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戀貪執人或事物,產生的過患相當大

不管是貪戀人或貪執事物,產生的過患都相當大。可是世人不明白這一點,我們自身本來就是無常的,假如還要貪著無常的親人,則是非常愚癡的行為。因為依靠貪執所造的惡業,必將導致百千生中見不到自己所愛之人。

我們的身體和心的感受,均是剎那變化的無常法。按照噶當派和寧瑪派的教言,無常分為粗無常和細無常,粗無常包括春夏秋冬、年月時節,乃至身心隨外境轉變的五蘊現象;細無常則是事物分分秒秒的剎那遷變。

世人對常有的執著非常嚴重,自己的身心尚不知是無常法,沒有絲毫的可靠性和穩固性,卻還在拚命貪執自己的親友。若以智慧詳細觀察,這些親友的身心全是無實的,毫無可靠之處,猶如剎那毀滅的水泡。

假如去貪執他們,就像一個水泡貪執另一個水泡一樣愚癡。但由於無始以來的習氣深重,眾生深陷於此而不自知,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看見動物互相貪執時會覺得可笑,而在聖者的眼裡,人類彼此貪戀的情景又何嘗不是如此?

為了貪執一個人,便會造作種種惡業,種下種種惡的習氣,果報成熟以後,後世將墮入惡趣,千百萬劫中見不到所喜愛的人。縱然下一輩子偶爾見面,是親是怨也很難預料。所以世間人的很多行為,的的確確相當愚癡,他們歌功頌德的偉大愛情,去觀察時無有任何意義,反而是毀壞自己的根本因。

有些人對許多事情想得開,可是一遇到感情問題就相當執著。原因應該有兩個,一是沒有認識貪戀心的本體,所貪戀的對境是什麼樣的形體;二是自己無始以來有嚴重的串習,至今尚未斬斷它的根本。若按本品教言一一分析,利根者當下能斷除這種貪執,其他根基的眾生,煩惱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減輕。

其實,對親友的貪戀是修行的一大違緣,若能舍棄這種狹隘之心,將會產生真實的慈悲心。以前華智仁波切和紐西隆多在多廓的森林裡修行,有一天隆多的母親讓人給他捎了一塊酥油,華智仁波切問:「今天收到母親的禮物後,你特別特別想念她嗎?」隆多回答:「不太想。」上師馬上譴責他,說他這樣忘恩負義不合理,要他用七天的時間專門觀想母親的恩德。隆多依教奉行之後,對母親真實生起了感恩心,體會到了母親的恩德相當大。華智仁波切繼續讓他觀想一切眾生都做過自己的母親。依靠上師的循序引導,隆多對一切眾生都產生了如母之想。

我們可能因為業力深重,不一定像隆多那樣在很快時間中對眾生生起平等心,但即便暫時沒有生起,也一定要努力串習,倘若沒有生起這樣的信念,修行是不會成功的。

《無量壽經》云:「人在世間,愛慾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在漫長的輪迴中,彼此貪著沒有任何實義。大家應當想一想貪慾本體到底是什麼、貪著他人是否可靠,多思維一下這方面的道理!

眾生對異性的貪執相當嚴重,互相產生執著後常想要見到對方,沒見到就開始悶悶不樂。因此,「悶」字就是把心關在屋子裡,一直不開心。大成就者不管接觸什麼人、處於什麼環境,內心始終自在無憂,非常快樂。而有些愚笨的凡夫人,因為天天想著自己的朋友,不要說心入於禪定等持,連一剎那的快樂也沒有。

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一旦遭受感情上的挫折或正在貪愛某個人時,所有的聞思修行和感念佛恩都會拋之腦後,修行中最嚴重的障礙莫過於此,倘若沒有善加引導,很多人的修行難以成功。社會上歷來有一種傳統,人到了二、三十歲時,如果沒有與異性結上緣,一方面因生理髮育會受很多痛苦,同時單位家庭、親朋好友也會施加壓力,逼著他產生不好的分別念,否則就認為這個人沒有前途、沒有光明了。通過種種因緣,最後他也是產生各種分別念,非常非常痛苦。

這樣痛苦的心態,六世喇嘛在情歌中也描述過:「身體雖置僧眾中,心繫遠方之愛侶。」「該想的本尊面相,從不展現眼前;不該想的情人容顏,時時映在心中。」他的有些話確實深入人心,生動敘述了執著情感所產生的痛苦。像這樣一位大成就者,在人們面前尚且如是顯現,世間男女之苦就更不用說了。

有個人說:「我暫時不能學《入行論》,因為我現在要談朋友。」所以貪執異性對學佛有很大的影響,越執著就越痛苦,每天都是朝思暮想,一直思念著對方,哪裡有時間修行佛法?印光大師曾說:「佛念若如情念,則成佛有餘。」上師如意寶也講過:「若把思念異性的心,用在憶念阿彌陀佛上面,很多人早就往生極樂世界了。」所以能不能從這種執著中拔出來,對年輕人來講是最嚴重的挑戰。

對老年人而言,貪執異性不是特別嚴重,唯獨就是放不下子女。現在有些學佛的老年人,真的有點不聽話,已經到了這種年齡,本來應該好好地念佛,可是天天惦記著子女成家立業,成家立業了還不行,還要操心孫子的讀書……世世代代一直管下去,實在是「多管閑事」!其實他早該退休了,單位上已經退休了,家裡也應該退休了,除了念佛以外,其他什麼事情都不要管。

我也經常這樣勸我母親,但是也沒辦法,她特別耽著我們這幾個不孝之子。弟弟還算好一點,每次他出去時,都會打電話回來:「我現在到馬爾康了。」「我已經到成都了。」我特別納悶他們互相只說一句,這又有什麼用呢?但是母親天天都牽掛著,一直守在電話旁邊,一打電話就問:「你現在到哪裡了?」除此以外也沒有什麼可說的。這對修行是很有影響的,我去年很想把她的電話拆掉,但她就是不同意,說自己也沒有其他事情,但幾個孩子如果出去,就會一直惦記著。後來為了安慰她,我也只有隨順。

現在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真的存在這個問題,一下子斷除非常困難,但一定要知道它的危害性,倘若這樣長期下去,入等持也好,做善事也好,還是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縱使自己如願以償,能與所喜愛的人相見,但相見之後,心並不會因此而滿足。佛陀在有關教言中講得非常清楚,對人事物的貪戀越大,執著就會越多,如同飲用鹽水一樣。《廣大游舞經》云:「喜歡世間欲樂者,如飲鹽水無足時。」現在很多人的要求非常「嚴格」,尤其是對自己喜愛的人,一天也不讓離開身邊,然而貪愛的執著並不會因此而消失。

美國的搖滾巨星普萊斯利(貓王),一生看似風光無限,但在最後一場演唱會上,他絕望地哭喊著:「盡管什麼都嘗試過,可是我還得不到滿足!」佛陀在有些傳記中也講過,眾生的慾望沒完沒了、永無止境。因此,我們應想方設法來對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