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阿彌陀佛, 請大家放掌。各位蓮友,今天又是週日的下午,我們共同來聞熏淨土法門,以期(與)阿彌陀佛能夠接上這個殊勝的法緣,將來能夠臨終接引。今天是我們講到第十講,可能大家也感覺到了,從一開始開經的時候,速度還是比較稍快一些,那麼講到四十八願的內容的時候,我稍微放慢了一點步伐,就希望我們能夠深深地體悟整個淨土法門和極樂世界啟建乃至我們能夠得度的所有的這個核心樞紐就在四十八願的內容中。在上一講的時候,我們幾乎是把主要的目光鎖定第十八願這條核心眼目來進行一個領解,今天開始我們從第十九願讀起。那麼十九願和二十願我們已經讀過,是吧,已經讀過了。我們來直接看一下這一條第十九願的內容是: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就是如果要我成佛的話,有保障,十方眾生髮了菩提心的,然後修行功德,最後發願生到極樂世界,臨壽終的時候,他就跟西方三聖,跟兩位觀音大勢至和清淨海眾,大眾圍繞現在人前。

要跟大家說一下,這一條願,也就是說把他力的功德從事相上來顯現臨終接引,這是整個淨土法門幾個最主要的他力的這個著力點,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臨終接引願,而且這條願文在某種意義上,也把它就等於說從制教到化教全部給攝進去,我們都知道什麼是制教什麼是化教,制教就是我製定了這個把它框死;化教就是我講這個法義來增上大家,來進行循循的善誘,希望大家能夠越走越近,越走越深。所以說你看這裡首先一個他把這個就跟寫在章程裡一樣,一定會與大眾圍繞現在人前,那麼由於我們每個聽聞的眾生,一聽到說還有這樣的殊勝的,臨終緊急關頭的時候,最危難之際,能夠這樣的顯現安心這個妙法。

所以拿我們現前來講的話,這也是一種度化的生起好樂,對於我們來講也是一種化教。因為其他佛國裡面沒有。所以要跟大家講到的說為什麼把彌陀願王叫做大願王呢?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就是他方十方國土裡面都沒有說發願的臨終接引,法界就獨此一家,就這一個國土,就這一尊佛。所以說你看,有十方眾生如果說發起上求下化的菩提心,並且為了讓他這個菩提心快速圓滿,那麼一定是先要往生極樂世界。

也就是把所修的這個功德先兌現成往生資糧,為了成就這樣的理性的大乘行者這樣一個抉擇呢,佛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所以你看從十八願開始,十九、二十這三條願確實非常重要。大家想為什麼說接引方便,就是因為我們在生死之際的時候是最難透脫的。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壽終正寢臨終的時候,其實人在什麼時候走也不一定,這只不過說所有的因緣中,大多數的因緣會在壽終正寢的時候。那麼還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被動的,你橫遭不測,還沒有準備好走了;一種是主動的,憶佛念佛,現前接引,這兩種都在大眾圍繞現其人前的範疇之內。

所以大家來學這一點的話,就覺得說命終的時候,我們也再再地給大家講,諸位是修行人聽佛陀的教法,各界大德祖師們在講法的時候都已經講過說,人在臨命終的時候確實是一個臨界點,也就是說,最麻煩的時候也是最容易轉生的時候。但是問題是說,如果憑藉著我們自己的業力,好多時候我們會覺得祖師們也有點兒給我們敲警鐘,說我們有什麼力,我們通身都是業力,除了業力沒有啥力。但是大家也要知道,就因為是通身的業力,那麼我們在臨終的時候,顯現的時候他也是業力的噴發而已。

那我們自力它就顯現成這個樣子的。所以在臨終的時候最麻煩。好比我們平常積攢一點兒功德,稍微打打坐,修行一點禪定,乃至這段時間比較精進,積累了有一些殊勝的輕安的法喜的這些所謂的定力。但是如果說一旦在靜的狀態裡面好像很不錯了,在動的時候就打折扣。這個世事紛擾,一切人、事撲面過來的時候你未必能把得住。那麼你在健康的時候可能練了一點點感覺,到生病的時候又要打折扣,他是十分之一十分之一地打,生病的時候可能你剛練得好了,真正死來了,確定你要死了,告訴你了你活不了的時候,又要打折扣。

就一層一層地剝剝剝,最後剝得我們就是把那點兒力量給剝得最後徹底就疲軟了,一點兒都提不起,完全任憑業力四處牽掛。所以說在這個時候能夠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大家想想,臨命終的時候是我們下墮的因緣最為豐富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是選擇性非常多,而且很多的是往下走。所以說從這點,你想專門有人接和沒人接是兩個狀態。

我們現在也出去旅行,也去住賓館,也去住酒店,你不管坐火車飛機下了車以後,你自己還不知道今晚在哪裡落腳,那你心裡就是沒底呀,你車子已經停在那,打電話說好了某某某來接,已經給你賓館登記好了,只要身份證拿出來馬上就入住,所以這一條願力是第十八願的補充,也是第十八願的昇華,為什麼呢?就是說其實這一願把自知時至的這個功德,也用這樣的方式顯現出來。大家你看,欲生我國,臨壽終時。

那麼我們可以確定的就是說臨壽終時是壽命還沒終,將要終的時候,西方三聖會顯現出來,那不就是自知時至麼?我們每每也在發一心皈命極樂世界,也在說,一定要將來希望落個好結果,能夠自知時至。自知時至有兩重,從上上來講,念佛念得自然有感應道交,自他不二這種顯現開的時候,佛菩薩會給你像授記一樣,什麼時候什麼時候往生。還有一重,最次最次的就是臨終的時候,首先是見佛、見菩薩、見海眾,然後是隨順往生,就不會出現我們通常憑自力這些險情,確實那些都是險情。

所以這一條願力就把這樣的功德給我們,以這個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而我就不成佛那麼以此來作為保障。所以說每一條願這幾條願確實非常的核心。

我們再往下看,二十條: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你看,這三條願可以說是一鉚一環地扣在一起的,第十八願的話十念往生平等普度,容易來,就是你要願意來,就能來;第十九願臨終接引,有這個保障,進一步說我一定可以保證你來,你願意來我就保證你來。那麼第二十願就是進一步鞏固說一定你能來確定能來。也就咱們北京人常說的,真是簡直了。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我們常說,以前不是有說有一個什麼典故來著,說天天說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兒子看不慣說這老媽天天修行修的,他就叫他媽,叫一聲她應一聲,叫一聲應一聲,不斷地叫,不斷地叫的時候,他媽就煩了,說你老叫我幹什麼?說阿彌陀佛你老叫人家,人家佛不煩嗎?確實不煩。

因為這是佛教的,聞我名號,繫念我國,就讓你不斷地想,不斷地念。這三條願就是說從核心到保障到外圍,就是可以說那個詞怎麼講來,嚴絲合縫。密密綿綿地就把這個生相給我們框定下來。所以大家要知道,所有的願裡面前面的是往相,就是往生前給你說的一條一條,這三條是生相,怎麼保障我們往生,就在十八十九二十願。那麼大家想想這裡講到說聽聞到彌陀名號以後呢,一心一意唯求西方是圖。但是這裡有一句植眾德本是什麼意思?至心迴向。

植眾德本從根本上來講,一個叫做萬善同修植眾德本。就是你培植眾多的功德資糧為根本。也就是說像我們在《觀無量壽經》給大家講的時候,也講到淨業三福:孝順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等等這些世間的善業,這是一種植眾德本的行持。再一個,還有我們可以以六度萬行為自己的修行根本,這也叫做植眾德本。所以你看,講到教法的時候,有時候我們稍微能夠通一點,就會覺得特別的法喜充滿。

你看我們講到這個六度萬行,諸位都知道從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條做起,但是我們往往說在修六度法門的時候,如果我們只修前五度,不具備第六度,也就是般若波羅蜜的空性智慧相匹配,那麼這六度是不圓滿的,前五度也是不圓滿的,就跟沒有眼一樣,你只管走,但是可能走的不對。而我們以這個般若空性般若為眼,把六度的趣向無為解脫成佛之道往那回的時候,一定以般若現前為根本,但是呢,在極樂世界淨土的修行法門中,他依然讓我們以五度來植眾德本,但是他是以什麼啊?

至心迴向來作為力挽狂瀾的生西方淨土資糧。修的法門一模一樣,但是你從咱們這來講,那你必須要般若空性來匹配;可是你往生來講,只要你至心迴向,願生西方淨土中,這就可以了。所以你想這兩條,如果我們把它擺在一起來,是不是功德是一模一樣?只不過進行了個巧妙的置換,把自力換成了他力。你想我們修六度萬行,很簡單的就從佈施來講吧,

在《地藏經》裡面講到說,我們做一些功德,或者為亡者來講,亡者得一分,七分中我們自己要得六分功德。那麼這六分功德很可能在我們剛開始學佛或者初機入道的時候呢,我們到廟裡面或者道場裡面聽到的可能是別的師父介紹說你好好做點功德,為你母親也罷,為你父親爺爺奶奶等等這樣的一種因緣。那當時可能我們還是這種愛見的自私心,可是我們畢竟把這個淨資舍了做了超度法會,那麼這從我們世間來講,這只是一個功德。

但是呢,如果把至心迴向配上去,這就成了往生資糧,植眾德本中的眾德本中的一個德本。我們常說到就跟點鐵成金一樣,所以這些我們慢慢地體悟。仔細地體悟,這是叫做植眾德本。再一個就是一切世間的善法,甚至一切世間的功德法,乃至世間法,只要我們能夠至心迴向,甚至我們說我們每天活著也是一種修行。你到晚上的時候,你每天晚上把今天的一攬子給攬起來,迴向一下,你心裡就會覺得倍加的法喜,倍加的殊勝,這種法喜會充滿,只要一個迴向,把一天所有的以三寶弟子的行為而去認真地生活,這也是功德。這就叫做萬善同修,植眾德本。

第二個植眾德本就是一門深入植眾德本。為什麼呢,以阿彌陀佛之德號,這一聲稱念、繫念就為十方世界德號之根本。你看,往生的正業就是念阿彌陀佛。所以一個萬善同修,一個一門深入,全部可以作為至心迴向欲生我國的資糧德本。如果這樣,不果遂者,不取正覺。就是不能滿願,果然是這樣,如果不這樣,我就不成佛。所以大家看,在我們的淨土宗十二祖師徹悟禪師就講過,說修行西方的人,他有一個什麼功德?

你就不管你是精進也罷,懈怠也罷,甚至有時候信根還不會很穩當,但是你就心裡只要繫念著,你還是覺得說這輩子生命的依托,我一定要找一個最後的歸宿,那麼在這樣的心境下呢,你繫念著西方,就跟大樹一樣,每天朝西砍一斧子,就跟一堵牆一樣,每天你往西推一把,那麼有朝一日,這個大樹大牆要倒的時候呢,那一定是往西而不會往東。這就叫不果遂者,不取正覺,為什麼?前提就是繫念西方啊;植眾德本,至心迴向西方啊;欲生我國,欲生西方啊。

所以你看,整個就是一攬子計劃,決定向西,不往東走,這是第二十願。我們把第十八十九二十願作為一個組合給大家這樣講一下。好,我們再接著看第二十一條,到了五十五頁的上面了: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所以大家理解呢,這個阿彌陀佛的願力,這裡講到的開始是什麼?就是做到這個還相。往相、生相以後做到還相。

還相第一個就是你要乘願再來,你自己要具足佛的資糧。就算你回入到生死苦海里面,那你一定要具足像阿彌陀佛這樣的具足他的同等功德資糧你才能回到這個生死海里面度化眾生。所以這一條其實就是代表了我們往生了以後能夠具足佛的度生功德資糧。以什麼呢,以他的三十二大人相作為一個標誌。大家都知道我們這個國土的眾生啊,都是著相眾生。所以你看,在《金剛經》裡面還老是告訴我們說所有的相皆是虛妄。但是我們也一再給大家講過了,虛妄之相並不是沒有。

所以一切相是虛妄的,但是他具足恆河的,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的功德之相,他就是從修因證果的這個最圓滿的狀態來顯現,佛因地的修行已經點滴不漏,就是他的三十二大人相還有八十種隨形好。那麼由這條願力,我們可以說,就打保票說,就是如果我們生到極樂世界,佛的相好莊嚴,在極樂世界的一切眾生同時具足,不是光阿彌陀佛一個,同時具足相好莊嚴,這就是願力的功德,大家要曉得在我們娑婆世界,修這樣的大人相意味著什麼,叫做百福莊嚴,你比如說,三十二相裡面,你比如說第一相叫做足下平滿相,就是佛的腳啊,下面我們不是有時候說,有一種腳是叫做平板腳。

對,平足,好像那個要是當兵的要驗兵的還驗不過去,說你跑不動。其實這是一種福德相,平滿相是一種福德相,為什麼?佛的足的腳下就是平滿的,他的腳和掌就是往這兒這麼一抓,就像烏龜的那個肚子一樣,他不是中間還有縫隙什麼的,他是平滿的,為什麼有這一個相呢?過去建立過堅固的四弘誓願,才能感得足下平滿,還有佛你比如說從他的手相來講,他的手指是細長的,他的手相細長是怎麼呢?

就是過去世發心,以正法來救度接引眾生,所以感得手指細長相,都是每一相都是要具足一個功德的,而且佛的,你比如說他的指間啊,咱們人道裡邊,就長這樣,中間有縫,誰要是還說一合起來中間有窟窿就說你漏財,這是相術,可是佛有一個相叫做指間縵網相,就是他的手指和手指之間,是有這個網狀的這個軟骨來連著的,那好像我們又要打疑惑就是說鴨子和鵝好像也是這樣的掌,這錯了,佛的這個縵網相呢,他不是像鴨子鵝中間,它是生在水裡是業報相,佛的這個叫做功德相,怎麼感來的,從來不破壞人家的眷屬,親眷屬法眷屬都不去破壞,所以感得指間有縵網。

常以上妙的飲食衣服供養父母師長,父母師長生病的時候,親自為他們擦啊,洗啊,等等這樣的功德,就能夠得到手足柔軟相,這都是佛的三十二相,你比如說雙手能過膝,我們佛學院有一位法師,確實他就是背非常的闊,就真的佛跟在經典裡面講的好相,我們說虎背熊腰一樣,他的手特別長,真的能過膝,怎麼個過膝法呢,他就是個子非常高,但是他的腰比較短,但是他的手特別長真的能過膝,特別有福報,那為什麼手能夠過膝呢。

就是說,曾經離了我慢,好施舍,不貪著,所感得雙手能夠垂下過膝,記住啊,雙手垂下來就是你立正的時候,自然而然站直這樣,雙手垂下來能到膝下面,你們看看你們過去有沒有我慢,站起來就知道了。再一個皮膚潤澤,皮膚潤澤就是女眾菩薩們一聽怎麼去修的呢,皮膚又細又薄又不染,就是沒有那些麻麻渣渣點點什麼雀斑啊這一類的,為什麼呢,就是以清淨的衣具、房舍、樓閣施與眾生,就是大開方便之門,怎麼人都能夠,這樣就是皮膚潤澤相,再一個就是說,從來沒有兩舌說是非,教人仁和,和合無諍的這種功德就感得是,上身像獅子一樣,大家看到有的人那種體型嗎?

就是一站著下邊是窄的,肩膀比較寬,上身像獅子一樣站在那裡,就像雄獅子蹲下來那個姿勢。這也是一種好相。所以大家看,我們人道裡面有的人也有這樣一種感覺,但是都不圓滿究竟,可是每一個人你過去修因在上面比較擅長,他就會這方面就給你顯現。這叫做上身如獅相,而且還有廣長舌相。

不打妄語,發願以這個大悲心迴向法界所感得的。在我們普陀山那會讀書的時候,有一個叫智通法師,他這個人就是確實,舌頭伸出來可以夠得著鼻尖,其他的我還在有打交道的,沒有見過,就這麼一位,他的舌頭伸出來可以夠得著鼻尖,那就說明他上輩子沒有打妄語,特別是現這種相的話,就等於說八萬四千的生死罪就能夠滅。現就是能夠廣長舌相,這個廣長舌是指的舌頭伸出可以蓋到哪裡,蓋到髮際,這是佛的三十二相,叫做廣長舌相。

當然如果從報上來講的話,或者從莊嚴身來講的話,那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可以遍覆,等等這些相,大家知道怎麼來的呢,都是這一門一門修圓滿得來的,我們說三祇修六度,百劫種相好。就是一百劫的時間光修這個三十二相好。而且每一個相,要一百個福氣來促成他具足這個相,百福莊嚴一個相,應該我記得給大家講過,就是把三千大千世界眼睛瞎的人都給治好,這只能算一個福,培了一個福,這麼能量大的福,要培一百個能夠具足一個相,大家想想,我們不要說修心性上成佛,悟如來藏,覺行圓滿了,你連三十二相我們都現在丟幫跌底的往反面形象走,所以說這就是,這一願是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都具足佛的大人相,為什麼說具足大人相,這也是沒有離開自利利他的功德,大家想,從自利的角度啊,自利是什麼,就是自己覺行圓滿,那麼自己覺行圓滿了,怎麼顯現呢?你說我們都是凡夫,大家烏泱烏泱的在這個世界裡面,誰也不比誰差多少,好多少,那怎麼來顯現呢,你的無上正覺修滿了,一定要寄住於三十二相中,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生相不莊嚴,正等正覺就不住在這個生相中,一定要三十二相圓滿了,無上正等正覺就住在這個形象中,所以說,修三十二相莊嚴,才為得無上正等正覺。大家能理解嗎?這個無上正等正覺住在莊嚴相中。能理解嗎?

怎麼叫做住在相中,就是說,一切的功德是由相體現的,你比如說地獄裡面受苦,受苦是什麼相,他是逼迫相,強大的這種,猛烈的這種五逆十惡,假如果他也是一種功德的話,五逆十惡也可以稱之為功德,只不過是一種罪業,說白了,反正他就做的這些事,那麼五逆十惡就住在這個強大的逼迫地獄苦這個相裡面,這就叫做住。那麼我們反過來說,人相是什麼住的呢,咱們成了這個樣子,什麼功德住在了,肯定是五戒功德所住在裡面,天人的相,就是十善業的功德,甚至有些世間禪定,住在裡邊的。

所以說,他修的法,與他相應的相一定是同步的,從自利的角度,除非他有了三十二相,才能證明他得了無上正等正覺,這必須由相來顯現,除非示現除外,這第一個是從自利的角度。第二個來講,從利他的角度,這相好莊嚴呢,表這個法身德究竟圓滿,相好確實也挺重要。特別是我們為了有時候去表顯尊貴的佛法,你說缺胳膊少腿的行嗎,缺胳膊少腿行是行,但是往往給一個聽聞者種下,就是說哎呀他是缺胳膊少腿的,沒辦法才信仰了佛教。下意識就會產生這麼一個負面作用,所以相好莊嚴令這個見者能夠生歡喜心,信敬心,從相上就體現他有智慧有德能可崇可敬,所以你看為什麼說很多大德說法相莊嚴,這確實是修來的,你其他的不說了。

這種相啊,他確實。你看我們剛前幾年圓寂的本煥長老大家都知道,本煥長老有這麼一張像你們看過吧,合著掌朝上,就跟嬰兒似的,雖然他已經滿臉都是斑駁,可是看上去就跟嬰兒似的,那就是一種相,慈悲相,誰來都好,誰來都行,誰來都滿你的願,如果你們再換一個鏡頭,去看一下還有佛源長老,你再看他的像,那那雙眼睛,現在看他的照片都是如此,那雙眼睛亮光的,就從他的照片上都可以透過你,直接透到你的心裡邊去,你在他面前都是透明的,沒有花花腸子可耍,就這樣,你到他跟前,這就叫智慧相,威德相,印祖印光法師也是這樣的,你們見過印光法師那張像嗎,他就眼神裡邊不動,就深的你根本摸不到底,然後你在他面前,也就真的就跟那個,我們見到那個大護法,聽說有一種蛇,能夠一出來之後,其他的東西在他旁邊就走不動了,就是這種攝受力,所以你看這就叫德相莊嚴。確實修來的。

而且還會轉呀,福德長老是慈悲來攝受,這個智慧長老是威德來折服,總歸一輩子到老一定會現這個清淨相,所以你看我們當時的釋迦牟尼佛也因為相好莊嚴,所以迦叶和須達長者才見佛相好莊嚴的相面才稟受出家和皈依的。還有一些因緣中就是說,有的本來是去害佛的,找到佛想害佛的時候,見到佛陀的莊嚴相,馬上就五體投地了,這就叫相好莊嚴以自嚴,眾等至心皈命禮,你看我們在念八十八佛的時候,不是都會念這一句,這就相好的功德,所以說極樂世界,這裡講到的全部具足三十二大人相者,就是等於說,你往生了以後,從根本上立足,就表這條願力非常有代表意義,就是說,你不管自利利他,自莊嚴,利樂有情,全部是,雖然你沒有成佛,但是你的功德,你對外在的顯現,和自己的受用,跟佛是正等無異的,同步的。

可能大家還會見到這條願力的時候,覺得說,前面不是有一條叫做有好丑不同者不取正覺嗎,對吧,這兩條願還是有點小差別,為什麼這麼說呢,就是說,前面的那條願呢,是立足於極樂世界,沒有差別之相,而成就無差別心,所以說,沒有好丑不同者,那麼這裡與佛相正等無別的,顯現的是什麼呢?是極樂世界由於沒有差別心,而成就了無差別相,還是佛的大願功德所成,另外一點從某種意義來講,其實這條願力說的也是一生補處的特徵,大家想嘛,如果你開始修三十二相的時候,就基本上代表說你已經把六度給修圓滿了。三大阿僧祇劫修六度,再修一百劫的時間,那差不多已經就說把佛主要的,第一大二大三大阿僧祇劫都修完了,這些加行都修完了,已經到了只論證不論修的地步了,三大阿僧祇劫修滿已經就八地到十地已經修滿了,就差一下子成佛,叫一生補處功德。

所以你看光這三十二大人相,雖然說的這麼直白,但是如果通教法的,我們橫向對比一下,就是到這地步的時候,一生補處這種相征呀,在極樂世界天人都全部擁有,這就是一個橫向對比一下,在咱們這個世界裡,你什麼時候你要修到去種相好的時候,你修去吧。光十信裡邊就那個是舍利弗,還是誰來著,就進進退退,六十劫就在裡面打轉,一個階位上面就進進退退打轉衝不出去,所以大家要自己心裡划算划算,一去你都是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而且是天人而已,這裡都沒說菩薩,那就代表說只要往生,全部有份。

好,前面講的是相具足這條願力,下面的第二十二願,講的是行具足,到了極樂世界的時候,既然你有了圓滿的相,那你得度化眾生啊,度化眾生這時候,就顯現出來他的殊勝功德了。好,我們一起,應該是上一講讀到二十願,是吧,那我們從二十一願開始,一直讀到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就是五十六頁的第一行而已了。好,我們大家一起來從二十一願開始: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游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好。大家來看,我們剛才透支地講一下二十一願,下面我們看二十二願,這叫做菩薩一生補處願,一生補處是個什麼概念,剛才已經講了,就是馬上要成佛了,也就是代表人物彌勒菩薩就是典型的一生補處菩薩,現在在兜率內院,那麼也就是說,經歷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以後,一切都圓滿了,最後一生來補這個滅度的佛而成佛也就是候補佛。所以說一生補處的菩薩在所有菩薩位裡面是最高位的,這裡講到的他方佛土諸菩薩眾,只要一旦生到到極樂世界,究竟必至一生補處,也就是有了佛的智慧,有作佛的資格了。

我們從這個時間上大家再劃分一下,從十信開始,第一信初信,到哪裡呢,到十迴向,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四十個階位,就要用掉一大阿僧祇,用掉一大阿僧祇,但是他的階位跨越的很多。說明在前期還是好修的,你們有學過英語有學過日語的,肯定有這種感受,據說不是說,英語有怎麼呢,先開始難,越學越簡單,日語是先開始簡單,越學越難,修行也是往後越修越難,等到登地以後,從初地到七地,初地歡喜地到七地這個遠行地的時候呢,這七地就是要用掉一大阿僧祇劫,就是把前面初信到十迴向,四十個階位全部用光同樣的時間,再往上修,從八地到等覺,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到這個地步,就又要用一大阿僧祇劫,這叫三大阿僧祇劫,那就說白了是越往後修,越發艱難,我們現在這裡到他方國土諸菩薩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那麼他這個難度就把後邊的這個二大、三大阿僧祇劫很可能就攝在這裡給搞定,所以說,法藏比丘當時發願啊,每一條願力都已經吃透了娑婆世界最難攻剋的攻關難點項目。

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那我們想想究竟必至一生補處已經有這麼多的大菩薩,阿彌陀佛成佛多少劫了,十劫了啊,十劫大家要知道,十劫就算大劫,一大阿僧祇劫是無央數大劫,那麼他才成就十劫裡邊就已經有了這麼多的一生補處了,大家想想這個速度有多快,光八地到等覺就是一生補處都需要一大阿僧祇劫,他成佛十劫極樂世界已經有了這麼多的一生補處菩薩,大家看他把這個修行快速的時間濃縮到有何短有多麼短,所以這裡講的一生補處一個是在極樂世界速度快,因為他方國土裡面時間長嘛,二一個就是不會退,在他方國土裡邊你到一生補處之前,要不斷地進不斷地退,不斷地進不斷地退。只有到一生補處的時候,才把念不退給搞定了。

在一生補處之前,念還會退,在這個八地之前,念還會退,所以說,從這一點來講,這就是必至一生補處的願力保障。那我們再往下看,除其本願,自在所化。這就是講到說,除非往生的這個菩薩眾,還要回到他國去度化眾生,這時候有什麼功德呢,就是我們上次講的,做夢幻佛事,就好比說,不是去坐牢了,犯了事押著你去坐監獄了,而是去監獄裡邊去探親去了,探獄去了,去安慰去了,做救度去了,這個時候就叫除其本願,自在所化。

為眾生故而入這個生死海,演繹這一套成佛之道,所以大家你看,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這裡恰恰就是把菩薩的上求下化事業就給含攝裡邊了,大家看。這裡用精進來表達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和度脫一切,大家如果學過六度的話,都知道精進度裡邊不是有一個披甲精進,披甲精進表達就是說,一個修行者剛剛邁入修行的時候那股激情也在,力量也很勇猛,就像一個披了鎧甲的戰士一樣,入到敵營裡面隨便砍隨便殺,就是走到哪裡都所向披靡,這就叫披甲精進,那麼還有一種叫做攝善法精進,就是見到一件事情,這件事情有利於自己和大眾,有利於能夠讓大眾得到好的受用,那麼他就會搶著去做不斷地去做,這個相續不退地去做,這就叫做攝善法精進。

因為大家想做善事有時候也是拿捏不定的呀,一不小心就不想幹了,所以說披弘誓鎧這裡指的精進度的披甲精進,積累德本就是指的攝善法精進,還有一個叫做饒益有情精進就是這裡講到的度脫一切,精進度裡面的第三個精進叫做饒益有情精進,就是利益想方設法,不管這事是正面操作,還是不擇手段,他都會為了讓這個所度的眾生能夠擺脫生死煩惱輪迴的這個束縛,所以說,度脫一切,這個時候就叫做饒益有情精進了,那麼由這一點來講的話,他這種精進度就不知道怎麼運用這個手段了。想方設法,不擇手段,很可能一件善良的事情,正面的事情來功德影響;也可能製造一個違緣來逼迫你出離,這就叫度脫一切,這叫饒益有情精進,用精進來形容他的上求佛道下化事業,所以大家看後邊就是游諸佛國,修菩薩行,修菩薩行怎麼修呢,既然是菩薩位那就是上求下化,供養十方諸佛如來,叫做上求佛道,開化恆沙無量眾生,就叫做下化眾生。那麼你去上求下化的時候你一定得有一個套路,咱們這裡以前在線上也給大家講過說,成佛之道,那麼什麼叫做使立無上正真之道呢。

就是在這個國土裡面給他設教,引入他走進這個成佛之道,這就叫使立無上正真之道,你比如說,我們現在咱們這個成佛之道從哪開始呀?從哪開始,你們要成佛了,從哪一步開始邁步呢,三皈依是吧,再往上走是什麼,五戒嘛,再往上走,從在家來講菩薩戒嘛,或者你發願說你出家了,剃了三千煩惱絲,受這個出世的比丘比丘尼戒,等等這一切,這一套都屬於無上正真之道,一個是它是正的,一直直通成佛,二一個它是真的,修的是宇宙萬法的真理,佛法,那麼這個還是一個鋪墊,再進一步指出,為什麼呢?使立無上正真之道,只是通途的常法,後一步還有超出常倫諸地之行,這是歸結。

你看說明什麼呢,常倫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說的通常的這一套路,常倫呀,那麼我們的諸地就是從剛才講的三皈五戒,一直或者好一點再出家乃至行菩薩道等等往上修,從菩薩階位來講,剛才講的從十信開始,這就叫常倫諸地之行,但是極樂世界的菩薩,如果他們為眾生披弘誓鎧,游諸佛國,修菩薩行的時候呢,他的意在哪裡呀,醉翁之意在哪裡,在超出常倫諸地之行,就是他想方設法最後,一定會不離諸行之地的去修,把淨土教法,帶到他方國土裡面進行大量的宣說,一定是先設無上正真之道,最後再擺一個尾,讓它躍一下,超出常倫諸地之行,你看咱們這個娑婆世界是不是就這樣的,所以你看彌陀的願力就在兌現嗎,我們娑婆國土咱們學佛開始你看,就有這麼多的教法,這就是無上正真之道。

可是在諸多教法裡面,它就有這個極樂橫超法,這就是超出常倫諸地之行,所以大家想想現在的每一條願力,只要能夠把這個就是末端能夠生到咱們娑婆現前的現象中的,已經全部兌現,包括前面的說十方眾生都能夠聞他的名號,這個發菩提心修諸功德欲生我國,那我們確實有好多大成就者都往生到極樂世界了,這都有板有眼,有實有據的呀,特別是最後一句,待到他方遠說的時候,還能起到什麼功德呢,現前修習普賢之德,就是說往生極樂世界的菩薩再出去度化眾生的時候,他的心始終鎖定普賢之道,而不會動不會退,大家想,普賢之德是什麼,就是十大願王,我們都讀過普賢行願品,都朗朗上口,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

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這都會背,但是能不能做到呢,人家這裡講的,不是說能夠聽聞普賢之德,熏習普賢之德,是現前修習普賢之德,從這一點來大家要知道,作為極樂世界的根本道場,這個修法特別容易,可是在他方國土現前修習普賢之德是最難的修行,你其它的不說了,就從一個普皆迴向來講吧,我們很多時候在迴向的時候,能舍得把所有的功德一點都不漏的迴向給別人嗎,很多時候我們,你看包括我們現在精進地做功課,還是很難徹底放下自我,或者自己的親戚朋友,乃至把它平等的普施一切法界眾生,普皆迴向,包括連迴向的功德都迴向,就是,就等於說你身無分文了,把這錢佈施的,把這個功德佈施的,幾乎做不到,但是有時候也能做到,為什麼?

我們本質上還是不太相信這個功德,覺得真的這功德就這功德吧,你說迴向就全迴向吧?心裡還不是一碼事,因為什麼呢?你肯定不能把自己的錢一分不落的全部佈施別人。那麼真正你相信這個功德,普皆迴向的時候,比這個把錢一分都不落的佈施給別人要難得多。如果你覺得很容易,本質上你根本就不相信這是功德,至少跟心沒有現前相信,理論上相信。大家說是不是這麼回事?再一個比如說,我們說的禮敬諸佛吧,現前修習普賢之德,大家說我們常說禮敬諸佛,禮過去佛要禮,禮現在佛要禮,禮未來佛也要禮,這都可以。過去迦葉佛,釋迦牟尼佛也是教主,那麼阿彌陀佛也是現前佛,將來佛,彌勒菩薩也可以禮。

我們在發心的時候呢,覺得因為對境是佛,所以我們在禮的時候呢,就特別的容易產生恭敬心,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我們再鋪開來講,從這個究竟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禮敬諸佛,把本覺佛,都開始要啟動這個禮敬的時候,我們能不能禮得下去呢?很可能咱們都是居士同修,到了一塊說,好,我把你觀想成這個未來佛。好,我給你磕一個頭,給未來佛磕頭,可能還行。你比如說你今天回去家裡,家裡的六親眷屬最跟你抬杠的,老是犟嘴的等等這些,你能把他當佛禮起來嗎?你能把那頭磕得下去嗎?在他不理解的情況下,你還說,哎呀,給你兒子說:來,媽我今天禮一下未來佛,給你兒子磕一頭,你磕得下去嗎?你兒子也受不了。可是如果說,根本上來講,就是這樣,禮敬諸佛,就一切眾生都是佛,常不輕菩薩就這麼幹的。

這人家就現前修行。那我們可能生人的時候,還能夠說得清楚,最親近的人反而可能最後矜持得不行。再一個,你說從人道來講,說是未來諸佛,告訴大家六道都是未來諸佛呀,那廁所裡面的一個蛆蟲,它也是未來諸佛呀,能禮得下去嗎?夏天馬上這就要來了,相信你們胳膊上都會歇蚊子,你們怎麼表示的呢?你們趕緊把胳膊在這兒放著,給彎下去磕一頭嗎?估計是不下意識的,啪,一巴掌就不錯了。所以說真正的現前修習普賢之德就是能做到這一地步。

包括隨喜讚歎,沒有忌妒心,這是我常說的。沒有成本的修行都做不到。但是呢,他方佛土諸菩薩,來生我國,最後人家全部能夠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所以說這一條願比較長,大家看到了。為什麼長呢?就是這條願力,總括了返向,返回他方國土,從極樂世界往生了以後,往生到極樂世界,又從極樂世界返回他方國土,度化眾生的返向功德。返向功德裡面這是總括,所以這一條願的內容比較多。下面我們再隨著往下走的時候,大家就知道,下面的每一條願力,都是這條願力的分願力,下面的好幾條。

好,我們首先來看,第二十三願,叫做一時普供諸佛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量無數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好,大家來看,這條願可以就是說前一條願力的分說部分,在分說哪一句話呢?

對,供養十方諸佛如來。也就是說國中的菩薩承佛的神力,神力是什麼力呀?對,承佛神力其實就是承的彌陀的願力功德。一入到彌陀願海,就與佛等同了,以這個凡夫身份與佛同步來修了。所以這裡就等於說他的身份是凡夫的身份,所修的是聖功德,行為跟佛一樣。不僅僅是本覺一樣啊,功德現前功德也一樣。你看,你想想在我們這兒,說承佛神力供養諸佛呀。

那就等於說不是我們這裡講到的說,開悟了,明心見性了什麼,知見跟佛的知見一模一樣。你要論這個功德的話,人家佛已經圓滿了,添滿了,我們這兒整個還沒有添滿,才開始邁步。可是大家要曉得,在我們這個世界好不容易才開悟呀,現在想誰能開悟。好不容易才開悟知見與佛同籌,可是行為根本沒法比。在極樂世界承佛神力不可思議,就是知見不但同,行持也同,跟佛一樣,一食之頃,遍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去供奉諸佛。什麼叫做一食之頃,就是一頓飯的功夫,那我們就要想了,哎呀,真的快啊,我早上做一頓飯到吃了得兩個小時,這兩小時內人家就能夠供養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

大家想,極樂世界用得了兩小時嗎?你不要用咱們這兒的吃一頓飯的工夫來同步算計人家那兒的一食之頃,不要忘了人家那兒怎麼吃飯呀?心念一動,七寶缽器自然顯現,百味飲食自然盈滿,但見色聞香,就吃飽了,這就是一食之頃。人家那兒的一食之頃就這麼快。但見色聞香,就可以他方國土去供佛,遍至那由他諸佛國。所以大家想,你看是不是已經把時空打破了呀?時間打破了,三世就現前了呀,空間打破了,十方就現前了。這就與佛的功德,才能跟佛一樣,因為只有佛的現前心海才具有這種功德呀。

你想想,一個凡夫就具足了這樣的修法。我們在咱們這兒不要說這樣的修法了,這樣的想法都想不起來。就是這樣的知見你都不敢去設想,不要說現前去修了。所以你想想,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意味著可以想見哪個佛就見哪個佛,給他供養。而且這種供養呢,他還不是說,從這兒到那兒,一家一家挨著供養。佛陀時代乞食的話,就是說一二三四五六七,得挨著乞,不能說這家窮,那家富,有挑有揀的。而且七家完了以後就不能乞了。佛陀在我們這兒尚且去接受供養,只能這樣按次第來,對吧。因為我們這兒凡夫的世界。可是極樂世界這個遍至是什麼呢?不是從一至一,而是從十方為一,一為十方,同步地去遍至,同時可以去到達。在《往生論》裡面講到就是說這個極樂菩薩的四種莊嚴功德。

極樂世界的菩薩有四種莊嚴功德,一個是遍示三寶德,就是週遍的給大家顯示,到十方世界裡面當這個住持三寶,為世間的楷模和皈依對像,人天導師,這叫做遍示三寶德,這個好像還跟咱們這條願力沒什麼關係,還有一個叫做無餘供讚德。無餘供讚德是什麼呢?就是極樂世界的菩薩於一食之頃,到十方世界供養的時候沒有分別心。而且把自己的就是所具足的這些福報福德呢,可以毫不保留地全部供養,所以叫做無餘供讚德。

還有一個德呢,叫做同時遍至德,就是指得這個。八地以上的菩薩,大家知道才有同時遍至的功德,就不是一家一家地去,是同時分身散影地去,八地以上的菩薩。那麼這裡能夠打破這個時空隔絕,時間泯滅,空間的局限都打破了的時候,這就是叫做同時遍至德。那好,我們一聽這個又以為說,哎呀,一食之頃,就遍至無數無量億。瞧人家走的這個旅行的多快啊。不是這樣子,告訴大家。還有一個德叫做不動應化德,就是並沒有離開極樂世界根本道場,還同時能夠分身散影去十方佛國,所以叫不動應化德。就是到十方世界,供養諸佛教化眾生的時候。是不動本跡,而應化十方的。不是說我們到了那兒了,這就沒了。就比如說觀音菩薩,他在三十二應周塵剎的時候,他時時刻刻還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面前作侍者聽法。這就叫做不動應化德。大家有學過往生論裡面講到的這四種德,其實就是這裡講到的供養諸佛,一食之頃,遍至諸佛國。要不這樣,我不取正覺,阿彌陀佛成佛十劫了。

好,我們再往下看,第二十四願,叫做供具自皆如意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大家來看,咱們這個世界都講這個福田福田。那麼你看,前面說你要去一食之頃遍供養諸佛。那麼遍供養諸佛的時候呢,你得具足諸供養之具,你不能空著手去啊。你得提點東西呀。提點東西呢,法藏比丘就觀察到什麼呢,一個,為什麼供養諸佛?因為所有的福田裡面呢,佛的福田是最大的。大家行佈施供養的時候,我們都有講究,一個是發心的大小,二一個物資的多少,這都要考量。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你對境的殊勝與否,就是你供養的這個對境是不是最勝福田。所有的福田裡邊,最大的福田,最大的淨田就是佛陀。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常說的什麼呢?財供養就破慳貪,法供養就增智慧,我們常說的。但是呢,法藏比丘在建立極樂世界的時候,他就觀察到他方國土會有一種什麼境地,就是不太盡如人意呢?第一個,有田無物,就是佛在世的時候,很可能你還能親近到佛,甚至常隨他聽法,但是你什麼呀,你的福報不夠,沒有資糧。這迦葉尊者和他媳婦呀,有一世窮到什麼程度了,咱們土話說的,合穿一條褲子,知道嗎?這夫妻倆窮的,想聽佛去講法,想聽佛講法都不能同時去呀,你去了,一個去了,另外一個就赤身裸體,沒法見人。

最後只好說了,上下午分開,上午老公去,下午媳婦去。他回來脫了,她換了穿上。可是最後在聽佛講法的時候生起歡喜心了,生起歡喜心的時候呢,他就是心裡在搖擺嘛。說如果說我把這條褲子都供養出去的話,那徹底就什麼財產都沒有了,但是最後他戰勝了自己,說服了自己,還是說應該把這個絕無僅有的這條破衣服,這條破裙子呢,就供養了佛陀。結果由於這個因緣,剛好佛陀當時旁邊也有一些聽法眾,有的是在宮廷裡面主持這個司儀啊,婆羅門不是有主持那個宗教儀式嘛,後來就讓這個迦葉進到宮裡邊,就先給他撥了一些我們現在說的撥了一些款吧。

政府給撥了一些款,先把他的衣服給置辦全了,這個儀式給搞得這個圓滿了以後,才進宮當了這個,就給他找到一個宮廷裡邊的一個職位。所以你看,這就說現前供養都有現前果報。因為人家舍的究竟嘛,大家想,那才叫舍的啥都沒了呀,外財一點兒都沒了。所以法藏比丘他觀察到他方國土,有時候有田,福田淨田,佛在,但是沒有資糧,無物,沒法供養。還有一個時候是什麼,有物但是無田,生在佛前佛後的時候呢,你看現在我們只能供養住持三寶,今天這個花這就算供養。這個供養就是住持三寶。供養我們今天講的是佛說的教法,供養佛的法身,供養我們今天給大家講四十八願這個教法,供養我作為一個僧寶,也接受供養這個住持三寶,只是這樣的田。

他不是化相三寶,那麼這個田就有差別了。所以說雖然具足物資,但是你已經不在佛前了,要到了佛後了。不在現前佛面前去聽法,所以你看有的國土是這樣的情形,有的國土是那樣的情形。這一願力就是保障什麼呢,既有田,在諸佛前有這個因緣,你看嘛,在諸佛前,現其德本,既有田,第二個保障有物,什麼呀?諸供養之具稱心如意。如果不稱心如意的話,他就不取正覺。所以大家也想想,你看我們這裡叫做四事供養,衣、藥、臥具、飲食,這叫四事供養。有時候還要用這個香花燈塗果呀,茶幔寶珠呀等等,其實這些呢,咱們現在這個供養哈,跟印度的生活習性是有關係的,為什麼開始就是香花燈塗呢?印度的尊貴的客人到了別人家裡做客啊,他是先讓你什麼呢?我們這兒供水也很重要,先讓你怎麼,洗,洗完了以後再塗香,再完了以後,才給你端上來喝的水。所以我們經典裡面大家是不是讀到說,末香,燒香,什麼塗香嘛,與燈燭嘛等等這些,還會有歌舞伎樂呀等等這都屬於供養,尊貴的客人來了,才這樣去置辦。

這就是跟當時的生活情態有關係。那咱們這兒現在也有供養啊,四事供養,很多時候就是包個紅包,有時候包紅包的時候還要攀比一下,你的多少,我的多少,心底裡暗帶著小九九,或者核計一下對個暗號,差不多就行。問題是有時候還會怎麼樣呀?你供養了這個,我也供養了這個,頂到一塊了,撞了。就會覺得早知道你拿這個,我就拿那個,也有這樣的情形。這都屬於若不如意,大家明白了吧?就是說在他方國土供的時候,就可以在人家國土裡面說,你拿這個我就可以變出來那個,不跟你重複的。那麼你們所有的供養中缺了這個,正好我來補足這個。這就叫做若如意,都如意了。

而且再一個說了,咱們這兒的話時興這一套,人家其他國土裡面不一定的。我們這裡邊供養說四事供養,萬一人家那兒五事,八事呢?所以說在他方國土裡面都能夠現其德本,就是我們因地所有修行的功德根本,這個時候能夠發揮如意的供養之具。所以這一條願力就是說平等功德盡情差別,體現的全是功德無量。什麼叫平等功德呢?就是現其德本,大家的功德根本都一樣,在那兒儲藏著。那麼什麼叫盡情差別呢?就是隨你所欲,想供養什麼供養什麼,缺什麼供養什麼,需要什麼供養什麼,就是這樣的功德。這是第二十四願。

我們再往下看,第二十五: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大家聽過一切智這個概念嗎?有了解的嗎?一切智,是不是都已經具足了呀。已經都有了是嗎?一切智又叫薩婆若,可能大家都聽過般若的般若這兩個字說,這個是佛的智慧。薩婆若,薩婆若又叫老般若。就是已經薑還是老的辣,他運用這種智慧已經很老了,不是行生般若了,是老般若。能夠如實地了知一切世界、眾生界、宇宙界等等這些都能夠如實了知。因為這裡特別要跟大家說一下,防止混淆,怎麼個意思呢?就是佛有三種智慧,這三種智慧也是從修行的不一樣來體現的。第一個叫做一切智,一切智其實從次第上來講,這個一切智就是知道一切法的總相,你比如是說知道諸法無生,他就如理地觀察,也就是能觀察到一切諸法的本質都是空性,這就叫做一切智。那麼光空性的那就容易墮到斷滅空了,還有有的一面,差別的一面,現象的一面,這一面是叫做什麼智呢?叫做道種智,我相信大家常讀經典的肯定讀過這個概念,叫道種智,修道的道,種子的種,叫道種智,他能夠通達世出世間一切法。

一切法門,一切現象等等這些,有時候又叫做如量智,這個一切智有時候又叫做如理智。如理就是隨著本質了解了,如量智就是能夠包容一切現象。但是一切智一般指羅漢的智慧,道種智一般指是菩薩的智慧。這裡的一切智其實呢,雖然三個字跟前面的一切智是重複的,但是它表示的是是佛的智慧,叫一切種智,只有佛圓滿智慧才叫能一切種智,既不空又不有。根本後得智、空智、有智完全合二為一叫一切種智。所以這一條願裡面講到的說,不能演說一切智者,就是指的一切種智。

它為什麼叫一切智呢?從總相上來講叫一切智,從別相上來講就叫一切種智,所以它並不是說這個講的羅漢這個一切智,當然它也包括了羅漢的一切智。因為一切種智裡邊就同時具足了一切智和道種智,兩種智慧的完美結合,叫一切種智。那麼這裡就講到了為什麼要有這條願力。大家想,不能演說,你看我們前面一路劃下來的話,特別次第分明,從三十二大人相,就是一往生以後你具足了佛的度生和自利功德,就從相上就表顯就具足了。那麼既然具足了以後,你一定要回到他方國土去度化眾生嘛,那就是這四句: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無非就這樣的套路去演義佛法。那演義的佛法時候無非離不開一個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供養諸佛就是上求佛道。

那上求佛道你得有資糧才能求呀,資糧怎麼求呢?無非是一個財法具足嘛。前面這個若不如意者,所求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就是什麼呢?就是財供養,是不是。下面這條演說一切智者,就是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就是法供養。所以大家要學了以後,不要以為說反正就這麼一條一條的,它是聯繫非常緊密的,不亂來的,所以這叫做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這是這一條。

好,我們再往下看一條,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這個就是又開始表了。怎麼樣呢?前面的幾條願,可以是表心的功德,都在心地上具足這種功德,這一條願表身的功德。那麼前面你既然要上求下化,這個財法供養,那麼你一定要有一個長久、不退、堅固的力量,是不是這樣的?我們在這修行還吃虧吃得少嗎?不能長久,馬上就退,一點都不堅固。所以說你看這一條願力就是講到了用這個那羅延金剛力士來作喻。你們去過那個河南洛陽是哪個石窟來著?

龍門石窟,對。龍門石窟最標緻的毗盧遮那佛嘛,毗盧遮那佛兩邊的金剛力士非常的這個莊嚴,咱們有時候到了廟裡邊有一些道場裡面雖然也有四天王,還兩邊前邊也會有兩個看上去慈心怒目的護法,就是哼哈二將,這些其實都是具足什麼?他們就是這個那羅延身的一種體現。當然物化到我們這個世界就是肌肉非常發達,哪到處都是肌肉塊,然後很凶的樣子,有無窮的力量等等。確實如此,這就是金剛力士。那羅延的意思就是金剛力士的意思。大家知道金剛力士的力量有多大?在經典裡邊講到說十個人的力量還不如一頭牛,比較壯的牛,那麼十個壯的牛不如一條青牛,在印度的話青牛是屬於上品,十個青牛不如一個普通的象,十個像不如一個香象,十個香象不如一個大香象,力量大。

那麼十個大的香象還不如一個獅子王,這十個獅子王不如一個力士,這個是通常咱們說的勁大的人,不是金剛力士,十個力士不如一個大力士,十個大力士不如一個他化自在天王,他化自在天是哪裡?是我們六欲天最高的那一層天子的天王,那裡的天王力量那麼大,但是他化自在天王的十個都不如一個魔天子,不如一個魔天子,所有的魔天子不如一個魔王,十個魔王只有半個那羅延力量大,十個半個那羅延才有一個那羅延金剛力士的力量大,所以大家想想從普通人到牛、到象、到天子、魔王等等一直到這,這是一個金剛力士所具足的力量。大家還記得有一個公案裡邊,應該是舍利弗和目犍連吧,他們兩個在定中去打坐的時候嘛,打坐的時候呢,那還不是過來一個金剛力士呀,是過來一個應該是那一類的,就是說鬼道的那種力士,就是那種夜叉,羅剎,大羅剎鬼。他的力量大到什麼程度呢?他把舍利弗給拍了一巴掌,出定了以後痛了好幾天,還在定中呢。

後來還議論此事說,他這個羅剎的力量如果一般的人的話,一巴掌拍下來馬上就把你頭擊得粉碎,像那羅延的話,比這力量要大得多呀,這就叫那羅延身,所以說這表的就是一個堅固的力量。大家想無始劫來,我們不是就是都在培養什麼呢?不是在培養力量,我們都在培養這個軟暖情見,在我們這個五陰四大假和的身體上,在這種隨順中,我們就是非常的,怎麼說呢?軟和暖。如果在順境來的時候,我們就軟了嘛,逆境來的時候,我們就退了嘛,所以大家要知道,學佛呀,真的這種外境還都要調,既不能太溫暖了,也不能太對著就是違逆的境界。太溫暖了,你沒有出離心,可是有時候如果你打擊太大了,一下子這種急轉彎你這個急火攻心的時候,你弄不過來,就弄死了,就不能借假修真了。

所以很多都是我們自己也善於調養外境,而且調養隨時準備就突現無常,誰都有可能死,誰都有可能生病,包括我們自己常要這麼多,哪怕偶爾的想想嘛,偶爾一念的想起來的話,就有一種超脫感就出來了,你哪怕一念這麼想想,這個時候都會有這種感覺。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們不堅固嘛。沒有這個那羅延身心的這種金剛力士身心的這種堅固。再一者從另外一個角度,大家想我們的凡夫的身體是業力召感的血肉之軀呀,是屬於業報身啊。所以它肯定是不堅固的,由地水火風組成,它會有生老病死,但是極樂世界的菩薩全部由這個金剛力士這個堅固之身。

這個身有什麼功德呢?不為他所敗壞,而能敗壞於他。這就叫金剛那羅延身。所以大家想想沒有這個堅固的心,你就不能夠成就自利的事業,自己成就,沒有這個堅固的那羅延心,你就不能夠成就弘法的事業,不能順利展開呀,所以從這一點上我們還要讀懂這一條願力,具足什麼呢?你看在咱們這個世界呢,很重視護法,對不對?弘揚佛法,非常要有護法,這護法是確實存在的,不管漢傳、藏法非常重視護法,你們有機會到藏地去走一走,也怪得很,現在人們把護法不知道怎麼看?我覺得現在好多人都把護法都看成是一種保佑。替自己不知道能夠換來多少要麼是價值要麼就是擔當,可能我災呀、病呀,全部由他給我擔了。護法就是護你修行佛法,就護這個,所以你不要去跟護法,好像走個後門,護法好說話。就這樣覺得求佛菩薩還求不動,這閻王求不動了,小鬼好求一樣,有的人供護法就這種心態。

今天我睡覺,中午休息了會兒,起來還收到兩個微信,因為我也不知道是哪裡的是誰,就給我發信息,說他原來修行啊,跟著師父修,身上就出了護法了。我也不知道你這身上但願有護法吧,可能畢竟有善神,如果你修行,結果過一段他沒有修了,他發現護法走了,沒有辦法他就又去親近另一個法師,法師說那你請個韋馱菩薩,那他就把韋馱菩薩請到家裡,結果修了半天還覺得沒有護法,那個護法又不在了,他就懷疑是不是其他的師父給他搶走了。現在又覺得韋馱菩薩供在家裡,他家裡不安寧,中午都不回家在車上待著。覺得說這不對,又問我這韋馱菩薩能放到哪去,把他遣送出去才好,就這樣,最後我說,那你就沒辦法了,我說你供到廟裡邊去,又說說,那我們這到處都是藏傳的寺廟能不能?我說可以可以,你就送吧。

最後我給他說了,我說你要知道釋迦牟尼為什麼出家的,是因為看見生老病死,為了解脫這個出家的,除去此道都是邪道。這就不堅固呀,發心都不堅固,第一步都不堅固。所以護法確實很重要,但是你不敢這樣來對待護法呀,你能有什麼功德這樣來對待護法,人家高峰妙禪師都不敢得罪韋馱菩薩,大家知道這典故吧?高峰妙禪師那會打坐就在懸崖上打坐,為什麼呢?他犯睏呀。困得不行嘛,老是犯這個瞌睡,那為了精進他就是大不了我再犯睏了我就摔下去,萬丈深淵摔死了,在這種情況下,他就到那個懸崖上去坐去,果然開始還頂事,過了一段時間你想想人的這種不堅固四大假合之身,就在萬丈懸崖上他都敢打盹,困得受不了了呀,有時候確實我們上早晚殿的時候,早殿幾乎不會,晚殿到了夏天,夏天不是說,怎麼說來著?春睏秋乏夏打盹。

問你們這些話,一下就出來了。夏打盹呀,下午有時候中午沒休息好,下午就在那兒念經念著噔的一下子,就困得不行嘛,有時候會搞笑吧,噔的一下子,就跟那個,那個叫什麼牌效應一樣,一下子把前面都給撲倒了,有這樣的現象,那麼這個高峰妙也在那打坐打的就掉下去了,掉著掉著結果呢,感覺到有一個就是金剛力士把他給接上了,這樣抱著,他說你是誰呀?救下來了,他說我是韋馱。他馬上就心裡就覺得說,看我的修行多高,韋馱菩薩親自現身來給我護法,這個心念被韋馱菩薩知道了,就給他說了,說這一次救你之後,再以後我五百世再也不護你的法了,你這個我慢魔種。他說那沒辦法不護就算了吧,但過了段時間,不護就不護吧,我大不了再一死,又去打坐,結果又去打坐了,他生了懺悔心了去坐,坐的時候還是舊病復發,又掉下去了,又掉下去了,韋馱菩薩又把他接上了。說你不是五百世不護了嗎,怎麼這一世就等不及了呢?說由於你一念懺悔心,五百世就過去了,時間也是假的嘛,所以你看這護法多重要呀,天王殿背靠的就是韋馱尊天。賢劫的一千尊佛都得他護持圓滿了,最後他才成佛叫樓至佛。

那你想想我們在這,護法菩薩這麼重要,可是我們一旦生到極樂世界,這裡說了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就是我們生到極樂世界,每一個行者自身就具足了護法的功德,不要他護了,自就護了。金剛那羅延身嘛,堅固身心嘛,就不需要額外的護法了,自護自,人人都自護自,不需要,沒有護法殿了。你們有機會現在看到藏傳佛法這個廟裡邊呀,護法殿就在很矮的一個地方,有的女眾還不能進去,曾經嚴格的時候,那因為現在搞旅遊嘛,漢人也不斷地往那兒湧,去了以後那發現了,最護法殿裡面這個人多,大殿那麼雄偉的金堂裡面那麼高的佛像都寥寥無幾。就怪得很,大家都到護法裡面去,因為護法裡面能供酒,還能供點其它的,就覺得這肯定是我給他供了他就給我換回來,很多都是漢人,就這個交換投機心理就非常多。沒的辦法,所以這裡講到的那羅延身就是金剛之身來表這個金剛之心,希望大家不管來學佛,信淨土,一直堅持聽法,每天能夠盡量念佛,都能夠有這個那羅延身的功德吧,好,我們今天的法那就講到這了,時間已到,大家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