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空」的誤解

我的同事得知我研究佛教時,他們大惑不解,認為我這是消極避世,理由是,既然佛教提倡「空」,必然導致對人的生命價值的否定。我知道,跟他們爭論是沒有用的,因為他們根本不了解禪宗從根本上講是肯定生命的,積極的。在這裡,我想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談談「空」與人的生命價值感之間的關係,希望對那些整天喊人生沒有意義、人生價值虛無的人有所啟發。我認為,那些高喊人生沒有意義的人,往往是自我極端膨脹、以個人為中心的人;他們對人的價值的理解往往是從個人、從利己主義出發,而不是從萬物、從宇宙生命全體出發。

先談什麼是「空」。「空」不是虛無,不是不存在,不是什麼也沒有。「空」的含義多種多樣,不同含義之間又是相互聯繫的。就本體而言,「空」是指人的清淨自由、純潔無瑕的本性;這種本性是在空去一切外在的不潔而得以顯現的,故謂之空。就法性而言,「空」是普遍的相對性,又是絕對的運動;萬物都處於絕對的運動和普遍的相對性之中,變動不居,無有自性,全仗因緣和合,緣來即有,緣去即無。

故而人死心蹋地地固守一物,執於一念,都是不明智的,因為所執的萬物以及能執的自我都是遷流不息的,並非永恆。就修習而言,「空」就是要超越狹隘的是非觀念,超越一己之私利,超越小我,養成一種萬物與我同體的、廣大如虛空的慈悲胸懷,就境界而言,「空」就是生命擺脫諸煩惱和痛苦、擺脫物質名利的束縛,而自主地實現其自身之無限豐富性的自由境界,在這個境界中,生命猶如雄鷹,在廣漠的藍天上自由地翱翔。

明白了「空」的含義,我們再看看人的生命價值感。無論從理論還是從個體的人生體驗來看,人只有處於「空」的境界,才會時時刻刻地從他的對像世界中,如別人會心的微笑、他人由衷的感激、孩子們天真的遊戲、老人們的對月閑談、夕陽下靜穆的群山、沙鷗翔集的江畔、漁歌唱晚、陣雁驚寒、秋風蕭瑟、黃葉飄飛,等等,感受到、領悟到、體驗到宇 宙生命的生生不息。

所謂人的生命價值感,就是人從自身的生命活動以及周圍的生命世界中,感受到人作為人,無論在精神上還是肉體上,與自己的同類、與自然界萬物,都是同體的、互相融注的,因而是和諧自由的統一體;在這種統一體中,人不僅通過自己的活動,還通過由活動所涉及的自然界和他人與自身的精神融注證明自身生命的存在;這種對通過與自然界、他人的精神融注而達到的生命自我確證的情感體驗,就是人的生命價值感。人之所以能活下去,就是因為他具有人的生命價值感。

倘若人失去了生命價值感,他的心靈就會因難以忍受的無比的孤獨而逐漸沙漠化,乃至死亡。人之所以自殺,就是因為他從他的活動中,從他的對像世界中,體驗不到生命融注的樂趣,感受不到自身生命被肯定時的欣喜,因而陷入可怕的孤獨、冷漠和絕望之中。而造成這一局面的總根卻是他執著於小我,劃地自獄,沒有達到「空」的境界。

要獲得人的生命價值感,唯一途徑就是通過自己的行動達到「空」的境界。因為人只有空去內心的不潔,以純潔的愛心去擁抱世界時,世界才會擁抱他;人只有空去小我、以廣博無邊的慈悲心對待萬物,才能消除物我、人我之間的對立,減少因煩惱、嫉妒、痛苦等等所帶來的生命的內耗,從而讓生命健康蓬勃地發展;人只有以超脫的心靈、超功利的態度,才能擺脫日常因忙於個人得失所造成的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視而不見的麻木狀態,從而讓變化多姿的大千世界以本真的、沒有被歪曲的、生氣勃勃的面目展現在面前,並讓自己的生命融注於其中,從中體驗物我兩忘的審美快感。

總之,進入「空」的境界,也就是走出自私自利的圈子,走出被動物性的物質欲求所控制的必然王國,走出被功利所統治、因而黯然失色、缺少靈性的灰色世界,從而使個體生命在為全人類求解放的活動中,在維護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關係的奮鬥中,得到精神性的確證。人正是在空去小我、與萬物為一體、慈悲地對待萬物的活動中,體驗到自身生命的價值。人只有處於「空」的境界,他才可以說:世界生命就是我的生命,是我的生命的無限豐富的顯現,是我的生命價值的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