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陀出家的原因

那麼佛陀對於人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佛陀很偉大,世尊為什麼出家?一般人都對出家沒有正確的認識,根據歷史的記載,佛陀出家的原因如下:

1、觀察人生:人生不夠滋味,生下來就有生老病死,八苦交加,無常變化,因此生起厭離心、出離心,尋求解脫之道。

2、樹下觀農:當農夫拿犁頭把泥巴犁起來的時候,蚯蚓被翻出地面,在地上翻滾,樹上的飛鳥馬上跑去啄食。世尊生起悲心,他看到人生現實是以大欺小,以強凌弱,也就是現在所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狀況,眾生都在痛苦之中,痛苦不堪。再加上世尊對於當時印度的等級制度,也非常不滿,印度的等級制度十分森嚴:婆羅門等級最高,掌握神權;剎帝利擁有政治權力;吠舍屬工商階層;首陀羅相當於賤民,連貴族衣服都不敢踏,受壓迫,受歧視。世尊本人誕生於王族,他同情平民,認為這種制度不平等,不自由。面對現實,覺得生老病死,一切無常,生起厭離心。

「樹下觀農」以及印度社會的不平等制度,使他生起大悲心。厭離心和大悲心是學佛的中心思想。從解脫行到菩薩行的中心思想就是出離心和大悲心,也叫廣大心,也叫菩提心。這就是釋迦牟尼佛出家的原因。世尊出家的根性和智慧與眾不同,是很有智慧、很有根性的。

我們現在大多數人認為出家是因為婚姻、生活貧窮等問題,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要認識出家的意義,就要看世尊出家的原因。後來的弟子出家就是學習釋迦牟尼佛,常隨佛學嘛,是根據這個主因,而不是因為婚姻、貧窮等問題來出家,不是那回事,那些都是錯誤的觀點。釋迦牟尼佛面對現實既有出離心,又有大悲心,要解決現實問題,廣度眾生,這是世尊之所證。

(二)世尊之所傳

世尊由根本智證空,由後得智觀緣起,之後,建立經教,有三藏十二部教典、八萬四千法門。

當世尊在菩提樹下靜坐成道,夜睹天上明星而成正覺,悟得諸法實相,說了幾句話:「奇哉,大地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則無師智,自然智,一切種智,皆自具足」。這是什麼意思呢?如來的真如境界,法性境界,實相境界,一切眾生都有。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佛性平等。佛是已成佛,眾生是未成佛。法華會上,常不輕菩薩見了人就拜,別人罵他他還拜,別人打他,他跑得遠遠的,還拜,他說:「汝等皆當作佛,我不敢輕慢汝等。」他拜的是佛,為什麼呢?眾生是未來佛,他尊重。眾生平等,佛性平等,就這個意思。佛法不分什麼男女、大小、尊卑、貴賤,佛性平等,眾生平等,應該互相尊重,互相愛護。

那麼在《法華經》上是這樣講的:世尊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為令眾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為什麼出世?是個大事因緣,就是為眾生開示悟入佛所證得的境界:諸法實相。也就是佛所講的真現實的道理,使大家都要知道,大家都要有這個智慧。為了這個大因緣而出現於世,這是一個公案。

另一個公案,就是靈山會上,大梵天王供奉金色缽羅花,佛得到花後,拈花示眾,大眾默然不知所得。此時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於是當眾宣佈:「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與摩訶迦葉。」

這是個禪宗公案,正法眼藏、實相無相、微妙法門,是個什麼法門呢?就是宣示在現實中的諸法實相,緣起性空的道理。諸法緣起,當體即空。這就是佛傳的心印法,由迦葉尊者在西天傳到二十八祖,二十八祖即達摩祖師。達摩祖師到中國來,說過一句話:我到中國來只是為了找一個不受別人迷惑的人、一個真實有智慧的人、一個可傳法的人。後來達摩傳法給二祖慧可,並一直代代相傳至六祖慧能,此時禪法在中國就盛行了,成為中國八大宗派之一:禪宗。

禪宗的特點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而且在平常生活中就可以參禪,就可以悟道。行住坐臥,搬柴運水,都可以行道,都可以對現實的真理,以平常心悟道,不脫離生活,不脫離現實,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做到安詳寂靜。人到此境界就能智慧提高,就可以正確對待學習、工作、社會、國家,所以禪學現在流行海內外。

以上所講都是世尊所傳,傳的什麼?宗下是他傳的,教下也是他傳的。宗下,是禪宗所講的,參空,見真如;教下,就是講的教義、緣起。而這個宗下、教下都是面對現實而言的,不是說離開現實而說的,不是一般人所誤會的以為佛法是玄學,是空洞的,不是那麼一回事。所以它不同於普通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