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這個善因,感得九十一劫沒有病苦

「舍藥材以拯疾苦」,就是修善的一個科目,要佈施藥材來幫助、拯救那些生病的人,解除他們的痛苦。那麼在我們這個地球上一共有一萬種樹、八千種草、七百四十種雜藥、四十三種雜香、一百二十一種珍寶。這些都是可以救濟人類的。那這些數量的概述,都不是一般人所能知道的。這是佛的五眼圓明,現量見到的一種情形。

那對於生疾病的人,當務之急給他的幫助就是藥材。以這個藥來救濟人,是佈施;以藥方來幫助人,也是佈施。對於貧窮的人,你作為醫生不要去計較利潤。窮人看病,你就不要去收他的錢,或者少收他的錢,這就是佈施;勸他人不要賣假藥,這也是佈施。

所以舍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總之要存一個救人的善心。談到這裡我們都很感慨,現在社會上普遍覺得看病難了,昂貴呀!很多醫院都是靠賣藥來收取錢,看到病人來,就想怎麼多開點藥出去,獎金就多呀!所以一般的人都看不起病了。

自古以來,「不為良相,即為良醫」,這個醫生職業,是最具有道德感的一個職業。你能夠存善心去作濟病救人的事情,那真是積善立德的很好的機會。如果看到病人,就把他作為賺錢機會的話,那那個喪失道德,這個罪過也是無量無邊了。

那麼談起疾病,可能現在大家都是很關心了。現在最跑火的都是醫院,看病都排長隊;各種保健藥物都是很時尚。這說明五濁惡世末法的時候,人的疾病是越來越多。這越來越多,是來自於我們的煩惱越來越重,我們的業障越來越重。再加上生態的失衡,各種東西的污染,以及我們身心的不平衡,所以疾病越來越多,怪病越來越多。再加上福報越來越淺,這個良藥也越來越減少。

或者現在沒有這些良藥,就人造一些東西。但人造的東西,這個藥,就有問題了。再加上病人很多,要的藥量很大,原來傳統社會可能是很多工序作出來的,他可能就省了很多工序。可能一些人工作成的東西,他都輔助一些機械的批量的生產。所以這個藥的力量、治療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一方面,藥的種類越來越少,它的藥力也越來越淺:所以這個治病就顯得更難。

就說小孩子出痘(痘疹),它在古代是沒有的。從魏晉之後,曹魏、晉代以後才有小兒的痘疹。這個能傷害人的「箭風」,由邪風導致的病,也是清代順治末年之後才有的。所以中醫就談到:春天你要迴避那些青風;夏天迴避那個赤風;秋天要避開白風;冬天要避開黑風。這些風一旦你碰上了,就會生病。這箭風都是順治末年以後才有的。

到了清代的時候,安士居士講,最近出生的嬰兒還有一種奇怪的病,就是出生的嬰兒兩頰裡面腫起來,疼痛,就裡面有一個硬塊。那兩頰生硬塊了,就妨礙這個嬰兒去吸奶。吸不進去,這個嬰兒就有常常啼哭的一種病症。如果你不及時地去處理好,他奶都喝不下去,可能很快就會死亡。

所以一種治療的方法,就是要割開。割下的那個腫塊,它的樣子就像「螳螂子」(螳螂下的那個子)。所以就用這個作為病的名稱。那麼把這個剖開、拿掉之後,他才能夠恢復健康。否則一兩天就會死亡,這是以前都沒有的。

再看這個福報,在一萬年以前,乃至於就在佛陀在世的時候,水的味道都跟奶酪、牛奶一樣的有營養。現在我們的水都是越來越寡薄,營養越來越少。

這個「耆婆」,耆婆就是頻婆娑羅王的兒子,他是阿闍世王同父異母的弟弟。耆婆,他精通醫學。耆婆在世的時候,還有一種「藥王樹」,這藥王樹能夠照見人的五臟六腑,就好像我們現在的X光,可以照見五臟六腑。

那就在明代的時候,那個上品的人參都能夠像人的形狀。那個營養價值極高,其價格也只是跟白金的價格相等。但是到了清代早期,這個人參的價格就比白金高了四到五倍,而且這個人參的味道以及它的營養,還反而不如以前。

這都在反映:在這個減劫的時代,這些福報越來越低,藥材的這個治療效果越來越差。那到了五千年之後,人的平均壽命二十歲的時候,就有小三災的第二個災,就是疾疫災。

疾疫災就是瘟疫流行,死亡的人數多,大量死亡。那時已沒有藥材了,也治不了那個病啦。那麼要經過七個月零七天,這個疾疫災才能夠終止。

那個時代已經連甘蔗都吃不到了,糖、鹽都沒有。那那些中藥就更沒有,像人參、茯苓、肉桂、附子這些中藥材都找不到了。熟地、大黃這些都沒有了。可見這是我們未來慘淡的前景,我們要了解。

《婆沙論》裡面說為什麼我們要舍藥材來幫助疾病的人呢?這就是善的因。如果一個人以一個「阿梨勒果」,就是一個果實,那也不一定非得是阿梨勒果不可,就是以這個來代表其他的果,這個果有點治病的功能,比如梨、蘋果這些,能夠去佈施給一個生病的比丘,就以這樣的善因,在未來的輪迴當中,絕對不會遇到疾疫災。

那麼我們如果生病了,我們要思惟,它不是無緣無故的。生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一定今天生病發燒,就是今天的原因導致的。它是一個漸變的過程,甚至可以追溯他多生多劫的那種業因。

那麼佛典裡面對這個常有描述。比如《大方廣總持經》上說:「為什麼今生會沒有眼,成為瞎子?這是宿世以那種惡毒的眼睛去瞪、去惡視那些發菩提心的人,就得到無眼報;以那個惡毒的語言,誹謗發菩提心的人,今生得到無舌的報。」沒有舌頭:啞巴。

為梁武帝原配而著的《梁皇懺》裡面談到,今生瘖啞:「為人瘖啞,誹謗人故。」今生說不出話,是由於往世誹謗過人;今生身材「短小」,是由於「輕蔑人」;今生為人又丑又黑,是「遮佛光明故」;今生身上生種種「惡瘡」,是前世「鞭撻眾生故」。

《妙法蓮華經》也談到,今生有水腫的毛病,或者很乾瘦,或者全身酸痛,甚至長滿癩瘡、癰疽,這些病都是業。這種病人都是往世誹謗過《妙法蓮華經》,才得到這樣的罪報。

可見我們生一種病,必定會有一個導致這個病的原因。從這來看,我們行善,來佈施藥材,這是幫助他已經生病之後的事情。那麼進一步勸他不要「造惡業」,這是幫助於他沒有生病之先。

這裡要注意了,我們說中醫也講「上醫治未病,下醫治已病」。下等的醫生治已經生起的病。已經生起的病,你去治,一定要藥物。那無論是針灸、藥物,是藥三分毒,收拾殘局總是不那麼完滿。但是上等、高明的醫生,在你病沒有起來,萌芽狀態,就給你解決掉了。

這個扁鵲,大家都很讚歎他。他用針灸、藥物、望聞問切能夠起死回生,都讚歎他是高明的醫生。但扁鵲有一次對別人說:「你們都搞錯了,我的哥哥他才是最高明的醫生。」扁鵲說:「我是治已經生病的病人,我的哥哥是治未生起病的人,是上醫。上醫治病在萌芽狀態,常常不被人了知,所以沒有知名度。我這個下等的醫生,由於你已經生了病啦,就給你治好了,你們都認為我了不起。」恰好是顛倒的。

所以我們作為一個佈施藥材的人,勸他奉行聖人的教化、不造惡業,這就「救於未病之先」。這就像孔子所說的。孔子說:「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就是我料理案件,公平判案,跟其他人一樣;但進一步的,我要作到的是使老百姓沒有訴訟,就不起爭吵、鬥爭。那就更高了。這樣,那就是治已病和治未病「並行不悖」,才更好,就是這個本、末同時治。

那看這個佈施藥材得到的果報。第一個是「多劫無病」。在佛的十六弟子當中,有個薄拘羅尊者。在《阿彌陀經》裡面也有他,列的十六位尊者之一,又叫善容,他是壽命第一。活了一百六十歲,壽命第一。他就是有福報,結果是感得五種不死:放在火上去燒,不能死;放到水裡去煮,不能死;拋到河裡面,不能淹死;拋到河裡面,最後被魚吞到它的肚子裡面去,也不死;這個魚呢,被人抓到了,被漁民捕撈了,就剖開那個魚腹,結果那個刀把魚的肚子給剖開之後,這個嬰兒還沒有死。

薄拘羅尊者感得五種不死,他這種神妙。這就福德很大啊!福大的人就是這樣的情況,怎麼弄他都不會死。這是由於他在「毗婆尸佛」那個時候,這是在過去莊嚴劫第九百九十八尊佛,那個時候他本來是一個貧窮的人,他見到一個比丘有頭痛的病,這個窮人就發了「至誠心」,以一個「阿梨勒果」佈施,這個比丘的病就痊癒了。由於這樣的一個善因,感得九十一劫以來就在天上人間,就常常沒有病苦,壽命很長。

這裡談到佈施有病的比丘很有必要。這個沒有出家的人,就是世間之人,當他年老生病的時候,他還有妻子、子女在病床前照料。唯獨出家以後,比丘、比丘尼年老生病了,「舉目無親」,所要求的東西就比較缺失了,這時候是最為淒涼的時候。所以經典說:供養生病的比丘,其福德就最大了。

現在政府也在關心這個事情,醫療保險問題可能也會恩惠到出家人這裡。那些出家的比丘也常常想:那些大和尚可能年老了沒有關係,那那些沒有什麼法緣的年老比丘常常就沒有人照看。是有這個情況。

所以我們寺院、叢林也要關心這些年老的比丘。一定要讓他老有所安:要讓他有治療費用的報銷;生病的時候要派淨人或者沙彌去照料;往生的時候要去助念;助念完了要如法的荼毗;要安放好他的骨灰到海會堂。這些關懷,讓他住好。對年老的比丘安頓好了,才會讓年輕的比丘感覺到能夠安心辦道。因為年老的比丘,也就是我們的明天了。一定要安置好。

佛經裡面還有很多好的藥方、神妙的藥方,就是由佛陀來告訴我們,你怎麼避免一些疾病。這裡提出預防、杜絕九種病的神妙之方。我看大家可以如法地去實踐,也要叫他人去實踐,也要隨喜、讚歎,我們身體才會越來越健康。

所以無論是惡瘡、六根不具、膽怯,得那些虛癆之症、短命,以及妻兒子女離散、容貌丑陋、神智愚癡,這些都是有原因的。杜絕這個果報,佛說得非常的清楚。這裡面因果還真的是真實不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