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妄想轉向真如,就靠這六個字

在修「首楞嚴王三昧」的過程當中,倓虛老和尚提出了六字真言:「不迷、不取、不動」。這六個字是未來你正念真如的方法,你要從「妄想」轉向「真如」就靠這六個字。

不迷:是一種智慧的觀照;

不取:是一種禪定的安住;

不動:就是持戒,身口意不要亂動。

這六個字的實際運用,有兩種不同方式:

如果你是一個老參,已經修學《楞嚴經》多年了,你在整個破妄顯真的過程當中,可以直接從「不迷」下手,直接理觀——「達妄本空,知真本有」,妄想的體性本來是空的、真如本性是我本來具足的,當下就可以迴光返照自心。所以,老參的修學,是從「不迷」的理觀,來帶動「不取、不動」。大乘佛法的戒、定、慧,它是一體的;聲聞戒的戒、定、慧,是由持戒而成就禪定,由禪定而產生智慧,這樣次第上來的。大乘佛法兩種修學都可以做到,可以從智慧——生起智慧的觀照,就能夠幫助你持戒、幫助你禪定。這種人,他理觀的智慧強,從「不迷」而帶動了不取、不動。

如果是初學者,「理觀」比較薄弱怎麼辦呢?本經是說從「不動」下手,先從「事修」修起。佛陀提示了二個方法:第一個,「持戒」,持四根本重戒;第二個,「持咒」,持「楞嚴咒」,或者持「楞嚴咒心」。好比我今天遇到了境緣的刺激,理觀提不起來,可以先要求自己不動——不要亂動,只能以不變應萬變。

其實,你仔細觀察就會發覺:這個末法時代,為什麼講「魔強法弱」?因為這個世間所製造出來的氣氛,都是在「刺激你打妄想!」你注意看:現在的環境要求效率性,知道了就要馬上去做,否則你就失去競爭力。

《楞嚴經》的思想完全不同,遇到事情,先不要亂動,等到「妄想」過去了、「真如」顯現了,才可以去做。《楞嚴經》的觀念是「謀定而後動」,所以研究《楞嚴經》之後,你整個生命的腳步會放慢,可以把事情看得更清楚,過失也就減少了很多。

妄想是衝動的,它是情緒化的,你可以先從「不迷」下手,也可以從「不動」下手,都可以。總而言之,在整個《楞嚴經》當中,它所對治的就是:消除我們心中的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