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絕不是培養「神童」。教育,不是簡單的開發智力,還包括培養品德、塑造人格、養成習慣、認識社會、建立關係等等。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和技術,而是學會做人做事。

1、快樂和堅強

現代人活的好苦好累,所以保持快樂的心態是重要的。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能耿耿於懷,要能夠迅速地從委屈中自我恢復,要善於調節沮喪和失落感,往積極的方面想。「快樂」包括的內涵太多,比如,懂得體諒他人才會快樂、懂得接受失敗才會快樂、懂得付出不求回報才會快樂,等等。

心理承受能力很重要,「弱不禁風」怎麼面對漫漫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受點打擊就跳樓跳河?堅強的人,摔的頭破血流依然勇敢地微笑,對生活充滿信心和希望,這樣才能接受人生的各種挑戰,把握人生的各種機遇。

2、獨立和負責

獨立首先當然意味著生活自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包辦式生活,會使孩子產生依賴的性格。前面提到的退學「神童」魏某,他的衣服襪子都是媽媽幫忙洗。還有,以前曾經在網上看到中國孩子和日本孩子參加夏令營的表現,中國孩子居然連找水喝、添減衣服這樣簡單的生活常識都沒有,夏令營最大的感慨居然是「媽媽太重要了」!一個人如果連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不具備,他怎麼可能去服務他人和社會?

獨立還意味著孩子應該具有判斷能力,在各種變化的條件下能夠做出自己的選擇,知道應該做什麼事情,知道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將來才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一旦做了決定,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看到很多孩子,總是責怪家長沒有做這沒有做那,而家長也愧疚地道歉。我們應該讓孩子從小養成自己負責的習慣,不要總是怨天尤人。實際上,當你發現很多事情之所以糟糕,都是自己造成的,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不滿。

3、專注和耐心

生活是很複雜的,又是很簡單的。複雜的是,你總感覺一天到晚有那麼多忙不完的事情;簡單的是,你可以在某一時刻只專注於某一件事。時間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懶懶散散渾渾噩噩,一天天過去,什麼進步和變化也沒有。但是,每做一件事,都全身心地投入,耐心加恆心,就會創造出讓人驚訝的成績。

4、表達和交流

許多人肚子裡很有墨水,但是就是吐不出來。學會表達,無論語言還是文字,就能夠讓別人理解你的思想。同時,還要善於傾聽別人的思想,並且進行溝通。孩子如果覺得交流是一種享受,無論跟誰交流都能輕鬆自如,那麼他的交際圈就會越來越大,他的未來與社會的相融性就會越來越強。

5、團結和合作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很容易自私自利,但是人在社會中並不是孤立的個體,必然要和別人相處。所以,要讓孩子適應集體生活,鼓勵孩子幫助別人,學會熱情友好地交朋友,願意與他人分享。當代社會既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又是一個必須要合作才能共同發展的社會,所以,要通過遊戲和生活實踐讓孩子建立團結合作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