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俱舍論所說十智中盡智無生智之二也。俱舍論二十五曰:「盡無生智說名為覺。」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二法能攝一切諸戲論事】 p0044 瑜伽十三卷二十二頁云:復次依有情世間,及器世間,有二種法,能攝一切諸戲論...【四種遍滿所緣境事】 p0462 如遍滿所緣境事中說。又云:如是四種所緣境事,遍行一切,隨入一切所緣境中。去來今世...(名數)依惡業可往來之處有三所。名為三惡道。一、地獄道,成上品十惡業者趣之。二、餓鬼道,成中品十惡業者趣之。...【我與一切蘊法不相應都無有蘊】 p0652 瑜伽六十五卷四頁云:復次若計有我,一切蘊法不相應故,無有蘊者;此所...為大品般若經所舉十喻之一。幻,梵語 māyā。幻師以種種技法變現象、馬、人物等,使人如實見聞,稱為幻;然此幻相...【哀愍依處】 p0880 瑜伽四十七卷二頁云:當知菩薩哀愍依處、略有五種。何等為五?一、有苦有情,二、惡行有情...(名數)有四種:一行四依,二法四依,三人四依,四說四依也。...禪宗公案名。又作雲門一代時教。為一僧與雲門文偃禪師關於「何為釋迦佛一代教法」之機緣問答。碧岩錄第十四則(大四...(人名)南嶽尊者慧思,從陳帝受大禪師之號,因雲思大。更尊而雲思大禪師,或云思大和尚。佛祖統紀六曰:帝可之,令...指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二所舉之世間天、生天、淨天、義天。又作四天。(一)世間天,如世間之諸國王,雖居人世而享受...(雜名)佛教之經典也。從梵土傳來者,故云梵典。...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右繞佛塔功德經 大周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等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餘無量...
慚愧罪人徐翠芹今天當眾懺悔。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罪人之前經營水產,做了18年殺生行業的生意,之前從沒有對眾生生...
出世的心就是出離世界的心,入世的心就是來到世界的心。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覺得是從娘胎裡來的。實際上,我...
本文摘自《淨土聖賢錄續編》。百不管是不計較世間的俗事俗累,不管是放得下娑婆世界的牽掛。斷得了一切牽掛,才可以...待人處世的過程中,堅持原則本來是正常的, 問題是:你所堅持的究竟是原則?還是自己的偏見? 如果對任何事都堅持自...
第二個很重要,保護你的善根。這個地方有些時候要暫時的停止。看第四段,第四段很重要。 四、暫止息力於中若身心疲...問: 學佛人平時嚴持戒律,對臨終往生很關鍵嗎? 大安法師答: 學佛人要嚴持戒律,這對於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是非常...
戒法 戒法者,佛為優婆塞優婆夷所制之五戒八戒,式叉摩那之六法戒,沙彌、沙彌尼之十戒,比丘之二百五十戒,比丘尼...
修學淨土法門要具備誠敬的心態。竭誠盡敬,便能顯發明德。誠明互彰,便可參讚天地、化育萬物。有真誠心,自然會找到...
盡無生智
【佛學大辭典】
上篇:盡淨虛融 | 下篇:盡無盡法門 |
(名數)一流轉真如,謂有為法流轉之實性也。二實相真如,謂顯於二無我之實性也。三唯識真如,謂染淨法之唯識實性也...
二法能攝一切諸戲論事
四種遍滿所緣境事
三惡道
我與一切蘊法不相應都無有蘊
如幻
哀愍依處
四依
雲門對一說
思大
四種天
梵典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一個賣水產老闆的懺悔

不論在哪裡,心變了一切都變

百不管老媼
聖嚴法師《堅持的是原則還是偏見》

不要把修行修到內心產生嚴重的反彈
嚴持戒律對臨終往生很關鍵嗎

戒法、戒體、戒行與戒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