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前方是懸崖還是坎坷,水都毫無猶疑地勇往向前,形成瀑布、江河與大海。

富而不貪是一種佈施,塵而不染是一種持戒,

痛而不恨是一種忍辱,累而不懈是一種精進,

思而不亂是一種禪定,顯而不著是一種智慧。

有愛心的人,處處給人溫暖;有私心的人,處處給人冷漠。

貪者追逐名利,導致墮入餓鬼;行者少欲知足,生起出離之心,超越三界輪迴,獲得解脫自在。 嗔者害人害己,導致墮入地獄;行者自利利他,圓滿菩提之心,普度有情眾生,成就色身佛果。 癡者取舍顛倒,導致墮入畜牲;行者證得空性,圓滿法界智慧,遠離一切戲論,成就法身佛果。

擁有少欲,才能生起小乘的出離心;擁有愛心,才能圓滿大乘的菩提心;擁有智慧,才能證得金剛乘的大手印。有了出離心,才能做到諸惡莫作;有了菩提心,才能做到眾善奉行;有了大手印,才能做到自淨其意。出離心、菩提心和大手印之見地,是一切佛法的精髓,三藏十二部的要義,顯密佛教的核心。

少欲,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知足,才是人生最大的富裕;愛心,才是人生最好的良伴; 智慧,才是人生最好的明燈。

幸福和快樂不存在於外境,而來源於內心的寶藏。如果你想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不要向外尋求,應當從內心中發揮和挖掘。

如今很多人不遵守因果規則,追逐名利、無惡不作。這時我們應修持忍辱,感激他人對我們的傷害。《金剛經》中的忍辱仙人,遭受被歌利王割截身體的大苦難,他不但絲毫沒有瞋恨心,反而對國王生大慈悲心說:「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因為你是我最大的恩人,沒有你,就不能成就我的忍辱波羅蜜。」這是忍辱的力量。

寂天菩薩寫道:「當你說話時,必須不貪不嗔,以溫柔的語調和適當的長度,輕鬆、切題、清晰而愉快地說。當你看人時,必須以真誠而慈愛的眼睛看,並且觀想:依靠這位仁慈的人,我將大徹大悟。」我們要以智慧與他人交流,以慈悲去對待別人。在日常生活中修心,令智慧和慈悲迅速增長,使自利和利他任運圓滿。

從無始輪迴以來到現在,由於我們被我執束縛,被煩惱折磨,被雜念干擾,同時被當今的種種壓力和繁忙煎熬著,所以我們的心一直未曾放過假,也從來未曾休息過。大家應該讓煩惱歇息,讓憂慮放假, 以一顆平靜、安寧、舒暢、祥和的心,與家人一起度過幸福美滿的日子。

龍樹菩薩曾經在《親友書》中說過:應如水上畫畫一樣,立刻忘掉別人對我們所做的不好的或令我們煩惱的事;要像石頭上刻字一樣,常常牢記別人對自己所做的好事或佛菩薩之功德。

當有人批評你的時候,若是你自己沒有錯誤,何必為它而生氣煩惱?若是你真的有錯誤,為它生氣煩惱又有何意義?他說的是真話呀!正如《薩迦格言》中所說:「聰明人能勇敢地改正自己的錯誤,傻瓜連缺點都不敢承認;雄鷹能啄死有毒的大蛇,烏鴉連小蛇都不敢得罪。」

是你的遲早會是你的,沒有必要為它而煩惱;不是你的永遠都不屬於你,為它煩惱又有何用呢?

真誠源於感恩之心:無論眾生以順緣的方式利益我們,還是以逆緣的方式傷害我們,都會使我們成長、堅強和成就,所以對我們恩德很大,我們對眾生值得真誠。包容源於平等之心:無論任何民族、任何宗教和任何國家,都懷著同一個夢想而共存於同一個世界,地球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應該相互包容、相互和諧。

對人真誠,要有聰穎,而不等於愚癡的善良;對人包容,要有原則,而不等於對他人放縱。

即使我們意識不到自己缺乏真誠和包容,也不應該輕易地怨恨別人;即使我們體會不到自己不具備善巧和智慧,也不應該輕易地冤枉他人;即使我們覺察不到自己心裡的自私和慾望,也不應該輕易地埋怨對方。

我們應該以真誠和包容心,來善待他人;以善巧和智慧心,來處理事情;以慷慨和無私心,來善用財物。如果我們生活的點滴中能做到如此,無論遇到什麼人、什麼事和什麼物,都會給我們帶來幸福和快樂。

當你認識一個人時,將來他會成為你的親人還是仇人,取決於你怎麼對待;當你遇到一件事時,將來它會給你帶來利益還是造成麻煩,取決於你怎麼處理;當你得到一件物品時,將來它會給你帶來幸福還是痛苦,取決於你怎麼使用。

慾望使人失敗,無私令人成就;煩惱使人痛苦,覺醒令人快樂;執著使人束縛,放下令人解脫;無明使人迷惑,智慧令人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