禪師,不契,泣涕辭去。偶於山中芟草,瓦礫擊竹作聲,廓然有省,乃悟溈山秘旨,因嗣其法。住於鄧州香嚴山,化法大行,淨侶千餘人,世稱香嚴禪師。

六、唐·洞山良价《洞山良价禪師語錄》

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

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淂知。

洞山良价(807-869),唐代曹洞宗之祖。越州會稽(浙江會稽)人。於五泄山禮靈默禪師披剃。曾訪溈山靈佑禪師,參「無情說法」公案,不契。受指示往詣雲岩曇晟禪師,問無情說法之義,辭歸時,涉水睹影,大悟前旨。於江西洞山弘揚佛法,門風頗振。其嗣法弟子有云居道膺、曹山本寂、龍牙居遁等二十餘人。尤以本寂的法系,稱作曹山,合稱之,即為曹洞宗。著有《寶鏡三昧歌》、《玄中銘》、《洞山語錄》等。

七、唐·洞山良价《景德傳燈錄》卷十五

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

我今獨自注。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應須恁幺會,方得契如如。

八、唐·古靈神讚《五燈會元》卷四

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太癡,

百奉鑽故紙,何日出頭時?

古靈神讚,唐代禪僧。初於福州大中寺受業,後遇百丈懷海禪師始開悟得法。

九、唐·靈雲志勤《景德傳燈錄》卷十一

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女。今更不疑。

靈雲,唐代僧。福建長溪人。嗣法於長慶大安。初住大溈山,因睹桃花而悟道,禪林稱為「靈雲見桃明心」、「靈雲桃花悟道」。

十、唐·長沙景岑《景德傳燈景》卷十

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前認識神,

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

景岑,唐代禪僧。幼年出家,參南泉普願,嗣其法。初住長沙鹿苑寺,復住湖南長沙山,大宣教化,時人稱為長沙和尚。師機鋒峻峭,與仰山對話中,曾踏倒仰山,仰山謂其有如大蟲(虎)之暴亂,故諸方稱其為「岑大蟲」。謚號「招賢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