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個等級的境界

人生在世,有貴賤之分,窮富之分,也有境界高下之分。有的人,終其一生為錢謀,為權謀,自以為做人很成功,但實際上,他不一定是一個境界很高的人。有的人安貧樂道,利他忘我,盡管沒有撈到一官半職,但也不一定是境界很低的人。境界於權勢無涉,於財富無涉,要達到較高的境界,只能依靠做人的品格和畢生的修為。

哲學家馮友蘭把人生境界分為四個等級,由低到高依次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是在人的生物本能範疇內求解人生的意義,功利境界是在物質利己的前提下求解人生的意義。這兩個境界是低層次的。較高的是道德境界,它是在利他的原則下求解人生的意義。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它是在宇宙的範疇內求解人生的意義。

馮先生常用「楚王遺弓」的故事詮釋他的「境界」說。相傳楚王把弓弄丟了,他手下的人急著去找。楚王說,別找了,這把弓丟在楚國境內,楚國任何人撿到了,也就不算丟。有人認為楚王這樣做體現了很高的人生境界,可是孔子卻對楚王的做法提出了批評:楚王的弓丟了,不僅楚國人撿到了不算丟,天下人撿到了都不算丟,這樣做境界就更高了。但是馮先生卻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丟失在宇宙中的弓,即使沒有一個人找到,也不能算丟,從宇宙的觀點看,只要是一種存在,就無所謂「丟失」。由此可見,對於「楚王遺弓」這件事,楚王手下是功利境界,楚王本人和孔子是道德境界,馮先生的解釋則是天地境界。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境界是有高下之分的。有的境界可以生而擁有,有的境界則需經過努力才能達到,有的甚至需要人們畢其一生的光陰去追求,去修為。儒家把人生的使命歸納為修齊治平,第一位就是修身。修身是做人之根,修身是做事之本,修身是處世之基。人生境界就好像一座高山。境界低下的人停留在山腳下,一部分人努力攀登,來到半山腰。而能達到山頂欣賞無限風光的人畢竟是少數。因為低的境界易於達到,而高的境界不易實現。王安石說:「夫夷亦近,則游者眾,險亦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

錢鐘書先生說得好:做人的「成功不僅意味著事業上取得成就,還包括人生境界的提升。」我們都應該向最高的境界攀登,雖不能之,但至少要心想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