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與作善,功德果報天壤之別

戒法跟善法的差別。這是論它的性質,要是討論它所成就的,它的作用的差別。如《阿含經》當中講到:受三皈依,守持五戒,以一個平常的居士,他發心受三皈依、守持五戒,他將來生天;所得的天壽、天色、天的光明,都要超越其它的諸天;具足有大如意定、大威德,就如同這個瞿婆天子一樣。

她原本在人世間的時候,是一個優婆夷,厭患女身,所以她受持梵行,叫淨行的優婆夷。五戒當中的邪淫戒,她不但斷邪淫,也斷正淫。後來由這樣的功德,果報生到忉利天,作忉利天子,他的光明是勝於諸天。

又者,在經論裡面這麼說:佛弟子要生天,受佛的戒法之後生天,天的壽命盡的時候,輾轉在諸天當中受天樂;乃至後生人中,大姓家中生,究竟因為這樣的善根因緣,能夠成就涅槃。要是說造作平常的善法,不是佛弟子,他修世間的十善業,生天之後,天福享盡,直接就入三惡道,有這樣的差別。

我們講提婆達多,在《大方便佛報恩經》裡面講,提婆達多他雖然造逆墮落了,但是很快就出來了,為什麼?源於他最初皈依三寶,有三寶,皈依三寶的功德的救護,雖然墮落,但是那個果報很快就結束,就出來了。這個就談到最初的皈依、受戒那個心,所以這個地方講戒,戒法跟善法它的差別。

有的人認為我不用受戒了,我就是這樣發好心利益人家,這就是了嘛!為什麼要受戒?我們看這個文裡面所講的道理,《業疏》云,這是屬於卷十五第三十六頁,說:「問:一切善作盡是戒否?」在還沒有受戒之前,所有的一切善法的造作,平常所講的世間的十善業,這完完全全是不是屬於戒法所收攝的。

這戒善,是不是?底下回答說:「律儀所攝善作名戒。」要是我們發了一念的好心,受了這個律儀,受律儀而得了戒體之後,你再去造作這個善業。由你前面受戒,發心受戒所攝持,你這一些善業的造作,就叫做戒,是由戒法當中所生起的善法。

譬如說不殺生,這個不殺,是由我們最初的發心,我們在三寶面前,我盡形壽,下至蠢動含靈,上至諸佛菩薩,我都不殺。所以你在遇境逢緣當中,你遠離了殺的過失,這個就是戒。不單世間的善法,是戒善。「自於十業」,至於其餘的,未受戒前所作的十善業,「但單稱善,不名為戒」,但是單獨稱作是善法,而不屬戒法所收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