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少女問男女之情,如何才好? 師言:「要專,要規規矩矩。」

又問:「專情、私情有何不同?」師言:「私情是佔有,專情乃真誠;私情不擇手段,專情寧見對方幸福。」

某先生為情所苦,問:「人能斷情否?」 師言:「情實難斷。菩薩道是覺有情,未嘗斷情;佛陀的愛透徹無比,亦未嘗斷情——私情私慾,使眾生痛苦;只有大愛長情,才能使眾生超脫痛苦。」

現在的孩子受盡寵愛,仍覺不足,該怎麼辦?師言:「父母要製造機會讓孩子親自參與家裡的工作;愛不要太溺,要多用智慧,多作啟發和開導。倒是對外人,一般人或眾生,應發揮為人父母的愛心去對待、關懷與付出;這樣孩子才會慢慢了解到愛的真義。」

有位社會工作者困惑地問:「曾見友人獻身於社會服務,熱心公益,而對自己家人卻無暇照料。像這樣愛盡天下人獨忽略最愛自己之人,感覺上似乎不對吧?」 師言:「不是‘似乎不對’,是真的不對。」

有委員請示:「當一個人付出愛心幫助貧困的眾生,應該存著什麼樣的心理?」 師言:「不為任何代價、不為任何回報而付出,則能夠得到更真、更善、更美的境界。」

慈濟某委員一家皆去法院見證,願捐獻器官。師言:「能看透愛與生命,無佔有心,即是菩薩愛。」

弟子問:「哪處方有永恆的愛?」 師言:「當向虔敬裡尋,當向最初裡尋,當向宗教裡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