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儒釋道人物之畫題。儒者陶淵明與道士陸修靜相攜訪問在廬山修行之高僧慧遠,歸途中三人談笑而行,送客之慧遠不覺間跨越其自我禁足之虎溪,三人因之相視大笑,此即虎溪三笑圖所繪之內容。後世視之為儒釋道三教親和之象徵,此類畫題現存者以宋代石恪所繪為最古。

虎溪三笑之說始自唐代,至宋代李龍眠(公麟,1049~1106)首作三笑圖,智圓並為之作圖讚,成為膾炙人口之美談;於大宋僧史略卷下、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八、佛祖統紀卷二十六、卷三十六、釋氏通鑒卷三、釋氏資鑒卷二、釋氏稽古略卷二等書中皆有載述。

依史實言之,慧遠示寂於東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陶淵明若逝世於劉宋元嘉四年(427),則二人為同一時代之人,且淵明系潯陽人,地與廬山相近,二人之交遊未必不可能。

關於陸修靜之事蹟,依辯正論卷六、甄正論卷下、集古今佛道論衡卷一、續高僧傳卷二十三曇顯傳、佛祖歷代通載卷十等所述,修靜於梁敬帝紹泰元年(555),與曇顯對論佛道二教之優劣,時當慧遠示寂後一三八年。另據佛祖統紀卷二十六載,修靜逝世於劉宋泰始三年(467);又據道教類書之雲笈七簽本傳載,修靜逝世於劉宋元徽五年(477),享年七十二。故知慧遠與修靜之時代相去甚遠,二人交遊之說極牽強。

蓋自中唐以降,儒道佛三教融和之說漸趨流行,虎溪三笑一事或繫好事者就三教融和說而虛構者。此外,日本在鎌倉時代之後期,亦開始流傳該類畫作。[廬山記卷一、閑居編卷十六、鐔津文集卷十三、東林十八高賢傳、塵添壒囊鈔卷五] p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