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齋時,僧值師表堂說:「最近一段時間,有一男子在寺院內游晃,裝作可憐相,專門向出家師父行騙,大眾師父要提防和注意,不要上當受騙。」聽到這句話,特別是對「可憐相」感覺和熟悉,不由地讓我想起前幾天的那一幕:我正走在路上,忽然,背後傳來一聲呼喚:「師父。」我轉身見是一位四十多歲的男子,於是問道:「有什麼事嗎?」「師父,我遇到困難。」

這時,我才定睛仔細看他:沒有修整的頭髮,皺著眉頭,穿著一身破舊的西裝,入冬了,腳上還是一雙人字拖鞋,滿臉的落魄和滄桑。我不禁心生惻隱,伴著幾許的酸楚,我問道:「發生了什麼事?」

「師父,我是南平人,從泉州來莆田找朋友,沒有找到,現在沒有路費回去。」

要路費?一個念頭閃過腦際:「會不會是行騙?」覺得他的這番話存在一些疑點,準備繼續追問時,突然想起一部影片中的一個畫面:一個心靈遇到困難的小男孩,對有心幫助他的心理醫生說:如果你對我不信任,你如何幫助我呢?因此,為剛才自己想追問的不信任心念而感到慚愧。於是,給他足夠的路費後,得知其未進晚餐,又多給了二十元。好多天過去了,本已經淡忘了事件又在今晨被提起。

該怎麼注意呢?其實,類似之事並不少見,無論是新聞媒體或者親朋好友的平常閑話中,還是自己的親身經驗,我們總會耳濡目染著這些千奇百怪的現象:一身髒兮兮在滿街行乞的乞丐,卻是比施者更為富足、腰纏不止「萬貫」的富翁;癱在地上,一路爬走的「殘疾」乞者,在左顧右盼沒人之時便毫不費勁地站起來收攤,自如地換地盤;拽著你的衣角、抱著你的後腿,聲稱是父母雙亡的流浪孤兒,其實父母正在不遠處看其精彩的表演……有朋友曾感嘆地說:「真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人生在世,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快,是否因為有著太多的騙局令人無法分辨真假,害怕自己上當受騙而故步自封,不敢去面對現實?難道我們就這樣面對生活?或許,從前輩的足跡中能夠尋覓出我們自己生活所需要的方向。

飲譽海內外的學者、書法家啟功老人,因其被譽為「中華第一筆」,便有很多人仿造他的作品賣錢。某日,有一個專門假冒啟老書法的人去店裡銷售贗品,恰巧逢著他,作偽者尷尬恐慌,哀求啟老高抬貴手,不料他老人家只是寬厚地笑道:「你要真是為生活所迫,仿就仿吧。」這是何等的胸襟和人格!以善良的心寬容了別人對自己的傷害。

我想,偉大的事業是否因為有著偉大的人格而成就呢?伏爾泰曾經留下一句經典名言:「寬容是什麼?它是人性的特點,讓我們相互原諒彼此的愚蠢。」因為我們愚蠢,所以需要寬容與諒解,如果我們不能對別人寬容,又怎能奢望得到他人的寬容?因此,面對社會,面對傷害,應以一顆真誠善良的心去包容,唯有如此,才能體悟人生,懂得生活。著名作家張愛玲有過這麼一句話:「因為慈悲,所以懂得。」

出家幾年,徜徉法海,沐浴著佛陀慈悲的陽光雨露。佛陀以其一生的示現向我們演示著人生的真相,以他的身教言教實踐這人生真理,體現其拔苦與樂的大慈大悲精神。面對提婆達多的多次傷害,佛陀沒有絲毫的怨怪,而是充滿感恩地說:「提婆達多於我有大恩!」以其無盡的慈悲包容提婆達多的罪惡;當鐵匠純陀在無知的情況下,以有毒的老梅檀樹耳供養,令佛陀受用後病情加重,純陀為此深感慚愧。佛陀以一如既往的慈悲聲調安慰並讚歎著純陀:「純陀啊!不要難過,你的發心是善的,你的供養是世間最好的供養,猶如當初蘇嘉塔的乳糜一樣,是至善至美的。」這就是佛陀,純樸、親切的話語中無處不流露著慈悲、寬容和愛。讀懂了佛陀偉大的情懷,我們便也能體會祖師大德那種「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人生信念,由此,我們也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作為佛弟子,當奉行佛陀的教導,學習祖師大德的榜樣。時時存著一顆善良慈悲的心。面對此等求助之事,焉能熟視無睹漠不關心?!或許,因著我們的慈悲舉措,幫忙到一些真正有困難人的困境,從而影響其一生的命運,使其命運得到改變;或許,因為我們的寬容,而喚起一些未泯良知眾生而使其迷途知返;縱然有人利用和踐踏了我們善良慈悲的心念,但是,騙取的僅僅是有限的物質財物,也騙不走我們心靈的財富。虛偽,無法玷污善良的心靈,假相,也會增長我們的慈悲心。我們無法控制外在事物的是與非,但可以把握自己內心的善與惡。為人但求堅持善良,布施慈悲,何必要去在乎外相的真假與是非?

比起提婆達多的出佛身血,小小的騙局又算什麼呢?

面對生活,我們只要堅持善良與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