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佛足跡、佛腳石。即雕有佛陀足跖,以表千輻輪等妙相之石。見佛之足跖而參拜,如同參拜生身之佛,可滅除無量之罪障。印度、中國、日本,古來即有佛足石,崇敬佛足石之風亦甚普遍。初期印度之佛教,不敢直接模擬佛像,故多以法輪、菩提樹、塔、高座及佛足石,象徵佛陀或其所在之標幟,其後傳來我國、日本,佛足石遂成為禮拜對像。

據大唐西域記卷八摩揭陀國華氏城條記載,佛陀入滅前,於摩揭陀國遺留足跡,其長一尺八寸,寬六寸,各有輪相,十指皆帶花紋。又現今印度巴赫特(梵 Bharhūt)塔門浮雕之三道寶階圖,刻有佛足跡,其中印一法輪;阿摩羅婆提(梵 Ama-rāvatī)出土之遺品中,於足中央刻輪形,又另有輪、卍字、三寶章等之圖樣。其中,前者屬最古制,後者則近似現今傳於我國及日本者,圖示於後。在我國,唐使王玄策曾圖寫華氏城之佛足石歸國,流行於各地。此外亦有玄奘請來之佛足圖。[別譯雜阿含經卷十三、分別功德論卷二、法苑珠林卷十四、卷二十九、洛陽伽藍記卷五、大唐西域記卷二、卷三](參閱「千輻輪相」743) p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