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科學以闡明佛理

憶於注經之初,曾擬廣引最新科學成就,以為譬喻,或作佐證。但動筆以來,始知此經廣博幽深,浩若煙海。若再傍征科學,勢必篇幅過巨。乃變初衷,舍繁就簡。茲藉重印之機,乃於末後,稍談科學,聊補前願,略顯結合科學以闡明佛理之方便。

餘乃科技工作者,故常於討論佛理時聯繫科學,聽者每易領會。例如:人皆有佛性,生佛不二、生佛宛然等難明之旨,若以磁性喻佛性,以磁鐵喻佛,以未經磁化之鐵喻眾生,則聞者易於得解。

鐵類等磁性物質皆有磁性,可喻眾生皆有佛性。磁性之作用極大,例如發電機與電動機皆賴磁力而顯功用。可見磁性不但是有,且作用無窮。但若從磁鐵剖折磁性,覓其形體,則了不可得。正如傅大士所頌:「決定是有,不見其形。」

磁鐵與普通之鐵,其本體並無分別。磁鐵中電子運動軌道之方向一致,故有顯著之磁作用。未經磁化之鐵中,電子運動軌道雜亂,彼此方向不同。故所產生之磁作用,互相抵銷,而不顯磁性。

若將此鐵置於磁鐵附近,鐵中電子受到磁鐵磁力之誘導,而排齊運動軌道之方向,於是立即顯出磁力。可見磁鐵與鐵本體無異,故云「生佛平等」。

加之以磁鐵與鐵所產生者,只是共同一個磁場,故云「生佛不二」。但鐵實因磁鐵之磁化作用,而成為磁鐵,故云「生佛宛然」。由上可見,鐵之異於磁者,只因其電子運動軌道雜亂。以喻眾生所以異於佛者,只因妄念紛飛。從此譬喻,可助學人理解佛法。

上例乃就普通物理學而言。若聯繫近代物理學,則更令人震驚。上例仍為舊概念,從物質而產生場。但現代物理學則認為物質者,只是人之錯覺。

愛因斯坦曰:物質是由場強很大的空間組成的;在這種新的物理學中,並非既有場又有物質,因為場才是唯一的存在。愛氏指明物質形成於場(場乃具有能量強度之空間,其中並無一物),並唯有場是客觀存在。

另一大科學家赫爾曼·外爾亦謂:「一個物質粒子,例如電子,只是電場的一個小區域,其中場強的值很高,這表明在這很小的空間,集中了相當大的場強。事實上,任何時候也不存在構成電子的物體。」此上二人均謂物質只是場。

另一科學家杜·布洛伊則認為:「一切物質都是波(如無線電波)」。以上之說,皆顯粒子二重性——顆粒性與波動性。所謂顆粒,正如愛氏等所指,只是場強較高的空間。

故當代西方科學界先驅,艾德·蔡安指出:」宇宙物質各系統,一般可歸納為物質、能、電荷等等,一概都是歸於零(空)。」以上論斷,皆成為《心經》中「色即是空」之科學根據。

艾德·蔡安繼云:「(一切所有)既歸於空,當然亦能從空形成,隨時均可成可滅。「又例如日本科學家松下真一所著之《法華經與核子物理學》曰:陽電子和電子發生衝突(指碰撞等)時,在一剎那,所有粒子(指上述電子)都會消滅,而變成兩個光子,成對的生成或消滅。

又元質點的世界,是一個反覆生成和消滅的世界。又「這不就是佛教所說的空即是色以及色即是空之物質上(指物理學)的模樣本身嗎?」(此書中關於佛學精理之闡述,餘雖未盡苟同。但著者曾在德國漢堡國立理論物理研究所,從事統一場論等研究工作十餘年。故所介紹之科學內容,均可珍也。)

近代科學界不但從微觀世界實驗中,證明物質形成於空,變化壞滅,反覆不已;並在宏觀世界研究中,取得同樣結論。

天文學家霍金斯云:「星點旋系從強度高能的虛無之中形成。」科學家已證實大宇宙出生於虛空,各種天體(星雲、星球)皆在不斷運行,不斷生成和消滅。從空而有,因有而住,從住壞滅,復歸於空。

例如獵人星座距地球十五光年,乃距地球最近之星座。從夏威夷貓娜基山頂,用無線電望遠鏡攝得獵人座星雲爆炸散開(壞滅歸空)後之照片,後複用紅外線鏡頭,攝得正在初步形成新星雲(從空復成)之照片,此實為星雲宇宙由老到壞、滅又再生之最佳科學證明。

獵人星座現正處於形成之初步。如是新生之星體,其數無量。星體經成、住而衰老,乃發射紅光,稱為紅光巨星。太陽系中之太陽再經六十億年,即將老化為紅光巨星。

倘更趨衰老而瀕臨毀滅時,天文學家稱之為白光矮星。因即將崩潰,乃竭盡殘力,輻射白光。星體縮小,最後突然爆炸而毀滅,復歸於空。宏觀世界中反覆遷變,脗合於佛說之宇宙規律——成、住、壞、空。

再者,天文編號為M87之無線電波星雲旋系,從非物質之無線電波區,噴出長達一萬光年之光炬,其中為高速高能電子。從非物質之中,亦即從虛空中,而射出物質,實為驚人發現。從「空」轉變為「有」,故「有」之本源即是「空」。

上述種種科學實驗,若聯繫佛學,則顯現為「有」即假諦;本體為「空」即空諦;空有不二即中諦。天台宗基本教義之空假中三諦三觀,現正由科學實驗而日獲證明。

不但獨立絕對之物質被科學界否定,時間與空間亦有同樣遭遇。愛因斯坦相對論,拋棄牛頓氏絕對時空之概念,指出時間與空間皆是相對的。

彼等皆依賴於觀察者之狀態。若觀察者運動速度可與光速相比,當其相對於觀察者之速度繼續增加時,時間之間隔即將延長(亦即運動者之時鐘變慢)。

至於空間,(具長,寬,厚三維,茲以長度為例),相對論證明:一個物體之長度,與其相對於觀察者之運動速度(可與光速相比)有關,速度續增,則此物體之長度在運動之方向收縮。由上可見:運動者所經歷之空間與時間,均依賴其與觀察者之相對運動速度。(所有與空間、時間有關之測量亦同樣皆是相對的)

於是某一觀察者視為同時發生之事,另一觀察者則可能視為不同時。淺例:假設有一列火車正以高速(可與光速相比)離開A處向B處飛駛。恰巧AB兩處同時有閃電落地。

車內人所見,則為B處之閃電先落。但AB中間C處有一人靜坐。此人所見則兩閃同時落地。故知絕對獨立之空與時,俱不存在,只是人之錯覺。

相對論物理學中,於三維之空間坐標上,加入時間,作為第四維。兩者相互聯繫,而構成四維時空連續區。四維空間之實況,當人之思念,未徹底脫離妄想執著之前,則無法了解。但可從三維與二維空間之對此,而猜測四維與三維空間對比之情況。

人為三維空間之生物,本身亦是三維。人可在地面投射一個影子。地面可想化為一幾何平面,即是二維。假設此二維空間有生物,則此生物所能覺察者,只此影而已。絕不能知此影之源,亦無法估計此影將如何變化。

至於弄影之人,則可隨意變化影之形相,並預知此影將於某時可達某處。(此即俗稱之預知未來。人對地面所有一覽無餘,即俗稱之透視,可使影子忽有忽無,即俗稱之搬運。)

由於以上之對比,人可稍測四維與三維空間之對比情況。例如實際物體在運動中之長度,即四維空間點組在三維空間之投影。若欲測定物體長度,則與確定影子之長度,同樣無意義。(前已提出長度隨觀察者相對運動之速度而變)

至於電磁波乃四維空間之波浪。每一電台發射之電磁波,皆可透過牆壁,遍佈虛空。同時空間每一處,皆有各電台發射之電磁波存在。若轉動接收機之旋鈕,則東京、倫敦、巴黎,皆在當下。由是推想,四維及更高維空間之生物,其神通妙用更應遠倍於是。

佛經中指出欲界天中,天人皆有天耳、天眼等通,能預知眾生未來死此生彼之種種情況。正因欲界天乃四維及維數更高之空間。色界天及無色界天,維數又高於欲界天。現科學家已承認十一維空間。圓滿究竟佛陀之維數,應為無限大囧琺身遍滿種種空間,無有障礙。

空間維數愈高,其境界愈不可思議。由此復度多空間之學說,可減少人類對於佛教不可思議、超情離見、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法界(例如:小大相容,延促同時,一多相即,重重無盡)之疑惑。世人每以世間常識為判定真偽是非之標準。惜未知此所謂為常識者,正是主觀錯覺之產物耳。

日松下真一云:「這實在很奇怪。正是現代物理學(元質點論)的真理,併用實驗加以證明。這和古代的佛教思想的具體表現一樣,不是令人驚嘆嗎?」

卡普拉在其《物理學之道》(中譯本名《現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云:「古老的宗教典籍《華嚴經》,與現代物理學的理論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性。」當前大科學家作如是驚嘆者,大有人在。上之二氏,僅彼中區區二例而已。

卡氏復於其書之結尾處指出:「我們(西方)的整個文明能否生存下去,也許就取決於我們能否進行這種變革。它最終取決於我們採納東方神秘主義某些陰(指《易經》坤卦之德)的態度和能力,西方文明所急需採納者,乃東方哲學之精髓。而佛教妙諦正是其中之頂峰。目前西方學術界有識之士,來求起死之藥。我輩佛徒若能善巧傳播如來真實之義,對於人類未來之文明幸福,定可有空前之貢獻。

卡氏指出,《華嚴經》與現代物理學有驚人之相似性。而《無量壽經》,稱為《華嚴》之中本。《華嚴》事事無礙法界之十玄門,備具於本經。故於注經之初,曾擬廣泛聯繫科學。

但以內容繁重,乃棄初衷。茲於重印之機,補志數則。篇幅所限,未暢欲雲。掛一漏萬,貽笑方家。唯冀讀者了知,本經實為世出世法之要典,慎勿因其未合常情而輕忽之,則幸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