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想對立,那就用「自他交換」

前面的七重因果,是偏重在事相。從因緣上觀察,我們跟眾生是一個母子的關係,事相的因緣多。但這個「自他交換」,是一種道理的觀察,就是你要有一種智慧,從道理上思考的成分多了。他說:「自他於苦皆不欲」。他說我們自己想要離苦得樂,其實,世間上不只是你想要離苦得樂,每一個眾生都想要離苦得樂。

所以,雖然我們每一個人的角度不同,每一個人站的位置不同,但是每一個人想要追求安樂的心是相同的。你說一隻螞蟻,它為什麼整天跑來跑去呢?它是希望離苦得樂嘛,它也不是想要跑來跑去,它目的想要離苦得樂嘛。每一個眾生想要追求安樂的心跟我一樣,所以,「自他等視求加持」。

這個地方是強調自他平等,它告訴我們什麼意思?就是其實我們沒有比別人差,我們並沒有比較特別。我們凡夫的自我意識,總會覺得你自己很特別,好像說地球是繞著你轉的。你看我們看相片,第一個會先看誰?先看自己在哪裡,對不對?沒辦法!這是習慣了,這自我意識了。

所以我們習慣地會認為說:誒,我比較重要。其實不對的。其實你想離苦得樂,別人也是這樣子的想法啊,我們跟別人沒有差別。先有這個概念:我們想離苦得樂,其實一切眾生何嘗不是呢?追求離苦得樂的心大家都有,這是第一個概念。

有些人過去生所熏習的貪愛煩惱很淡薄,但是脾氣很大,看誰都不順眼;平常因為有戒律——聖人教理的攝持,還表現不出來,隱藏在內心深處。但是打佛七的時候,正念的力量,把它逼出來——真妄交攻,所以有些人愈打佛七脾氣愈大。

如果他不迴光返照就很危險,他的功德會被他的瞋心火破壞掉。所以為什麼要正知?就是觀察,發現自己有問題,就要趕快吃法藥。怎麼辦呢?用慈悲的觀照來降伏我們的瞋心。

「慈悲觀」在古德的教授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寂天菩薩的「自他交換」。

所謂「自他交換」,主要的意思是說:我們每一個人因為過去的業力,在三界中不斷的投胎,每個人所造的業不同,所以都有自己的定位,一出生就有他的定位──你有你的位子、他有他的位子;你是做母親的、他是做兒子的、這個人是做媳婦的…各式各樣的定位。

這個定位在今生是沒辦法改變的,然而經常站這個位子,站久了之後,就會產生一種我相的執取,就會站在這個定位去看所有的人,跟別人產生一種人相、我相的對立。

也就是:如果一個人不經常自我反省,就站在自己的位子,然後跟別人產生對立,對立之後就會產生磨擦、產生瞋恚。

古德說:「所有的瞋恚心,都是依止對立心生起的。」你不想對立,怎麼辦呢?交換一下位子:「自他交換」。你要多站在他的角度來想,他也不是故意要跟你抗拒,他也是不得已的;他站這個位子、你站這個位子,角度不同嘛!角度不同,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思想也就自然不同。

寂天菩薩的觀念認為:其實沒有一個人願意去傷害誰。每個人活在這個世間,所求的是什麼?就是求安樂嘛!你看一隻螞蟻,它生存為了什麼?就是找吃的、找睡覺的地方;一隻狗也是找吃的、找睡的地方;都是為了追求安樂,只是定位不同而已。

他想追求安樂、我也想追求安樂,這一點是相同的,只因為角度不同,所以才產生不同的看法。因此我們要經常跟別人的位置對調一下,這樣我們對於眾生的行為,就會多一些的寬恕與包容。

從「自他交換」當中,我們會設身處地多替別人想一想︰如果我站在他的位置,為了追求快樂,也可能會像他這樣做,只是今生所站的位置不同而已。所以我們不要老是站在自己的位置去看別人,看久了,容易產生偏差、產生對立,就會跟眾生的距離越來越遠,同時也跟大悲心、菩提心越走越遠。

佛陀說:你要跟別人換個位置,不是說因緣上,是指心態上換個位置。透過「自他交換」我們更能了解眾生的處境,擴大自己的包容心、擴大自己的慈悲心,對自己有很大的受用,能夠經常保持心平氣和──其實這世間沒什麼大不了的事,角度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