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給我們「以苦為師,以戒為師」,為什麼?生活清苦一點,不會起妄念,不會對這個世界產生貪戀。貪戀很麻煩,貪戀是大煩惱,你出不了六道。你要想出離六道,這個六道當中再沒有貪戀,你統統放下了,你才能超越。你不能夠超越六道,都是因為你放不下。放不下什麼?貪瞋癡。

凡聖的差別,聖人他沒有貪瞋癡,他有戒定慧;凡夫沒有戒定慧,只有貪瞋癡。佛教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我們就用這一句佛號息滅貪瞋癡,這個重要。

現在社會富裕,生活都講求舒適,舒適對於修道是障礙。所以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前,教誡我們「以戒為師,以苦為師」。生活苦一點好,苦一點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對於西方極樂世界嚮往的心情懇切——能夠在這個世間苦個幾十年,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真的是了生脫死,永遠超越輪迴。聰明人要為長遠打算,不要考慮這短暫的現前,現前無論榮華富貴都是曇花一現,不值得羨慕、不值得追求。時時刻刻警惕世間苦,知道苦才有出離之心;你不曉得苦,出離忘掉了,這是我們要警覺的。

如果自己福報太大,享受太過,「這兒不錯,很好,西方極樂世界我還沒有看到」,你舍不得離開這個世間,那你這一生就空過了,西方極樂世界你就去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