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逸者,於染淨品不能防修

隨煩惱二十:言放逸者,於染淨品,不能防修,縱蕩為性。障不放逸,增惡損善所依為業。此放逸以何為體?曰,懈怠三根,不能防修染淨等法,總名放逸。離上四法別無體性。或曰,彼慢疑等亦有此能,何不依立?曰,慢等方四,勢用微劣,此之四法,偏何勝餘慢等?曰,障三善根,障遍策故,餘無此能,所以不勝。

對於染不能防,對於淨不能修,對於惡不能防染就會導致放蕩為性,對於淨又不能夠精進努力地去做,那麼惡就越來越多,善法就越來越少。放逸和懈怠的差別在於:放逸不能防正自己的心縱蕩為性,業用是障礙不放逸的善心所生起。放逸是以何為體呢?「曰,懈怠三根」懈怠三根就是懈怠和貪瞋癡三不善根。

放逸的體是假安立,是懈怠和三不善根的分位差別,它起的作用就是不能防止自己的心,染的不能防止,淨的也不能修起來,所以說總名放逸。「或曰,彼慢疑等亦有此能,何不依立?曰,慢等方四,勢用微劣,此之四法,偏何勝餘慢等?曰,障三善根,障遍策故,餘無此能,所以不勝。」

放逸為什麼不依靠慢疑而立呢?根本煩惱裡面慢和疑等也可以使得我們不能防止染污法的作用,但是作用和勢力比較微弱所以不依此而立。大家都知道貪瞋癡是最厲害的三毒嘛,是所有煩惱之根。

下面,懈怠貪瞋癡為何勝慢疑呢?「曰,障三善根,障遍策故,餘無此能,所以不勝。」貪瞋癡三個不善根能障礙三善根,而懈怠就障礙精進,那麼既不精進又障礙三善根,那力量就是最強,其他的慢和疑沒有這麼大的能力,沒有障三善根,障遍色的力量,所以不依他們而立。

沒講《百法》之前我們只是認識到嗔恨是煩惱,其他的就不是煩惱,後來慢慢知道貪、癡都是煩惱,再多學一些,昏沉、掉舉都是煩惱。這個就是學法得到的好處,否則的話煩惱來了你還不知道,還當成是好朋友,這個是敵是友一定要分清楚。什麼是煩惱?所有都是煩惱,你也不知道煩惱具體是指哪個地方,現在學了這些東西就能分辨得清清楚楚。

有些東西你自己都不以為是煩惱,現在一看統統都是煩惱,昏沉睡覺都是。不就是睡覺嘛,我又不幹壞事,我不發脾氣,不去惱害別人,不去影響別人,自己休息輕鬆一下有什麼呢?並不是不影響別人就不是煩惱,你影響到你自己善根的增長,使得自己懈怠也是煩惱,所以我們的煩惱很深重。我們還要睡覺,你說你善根好,你能說你不睡覺嗎?

睡六七個小時是很正常的,以這個界限來說還可以,如果超過這個界限你為什麼還是要睡呢?與生俱來的。那麼我們再和西方淨土的賢人、聖人比一比,人家就不用睡覺,人家根本不存在困還是不困。打個比方,如果困了,泡在八功德水裡多少劫都不用睡覺了,他們就有這個福報。

為什麼你的身根有這些吃喝拉撒睡呢?這就是我們現在的報身還離不開這些,它就會障礙你的時間,學習生活的狀態。你不給它,它就會出毛病,會餓,會困。到了那邊不用這麼麻煩,永遠不會餓,永遠精力充沛,能夠這樣才叫真正的如意自在。

對於我們這個業報身,我們現在暫時能夠克服的先去克服,不能克服的也不要去苛求。所以大家就知道了為什麼後來這些阿羅漢都嫌棄自己的身體是多餘的呢?他也厭惡這個身體,一看這個身體多肮髒啊,要吃要喝,還要伺候它,乾脆不要這個身體了,早點入無餘涅槃得了。

有餘涅槃還要靠這個身體,它也要依這個色身,有身就還是有麻煩。不過也不在於依還是不依,如果你依的是圓滿自在的報身,那有什麼不可以呢?不要老去想不依。

當然我們說的「敵」不是指有情,有情你還要度他。敵是指煩惱,冤家也是煩惱。為什麼會有這個冤家?因為你過去有煩惱,過去做了不應該做的事情,就會自然而然應現這些事情,你不說你過去做了不應該做的事情,而說現在為什麼來害我,這就是欠錢不認賬,還覺得自己委屈。現在人家派人來索債來了,你說我也沒欠你錢,你怎麼能要我的錢呢?你不知道它是代表你過去的煩惱來和你要債的。

我說這些就是要告訴大家要注意自己的煩惱,現在的冤家都是過去的煩惱業,煩惱和煩惱交織成一塊那不就成冤家了嘛。如果這些煩惱業只是在行使而自己本身沒有煩惱還好,結束了就消失了,你下輩子再想去報復都報復不了,關鍵是他也有煩惱,所以這就是最大的麻煩。

所以歸根到底一切不如意都是由自己的煩惱造成的,當然也和別人的煩惱交織在一起,但是最主要的還是由自己的煩惱造成的,別人只是因緣的參與者而已。你會遇到這個事情,首先第一個責任是在你自己,所以我們的心要很寬廣、很慈悲,哪怕是有冤家你還要度他。怎麼度呢?首先度煩惱是根本的方法。

我們真正的敵人就是煩惱,煩惱是不共戴天的敵人,其他的都不是,不要找錯了,不要怪錯別人。當有些人不可理喻,對你不恭敬,對你態度不太好的時候,你千萬不要生他的氣,本來這個事情就是由於煩惱而起,結果遇到這些事情你又想不通,又生氣,又生煩惱,這就叫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層層的波相互之間激盪起來就會越來越大。煩惱的戰場就在你的心中,每天我們心中善的法和惡的法就是在交戰,互相拚個你死我活,拼勝了心裡就坦然清淨,如果輸掉了那就要做壞事了。

《廣論》中說了,你和煩惱打仗的時候即使你打敗了也不要投降、不要屈服,你不要說我投降,我繳槍不殺,這個人就不可救藥了。要對自己有信心,要不然你屈服了,表面上是去享受了,實際上是受更大的苦去了。

比如說在四川有位老和尚七十多歲了擅長於針灸,應該是只能在僧團內為人治病的,結果他為女眾針灸,碰到一個三十多歲的女眾,漸漸的兩人就好起來了,後來就結婚了,這也是一對冤家啊。在家的信眾不要想太多,一位出家的老和尚都可以出現這樣的事情,更何況是我們在俗的信眾呢?就要更加小心。最後怎麼樣呢?這兩個人居無定所。

還有一個素菜部的經理,也是一個老修行,日久天長和一個年輕女眾搞在一起,有一天民政局來調查了,說這個人結婚登記了。後來遷了單,還了俗,兩個人又天天打架,最後離婚了也沒地方住,在廟門口擺香攤。以前都是居士給他頂禮磕頭的很尊敬,現在賣香了。

這兩個事例是說出家人的,實際上是在說我們修行不容易,很容易退失,如果你不小心,好不容易修了一點點,一棍子打回原形,真正往前進步是很難的。這類的事情很多,給煩惱打敗了,這輩子很不體面,下輩子更糟糕。

我們要知道即使輸都要輸得體面,輸也要輸得不屈服,不管你能不能把它打敗,但是你要敢於亮劍,哪怕死在對方的劍下,也不能見著就屈服,就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