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2-1)前 言

我們這次打佛七,主要的修學宗旨,是要讓我們這念心,能從顛倒、散亂,調整為「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就是把無量無邊的一切分別心,統一起來----讓它趨向於無量光、無量壽,能做到這樣,才算成功!

正 文

但是,心在這樣錯綜複雜的狀態下,如何把它統一起來呢?天親菩薩提出了三個次第 :首先成就「禪定心」,其次成就「智慧心」,第三個成就「大悲心」;以這三種善根來念佛,就能夠達到一心歸命,與阿彌陀佛的廣大功德感應道交。

所謂「禪定」的善根,主要有兩個內涵:第一個是「正念」,第二個是「正知」。修學次第是先成就正念,然後再成就正知。

所謂的正念:

一、先要:具足歸依之心。

二、培養專注之念。

從歸依的心,發動一種憶佛的專注力,讓我們這念心緊緊的守住這句佛號,不會放掉。什麼叫專注?什麼叫做緊緊守住這句佛號呢?善導大師講一個譬喻非常好,他說:有一個生死凡夫在大海當中,非常地無助;就在這個時候,他看到一艘船,可以把他帶到岸上安全的地方;只是這條船在行駛的時候,不是很順利,在暴風雨下,遭受風吹雨打----生死的波浪特別的大,整只船搖搖晃晃很危險,所以這個人必須很堅定地不怕風、不怕雨、不怕浪,緊緊的抓住這條船;不管風有多大、不管雨有多強,就是那一份的堅持----不放棄,才可能成功。他的意思是說:念佛人,千念、萬念就是為了臨終的正念!

也許你會說:念這句佛號很簡單,一句阿彌陀佛念、誦、聽!對佛菩薩來說,當然是非常簡單,他們心中沒有賊----妄想執著,可以心平氣和念佛;問題是生死凡夫心思錯綜複雜,就像暴風雨一樣,想要在心有千千結當中,建立起佛號,那就必須要有一份堅持:「不能念,要它念;不能專,要它專!」

當然,有些人臨命終時、在加護病房中,照樣可以把佛號表現出來,雖然子女在旁哭泣、身心世界也是亂七八糟,能夠不怕風、不怕雨,抓住這句佛號不放,最後就感應道交了!那麼,他這份堅持的力量,從什麼地方來的呢?這就值得我們去探討了。

古德說:我們對佛號的那份堅持,是來自對生命的一種「願望」;淨土宗講「信、願、持名」,心中一定要有願望,而這個願望包括兩部分:

第一個、對於生命,你有「離苦得樂」的願望

一個人如果常常安於現狀----我現在很好、我不需要作改變。那你的佛號不會念好!念佛法門就是因為不滿現狀,想要有所突破、有所增上,才祈求阿彌陀佛加被、才生起一種歸依的心。如果你覺得現在身體很健康、心情很愉快、生活很快樂,不需要改變,那就很難堅持這句佛號,它對你來說可有可無!

我們之所以不滿於現狀,就是因為一切無常變化;無始劫來我們的阿賴耶識含藏很多罪業種子,將會引發很多痛苦的果報,雖然現在還沒有出現,但遲早會出現,好比身體病痛、眷屬分離等等,都是過去罪業的一種顯現。

正如古人說的:「已作地獄業,云何安穩住?」一個人之所以會滿於現狀,只有一種情況,就是愚癡!只看到暫時的風平浪靜,卻不知道暴風雨即將來臨。我必須提醒大家:我們阿賴耶識當中,不完全都是善業,還有很多很多的罪業,在那裡等待因緣出現;我們一定要有危機意識,必須對今生的離苦得樂,以及來生的離苦得樂,早一點做好準備!

一個有智慧的人,不僅看到現在,還要看到未來;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情,也必須提前做準備。從因緣觀察─罪業能招感痛苦的果報,而我們內心深處還藏很多罪業,這時候像印光大師說的:以怖畏心,來念佛。這樣佛號才能產生強大的力量。

要知道:我們心中很多罪業都還沒有表現出來,就像不定時的炸彈。一個有智慧的人,不能等到事情出現後,才手忙腳亂,來不及的,應該要事先佈局、看到未來。所以透過佛法的智慧觀察,知道生命充滿了危機,這時候很謙卑的歸依無量光、無量壽,祈求佛陀光明的攝受。也就是從離苦得樂的角度,生起歸依的心;再由歸依的心,產生強大的念力----不能念、要它念,不能專、要它專;因為別無選擇。這是第一點,從離苦得樂的角度來念佛。

第二個,你有追求「出世解脫」的願望對生命、對佛法有深入的人,應該不會只求業果的離苦得樂,這是不究竟的;人生苦樂永遠在一起,有快樂、就一定有痛苦,所以我們在三界當中,總是一次又一次的輪迫,這不是究竟的辦法,「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真正能徹底解決生命痛苦的,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想辦法離開三界!沒有離開三界、就永遠有痛苦!因為生命是痛苦的根源,有生命就有痛苦。

當我們對每一次的受生、每一次的生老病死折磨,開始感到厭倦,想要去追求大乘涅槃那種無憂無惱的境界,這時候佛號對我們的意義就重大了!你想想看:我們能出離三界,憑的是什麼?當然就是靠阿彌陀佛本願的攝受到淨土去,這是唯一的選擇。

諸位要知道:每一個法門,都有它的道一一心地法門;淨土法門是從「信心」、「願望」而發動「佛號」,所以每一句佛號都包括信、願、行。

一個人對生命沒有願望,就沒辦法念佛,就算你念佛,也不是修淨土法門,只是念念佛號結緣而已。所以修淨土的人,心中對未來生命要有一個願景,就是要有希望一為了讓生命增上,因此而念佛。當他把所有的希望,全寄託在這句佛號上,才可能把佛號念好。

我們的修行出發點完金一樣,來到佛堂,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心有千千結,沒有一個人例外;無始劫來,生命這樣打滾下來,心中都充滿了塵埃,沒有一個乾淨的地方。但是,在這麼多妄想當中,為什麼有些人可以走出一條路、有些人就走不過去呢?就是你對佛號沒有堅持!為什麼沒有堅持?因為你對生命

沒有願望,這是很糟糕的事,一個人對於未來沒有願望,凡事都無所謂,悠悠泛泛、不思進取,這樣修學淨土法門最糟糕;淨土法門不怕你煩惱重、也不怕你業障重,但是不思進取,這件事情就非常嚴重。

唐朝有一位叫「張善和」居士,出生在一個殺牛的世家,他的祖父殺牛、父親也是殺牛的,所以他也跟著殺牛,殺了一輩子的牛。到了晚年,病苦纏身,整個殺業的花報都現前。臨終的時候,每天晚上都做惡夢,夢到很多牛來跟他討命,沒有一個晚上睡得好。但是這個人有善根,跟他太太說:「你趕快去請出家眾來開示、超渡我。」那麼,他同修去找了一位法師來,法師一問,哎呀!這個人一生殺牛,殺業相當重,整個花報都現前了。就對他說:「你現在修其他法門都來不及了!經上說,要能至誠的念阿彌陀佛』,即可消除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而且臨終往生西方。」

張善和一聽到這樣的事情,馬上就產生信心,相信阿彌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他,也希望生命能作些改變——「信、願、持名」。在淨土聖賢錄上說,他就在臨終時,念「未滿十聲」,還不到十聲,就說:「牛已經離開了,佛陀來了」。這時候,他是在大家的助念當中,「含笑而逝」——露出微笑而往生的。

這個公案在淨土聖賢錄相當有名,很有代表性。古人對於此公案註解很多,我看過古人的註解之後,把它作成兩項結論:

第一個、古德一致認為這個人一善根深厚;雖造惡業,但有大乘善根,臨終的時候能生起強大的懺悔心、歸依心,這個人過去生不簡單,有大乘善根。

第二個、這個人做事情相當有決心一願力很強;他想改變,就馬上改變,所以能夠全心投入無量光、無量壽,把他的罪業全部扭轉了。

因為具足這兩種條件,所以他成功了:有「大乘善根」,能夠生起信心;有「堅定的願望」,很清楚自己的目標,所以能夠啟動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

要記得:我們在念這句佛號的時候,每一句佛號都要很專心聽自己的聲音,但是在聽聲音的背後,還要有一種「強烈的歸依心」,就是心中要有願望來支持你的專注,這樣才能夠在這七天當中,讓每一句佛號都堅持下去,才能夠從妄想干擾中,走出一條光明的道路來,任何妄想都無法中斷你那專注的力量。

希望我們在念佛的時候,一定要有歸依的心情,這是整個佛號背後一個動力的來源,一個人佛號念得沒有動力,這樣念佛是不行的;大家好好從這個地方去體會,以強大的願力發起念力,才能產生強大的力量。

(2-2)前 言

淨土宗的修學宗旨,主要是: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就是整個佛七,是在一心歸命阿彌陀佛的基礎之下,來修學禪定、智慧、大悲這三種善根,心中必須有一個明確的方向。

正 文

剛開始,我們修禪定的出發點,是那份懇切的願望,和一種歸依的心情;我們希望能離苦得樂、希望能了生脫死,在仰仗佛力的加被之下,憶佛、念佛,產生一種強大的念力:不能念、要它念,不能專、要它專!所以對佛號的那份堅持,是來自於我們對佛道的追求──由願力產生念力、由念力帶動我們的願力,自然形成一種輾轉增上;而心中正念的力量,也隨之而增長廣大起來。

這時候會出現什麼事呢?就是:我們心中這種真實的念力,開始去對治過去無始劫來的無明、妄想。《楞嚴經》說:一個修行人,當心中的正念,跟我們原本的無明接觸時,這個叫做「真妄交攻」。這時候內心會出現很多很多的變化,所以在「正念」的基礎之下,接下來就要修「正知」,就是要保持一種觀照、反省,以免在菩提道中,產生障礙。

過去有一位禪師:在打坐入定時,就會看到兩隻獅子,在他的膝蓋上跑來跑去,他不知道該怎麼辦。趕!把它趕走了,沒多久又跑回來;趕走了、又跑回來;所以他出定之後,就去請教他的善知識。善知識說:以後你不要去趕它,越趕越糟糕、越趕獅子越多;下一次獅子出現的時候,你拿一枝毛筆,在它身上畫一個圓圈就可以了。他就照善知識說的,在獅子身上畫一個圓圈。等到出定後,看清楚,結果就畫在他的大腿上,根本沒有獅子。「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如果他沒有得到善知識的引導,他的心就被這兩隻獅子所轉了。

在整個修學聖道當中,很多人雖然有強大的念力,為什麼就是無法到達目標呢?就是在「真妄交攻」時,沒有產生正確的判斷和見解。

經典上,也有這麼一個公案:

有一位小沙彌,跟一位阿羅漢住在山上修行,這位阿羅漢經常到龍宮去應供,有一天小沙彌,也跟隨阿羅漢到龍宮去應供。龍王因為要供養他的師父阿羅漢,所以準備了很多美好的飲食;小沙彌到了龍宮之後,看到很多美好的飲食、種種美妙的宮殿,又看到龍女很莊嚴,生起一種貪愛之心。

從那次回來之後,他就做很多的加行,佈施、持戒、種種加行,但是心中已經產生了變化,已經不是原來的菩提心了;是以一種貪染的心,來引導他的加行,本質就是一種「貪染」。

古德說:「貪為法界,一切法趣貪。」所有的法,最後都跟貪的氣氛相應,結果死了之後,變成一隻大龍王,跑到龍宮把這個老龍王給殺死,自己做新龍王。

當然,以我們佛弟子來說,這個人的修行根本是偏差了、失敗了,但是他剛出家也不是這種心情;怎麼為了聖道,到最後變成龍王去了呢?

主要是因為:在修學過程中,當功德力開始生起時,會跟過去的無明妄想接觸;這時候我們的無明妄想,會產生很多的影像來誘惑我們、引導我們。所以修行人功德出現時,要非常小心,無明妄想是非常狡猾的!就像我們從一個貧窮人出發,去追求一個珍寶,慢慢慢慢的越接近珍寶時,旁邊就會有很多人來跟你打招呼,如果我們貪戀旁邊的小花,可能就會失去前面莊嚴的珍寶。

所以在整個修行當中,最要緊的是:「不忘初心」!不要忘失當初念佛的那份真誠心──你是為了離苦得樂、了生脫死、成就佛道才來念佛的。這當中佛陀就告訴我們:必須要修習正念和正知的相互運轉。

為什麼「正念」和「正知」要相互配合?

關於這一點,在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講一個譬喻說:好比我們要去調伏一隻狂妄的大象,當然你先要有一個目標,看這個像要往那裡走,你用一條繩子把大象綁起來,然後用強大的力量把它往前拉,「不能走、要它走。」你用繩子把它拉往我們所設定的目標,一步一步的走過去。當然,大像剛開始不肯走,慢慢慢慢的也就習慣、開始走了。

但是你只是往前拉是不足夠的,旁邊還要有一個人拿著草鞭,隨時看著大象,看它方向是不是有偏差,你要隨時調整它。

前面「拉著大象」的人是誰呢?就是「正念」。

旁邊「觀察大象」的人是誰呢?就是「正知」。

雖然念佛的時候──心於佛號,專一安住;心於佛號,相續安住;但還是要經常迴光反照:

1.你的目標在那裡?

2.你的方向在那裡?

3.你的動機是不是有所偏差了?

你要隨時注意,因為煩惱會變化各種相貌來誘惑你、引導你,所以隨時要迴光反照,古德常說的:「心常覺照,不隨妄轉。」一個人有很多的煩惱,這可以理解;佛號不怕煩惱,因為煩惱妄想不是佛號的對手;修行人不怕煩惱,就怕起顛倒,你要起顛倒,誰都救不了你!你被自己蒙蔽了,往那裡走你都不知道;一個人最可怕的就是方向已經錯誤了、還不知道,這是非常嚴重的事!

結 勸

古人說:「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著魔」。在修行當中,要保持謹慎小心,幾乎不能走錯一步路;你走錯一步路,那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不知要經過多生多劫、多少輪迴,你為了這樣一次糊塗,終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墮到三惡道去;然後好不容易出來,重新懺悔、遇到善知識,再重頭起步;所以修行中走錯了路,很划不來!

因此,我們要謹慎小心,經常觀察這念心跟最初來打佛七的心,有沒有相同?有沒有被煩惱所蒙蔽?修行人不能糊塗,可能會一時起煩惱,要趕緊醒過來、覺察過來,不能一直顛倒下去,否則連佛陀也救不了你。總之,要隨時保持覺照──正念正知、正知正念!

(2-3)

問:請問師父,打佛七的時候,一直哭泣很悲傷,祈求「阿彌陀佛」快點來接引我,可以嗎?

答:你這個地方有兩個問題:

第一、念佛的時候感到很悲傷。

我們剛開始念佛,當然是帶一點「感情」,由這個感情來帶動佛號,當感情用得太深時,就變成了悲傷。這種悲傷狀態,如果是偶一為之,這個無傷大雅;如果過於悲傷、次數很頻繁,那就不是一件好事。

打佛七的時候,剛開始我們會比較偏重「信心」,仰信三寶、阿彌陀佛的功德。但是到了第四天、第五天,開始講「觀察門」,就要進入到智慧的觀察,對娑婆世界、極樂世界的一種正確抉擇。所以我們前面幾天,會以信仰、情感來帶動佛號,到了第四天、第五天,就開始用智慧來帶動佛號。我們的佛七到第四天,就會提升;從一種比較「情感性」的念佛,變成一種「理智性」的念佛,這種佛號是比較寂靜的。

剛開始因為妄想很多,用一點情感來調伏妄想,是可以的;但是我建議大家,情感的東西,就像一把刀,可以幫助你,但弄得不好,也會傷害你,適可而止就好了,不要過份的放縱它!

第二、乞求「阿彌陀佛」快點來接引我。

我想我們念佛人不要這樣乞求,應該:「只問你自己準備好了沒有?」如果三界的業緣沒有結束,你是離不開三界的。我們看<阿彌陀經>,阿彌陀佛是什麼時候來?「是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所以你業緣未盡,一直乞求「阿彌陀佛」趕快來,基本上是一種「心外求法」,以印光大師的觀點來說,這樣容易著魔。我們念佛人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只要問你自己準備好了沒有,不要急求阿彌陀佛趕快來,這個方向是向外求,不好。

問:大眾念佛的時候,淹沒了我個人的聲音,很難聽到自己的佛號,應該怎麼辦?

答:我們在念佛的時候,培養正念,就是一句佛號:「念、誦、聽」,聽自己的聲音。當然這地方有個問題,就是老菩薩或是有些人身體虛弱,聲音很小聲,聽不到自己的聲音,怎麼辦呢?怎麼攝心?我的心要住在什麼地方呢?我的建議是這樣:當你聽不到自己的聲音時,最好嘴巴也要動----金剛持法。雖然沒有聲音,嘴巴在動,能夠創造一種「聲相」,你就緣那個聲相。

如果你連嘴巴都不動,那就沒有所緣境了。所以最低標準,嘴巴一定要動----「金剛持」,然後你的心就跟著那個聲相走,也是可以;沒有聲音、有聲相,也是可以。很多大德也強調「金剛持」,就是緣這個聲相。

問:止靜的時候,閉上眼睛,前面出現一灘水,水中有活生生的動物在游動;打開眼睛時,地上也有很多色彩在活動,請問這是什麼因緣?

答:當然每一件事情出現,都有一定的因緣,那麼唯一的因緣,就是你自己的妄想變現出來,就是這個因緣。

我們打佛七,目標很明確,就是:「求一心不亂」。不管你的身心世界,出現什麼樣的相狀、產生什麼感受,你通通不要去管它。

之前我們有講到,「正念」旁邊要有一個「正知」來幫助。你要經常檢查你的心,是住在什麼地方,是不是住在佛號、住在你的菩提心、住在往生的願力?還是跑去外面到處攀緣了?你要經常自我反省。當然我們看到水、看到一種彩色的東西,不必排斥它。你說:你不要出現、不要來干擾我,那就多此一舉了。

<楞嚴經>說:修習止觀時,念佛也是一樣,剛開始培養正念,一定會把無始的妄想逼出來,這時候會有很多五蘊的魔境,有些是色蘊,你剛剛看到的境界是「色蘊」,彩色的東西;有些人會產生很多的「感受」,突然間很快樂、很痛苦;或者「想蘊」,產生很多的想法。色、受、想、行、識,五蘊的狀態,都會一一出現,這時候,你只要做一件事:「不迷、不取、不動」。不要亂動!

念佛時,守住一個原則:「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從打佛七的第一句佛號,念到第七天的最後一句佛號,就記住這句話:「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中間的小花、小草,完全不要管它,「不迷、不取、不動」,這個才是最安全。

雖然不要執著,但也不要拒絕它。不要取著、不要亂動,注意自己的佛號、注意正念,就可以了。這個地方,大家要留意。

問:在坐念的時候,有些人的身體會隨佛號節奏而快速的震動,或者是打拍子,這樣是不是有利於攝心專注?

答:我們剛開始打佛七,心是很粗糙的,所以打打拍子、身體震動一下來幫助你攝心,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到第二天、第三天,就不能這樣。因為你身體一動,就會影響你內心的寂靜。所以我們講正常的念佛方式,是──用你的音聲來攝心,不要用身體來攝心!

為什麼我們要打地鐘?就是打出一個節奏、打出一個氣勢,由這個聲音的節奏,帶動大家明瞭的心來念佛。所以打佛七,要用音聲來攝心,不要用身體的震動。因為剛開始靠它來攝心,要是養成習慣,那就糟了,你的身體靜不下來;身體靜不下來,你的心也就靜不下來。我的建議不要這樣,不好,會有後遺症!

問:我們念佛,念到耳朵裡面也有佛號,這時候是要聽聞耳朵的佛號呢?還是要用口念?

答:我不知道你耳朵的佛號,是怎麼產生的?如果你這個佛號,不是你本身念出來的,另外有一種聲音,那這個聲音你就不要管它;如果你耳朵的佛號,是你自己創出來的,那你當然可以跟著你的佛號走。

我們這個心,到底要跟誰走?打佛七,我們這念心「云何應住?」我的心要住在什麼地方、要跟誰走?你只能跟著你創造的佛號聲音走。如果你突然聽到有佛號的聲音,在耳朵裡面出現,我沒這樣子念、而有這個聲音,這就不對了!那你千萬不要亂動,你自己要有一點正知、判斷力。

打佛七的時候,要經常保持警覺性,有些錯誤可以重新再來一次,好比平常有些事沒做好,可以重新再做一次;但是打佛七,一旦犯錯,可能就沒有第二次了,是要付出代價的。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小心----是不是跟著自己的佛號走?還是已經向外攀緣了?你自己要小心!尤其是功夫提起來時,「真妄交攻」狀況很多。

我只能告訴你一個原則:「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剛開始是怎麼走進來的,還是繼續跟著那個走----跟著自己的佛號走!

問:當我們念佛念到輕安的時候,是不是要念下去?

答:「輕安」是一種禪定的相貌,表示你的心已經寂靜下來;但是以我們打佛七的標準,輕安只是第一個功德,內心深處,還有很多顛倒要對治,事情還沒有解決。大概明天之後,除了正念之外,我們開始要多一些觀照,來破除心中的障礙,也就是後天開始進入「觀察門」----觀察生命的真相。

其實,我們現在得到一點寂靜、輕安,這些都是很表面的功夫,離我們佛七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所以佛號還是不能舍。當然,能夠念到輕安,表示你還不錯,有一點功夫;你的心,這兩天真的有跟著佛號走,有照這個方法在修,心已寂靜下來。但這還是表層的功德,明天開始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們內心深處,還有很多垃圾要清除,等明天再說。

通常打佛七,我們會先要求大家把佛號念穩定、先把心中的佛號建立起來,之後再產生氣勢,然後就開始要生起觀照了。佛號除了穩定、氣勢之外,前面還要多一個智慧觀照來破障,就是所謂的:「打得念頭死,建立阿彌陀佛!」

其實,我們現在都還在建立佛號階段,還沒有真正跟妄想接觸,心中難免會有兩股力量:一個是佛號的力量、一個是妄想的力量,很正常!明天開始,我們要用「正念力」去對治、調伏妄想;現在有些寂靜,偶而也會出現妄想,這很正常;剛開始我們不處理妄想,先把佛號建立起來,這是正常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