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卷第三十二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十一(三十三天之八)

「爾時,天子念其天宮,還於天上。是時邪見外道諸婆羅門言:『此諸地,某天某天之所攝受。』或作諸論或作讚歎,如是林中所住邪見外道諸婆羅門,見之敬重頭面頂禮,但觀其相而生敬信,不如實知是第二天。復生分別見:此天子處處遊行,身如火聚,謂閻浮提人身入火中,以是因緣,生於善道,受諸天身。外道邪見諸婆羅門即作邪論,或自立宗,或自說因、自說譬喻,或作讚歎。既自邪見,復為他說,令他受行,以火燒身,望生天上。如是不能如實見知,說邪因果,非實果報,身壞命終墮於地獄。

「復次,邪見外道諸婆羅門住林中者,生於邪見。覩此天子從天來下向閻浮提,以遠見故,見不明瞭。遙見天子從於莊嚴山峯來下,至閻浮提,後還天上。林中所住諸婆羅門見是事已,自生分別,謂閻浮提人投赴高岩,以是因緣,生於善道,受諸天身。是故邪見諸婆羅門自墜高岩,欲求生天,復以此法為他人說,造作邪論或作讚歎,說此邪法以為業果。以其邪見,妄說因果,身壞命終墮於惡道地獄之中,是名邪見。

「時林中住邪見外道諸婆羅門,見此天子從天來下向閻浮提,去之遙遠,不見正色,但見大光猶如火色,妄生分別,便謂閻浮提人供養火故,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受諸天身。何以故?火是一切諸天之口,是故供養火者得生天上。作如是等妄生分別、不如實見,造作邪論或自立宗,或自說因、自說譬喻,自作邪見,復教他人令入邪見。如是邪見諸婆羅門自無利益,令他衰惱,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

「復有邪見外道諸婆羅門住在林中,見此天子,妄生分別。遙見天子不飲不食,時婆羅門作如是念:『閻浮提人不飲不食,以是因緣,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受諸天身。我今亦當不飲不食。』復教他人令學其法,造作邪論或作讚歎,說此邪法,以為業果。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如是外道不如實知,開惡道門。

「若此天子或住少時,或須臾頃,於閻浮提過於百歲。外道邪見諸婆羅門便作是說:『如是天子常住不動,不破不壞,造作世界,能壞世間。』外道見之,便作邪論或作讚歎,說於邪因。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如是無量不如實見,造作邪論,不如實見,自心欺誑,不如實見。

「如是比丘觀諸眾生為心誑惑,以偈頌曰:

「『心為惡蛇,  愛毒週遍,  螫人五體,
  虛生大悔。  愛河廣大,  五根津濟,
  此岸恐怖,  彼岸安隱。  見之妄解,
  不如實知,  是邪見人,  墮於地獄。
  是邪見人,  非因見因,  墮於地獄,
  顛倒見故。  愚癡之人,  迷於因果,
  有獄所縛,  受諸苦惱。  業之果報,
  則有生死,  若如實見,  則到彼岸。
  愚人求欲,  為欲所惑,  墮於地獄,
  如蛾投火。  人中持戒,  奉修正見,
  而得生天,  非由苦行。  此諸外道,
  行邪見行,  恃智邪慢,  誑惑他人,
  入於愚癡,  黑暗大海。  世間受苦,
  以邪見故;  非以苦身,  而得解脫。
  智者所說,  調伏其心,  燒煩惱山,
  則得解脫。  修行正見,  滅諸煩惱,
  見於實諦,  則得解脫。
  一切外道,  惑諸世間,  無有寂滅,
  不妄語處。  世間外道,  虛誑甚多,
  百劫求之,  無有少實。  出世之法,
  皆是真實,  世間言說,  繫縛如毒。
  愛心造福,  得無常樂,  出世之法,
  則得常樂。  不淨眾惡,  因緣和合,
  空有言說,  而無誠實。  如是妄說,
  虛誑之人,  墮於黑闇,  可怖畏處。』

「如是比丘實諦見之,說如是偈。云何眾生得真實知、得真實見,不起邪見?邪見之論,自無實見,令他邪見。以邪見論,或自受行,或為他說,自墮地獄亦令他人墮於地獄。

「時諸天眾觀察一切閻浮提已,乘諸天鳥,還歸三十三天,至於天宮,向餘天眾,如前所說。復於園林遊戲受樂,妓樂自娛,種種功德皆悉具足。一切眾寶莊嚴之處遊戲受樂,乃至可愛善業壞盡,從天命終,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常受安樂無有病惱,離諸衰亂,豐樂國土而於中生,受丈夫身,諸根具足,或為國王或為大臣。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三十三天第二十七地名智慧行。眾生何業而生彼天?彼以聞慧見:有眾生大心持戒,修行善業,如實見於業之果報,心有信樂,常行善業,舍於不善,其心質直,遠離惡友,及至不與同路而行、不共言論、不與同住。如是善業悉遍修習,如煉真金。於現在世,為一切人之所愛敬,以修善故。若有比丘常修讀誦修多羅、毘尼、阿毘曇,如是比丘精勤修習,若晝若夜心不懈息。若夜闇冥廢其讀習,若有眾生敬重佛法及此比丘,施僧燈明,敬重法故,敬信三寶,復行佈施令得增長讀習之善。若盛熱時,以扇佈施,令無闇冥亦無熱惱,聞諸比丘談論聖法,心甚喜悅。二種功德因緣力故,是善業人自利利人,身壞命終生於善道三十三天慧行之地。生彼天已,以善業故,其身光明勝於日光滿足十倍,一切天眾之所供養,無量百千天女圍遶供養恭敬,皆是天子先所親友,和悅含笑種種莊嚴。其身勝妙,色相威德皆悉莊嚴,離於妬嫉,互相愛敬,不離須臾,皆生歡喜親近天子。手執蓮花或執金花,或有銀華、毘瑠璃花、頗梨迦花,或雜寶花。若金蓮花,白銀為莖,赤寶為須;毘琉璃花,真金為莖;青寶蓮花,白銀為莖;硨磲蓮花,青寶珠玉以為其莖;赤蓮花寶,金剛為須。如是天女至天子所,以所持花散天子上,猶如盛夏降澍洪雨;諸天女等,以諸寶花散於初生天子之上亦復如是。

「爾時,天子見諸天女心生歡喜,欲心即動,惡欲心發,從其座起,得未曾有。詣諸天女,踴躍歡喜,皆共和合娛樂受樂,歌舞戲笑遊戲娛樂,令此天子欲心增長。如是天女周匝圍遶游於園林。天諸園林眾寶光明,一切諸欲皆悉具足。於此樹下遊戲受樂,種種眾鳥歌眾妙音,與天女音不可分別,莊嚴欲具,花果充足,種種流泉蓮花河池有百千種圍遶園林。如是天子與諸天女遊戲娛樂,受無量樂,以善業故。

「是時天子復與天女,更詣異林,伎樂自娛,隨念具足,受天之樂。聖人所愛持戒之果,成就果報。如是天子,天女圍遶,復往詣於摩尼支羅遊戲之林。先舊諸天見此天子,皆出往迎,心生歡喜,猶如見於親族兄弟,安慰問訊,共入林中,五樂音聲受天之樂。如是天子受種種樂,復於摩尼支羅林中無量歡喜,目視眾色,心生喜樂。其地園林皆以七寶而為莊嚴,金色寶衣莊嚴林樹,如是種種寶樹莊嚴。其地柔軟,無量飲食從河而流,目視如是一切眾色,眼甚愛悅。如是初生天子與諸天眾娛樂受樂。天子復詣毘琉璃地,共天女眾次第見於摩尼寶衣從樹而生,其色明淨,甚可愛樂,微風吹動隨風上下,無量色蜂以為莊嚴,光色如燈。諸天見之,發希有心,生大歡喜,共天女眾往詣此樹作天伎樂,遊戲受樂。是時諸天於此林中心生希有,即於花中出天摩偷,具足一切上妙之味。一切天眾昔所未見色香味觸,見之皆生百倍悅樂,飲天摩偷上味之酒。天子飲之,共諸天女遊戲受樂,歌眾妙音,讚天王釋:『以天帝釋因緣力故,令我於此摩尼支羅園林天中受五欲樂。味若摩偷,色香美味從樹花出,最為希有。我今飲之,百倍受樂。』爾時,天子共諸天女以毘瑠璃器盛滿摩偷天之上味,迭共相勸飲此天味。此諸天眾於人中時,佈施持戒,今得如是勝妙色香上味果報。隨其本業上中下報,心生愧恥。

「樹上有鳥名飲摩偷,見諸天子心生愧恥,即為天子而說頌曰:

「『眾生癡所使,  飲於摩偷酒,
  現觀癡所繫,  貪著於美味。
  摩偷癡羂網,  飲之至命終,
  退墮於地獄,  諸龍亦如是。
  若見觸嗅甞,  令人心癡醉,
  是故眾羂網,  智者所舍離。
  見之生貪著,  觸之則嗅甞,
  嗅之心貪味,  著味為衰惱。
  一切繫縛中,  無過貪嗜味,
  壞名聞色力,  以其著味故。
  著味所迷亂,  目瞢常惛醉,
  心迷致癡荒,  不知善惡法。
  女人所輕笑,  眠臥於糞穢,
  而無所覺知,  不能自動發。
  酒能壞名聞,  踰過於死畏,
  猶如飲毒藥,  亦如死網羂。
  飲酒之為患,  三十有六失,
  既知此過惡,  應當速遠離。
  大姓智慧人,  為酒之所污,
  眾人所輕忽,  如草隨風轉。』

「如是天鳥雖是畜生,毀訾諸天,何況餘天。此諸天子飲於天味,上中下味色香具足,如其善業願行種子。飲已復詣陀羅殿林,於此林中欲行遊戲,聞種種音,心生歡喜,青優缽羅以為首鬘,天子天女共相圍遶,歡喜遊戲,心常念欲金色光明陀羅林殿。既受樂已,復往詣於彌伽雲林,既至彌伽雲林之中,見百千殿天鬘莊嚴。

「爾時,天主釋迦提婆乘伊羅婆那大白象王,共諸天子天女眷屬圍遶,心生喜悅,為欲利益放逸諸天。時諸天眾見帝釋來,悉皆出迎,皆以頭面頂禮天主,於天主前出眾妙音,歌舞戲笑,歡喜叫呼。時天王釋以柔軟言,慰問諸天,在於伊羅婆那白象之上,告諸天曰:『汝以自業受於天樂,我今欲還歡喜之園,除阿修羅瞋恚、恃怙大力慢心。』時諸天眾白帝釋言:『天王!我今亦當隨於天王,除阿修羅瞋恚憍慢。』時天帝釋告諸天曰:『汝勿急速,我今自能破阿修羅。』時天帝釋語諸天已,入歡喜園。見阿修羅在歡喜園猶如雲聚,漸漸增長。時諸天眾罵詈毀訾,轉增高大。時諸天眾見其增長,罵詈不息,倍更增長,顏色丑惡。

「帝釋見之,告諸天眾:『此阿修羅以女瞋故,身增轉大,我當方便令離瞋慢。』時天帝釋而說頌曰:

「『不瞋能伏瞋,  忍伏麁噁心,
  法能伏非法,  光明破闇冥;
  成實勝妄語,  正語伏綺語,
  軟語勝惡口,  能禁兩舌過;
  慈心斷殺害,  佈施除慳貪,
  正念勝邪念,  善念破惡念;
  明能破無明,  白日除黑闇,
  白月勝黑月,  如是常得勝。
  智慧知真諦,  勝於邪見欲,
  賢聖八分道,  能破諸惡道;
  如來四無畏,  能破諸怖畏,
  憶念破忘失,  智能破愚癡;
  若住阿蘭若,  則能破諸欲,
  須彌勝眾山,  及以眾園林。
  大海勝涓流,  及以諸河池;
  日光勝眾星,  亦勝於餘宿。
  法式勝無法,  佈施破貧窮;
  質直勝諂曲,  實能破妄語;
  吉能破不吉,  火能燒眾薪;
  水能破於渴,  食則能除饑。
  師子心勇健,  勝於一切獸;
  知足勝悕望,  智者如是說。
  悲愍者常勝,  無悲為減劣;
  智慧能調伏,  智者如是說。
  眾惡邪見業,  多作諸妄語,
  如是外道中,  如來最殊勝。
  天勝阿修羅,  以其法勝故,
  我當破一切,  何況汝一身。
  汝阿修羅使,  汝勿生悕望,
  令此師子座,  智者所應住。』

「時阿修羅聞釋迦提婆說是語已,不復增長,以得聞於實語縛故,減劣不增,色力勇健悉不增長。見其劣弱,時有天子手捉其足,曳令下座,即時驅出天歡喜園。時天帝釋心生歡喜,復往詣於摩尼支羅所住之地,乘於伊羅婆那大白象王騰空而游,向於摩尼支羅之林。所作已辦,與諸一切天子天女至摩尼地。摩尼地天見天王釋,皆悉出迎,頭面頂禮,修敬既畢,皆往詣於彌伽雲林。其地一切眾欲具足,柔軟廣博眾花遍覆,以蓮花枝用為宮室一切愛處。釋迦天主共諸天女,種種樂音歌舞遊戲,娛樂受樂。乾闥婆王圍繞帝釋,歌眾妙音,讚歎天王,五樂音聲以為娛樂。時天帝釋在於伊羅婆那白象之上,其象端嚴勝於寶山,行步進趣如動玉山,其象鮮白踰於雪山,如春末時,日光照曜雪山之峯。如是天眾天子天女圍遶帝釋,游於園林。其諸園林毘琉璃寶、白銀頗梨、因陀青寶、大因陀寶、赤蓮花寶、真金硨磲以為莊嚴。釋迦天王共諸天眾天子天女遊戲園中,閉惡趣門,心生歡喜。雖得見諦,猶受欲樂,而常思惟眾生生死。既思惟已,不恚不悅,觀諸樂受皆悉無常,破壞離散。如是知已,內自思惟:『諸天退沒,因於自業,為何所至受自業果?業風所吹,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流轉受苦而無伴侶。一切諸天及諸天女皆悉如是,會當別離。如是之業,大作樂具,戲弄一切愚癡凡夫。』

「時天帝釋思惟是已,而說頌曰:

「『譬如虛空雲,  為風之所吹,
  和合須臾散,  生死亦如是。
  時時如眾花,  見人有生死,
  一切皆磨滅,  如去來亦然。
  如是善業熟,  則受於天樂,
  善時既盡已,  樂受則亦失。
  時節如樹林,  生時甚敷榮,
  時節既過已,  一切皆墮落。
  諸天如樹葉,  樹如受樂處,
  受樂則有墮,  無有常樂者。
  猶如夏降雨,  不住於空中,
  諸樂亦如是,  念念不暫停。
  譬如孔雀鳥,  風雲則出聲,
  風止聲則滅,  天樂亦如是。
  譬如以乾木,  而置於火中,
  天樂亦如是,  為時火所燒。
  生已復歸滅,  已經百千返,
  為愛之所欺,  而無有厭心。
  癡愛網所覆,  一切無免者,
  戲弄於諸天,  受諸不善業。』

「如是天帝釋愍諸天故,說是偈已,乘於伊羅婆那大白象王,天眾圍遶奏諸音樂,出妙音聲,還善法堂。以得勝於阿修羅故,心生歡喜,諸天恭敬到善法堂。摩尼支羅所住諸天,受欲無厭,受於色聲香味觸等遊戲園林,乃至可愛善業壞盡,從天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生大種姓,受第一樂,端正殊妙,生在中國、正法行處,大富饒財,子孫具足,壽命延長,眷屬和順,世間所有一切資具皆悉具足,一切眾人之所愛敬,或為大王或作大臣。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樂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三十三天二十八地,名曰眾分。眾生何業而生彼天?彼以聞知見:有眾生修行善業,正身口意,質直不諂,不惱眾生,常行善意,其心質直,離惡知識,親近善友,不近惡友,不共言論、不與同住亦不同行,常避惡人,惡人所友亦不親近。親近賢善,聽聞正法,聞已思惟,心入於法——善、不善、無記——若有善法則便攝取,知不善法則便舍離。正念觀察調伏其心,不貪不欲,持七種戒,微細不犯,乃至小犯常懷大懼。一切善業,如鍊真金清淨無垢。如是之人不殺不盜,佈施修福,見殺害者,救令得脫。云何救於殺害眾生?若有丈夫侵他婦人,為官所收,打惡聲鼓,從右門出,欲斷其命,無救無護,無所悕望,愁悴憂惱,欲至塚間。將至殺處,如是善人贖令得脫。復行佈施修諸福德。云何善人修行福業?若僧住處,曠野無水,渴乏苦惱,如是善人,或為作井或為造池。若有水池,若井崩壞、若多細蟲,為僧修治,以諸細蟲置餘水中。如是微細皆不殺害。若以漉囊,漉諸水蟲還置水中。是名不殺生。云何不偷盜?不以盜心取他草葉;若曠野中種種果菜,故村聚落,疑他所護亦不故取,是名不盜。是人修行一切善業,身壞命終生於善道三十三天眾分之地。生於右門,真金為座,白銀、琉璃、或以頗梨、或車璩寶、或赤蓮花寶以為其座。青因陀寶、大青寶王、真珠之座,如是珍寶莊嚴之座而於中生。既生天已,而自思惟:『我以何業而來生此?』即自念知:『我於前世作斯善業,供養眾僧。如是善業猶如父母,清涼之寶生於天上,決定受樂。』如是天子作是念已,即自現見業之果報。見果報已,讚歎善業,毀訾惡業。念本生已,念人業地,無量善業地如父如母。

「爾時,天子念本生已,而說頌曰:

「『以善得人身,  得已不放逸,
  造作眾善業,  因是得生天。
  人身甚難得,  得已行放逸,
  為放逸所迷,  命終墮地獄。
  作三種善業,  修行七種戒,
  殺於三怨家,  則受諸天身。
  若人伏煩惱,  未斷於愛心,
  是人愛因緣,  則生於天中。
  破壞於嫉妬,  大苦之窟宅,
  種種行佈施,  是人生天中。
  觀他如己身,  悲愍護眾生,
  慈心常調伏,  是人生天中。
  觀偷盜如火,  佈施於一切,
  以自修其心,  是人生天中。
  觀他妻如母,  常思惟真諦,
  慾泥不能污,  是人生天中。
  火從自心起,  由舌讚燧生,
  若離此妄語,  則生於善道。
  惡口破慈心,  智者能舍離,
  常樂說軟語,  則生於天上。
  觀綺語如刀,  一切常遠離,
  常行於正語,  是人生善道。
  若有行善人,  不行於兩舌,
  實說諦知時,  是人生天中。
  若人護如是,  七種身口戒,
  其人諦知戒,  則生於天中。』

「如是初生天子思惟既訖,說此偈已,觀本生處。念生處已,著欲境界,以前習故說如是偈。爾時,初生天子威德殊勝一切皆集,天女見之,速疾馳奔至天子所,猶如眾蜂馳奔蓮花,諸天女眾馳奔天子亦復如是。手中執於種種伎樂,琴瑟箜篌,鼓眾妙音。是諸天女花鬘莊嚴,散以末香,手執花鬘。復有天女散花供養初生天子。如是天女以種種供養供養天子。不可譬喻勝上天女或百或千,見此天子初生天中,心生愛樂,又見本所奉事天子死相已現,舍本天子,馳向初生福德天子。譬如渴牛舍於枯池,走趣清水,此諸天女亦復如是,舍本所事,馳速往詣初生天子。

「爾時,初生天子聞諸天女莊嚴之具出美妙音,欲心即發,何況見色及其音聲。爾時天子見諸天女及聞樂音,恭敬供養,心生愛樂,悉忘本生,猶如隔於百千生死。何以故?以生天中放逸地故,性如是故。爾時,初生天子為諸天女以諸欲法種種情態,不善觀故,欲心增長。時諸天女說於種種欲心相應不淨之語,如是受於放逸之樂,天子天女互相隨逐。天女圍遶,一切諸欲皆悉具足,如是之樂昔所未得,今既得已,心生歡喜,為欲所牽,隨諸天女不得自在。時諸天女奉給天子,歌舞戲笑種種吟詠,鄙褻調話,令此天子心意迷惑,隨諸天女所至之處,常隨其後。欲網所縛如鳥在網,如是天子愛慾所縛亦復如是,隨其至處,天子隨之。如是地處七寶莊嚴,昔所未見,見之愛樂。既見此地,於此地中無量天衣天鬘莊嚴,受無量樂。復往詣於度曠野林,作天伎樂,共此天子至曠野林。見此林中一切眾鳥,種種相貌以為莊嚴,其音美妙出種種聲,與諸群鳥遊戲娛樂。諸鳥亦復雄雌相隨,若至華中飲摩偷酒,雄鳥隨之,若於諸花亦復如是。若鳥游空,雄雌相隨亦復如是。隨其至處,若食美果,鳥亦隨之,若復遊戲蓮花池中亦復如是。於山峯中,二鳥雙游,如是天鳥亦為愛網之所繫縛,將至異處,眾蜂之類亦復如是。群鹿麚麀相隨遊戲,亦為麀鹿欲網所縛,亦如天子迷天女色。譬如夏時降雨滿池充遍盈溢,是諸天子為諸天女欲愛充滿亦復如是,愛慾繫縛。雖復舒緩,甚為難解。

「如是比丘觀此事已,而說頌曰:

「『如是女欲網,  繫縛甚堅牢,
  能令諸眾生,  輪轉於有獄。
  身縛尚可解,  心縛不可脫,
  心既為欲縛,  常受諸苦惱。
  羂網尚可斷,  欲網不可燒,
  隨其所行處,  不離三惡道。
  羂網但縛身,  愛網甚廣大,
  雖非是色法,  能縛一切人。
  羂網縛眾生,  尚可現覩見,
  如是愛縛心,  求之不可見。
  初染生愛著,  心著甚難解,
  人為愛所縛,  不能脫生死。
  女色大羂網,  縛眾生六根,
  羂但縛一身,  或縛或不縛。
  若枷鎖杻械,  聖說非為堅,
  癡人愛染心,  繫縛甚堅牢。』

「如是比丘毀訾愛慾。爾時,天子為愛天女,一切愛網之所繫縛。將至園林,見種種林,甚可愛樂無以可喻。爾時,天子游於花池,其池名曰白鵝之池,與諸天女至此池邊。天子天女遊戲娛樂,受五欲樂,種種樂音出眾妙聲。眾分天子復往詣於金山之中互相娛樂,受五欲樂。既受樂已,作如是念:『我今當與一切天眾詣善法殿遊戲受樂。』作是念已,與諸天眾詣善法殿,或游虛空或乘鵝鳥、或乘孔雀、或乘宮殿,如是種種,詣善法殿,見天帝釋。種種伎樂歌眾妙音,至善法堂,爾時釋迦天王聞眾樂音,告諸天子:『大仙!如是音樂,是誰樂音?何地天眾來至於此?』時諸天子聞是語已,皆出觀之。既見天眾,還善法殿白帝釋言:『天王當知!眾分地天眾今來至此,奉問天王。』時天帝釋告諸天子:『汝今應當發勝歡喜,以諸樂器作諸伎樂,出迎眾分所來天子,種種遊戲共相娛樂。』時諸天子聞帝釋勅,即奉其教,手執種種琴瑟箜篌種種樂器,種種天鬘莊嚴其身,其身流出種種光明,身光鮮白晃曜照明,出迎眾分所來天子。二眾相見,和合遊戲,作諸神通,種種伎樂歌眾妙音,至善法殿。爾時,天主釋迦提婆坐百千柱寶殿之上。其師子座名曰得勝,天王坐上,安隱快樂威德光焰,百千天眾周匝圍遶,受善業果,威德殊勝過於和合百日並照。雖處天宮而不放逸。如是天眾既見天王,皆大歡喜過先十倍,即以頭面頂禮天王釋迦提婆,歌舞遊戲,以諸偈頌讚嘆天王:

「『天主憍尸迦,  常護於世間,
  法行常寂靜,  境界莫能壞。
  以法調世間,  不以非法教,
  順法常安樂,  違法受苦惱。
  行法則安樂,  修智亦如是,
  不侵不妄語,  常受於安樂。
  若世間功德、  出世間功德,
  此一切功德,  天王悉具足。
  怖者為作歸,  苦者示善道,
  天王持世間、  天人阿修羅。
  天王最殊勝,  離諸不善法,
  洗除三惡垢,  受於三歸法,
  如實知三業,  行勝三菩提。
  雖生放逸地,  不樂於放逸,
  天王持世間,  法行離怨敵。』

「爾時,眾分之地諸天子等,勝智慧等讚天王時,爾時釋迦提婆因陀羅觀諸天眾,善言慰喻,告諸天曰:『諸天子!莫行放逸。若放逸者,則無利益。』時諸天子讚帝釋已,與天帝釋乘於虛空向眾分地。帝釋為首,諸天隨從,往詣眾分。時天帝釋作如是念:『此諸天子心行放逸,不知退苦,我當示化退沒之相,令生厭離。』時天帝釋為於遊戲放逸諸天子等,化中陰有。時諸天子遊戲園林山峯花池,時諸天子各各自見一切眾具勝相莊嚴皆見失壞,一切樂具亦皆磨滅,惶怖苦惱,身被繫縛,怖畏涕泣,煙焰俱起來遶其身。閻羅王使之所執持,飢渴自燒,行大怖畏,火來燒身猶如燒林。閻羅使者丑惡可畏,種種惡色,手執刀杖、弓刀矛矟及捉黑繩、赤棒網羂,或有上昇或有下行。時閻羅王所遣使者遍須彌山。時諸天子見閻羅使從於天上縛諸天子,加諸楚毒罵詈撾打,遍身火起其焰勐熾。時閻羅使手把刀戟,奮目大怒,互相告曰:『諸閻羅使!速縛如是放逸天子,我當戮之,將入地獄,令其不復得行放逸。』如是大喚上昇虛空上須彌山,遍於諸地皆令摧壞。百千萬億那由他數閻羅使者、伺命之官、丑惡獄卒遍壞諸地及以山側,遍於虛空,或上或下惱諸天子,語諸天子:『汝等所受五欲之樂、種種音樂,今何所在?汝等今為閻羅使者將詣地獄,受大苦惱。』若諸天子將墮地獄,則見獄火來燒其身。若諸天子有善業者,但見地獄,不見自身為火所燒。

「時諸天子自見中陰被大繫縛。爾時,獄卒閻羅王使為此天子而說頌曰:

「『汝愛於欲樂,  而不作善業,
  是故得苦果,  今日已成熟。
  汝若樂放逸,  而行於非法,
  至於臨終時,  心乃生悔熱。
  悔熱喻火燒,  亦喻於刀戟,
  從於五根生,  而還自燒滅。
  於苦謂為樂,  貪怨為親友,
  觀放逸如是,  是故應舍離。
  放逸愛和合,  為欲之所縛,
  三種大怨家,  能破壞大樂。
  憍慢近惡友,  懈怠及貪心,
  遠離於持戒,  是地獄因緣。
  持戒清涼觸,  得報甚清涼,
  愚人不修行,  臨終生悔熱。
  見於他妻妾,  而生貪著心,
  飲酒行劫盜,  因此墮地獄。
  惡口親惡友,  邪見無正信,
  其心多躁擾,  此法失人身。
  貪心及綺語,  妄語無誠信,
  今世若後世,  無有少安樂。
  遠離於善友,  親近惡知識,
  根本無利益,  不信業果報。
  不識業果報,  苦樂非眾生,
  是人迷因果,  臨終生悔熱。
  若人常妄語,  恃智生憍慢,
  後得大衰惱,  乃覺其業果。
  若流轉世間,  具受諸苦惱,
  皆由無明力,  大仙如是說。』

「爾時,釋迦提婆因陀羅化作如是閻羅使者,為諸天子中有說法,折伏呵責。時天帝釋復為諸天眾示現變化。若諸天子有先世業應墮畜生,示於無量種種業相,如印印泥。中陰之相互相殘害,共相食噉,生大怖畏,令諸天子皆悉見之。若諸天子無畜生業,但見畜生互相殘害,不見自身作畜生形。時天帝釋復為放逸諸天子等,示化中陰。若諸天子當生餓鬼,為於飢渴焚燒其身,長髮覆面,其形丑惡。此諸天子見虛空中,烏鵄諸鳥來啄其眼及耳鼻舌。是時天眾見向所化如是惡相,生大怖畏。餘天見已,白帝釋言:『釋迦天王!何故舍諸天子而自止住?此諸天子皆被繫縛,或阿修羅、或餘惡人將之欲去,遍須彌山一切諸地。我亦曾與阿修羅鬪,未曾覩見如是惡相。又阿修羅及其軍眾未曾俱來至此天中,云何世間失正法耶?不孝父母耶?不敬沙門、婆羅門耶?不敬耆舊長宿耶?天王!今諸世間不供養如來及法僧耶?不知因果、不知真諦耶?如護世天王常說此法,今閻浮提不修行耶?今諸天眾皆被惱亂。天王!何故不嚴器仗,乘於伊那大龍象王,身服鎧鉀,擊天戰鼓莊嚴鬪戰?』有諸天眾,天主同業,向天王釋作如是說。復有諸天覩此希有未曾見事,心生厭離,極大恐怖,諸根振動,歸依帝釋作如是言:『唯願天王救護我等。此諸天眾所住之地,悉為阿修羅之所劫奪。未曾見此阿修羅等可畏之身如是怖畏。』諸天子等皆向帝釋作如是說。復有天子見是化已,向善法殿速疾馳奔,取諸器仗鬪戰之具。復有天子詣雜殿林,取諸鬪具向閻羅使若打若捉,不能加害。譬如鏡中所見色像,不可捉持、不可打害。如是天王示如斯化。

「是時天主釋迦提婆復示天子——化阿修羅——勝於羅睺、勇健阿修羅等,被縛撾打、斫刺罵詈,悲泣憂惱,如諸天子化受苦惱。時諸天子見阿修羅受大劇苦,百千萬倍過諸天子。時諸天子見阿修羅受大苦惱,未曾所見,生大怖畏。復往詣於釋迦天王,白天王言:『我今不知是何丈夫有斯大力,皆能繫縛諸阿修羅王——羅睺阿修羅王、勇健阿修羅王——系撾打棒、斫刺罵詈?云何有此未曾有事,令諸天子身毛皆竪?唯願天王為我說之,我今亦畏,得此衰惱。天王!何者為,知不耶?諸天之眾及阿修羅皆悉破壞,一切世間恐皆摧滅。天王若知,願為我說。釋迦天王若不知,若不知者願善思惟。』

正法念處經卷第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