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特有之美術。密教向以本尊之修法為重點,在造像與繪畫方面依據儀軌而有特殊之規定,故應修法之需要,於佛像、法器、曼荼羅等方面之美術表現,最具特色。佛像因受印度教多神崇拜之影響,遂使諸尊種類增多,且多屬超人類之造型,如多眼、多面(三面、十一面等)、多臂(四臂、六臂、四十二臂、千手等),呈忿怒相,持各類武器等。蓋此類形像其意義不外乎象徵人類為達到即身成佛之境地,於現世之修行須降伏諸魔,克服人類內外之障礙,而表現出力及神秘幽玄之感覺。

至於法器,一般有金剛杵、金剛鈴、金剛盤、輪寶、羯磨、火舍、花瓶、六器、四橛、飯食器、閼伽桶、護摩爐等。以西藏密教(喇嘛教)為例,可分六類:(一)禮敬用,如袈裟(形式如縛帛之方單,著時纏身露右肩)、掛珠(修法時掛於頸項)、哈達(以薄絹所制,長方形)等。(二)稱讚用,如鐘、鐸(大鈴)、鈴、鈸、篳篥(又作悲栗)、鼓、骨笛(以人骨為之)、六絃琴等。(三)供養用,如香爐、鐙台、水盂、供獻器(瓶、盤、盆、缽等)、幢、幡、華蓋、瓔珞、花鬘(有長、圓圈、條等式)、花籠等。(四)持驗用,如曼荼羅、念珠、拔折囉(即金剛杵,有一股、三股、五股、金寶、香木等之別)、鈴杵(分一股、三股、五股)、者吉囉(即輪)、鼓、引磬、木魚(形有二,團圓之魚鱗形、挺直之魚形)、灌頂壺等。(五)護摩用,如曼荼羅、爐、護身佛、秘密符印等。(六)勸導用,如摩尼輪、祈禱筒、祈禱壁、祈禱幢、祈禱石等。

上記之中,胎藏、金剛兩部曼荼羅最足表現密教美術特有之形式。曼荼羅(梵 mandala),意譯為壇、輪壇,乃密教修行時所供奉之佛畫像。胎藏界曼荼羅與金剛界曼荼羅各象徵理、智二世界,而諸尊像之集會,則表現密教輪圓具足之世界觀,其樣式,或方或圓。胎藏界曼荼羅繫於中央畫一佛或一菩薩像以為本尊,本尊之上下左右四方以及四隅各畫一佛像或菩薩像,形成一俯視之蓮花,其中央蓮台上為本尊,周圍八個蓮瓣上各有一像,總成為中院。在其外圍又畫有一層或二層之諸菩薩或護法諸天像,而成為外院。金剛界曼荼羅則由九個曼荼羅會所組成,圖相以上端為西方,縱橫等分為三,正當中為成身會,其下向左依順序為三昧耶會、微細會、供養會、四印會、一印會、理趣會、降三世會、降三世三昧耶會。其中理趣會之圖相有如整個金剛曼荼羅之縮影,一印會則僅由大圓輪中之大日如來所成,呈現一尊獨坐一會之單純圖樣。其餘七會之圖式大致相同,均由中央之主尊及四方四佛(或菩薩、金剛等)、四隅之四供養菩薩所組成。

繪畫曼荼羅畫時,必須遵照各個本尊之經軌中所規定之儀則。如胎藏界曼荼羅須依據「大日經」而繪,金剛界曼荼羅鬚根據「金剛頂經」而繪。一幅之中,有眾多佛菩薩層層分布,稱為普門曼荼羅,或都會曼荼羅、普門會曼荼羅。亦有以藥師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等為中心之曼荼羅,樣式較簡單,稱為一門曼荼羅,或別尊曼荼羅。如刻在居庸關石刻洞券頂上之佛畫,即屬尊勝佛頂曼荼羅畫。此外,修密之行者持誦顯教經典,如法華經、仁王般若經等而繪畫成之法華曼荼羅、仁王曼荼羅等,總稱為經法曼荼羅。

要之,密教認為其教理乃法身大日如來內證之秘密法門,故以具體之兩界曼荼羅來表現教理。即金剛界曼荼羅象徵外現之世界,胎藏界曼荼羅象徵內在之世界。結合此二者始成真理,而將此二者人格化者,即兩界之大日如來,由此再演化出兩界曼荼羅之諸尊,故一般密教寺院皆安置大日如來為主尊。然大抵而言,密教所常詮顯之妙用乃在於教令輪身之不動、降三世、軍荼利、大威德、金剛夜叉等五大尊明王,及愛染明王,其中不動明王為大日如來之變身(呈現忿怒相),各種修法皆以此尊為中心。

於佛像方面,其造形特徵在於色、形皆具有重要之意義。密教美術為表現人類經由修行而達「即身成佛」之境地、人類所應克服之內外障礙,及降伏此障礙之能力,而嘗試種種表現方法。例如佛像常具有官能肉體之張力,或誇張的忿怒形相,或強調現實感等各種強烈凸顯效果之造形。又密教之諸尊,除將尊像神格化之外,亦呈現鳥獸之神格化。神格化之表現方法有三目、十一面、八手、六足等特殊造形。例如十一面觀音、如意輪觀音、馬頭觀音、孔雀明王及五大尊明王等皆是。又再進一步,將此等神格化之姿態、形相、持物等確立規定而製定儀軌。密教於繪畫、雕刻,及表現於工藝方面之法具等,大都呈現神秘幽玄或詭異迫人之氣氛,此乃將對神秘力量之畏敬感加以概念化、組織化,而顯現為風格特異之藝術型態;尤以對神秘性的強大壓力之要求與陰闇氣氛之營造,致使密教藝術作品常打破均衡對稱之傳統藝術造形法則,而表現出強碩懾人之氣勢,與盈溢於內外之力感,此類傾向之追求,往往大至無可限量,且因而喚起富有感召力量之強烈內在感受。(參閱「曼荼羅」4400、「密教法器」4488) p4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