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之人情執牢結堅固

或時室家父子,兄弟夫婦,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愛思慕,憂念結縛,心意痛著,迭相顧戀,窮日卒歲,無有解已。教語道德,心不開明,思想恩好,不離情慾。昏蒙暗塞,愚惑所覆。不能深思熟計,心自端正,專精行道,決斷世事。便旋至竟,年壽終盡,不能得道,無可奈何。

前段總舉業力凡夫因貪瞋癡三毒煩惱,不得悟明佛道,故而經歷惡趣,受苦無窮。此段又具體闡明眾生愚癡所生起的過失。眾生在長劫的輪迴中,父子兄弟夫婦等六親,悉皆恩愛難舍,然生死無常,生離死別,痛苦難忍。回憶昔日你恩我愛的生活,更是思憶戀慕,綿綿不斷,終日以淚洗面。別離的憂念,孑然一身尤感哀痛,真可謂「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其間愁腸百結,深心顧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有解開憂思之時。

世間人的這種情執,牢結堅固,縱然有善知識對他開示人生苦空無常、緣聚緣散、因果業緣的道理,他還是聽不入耳,憂結如常。內心的智慧光明不能開啟,恩愛情慾難離,內心暗冥閉塞昏朦,為愚癡煩惑所覆障,不能靜定心智,深思熟慮,了達世間諸法的夢幻,摒棄虛妄的情見,專一精進地修行佛道。愚癡的眾生,總是徘徊於愛慾之中,顛倒迷惑,悲歡離合,乍喜乍悲,無常迅速,很快到了壽命終盡,仍然不聞大道,不能出離三界輪迴,虛生浪死,如是之人,觸目皆是,甚可哀愍。

印度有一個號稱世界七大建築奇跡之一的泰姬陵,就是國王為他去世的妻子所建造。這個陵墓用了兩萬工匠,建了十八年,非常的精緻。泰姬陵就在離皇宮不遠的地方,國王每天守望著泰姬陵,回憶初戀時的一幕幕甜蜜情形,更添無窮的哀思。在世間法來看,國王的愛情堅貞,值得讚歎,然國王念念離不開情慾,自然治理國是亦既荒廢,結果政權被他的兒子奪去了。英國的溫莎公爵,亦是不愛王位愛美人。

愛不重不生娑婆,欲界眾生最重的煩惱就是情慾。經云:「人從愛慾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可見情愛淫慾是最深重的可怕的愚癡。我等眾生修行佛法,最先就得對治這種煩惱。或修行不淨觀,治其標;或具觀空的般若智慧,治其本;或一心念佛,仰靠佛號之清淨光加以轉換。了知情慾之可怖,如避火炕,極生厭離,傚法蓮池大師,驀然跳出恩愛圍城,其《七筆勾》詩中有云:「鳳侶鸞儔,恩愛牽纏何日休?活鬼喬相守,緣盡還分手。嗏!為你倆綢繆,披枷帶扭,覷破冤家,各自尋門走。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能斷愛根情緣,蓮華佛國,往生有分。而有一類淨業行人,終日念佛求往生,而仍不能往生滿願,其根本原因仍是「愛樁未拔,情纜牢固故也」。(截流大師語)冀諸淨業同仁於斯矚意,猛醒共勉!

總猥憒擾,皆貪愛慾。惑道者眾,悟之者少,世間匆匆,無可聊賴。尊卑上下,貧富貴賤,勤苦匆務,各懷殺毒。惡氣窈冥,為妄興事。違逆天地,不從人心。自然非惡,先隨與之,恣聽所為,待其罪極。其壽未終盡,便頓奪之。下入惡道,累世勤苦,展轉其中,數千億劫,無有出期。痛不可言,甚可哀愍。

這一段是開示由愚癡所生起貪慾的煩惱。五眼圓明的佛陀,以無盡大悲,開示我等眾生深潛的煩惑與業行。我等眾生的生命行為鄙俗、低賤,偷雞摸狗,鑽牆逾垣,無所不為,內心昏憒,行為喧雜無禮。如是心行的原因,佛陀一句道破,滔天之下,各色人等,悉皆貪求愛慾,欲境雖多,大數有五:一者色慾,謂男女形貌端正,世間之人,誰不生愛著;二者財欲;三者名聞欲;四者飲食慾;五者睡眠欲。眾生不了多欲為苦,終日競夜,於黑暗鬼窟中作活計。不知欲是苦本,且將苦作樂,貪求不已。於此五欲中,色慾為最。色之為欲,其大無外,幸賴只有一種,若使有另一種煩惱力量與色慾相同,那普天下之人,沒有一個能夠修行清淨佛道的。

昔印度有一位來自泰西拉一的魔咒大師,他把咒術全部教給了弟子。當徒弟學會咒術準備另求發展時,大師給了他最後的教誨:「我已將我所知道的一切咒術都教給你了。對於那擁有尖銳的牙、叉角或頭角,甚至大獠牙的動物,你不必害怕,你會得到保護。然而有一件事是我不能保證你能得到保護的,那就是女人的魅力!對此我無能為力,沒有咒術可以讓她遠離你,你必須好自為之。」古往今來,多少俊傑英雄,多被色慾所迷,如周幽王之愛褒姒,而喪身亡國;頻婆娑羅王以色慾故,身入怨國,在淫女梵摩房中;優填王以色慾故,截五百仙人手足;另有五通仙人,或聞女人沐浴歌聲,或被女子以手擎接足,遂失神通。證知色害尤深,令人狂醉,喪失善法,生死根本,良有以也。

由於貪愛的種子,生起貪愛的現行,又由貪愛的現行,熏成貪愛的種子,循環不息。由是障蔽心性本源,迷惑於正道良知者多,了解領悟者鮮少。在愛慾苦海中漂淪,匆匆地度過短暫的一生。沒有善業、道業可資依賴,唯是牽入惡道的業力,可不哀哉!無論是尊貴之人還是卑下之人,還是「貧富貴賤」之人,悉由無明愛慾,生起種種瞋恚的過失。社會各色人等都在很辛苦匆忙地經營資生事業。為了賺錢,不惜以健康乃至生命為代價,夜以繼日,加班加點。忙碌,尤其成為現代人的生活寫照。好像越忙越有人生價值,閑暇卻是貶義的色彩。人成為工作狂,又有何幸福可言。不能靜下心來反觀內心,又何能認識自我。真可謂忙者,心亡也。在業力凡夫層面,忙碌的動機在名利,追求名利的深層動機卻是愛慾。若離愛慾,則無憂苦塵勞患,猶如蓮華不著水。

然愛慾難斷,如油入面,眾生還是由愛慾催使,爭取資源財富,以強凌弱,乃至不惜同類殘殺。是故人類自有歷史以來,戰爭便綿綿不斷,輾轉相殺,了無底止。諸如特洛伊王子帕裡斯拐走斯巴達王后海倫,引發了長達九年的特洛伊戰爭,以特洛伊亡國覆滅告終。

如是說對人類之間的殺戮,或同類相憐,或害怕報復,其殺生之毒尚能有收斂的話,那人類對異類蜎飛蠕動的殺害,就更為理直氣壯了,普遍的殺生吃肉,已令這個地球上瀰漫了乖戾之氣。「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人類殺害了那麼多動物,包括墮胎的生命,都是未來引發戰爭的因素。殺生的毒氣,深潛在內心幽冥之處,令動物害怕,趕快逃離。往昔諸多小鳥都是靠近人群來築窩的,人有仁愛之心,依著人的幫助免遭其他動物的傷害。而有殺毒的心,令動物一見害怕、逃離。小鳥依人,是指對有仁慈心的人而言。由於內懷殺毒,便妄作殺逆之事,如春秋戰國時,諸侯士大夫死,各隨其力,殺人殉葬,而且以多為榮。像秦穆公這樣有賢德的國君,也殺了一百七十餘人殉葬。子車氏三子,乃國之良臣,皆殺以殉葬。孔子對此惡風憤慨地說了一句話:「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以木頭作人形殉葬的人尚且會沒有子孫後代(以啟殺機故),更何況真實地將活人殺掉去殉葬,那後果尤為嚴重。還是自佛法傳入中國以後,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的道理傳播之後,史冊上才未聞有殉葬之舉。

無論殺人還是殺蜎飛蠕動之物,都是違背天地之道,因上天有好生之德;殺生行為亦不順從人心,因人心內具仁愛、惻隱之心,殺生便違背了人的良知、良心。證知殺生上逆天地之道,下違人心良知,是故殺生罪惡極大。造作殺生罪業的眾生,乃是由於宿世殺罪之力,自然招集那些非法的惡因、惡緣、惡法、惡業,令他殺生的行為順利達成,放縱殘忍之性,肆無忌憚地殺戮生命。等到殺業到了惡貫滿盈的程度,果報即便現前。或遇橫死,或遭極刑,或冤家索命,或尪狂自裁!不等到你命數壽命終止,便頓然地消掉了自己的壽命,可見殺生者實屬自殺。

壽命夭折,還是花報,殺生的果報是三惡道,遭受種種的劇苦,輾轉在三惡道中數千億劫。地獄的罪受過了,就到餓鬼道,餓鬼道受完了到畜生道,畜生道受完了到人道,人道又貧窮下賤,又跟你原來被殺的人又要對面,償還命債。當你被別人殺的時候有怨恨之氣,報仇又導致了新的殺業,又墮到惡道裡面去,那就是「數千億劫,無有出期。」誠如《地藏經》所云:「此世罪苦眾生……業感如是,動經億劫,求無出期。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次壞,轉寄他方,他方壞時,展轉相寄。此界成後,還復而來。」如是眾生業感輪迴之事,唯佛方能指陳。佛見我等眾生如是苦楚,悲心切切,哀憫不已。由此大悲心,不斷地來到世界示現八相成道,於此火宅苦境,宣說正法,引導人出離輪迴,得大自在。我等眾生當仰體佛慈,信受佛語,信願念佛,速求往生,庶幾報答佛恩於萬一。

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我今語汝世間之事,人用是故,坐不得道。當熟思計,遠離眾惡。擇其善者,勤而行之。愛慾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遇佛在世,當勤精進。其有至願,生安樂國者,可得智慧明達,功德殊勝。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後也。倘有疑意,不解經者,可具問佛,當為說之。

前面佛廣陳世間人由於三毒煩惱造種種業遭受劇苦的情形,在這一段就以與彌勒菩薩為代表的與會大眾以對話的方式,開示對治的方法,出離的法要。釋尊繼而就告訴當機者彌勒菩薩以及與會的諸天人等:我在今天法會上對汝指陳的三毒過患,乃是此土世間普遍存在的事相。世人因無明煩惱,造業的因緣,違遠本性良知,由此永劫不能出離輪迴,獲得解脫之道。汝等應當經久而深入地思惟,趨樂避苦的要訣,就是要遠離三毒眾惡,諸如殺、盜、淫、妄、酒,自私自利,乖張暴戾等。

為人處世,要選擇善法,精進修習。善法的標準與內涵,儒佛聖人多有闡述,諸如儒家的五常(仁義禮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佛法的五戒、十善、六度、淨業三福、十大願王等,乃至六字洪名之至善,都應是吾人拳拳服膺之善法。要精進地修行,要智慧觀照世間的愛慾以及榮華富貴,如花間露、水上漚、緣聚緣滅,榮盛必衰,稍縱即逝,不可能長久地保存,最終都是別離幻滅。可見「愛慾榮華」本質上並無可樂之處,無須羨慕追求。

那麼人生的價值與真樂在何處呢?釋尊慈悲含蓄地開示,能遇佛出世,在佛的座下聆聽佛法,就是大善根多福德因緣,要生起稀有難遭之想,慶幸之心。對佛所開示的佛法,尤其是念往生一法,應當慇勤精進地修持。淨土一法至簡至易,至圓至頓,一切有緣眾生,只要信願稱名,蒙佛慈悲願力,往生到極樂世界,即是阿鞞跋致,就能得到廣大智慧,了解法界一切事理因果性相,種種神通妙用,辯才無礙,種種功能殊勝莫名。前面所述的極樂世界菩薩的功德,得阿彌陀佛願力加被,其內證功德和化他功德等同於佛。不斷煩惱得涅槃分,何可思議。

既然往生極樂世界有如是殊勝美妙,我們就得至誠念佛求往生,悠悠萬事,惟此為大。就不要在這個世間隨著自己愚癡貪慾的心來造惡業,不要以心為師,當師於心。吾人現前見聞覺知的是虛妄的心,是假的東西。我們不要認賊為子了,被他劫取了吾人的功德法財。所以對這妄心,要控制、要調伏、要制心一處,不要讓它犯人莊稼。要制伏妄心、慾望的方法就是要持戒念佛。所以吾人不要虧負佛陀的經戒教誡,一定要認真地去信受奉行。不可外顯精進賢善之相,內懷虛假。戒若冰霜,凜然無犯。信願念佛,至誠成辦往生之事,不要落在已往生人之後。自古迄今,多少古聖先賢持戒念佛,已然成辦往生淨土之大事,吾人亦當「彼亦丈夫我亦爾,當仁不讓登蓮池」。否則,虧破戒律,外清內濁,表裡不一,便無由往生,即是「在人後也」,吾人當警覺。

最後釋尊又慇勤地詢問,汝等與會大眾,倘若對這部經所說的法義還有不理解之處,心中或有疑問,都可以來問佛。佛是一切智人,無所不知,無所不見,又是成就大慈悲者,當可為汝等解答明白,使汝等斷疑生信,如法修行,獲得了生死、成佛道之大利。如是佛語,可謂婆心切切,慈悲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