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學佛應當注意的五點

隨著時代的進步,佛法作為一種人生的最高智慧,已經得到越來越多公眾的認同,學佛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這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但是,我們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並不是所有學佛的人,都如人們所預期的那樣,能夠自如地運用佛法的智慧,指導自己的人生,順利走出各種心理和現實的障礙,活在自在快樂的光明當中。相反,有一些人學佛之後,舊的煩惱習氣未除,更添許多讓人擔心的「病態」來:或者不能融入社會,生活被邊緣化;或者落入迷信,整天神叨叨的;或者修行不能落在心性上,形式化傾向很嚴重,喜歡把佛法當成苛求和指責他人的工具;或者雖然口頭上標榜是佛教徒,實際上卻並不修行,行為、習氣與俗人無異,甚至更虛偽、邪惡;或者想修行,因沒有正確的知見和善知識引導,功夫不得力,自己煩惱熾盛,也讓周圍的人煩惱,等等。如斯之類,給人的感覺是,不學佛還好,學佛反而學出問題來了。

為了避免出現上述情況,在家學佛的年輕人,需要在如下幾個問題上特別注意:

首先要有適合自己的正當職業,解決好生計問題,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承擔好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做一個正常的人。這是我們學佛的基礎和前提。

修行需要有福報。福報不是上天的恩賜,而是來自責任和義務,來自和諧的人際關係,來自辛勤的工作和奉獻。

學佛並不是一個特殊的「工作」,而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態度。它可以幫助我們培養一種直面現實人生的信心、勇氣和智慧,讓我們把工作做得更出色,人際關係處理得更和諧;當困難和障礙現前時,能夠從容自如地去應對。

學佛不應該成為我們逃避現實和推卸責任的藉口,或者掩蓋自己懶惰和軟弱的幌子。一個修行人,如果人際關係處理得不好,生活不能自立,過得一塌糊塗,自私自利,逃避責任和義務,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以身謗佛」。學佛的人應當通過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的出色和成功,來證明佛法的殊勝,以身表法。這才是合格的佛教徒。

其次要分清正信和迷信,既不要陷入外道邪法,也不要把「學佛」簡單地等同於「求佛」。

所謂正信,用淨慧老和尚的四句話來表述,就是「以三寶為正信的核心,以因果為正信的準繩,以般若為正信的眼目,以解脫為正信的歸宿」。

佛是我們的老師,而不是萬能的宇宙之主宰或者命運之神。佛不能代替我們修行,也不能代替我們成佛。佛只是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的真相,並教導我們如何從煩惱走向解脫,而真正的解脫則需要我們自己去努力地依教踐行。

所以,我們學佛,一方面要相信自作自受的因果道理,自覺地與外道邪術劃清界限,主動地依因果規律行事,努力地通過持守五戒十善,行四攝六度等善法,從心上把握和改造自己的命運,不能陷入心外求法的迷信中。

另一方面,學佛是為了成佛,而不是一味地向佛菩薩索取、跟佛菩薩做交易。學佛是為了最終能夠像佛菩薩一樣,用廣大的智慧和慈悲,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一個佛教徒,如果他不遵從佛陀的教導去勤修戒定慧三學、息滅貪瞋癡三毒、淨化身口意三業,而是一味乞求佛菩薩給他帶來好運,那他就不是一個正信的佛教徒。

第三要深入經藏,親近善士,樹立正見。

凡修行不上路、不得力、障礙多,乃至誤入歧途,皆因沒有樹立決定的正知見、不明白修行理路所致。所以,歷代祖師特別強調學人首先要樹立「真正見解」,要「見與師齊」。

我們正處在一個資信極為發達的時代。雖然我們接觸佛法的機會非常多而且方便,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各種各樣披著佛教外衣的邪師邪說之蠱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盡快地樹立正知正見,找到一個適合於自己的修行法門,熟練地掌握正確的用功方法,要有擇法眼,具備辨別正邪的能力。這也是我們修行獲得成功的前提和保障。

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從三個方面著力:一是端正發心,持守淨戒,懺悔業障,親近三寶;二是經常讀誦大乘經典和祖師語錄,樹立圓頓的知見;三是多親近善知識,以便及時獲得指導和鼓勵。

第一個方面是告訴我們如何從因地上遠離邪師邪法,避免誤入歧途。

第二個方面,像《在家教徒必讀經典》、《禪宗七經》、《禪宗六代祖師傳燈法本》、《馬祖四家語錄》、《永嘉集》、《趙州和尚語錄》、《圓悟心要》、《宗杲尺牘》等等,這些都是必讀的。另外,像《高峰禪要》、《中峰廣錄雜錄》以及憨山大師的《夢遊集》等等,也可以讀。上述著作,如果讀進去了,自然見地透徹,心明眼亮。(註:由於《禪》刊是禪宗的雜誌,此處開列的為禪宗門下所讀書目,如果是淨宗門下可以讀《淨土五經》、《印光大師文鈔》、《蓮池大師竹窗隨筆》、蕅益大師《靈峰宗論》、《淨土十要》等)

第四要把修行的功夫落實在心地上,以培養健康的心理人格為第一要務,不能流於形式。

健康的人格和心理,是修行獲得成就的保障。一個人格不健全的人,在修行的過程中,非常容易招來魔障。

我們發現,現在有不少學佛的人,本來性格就比較偏執,在社會上混得不好,學佛之後,因為發心不純正,雖然也堅持天天誦經打坐,好像很精進,但是,其性格和心態的轉變並不明顯,甚至變得更加偏執,喜歡用佛法的道理去苛求別人、教訓別人,搞得人際關係非常緊張。類似的情況,皆因不知修行的根本所致。

所謂修行,就是要淨化自己的心靈,修正自己的言行,美化自己的人格。也就是說,要通過培養慈悲的心、感恩的心、包容的心、懺悔的心、隨喜的心和樂觀的心,來掃除心靈深處一切諸如貪婪、嗔恨、嫉妒、憍慢等陰暗的東西,讓內心充滿光明。這就是佛陀所說的「自淨其意」。

一個人的修行是否得力,不在於他是否有神通,重要的是他的性格是否變得更柔和、更包容、更淡定、更光明。

第五要養成一種持之以恆地堅持做早晚功課和在日常生活中提起正念的習慣。

在家人不比出家人。出家人的生活環境相對比較單純、清淨,他們日常的六根所觸,無不與佛教相關,所以,比較容易提起正念。而在家人的生活環境比起寺院來要複雜很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連最起碼的早晚功課都沒有,要保持對三寶的信心和修行解脫的道念不退轉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在家人修行,必須充分認識到做早晚功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早晚功課具有提醒和警策的功能。只要我們天天堅持,養成了習慣,其力量是不可思議的。

有很多人皈依佛教之後,並沒有養成日常做固定功課的習慣,這樣,時間一久,信仰也就淡化了,跟不信佛的人沒有什麼兩樣。

當然,在家人要上班,時間比較緊,早晚功課不必像在寺院那麼複雜,可以簡單一些,盡量做到「信解兼顧,定慧等持,簡單易行」,比如,誦經打坐半個小時、十分鐘,乃至念十聲聖號都可以。關鍵是「心要懇切、持之以恆」。

這裡所說的定慧等持,意思是指在家人可以多持聖號,因為聖號簡單,只要三聲一組或五聲一組,心念耳聞,驀直念去,一千聲,兩千聲,很容易做到,而且效果非常好:定也在其中,慧也在其中,更有三寶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在其中。這個功課很適合上班族。

除早晚功課之外,在家人還應努力養成在日常生活中提起正念的習慣。可以試圖從做「正念工程」開始。

「正念工程」的要點是,充分抓住和利用偶爾出現的「我要修行」的正念之點,然後以這個珍貴的正念之點為根據地,通過作意,不斷強化它的力量,盡量把它延長,延長到生活中的其他場景。這中間如果丟失了,也不要沮喪。過一會兒,它又回來了,再抓住它,強化它,延長它。如此反覆不斷地去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堅持,時間久了,正念自然會越提越頻繁,越提越有力量,功夫也越來越純熟。通過正念工程,我們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如上下班走路、坐地鐵、擠公交等等,都看成是修行的好機會、好道場。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修行的時間就會成倍地增長,而不必再抱怨工作忙、沒有時間修行了。

以上五個方面,是我們在家人學佛應當注意的幾個關鍵點。這五個方面做到位了,修行就能落在實處,得到真實的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