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所共有的十地,叫做「共十地」。
一、幹慧地,三乘之人,初居外凡之位時,未得真空之理水,乃觀慧乾涸之位;性地,三乘之人,進入內凡之位,於真空法性之理,頗有解悟之位;
三、八人地,人者忍也,三乘之人,欲斷三界之見惑,於預流向起八忍智之位;
四、見地,三乘之人,見到四諦真空之理,已斷三界見惑之位(聲聞乘謂之預流果);
五、薄地,三乘之人,斷欲界上六品之思惑,欲與惑逐漸微薄之位(即聲聞乘之一來果);
六、離欲地,三乘之人,斷欲界下三品之思惑,已完全脫離欲惑之位(即聲聞乘之不還果);
七、已辦地,三乘之人,斷盡上二界之思惑,更無所斷,所作已辦成立位(即聲聞乘之阿羅漢果);
八、辟支佛地,是緣覺乘之極果,觀智銳利,不但斷煩惱之體,更進而漸斷習氣之位;
九、菩薩地,三祇之間,福慧雙修,將得一切種智,並斷煩惱之習氣,如僅餘少灰之位;
十、佛地,由大功德之力,得一念相應慧,徹底見到真諦,同時也徹底斷除煩惱習氣,如劫火燒木,無復餘灰之位。上述共十地,是大品般若經之所說,天台宗認為這是通教的位次。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常見辭彙 > 正文
清淨之衣。(一)受布施之衣。蓋比丘自己耕作製衣料,或賴販賣利益作衣,都為律所禁止;由施主施舍之衣,則不犯此罪,...凡十五卷。南朝梁代僧祐(445~518)撰。又作出三藏記集錄、梁出三藏集記、出三藏集記、出三藏記、僧祐錄。收於大正...【弗栗恃國】 p0534 西域記七卷十七頁云:弗栗恃國,週四千餘里;東西長,南北狹。土地膏腴,花果茂盛,氣序微寒。...又作生因願。指阿彌陀佛於因位時誓願濟度眾生,並祈願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淨土之本願。無量壽經卷上第十八願(大...濟緣記釋云:「即阿濕婆等在羈連聚落,污家惡行;佛令舍利弗往擯;二人來悔,二人逃去,二人不悔,遭擯起謗。」(業...(譬喻)譬人身為盛糞穢畫瓶也。菩薩處胎經一曰:如畫瓶盛糞。釋門歸敬儀曰:或比行廁畫瓶,或擬危城壞器。道真記中...又作嘆德。指讚歎佛、菩薩、祖師、佛弟子等之功德。若記錄成諷誦之文,則稱嘆德文。經典之首,常載有讚歎佛、菩薩、...(一)出自舊華嚴經卷二十八「十明品」,新華嚴經卷四十四改為十通品。指十地菩薩所具之十種智明,又作十種神通、十種...【六種守護】 p0299 瑜伽二卷十九頁云:云何六種守護?謂象軍、馬軍、車軍、步軍、藏力、友力。...【心相應行】 心所有法的異名,心所有法五十一種,分為六位,它與心王相應俱起,從屬於心,故曰心相應行。稱為行者...全一卷。收於大正藏第八十五冊。本經之大意謂,人於臨終之際,若能以歡喜之心(心心相續)施舍自身皮肉筋骨於一切有...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漏已盡,神通明達。諸眾聖其名曰:尊者阿難,...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大弟子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名鞞羅...
今天的講話題目是念佛平時須相續。再分三段來講: 第一、初勿貪多但求相續: 每日念佛要有一定的數目,倘若沒有一定...兩位梵志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聲,引來好奇的人們上前圍觀。 佛陀歷經三隻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其福德智慧乃三界中...
問: 法師講過,極樂世界一人去供養佛,可以同時到多處佛那裡。這是怎樣去的呢?請法師慈悲開示。 宏海法師答: 極...
我們現在處於什麼時代呢?叫末法。末法是什麼情況呢?魔勝法弱,邪說橫行。明明是正法,他給你說成邪的,添加很多,...
我們中國佛教在二千多年的時間當中,的確是出了很多有修有證的高僧大德,如天台宗的智者大師、華嚴宗的法藏大師等。...
心在不停的生住異滅,色身在不停的變化,新新不住。就像我們晚上做夢似的,如同夢幻,我們正在做夢的時候,這個識心...
一、年少出家,廣學經論 善導大師(公元613681年),誕生於隋大業九年,安徽泗州(一說山東臨淄)人。十歲時,於密...
不定性者,除正邪外所餘有情,遇聖入聖遇邪入邪,名不定性聚。 --《俱舍論》 不定性者,那就是一般的凡夫,除了正性...
共十地
【佛學常見辭彙】
上篇:共相 | 下篇:共不共 |
解行並重或福慧雙修的意思。...
淨衣
出三藏記集
弗栗恃國
生因本願
諫擯謗法
畫瓶
嘆德
十明
六種守護
心相應行
要行舍身經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念佛平時須相續
誰是世第一

極樂眾生如何做到同時去多處佛那裡供養

神通跟生死毫不相干

行門宜專,解門宜廣

人生和晚上做夢一樣,哪有一法可得

蓮宗二祖善導大師畫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