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自心污穢的娑婆,取自性清淨的極樂

知道這個真心和妄心,我們就了解,原來我們的緣影心之外的極樂世界也恰好正是我的真心,我這個真心就像大海那樣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了解這個真如性海,我們現前一念的心性是何等的廣大,無有邊際,原來極樂世界、娑婆世界都在我們心內,那就好辦了。

都在心內,我欣厭取舍,舍自心污穢的娑婆,取自性清淨的極樂;厭離自心污穢的娑婆,欣求自性清淨的極樂。它是法爾自然的,也是沒有罣礙的,也是具有這種自由選擇能夠達到的。因為厭欣取舍都不離自性。

這就比喻為「自家屋裡」。在自己家的屋子裡面,那很自由,「任優遊」,優閑自得,自由自在,不受人家限制。這就是欣求自性的淨,所以要取極樂世界;厭離自性的污穢,所以要舍娑婆世界。這個一取一舍正是唯心的真義,哪有什麼向外求的事情呢?不離自心。

而且,在業力凡夫層面,他是離不開取舍的。透過我們現在的取極樂、舍娑婆,往生到極樂世界——那是一個無生的法界,法性土——就能夠獲得不取不舍的那個心性本元。所以,對(往生)這樁事情是不能以理奪事的。十萬億佛剎的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向外求,而是真心裡面具有的。

有些禪師一談極樂淨土,常常從心性上談。比如有禪師作這方面的禪淨的詩偈,常常開頭就會說,「淨心即是西方土」,到家之人當然可以會這個意了,但一般的讀者不了解,他就有可能撥無淨土,以理奪事。

當年蕅益大師為了扶這個偏,就作了一組的《淨土偈》,第一句就講「西方即是唯心土」。首先在事相上承認有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講淨土法門,首先是從事相上談,「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沒有指向唯心去談。所以以事來扶理才是正確的。

蕅益大師在這組淨土詩偈裡面說得很透徹,選其中一首跟大家介紹一下。「西方即是唯心土,離土談心實倒顛。念念總皆歸佛海,何須重覓祖師禪」。事相上要認知、肯定、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從理上談也可以,他是唯心之土,但唯那個心不是妄心,是妙明真心。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全體的莊嚴都是我們自性的性德的彰顯,這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不能在理上談得很高玄,認為西方極樂世界事上不存在,那就是邪見。所以先承認有這個事,然後再用理來扶。「西方即是唯心土,離土談心實倒顛。」離這個淨土來談心,這就是顛倒,這就是邪見。

真心,是即土之心,是相即的;妄心,是離土談心的。為什麼叫心土一如?能念的心和所生的土都是真如法性的呈現,都是真如法性顯現的影。每一聲名號的稱念都回歸佛性之海。既然回歸佛性之海,念念都在佛的境界,還需要重新去覓祖師禪嗎?禪者,佛心也,你念的每一聲佛號都是佛心,都是法界,都是真如性海,還需要再去找什麼禪呢?

這就是古人說的,此身已在含元殿,何必覓人問長安。原來的首都是長安,長安宮殿裡面最大的、最重要的宮殿叫含元殿。這意思就是說,在這個首都宮殿裡面最核心的含元殿,你已經在那裡了,還要到處去問人:「長安在什麼地方?」古人這個比喻,可能現代人還覺得陌生,換現在的概念:此身已在中南海,何必覓人問北京呢?這些大祖師,都是明瞭禪淨的奧秘了。

所以,淨土跟禪是非常密切的。如果說禪是指向空性的話,那淨土就是妙有。中峰國師就談到這個關係:禪者,淨土之禪;淨土者,是禪之淨土。所以空和有是相輔相成的,禪心就是真空,淨土就是妙有,越空越有,越有越空。談淨土,裡面一定包含禪的,談禪,一定是不能否定有這個土的。這兩者是相即的。

所以禪和淨也是本體、歸元是一致的,是由於度眾生的方便施設的法門,是有善巧方便、宗門宗旨的不同。而且,還有時節因緣的問題。如果達摩祖師到了現在,估計他老人家也只能弘揚淨土法門了,易地皆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