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請放掌,阿彌陀佛。

各位,今天是我們《無量壽經》的第九講。進入到第九講了,基本上我們還在願文的主要內容中。那馬上就是我們說的九九歸一,到第十了。有時候第十的時候跟個檻兒一樣。我想諸位來聽法也是如此。大家要明確一下,正法時期就是大家都在修證佛法。那麼末法時期顧名思義以結緣佛法居多。大家都基本上能來結個善緣,了知一下,拽點兒尾巴,這輩子未必能夠就跟著這就上了船,但是結個緣結下來。那麼唯有淨土法門,就是能夠以結緣成就的,大家一定要明確這個功德。你看我們正在講四十八願,阿彌陀佛就是以四十八願的巨大增上因緣來攝受眾生一生成就,以結緣法門成就,就等同於修證佛法。

所以我老在強調一個概念,就是說,雖然是末法,那我們不必要說強弩之末,覺得說我們還是要一定要弘揚正法,或者說這是末法是滅自己威風了,應該時時都有正法,只要佛陀的法在就是正法。問題是我們確實根基已經太末了。所以有這樣的一個見解,我們說在末法時期,能修末法還能具足了正法的功德,還能實現這種正法的效應,這才能稱之為末法時期的正法。不違背我們的時代,沒有拔苗助長我們的根機,而是非常穩准地來選擇了淨土法門。所以大家這個一定要明確,特別是我們能夠一部一部的經典來講。這就說到這兒了再加一下。

現在很多時候出去講法,只能一個主題,一個課件,那到有時候就兩天基本上就算大的法會,我告訴大家,兩天,哪怕大寺院裡面,而且現在還時逢結夏安居,很多時候廟裡面的常住師父們慈悲,住持和尚慈悲還請的十方的法師到道場裡面給信眾來講法,但是能夠從始至終的能學一部經典,少之又少。大家不要以為說北京這個霧霾多空氣不好,但是北京還確實是福報大,能夠在北京。除去我們就是這些專修的這些道場裡面,或者說以僧團為根本的這樣的一種共學共修的道場裡面的話,很少現在能夠一部一部經這樣挨著講,挨著聽了,真的很少了跟大家講。而且會越來越少。雖然這個講法的激情好像如雨後春筍的這樣的蓬髮出來,到處都在講法,但是我們現代人沒有這個根性,就專注的連一部經典不要說了,有時候連一節兩節,一星期能夠堅持這樣慢慢的穩穩的全部的能夠把它聽完的都很少。大家所有的心思都在新奇這種氣場,馬上就要見到好的感覺等等,都在這些覆在外面的利益上面,花邊的利益上面著手著眼,所以我們連根都拔不出來,你說怎麼去學修呢?

你說實在的,有時候我就覺著備課的時候我說,能把四十八願從第一願到第四十八願能夠這樣貫著學完,我們在線上不是講了一遍了嘛,那都很少有這種機會。馬上放假以後,你看又應出去了在南方的一個道場裡面,我就算了一下,只有兩天時間,計劃講四十八願,都講不完嘛。那就到時候只能說快速地貫一遍,也算是結一個圓滿的因緣。所以今天我們進入第九講,還是《無量壽經》裡面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法藏比丘。請大家掀開經本到五十四頁,我們從第十四願開始再讀起。從第十四願我們一直讀到第二十一願,就是五十五頁的第一段。好,大家一起來:

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諮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好,就到這裡。我們今天從第十四願開始講起,這條願就是聲聞廣多無量願,這條願它的名稱。就是說假如我成佛的時候,國中的聲聞算不到一共有多少,這個多少多到什麼程度呢?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都成了辟支佛果,而且用他的神通力,百千劫的時間來一塊計算,能夠算到極樂世界有多少聲聞聖者的人都算不出來,如果能算出來我就不成這個佛。大家設想一下,極樂世界的聲聞眾有多少。那在這一願開始就是講到攝極樂世界的眾生願了,就是講到極樂世界的眾生怎樣怎樣。

當然首先是從聲聞眾開始。那麼在講這一條願文之前,我們首先要把它鋪張到三個層面來體悟一下。因為大家一直在學修淨土,那我們在學習淨土教法的時候,你得有這麼一個視野,一個角度是怎樣的。首先我們還非常必須來了解一下娑婆世界所設的學修教法次第是怎樣的。這個你得有一個脈絡線索,有一個次第修證的輪廓。

你比如說一說聲聞你得知道聲聞意味著什麼,我這樣一說聲聞,大家能即刻說聲聞聖者意味著他斷了什麼煩惱?得到什麼果位,有什麼功德?有什麼神通?那麼說緣覺,緣覺又叫辟支佛,他跟聲聞的區別在哪裡?為什麼有三車喻?羊車鹿車牛車,這就是比喻聲聞緣覺和菩薩。所以說這些上面我們不能夠說微細的教理能夠瞭如指掌,如數家珍,至少你要在粗線條輪廓上的修證次第我們要了解一下。否則你也沒有辦法來感受到極樂世界的好處怎麼比出來的,因為必須要跟娑婆世界比。

其次,我們如果說依著娑婆世界從凡到聖這個步驟你了解了以後,你還要來襯托出來極樂世界的殊勝超絕在哪裡,殊勝就是真的比咱們這兒好,方便快速容易呀,由於這樣它有超越性,它就有絕妙性。這個我們心理才能夠有數,邁著第一個台階才能第二三五個,然後你才知道電梯比台階好在哪兒。那在這兩者都了解的情況下,你還不能夠死執崖板,就是死照著一條一條教條去對照,因為確實有時候我們這兒的教法在極樂世界行不通,那麼極樂世界的名詞概念跟咱們這兒的內涵還不一樣,名一樣,功德不一樣。

等一下這條願裡面我們了解的時候,就面臨這樣的一個教理背景,認知層面你得有這個清晰的依托,否則的話你就講來講去不知道它好在哪兒嘛。說這麼多聲聞了,我也知道反正人是算不盡的,聖人都數不清,但是它好在哪裡。比如說有一條說,到了極樂世界最低水平的聖者是聲聞眾。那咱們這兒來講的話,修行出生死得修到聲聞眾,這就算大的一個關口,大的一個成就了。所以說我們首先知道修道的成功標誌就是修成聲聞果位,了脫生死,到這兒就結束了,不再投胎轉世了,成了聖人。那麼這個聲聞為什麼這裡叫做聲聞呢?其實,這裡講到的聲聞有兩種,一個是聲聞聲聞,一個是緣覺聲聞。

因為聲聞顧名思義就是聽佛的言教,聞到佛的教法以後而悟道的聖者叫做聲聞。那麼這個聲聞聲聞是先求聲聞乘,然後他觀的是四諦法苦集滅道四諦法,觀這個四諦法而得道,他的根性是聲聞,聽佛說四諦法而悟道叫做聲聞聲聞。那什麼叫做緣覺聲聞呢?就是他一開始修的是緣覺之道,常觀察十二因緣呀,春夏秋冬呀,他就自己在那兒,可能當時沒有佛出世的時候,他就一個人在那兒看,為什麼這個世界會這樣,為什麼一年又一年,週而復始,等等這些生老病死,剎那剎那的心性,他觀察清楚了以後,但是最後那一世,就是最後生要成就緣覺果位的時候,因為他必須有生生世世的積累。最後一世要成就緣覺果位的時候,一定是聽到佛給他講十二因緣這個教法,從無明到行,乃至最後的生老死。聽了這個以後,他得道悟道了,叫做緣覺聲聞。極樂世界的國中聲聞包括這兩個概念,不是單純的阿羅漢,大家要知道。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才能知道說就是成佛的時候,三千大千世界眾生都成了緣覺的聖果。百千劫算到極樂世界的聲聞眾算不清楚。所以說你看從這裡邊我們就要知道說淨土的聖眾其數不可思議,超凡入聖,聲聞是最初門。

所以大家想想這裡就是繼前面我們上一講還教的光明無量,壽命無量之後極樂世界成就的聖眾眷屬無量,而且為什麼從聲聞說起呢?大家不要忘了諸上善人裡面,還有什麼呢?還有一生補處,還有阿鞞跋致。那就這裡是從下下列上上,聲聞都這麼多,再往上的大聖人可想而知。那我們在這裡的話,跟咱們這做個對比,在咱們這個世界聲聞乘屬於小乘,我們老說你是小乘就意味著不究竟,但是極樂世界的聲聞他是具足菩提心的聲聞,因為我們這裡小乘就唯一的判別標準就是看他有沒有菩提心。

那麼他沒有菩提心,我們這兒把他稱為聲聞,但是極樂世界他是具足菩提心,而又叫聲聞,這就跟咱們這兒不一樣了。一個是有一些他本來是聲聞種性的話,你看我們說五種種性裡面有二乘種性,那他就只能成就這個小果,他只知道自利,不去發大心的。但是如果說在彌陀願力的攝持下,念佛求往生的聲聞,雖然在我們這個世界很難發菩提心,但到了極樂世界就有願力加持,自然就具足了菩提心。因為在極樂世界的修法裡面,沒有不具足菩提心這一套法系。

大家要明白,就跟我們這兒講說咱們世界是什麼?知苦斷集,就是以苦為師,你一定是苦的,那麼我們這兒就沒有具足樂的這個法系,大家明白,你但凡在欲界在娑婆世界,那這個苦是全體覆蓋面的,極樂世界人家的修法,菩提心也是全體覆蓋面的,不需要有,有一部論典叫做《勸發菩提心文》,不需要勸,自然就在彌陀的願力下加被就有這個菩提心了。但是極樂世界的眾生雖然具足了菩提心,可是他依然叫聲聞,這個叫法在極樂世界是行得通,他具足菩提心他又叫聲聞。為什麼這麼說呢?他從斷惑的角度,就是說這個修行者他斷的煩惱跟咱們這兒聲聞乘斷的煩惱一模一樣,齊等斷盡了。但他並非自了漢,人家還具足菩提心。

所以我們總結陳詞一下,就是說有聲聞的修證水平,沒有聲聞的障道弊病,這就是極樂世界的聲聞。這樣的聖者在極樂世界都是算不清的。所以大家想想,在《觀經》裡面就講到了,中品上生的人,記得九品嘛?中品上生的人他是對於小乘根性這一類人,小乘根性這一類人,迴向往生的凡夫,他到了佛接引的時候,佛就給他,看到你是小乘根性的,他觀到了,他就只給你講苦空無常之法。然後你就覺得很相應,很相應以後往生了,蓮華化生以後,大家又在讚歎說四諦法好,四諦法殊勝什麼的,你當下就能證阿羅漢果,這就是極樂世界的具足斷德的聲聞,斷了這個見思煩惱的聲聞,就這樣的在極樂世界不能知其數。這是第十四願,記住是聲聞廣多無量願。

我們再來看第十五願,叫壽命修短隨意願。咱們一說這命題就覺得說這極樂世界的天人也不是,這是怎麼了?就是思維短路了嗎?怎們非得要,咱們這兒都是光壽無量,光壽無量,一說五種福氣,其中就是壽命長久,他為什麼自己要短命呢?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大家看這一條願就是說除了保證往生者壽命無量這是沒問題的,但是因地他發願不但自己無量,眷屬壽命無量,直至成佛不經這個生死障礙,可是大家不要忘了,這樣的死呆板的在極樂世界,也不一定是所有往生者的意願。

有的往生者他到了極樂國土,他馬上就是要回到自己的國土或者他方國去度眾生。他不能夠在極樂世界同步的顯現這個光壽無量,那麼這個時候他就要示現。所以你看這就講到說,除其本願修短自在。他往生的時候帶著這個發願而去的這個心,就是匹配乘願再來的心非常的強烈,所以他在那可能說繞個彎,打個轉,他就要回去度眾生。這個時候就是叫做修短自在,大家要讀懂這個,他不是說在極樂世界是被迫、被動死亡的,他是主動舍報,所以人家才顯得自在,不是說隨生死而走的,而是想生就生,願死就死,長也能無量,短也能自在,這叫做除其本願修短自在。

大家知道這個有的人願力不一樣,有的他是發願覺得娑婆太苦了,他一定到往生極樂世界成就了以後再來。有的人也許他是發願要正到無生法忍了再回娑婆,有的人他可能這種秉性屬於憤青類的,他這種根性他就這樣,馬上一聽阿彌陀佛,這種宗教激情起來了,願力大了,那一發願,去了就要來。這些根性都不一樣的。他這個度生心強,所以說他見佛就立刻回到生死海中度生,這些願力就決定著往生者在極樂世界的壽命有長有短。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這種屬於主動的放棄,不是真的說我們這裡生死苦海。

所以大家也要知道,你看在極樂世界一切的教法都是非常靈活的,它沒有強迫性。在我們這兒的話,有時候為什麼說你要精進,你要不退,你不許懈怠!為什麼?這有時候帶有加持的強迫,就追著你走,否則你就不走,這就是根性的不一樣,隨順根性,人家那兒不一定要統一的,這也是自在。不一定要統一說在光壽無量的最大限能下,你可以隨意的想長就長,想短就短。就跟我們現在講的民主民主一樣,民主不是說放開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那就亂套了,民主是在國家法制集體的這個範疇內,然後我們能夠和睦公共的相處,有軌則的相處,這才叫民主,你看極樂世界人家也是如此。

所以這個壽命修短自在,像咱們淨土宗的第十一代祖師叫做省庵大師,省庵大師往生的時候弟子們就在旁邊哭,覺得他走了以後,當時教內頂樑柱呀,所以覺得他走了以後大家就怎麼辦呀,這就是覺得失去了這個大靠山了,結果省庵大師就給開示說不要祈請我住世度生了,因為這輩子因緣到了,但是他加了一句什麼,吾去即來,就是我去了馬上就回,所以這就是叫做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已經定格在那裡了。

好,我們再來看第十六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這一願就是說保障了極樂世界的國中天人,不要說有不善的事實了。聽到不善的概念,阿彌陀佛都不成佛,所以為什麼叫做極樂呢?有時候我們叫做淨極則光通,我們凡夫的心量下意識一聽到說,哎呀人家那裡有不善,那就肯定是沒有殺人放火燒殺搶劫。這屬於惡。人家那兒的不善,一方面屬於咱們這兒相對善,這屬於小善,極樂世界還有一種沒有執著的叫做大善,就是沒有相對法。

你看長的都一樣,沒有男女相對,都是一個樓閣,一個寶池,都是七寶均勻地來裝飾,來莊嚴之,而嚴飾之的,就是沒有多少,沒有此起彼伏,此好彼壞,一直他就是這樣一個中道狀態,所以這才叫究竟圓滿善。這裡講的不善名,我們要往第一義諦上會。當然這就相對到法藏比丘觀察到他方國土,特別是我們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名字又叫堪忍。就是這兒的眾生忍受這個諸苦不肯出離呀。大家說是不是這樣?你就說這個愛別離怨憎會苦。

我最近就看到這麼一個現象,這輩子有緣夫妻了,結成夫妻了。結成夫妻不和睦,不和睦呢他就來了就傾訴說今天又怎麼樣了,明天又怎麼樣了,是他這輩子的業障,希望趁早了卻這個因緣不成,有一天了卻的因緣來了,他不了了,他不想了,馬上就覺得說算了吧,又找了一個藉口,我就隨緣吧,當作還她吧,他不想了,了不了,你說我們這兒夫妻這算是典型的欲界之常法了嘛。其實你說咱們欲界跟什麼不是常法?就是了不了。我們跟這兒的財也了不了,跟這兒的色也了不了,跟這兒的名也了不了,都是結為夫妻呀。

大家要知道到了極樂世界你最後跟佛法都要了,沒有佛法這麼一說了,有佛法就有世間法,有解脫一定會有輪迴,所以大家要知道,乃至聞有不善名者這是大善。所以咱們這個世界為什麼忍受苦不肯出離?苦從哪裡來的?苦就是從不善業所感的。我們這個世界的緣起它就是一個不善的異名,你看堪忍就是因為有苦不善,所以我們的內心也罷,外境也罷,因緣果報也罷,分別對待都是不善的這個因緣體系,誰都逃不脫。所以你看從名來講,概念性我們這裡首先就是名不善,堪忍是惡世,還要加個五濁惡世,每個名字都是形容痛苦的不善的,生老病死、愛恨情仇,這種殺戮、戰爭、犯罪、恐怖,縱然有善的相對層面,它也是有不善而成的一種提倡來襯托的。

我記得那會兒常說,小時候說要五講四美,要不隨便吐痰,要講文明有禮貌等等,那就是因為有這些不善法,名詞首先都是不善的概念。你想咱們這兒一個概念裡面,必然會有褒貶不同,對不對。今天我們說一個事,這事你就一定會有好事壞事,你說這是個人,我們下意識就會說他這人咋地?怎麼樣?不咋地就是壞人,這人不錯就是好人,就是我們口一吐語言形容的時候就一定會有善惡標準,有惡不善,不善法。所以說這就是彌陀又一個保障就是沒有不善法,名不善。

第二個念不善。咱們這兒所有的念頭,大家有聽過《百法》的都知道,人的起心動念他有不善法,有六大煩惱,有隨煩惱,有不善心所。那麼就等於說我們每個心念的一動都是跟不善法相應的居多呀,你看《百法明門論》好多不善法,煩惱心所都是心在其中,內心如果這樣始終起心都不善,那麼一定感的外境都不善,外境都是不善的。

每天的見聞,你看我們幾乎都是煩惱和染法,每天的生活都是充滿了不好的這種影響和報道,甚至有時候我們說,我現在很多時候都有這樣的感受,就是不想說話。為什麼呢?因為說著說著,差不多比如說咱們今天聊天的內容是十分,三分能夠先在法上,在善法上在受用上就不錯了,從第四分開始必然就流流流越流越低,最後就徹底流到溝裡去了,不是是就是非,就沒有辦法。要不就是斗諍,要不就是說他不好,就這樣。你說這個,也不是說這人他就故意這樣的,就控制不住的,由我們各自內心的心念,共業的碰撞,他到了一塊出來就成這樣。你說你有啥辦法?沒辦法。

你看我們現在所有都是念頭所感的外在的世界也是這樣的不善法居多呀,所以相對極樂世界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就是把佛的所有性德都用在一切的心境二法上面,當體就是表的這個,表顯的這個沒有不善法的這個功德。我們這兒就是不善法,外境不善。那麼有一心感的外境,在這種相續的過程中因果就不善,善惡因果都相互成就,進入一個惡性循環,所以才會週而復始。那大家想想,既然因果不善,所有的這些不善,取決於我們什麼?取決於什麼?分別不善是根本不善。

我們有分別心,最終的活水源頭就是我們有分別心,你看我在給大家講了半天,一直在說善、不善,善、不善,就不斷在這個,那我們就不究竟。世界的不善,只有極樂世界,人家極樂之極,淨土之淨,就是沒有這個分別相,是清白絕待境界。所以大家有時候你看其他的不要說了,就從我們這兒最核心經典《心經》來講吧,你說《心經》照我們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對不對,那我們就覺得說沒有一個我,沒有煩惱了,就了了生死了,得了涅槃了,其實就離不開這個分別煩惱。

真正的苦不是說我們說的具體的生老病死,或者什麼,你只要一念著相,只要一念著相就是手把它執著一樣,你把它拿起來,大家看我拿這個引磬的時候,另一端起來了沒有,只要把這一端拿著,另一端必然就起來,這是連帶的。所以說我們的真正的苦就是什麼?像《心經》,提到《心經》這個高度的話,就是只要有著相,就是集,就會苦。什麼是道,直入不二法門就是道,就這樣子。這才叫究竟善,圓滿善。所以極樂世界這種絕待法門他是一個大善世界,沒有不善名,何況不善實呢?而且他離開這種對待區別之善惡之善,是絕待沒有分別之善。這是第十六願,我們再往下看。

國無不善願以後是什麼呢?是這個皆悉稱名願,諸佛皆悉稱名願: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諮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這第十七願為什麼放在這裡呢?就是說從第十七之前我們如果劃一個版塊的話,幾乎都是鎖定針對往生前,雖然是講到往生後的國土對吧,往生後的極樂世界會怎樣怎樣,但是他就像一個勸發激盪我們的信願一樣,他首先是告知往生前的眾生,來給他宣說的。後面的十八、十九、二十願,就是告訴我怎麼往生的,能夠往生的。那麼到二十一願開始,基本上是屬於往生以後真正的好處在哪裡。

也就是說,前面的十八願之前屬於說,針對我們說,自了方面的這個功德。二十一願以後等於利他方面的功德。那麼只有十八十九屬於針對往生的關鍵核心的這個訣竅上進行了一個表達,我們也可以把四十八願做這樣一個分類,也是可以的。那麼為什麼把十七願到說十方諸佛都在稱讚我名,就是給大家說了前面說往生到我那兒你看大家都得六神通吧,對不對,沒有三惡道吧,不墮惡道了吧,連名都聽不到了,光壽無量的嘛。那麼最後就是說怎麼樣讓你往生?前提這一願就是承前啟後的作用。承前就是你往生確實好往生,為什麼,因為馬上啟後,就要靠什麼往生,靠念名號來往生了,那麼這個名號一定要保障你能夠暢通無阻的到達你的視野和你的心力範圍內,就用第十七願把它進行一個鋪開的宣傳。當然我們說不帶貶義的說,進行一個大法界性的炒作,就讓大家都來把阿彌陀佛這個名號炒熱,炒的大家都知道,怎麼炒熱呢?就是讓十方世界的無量諸佛都來念叨,不斷地推,不斷地廣。

所以每一條願它的這個位置擺的特別特別到位的,大家看又有相續性,又有層次分明性。所以你看這一願,其實跟前面的無量光、無量壽二願都是屬於攝法身願的。我不知道這麼一講大家還記得法身?講法身的時候你要馬上顯現法身的功能作用是什麼?就是常寂光土,就是毗盧遮那這個法身佛遍一切處的這個概念。那麼無量光,無量壽是把這個光明和壽命透過色身來體現法身,這一個願力是用名號超十方來體現法身一個什麼功德呢?遍一切處的概念。用名號來體現,所以說十方無量諸佛都能夠稱揚讚歎阿彌陀佛名號,就是這個名號像法身的功德一樣可以遍一切處,所以叫攝法身願。大家看這一願其實也就是說能讓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一定會在法界能夠落實。因為你想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讓我們了知,首先我們要知道有阿彌陀佛呀,你連阿彌陀佛不知道,你怎麼知道他的四十八願,它是一個連帶功德。所以說成佛的時候,十方剎土,一切諸佛一定會稱揚阿彌陀佛的名號,來讚歎他的名號功德。

所以大家想阿彌陀佛用名號來做度人的宣傳,他從因地啟建的時候已經就做的非常出色。你看從縱向而言,就我們這,咱們不說他方國土了,就咱們這個世界,從縱向的情況而言,每一部淨土經典彌勒菩薩在不在?必然有彌勒菩薩作為上首來聽法,特別是專修淨土的經典。在這裡面彌勒菩薩還作為好幾次當機者嘛,要不是祈問,要不是而告。那麼彌勒菩薩將來他在龍華樹下成佛他又要講法,他有這個法脈傳承,他一定要依此類推,一直到賢劫千佛,每一尊佛一定會講阿彌陀佛名號的。

包括護法韋馱尊天菩薩,成賢劫最後一尊佛的時候,他一定會貫徹這個阿彌陀佛名號。他現在作為護法,也是在護持這個淨土法門。韋馱菩薩現在護持也是,他一直要保證到賢劫千佛,是由他從始至終來負責的。這是說縱度上來講每一尊佛都如此。那麼從廣度上來講的話,你看《彌陀經》裡面六方佛作為代表,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出廣長舌相,來為釋迦佛宣說阿彌陀佛持名號這一法,大家記住其它經裡沒有,只有《彌陀經》是主講執持名號六方佛讚歎,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這是從橫向上六方佛代表什麼?就代替從縱度橫向就是十方三世,雖然這裡講到十方世界也包括三世。所以為什麼把名號的宣傳納入如此大的動作?就是他怎麼掏了血本來這樣的來宣傳?為什麼?就是一個是以名號度人,能夠聽聞者,有緣者都能夠得度。再一個名號功德它是我們往生的正業,正行就是執持名號,悉諮嗟稱我名者。再一個就是說名號的已經就把阿彌陀佛的所有的修行功德攝在其中,稱一聲阿彌陀佛,意味著等同於阿彌陀佛因地苦行,同步修一遍,最重要是什麼呢?這個名號就可以代表一真法界,就是真如實相。

這裡說皆悉稱我名者就等於說諸佛所證的不是真如實相嘛,那麼他的身業、口業、意業一定全部是跟真如實相所相吻的嘛,對不對,那麼你想他在口業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代表這一句佛號就是實相就是法界。這個道理是特別難懂,但是我們都可以試一試。你想如果放在唯心所現的這個世界感知中,大家我們現在所有的視野內的東西吧,不管精神還是物質層面的對吧,是不是都是我現前一念唯心所現出來?是不是,那麼不管它有多廣,不管它有多微,就是宏觀微觀來講它其實是一樣的,華嚴經裡面講到的,微觀宏觀世界是等同的,不管多和少來講都是一樣的。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是唯有我們的心念,我們的心念所顯所變現的這個幅度有多廣,它怎麼也逃不出現前一念,如果我們的現前一念是由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六字洪名來體現,那麼這個洪名是不是等同於現前一念?是不是當下就是真如實相的體現呢?所以我們再再地講,只要你念阿彌陀佛,所有的根身器界,密隨心轉,但是這個道理講起來很好講,會起來根本夠不著,凡夫夠不著就只能信,信他怎麼就是把這個編排編排,最後濃縮到就這麼幾個字上。

最後真正的功德就落到我們現前一念的信心上,就是信心感應道交。我們得以解脫全憑這一念信心,信心生真如實相。所以這個非常巧妙,這是第十七願,我們講到這裡,也不能再多講了,因為時間關係。總而言之吧,因為第十七願,我們就知道說現在一句名號這麼的流傳之廣,就迴蕩咱們娑婆世界,那我們就要了解一下說,咱們常說疑情,學佛你總得先有一個懷疑的態度,才能夠擺平我們心理的這種天然的這種懷疑心,那有時候我們的人啊,或者我們在人生的過往中,其實是特別缺乏反思考這個能力的。你比如說我們就掐定這條願力吧,再多說幾句,就這條願力,大家對這個,我們有時候去推廣佛法,你說人是輪迴的,如果他沒聽過的,他直接能信嗎?對不對。

你說有因果報應的,也許還稍微有人信多一點,好像這個緣分大,那你再給他講說什麼極樂世界,什麼他方國土,十方三世,根本就沒有人信。但是他們永遠就不問說,為什麼要說輪迴?他不問,他不反觀一下,這佛家講輪迴,那我就問一下這個輪迴是怎麼回事呢?這跟現實世界他就不去對照,當下就不提問說為什麼。包括我們對於阿彌陀佛就這一願,我們怎麼能相信確定無疑呢?我們就問個為什麼就知道了,為什麼阿彌陀佛大家都知道呢?

因為我們這個世界已經形成事實了,不管你信和不信,你總知道阿彌陀佛,咱們這個世界的人幾乎都知道,這是一個事實,這是現在已經形成事實的一個事實,那就說明阿彌陀佛的願力真的有作用。大家想,特別是我們學佛的人他更要廣,連釋迦牟尼佛是什麼教的人都不知道的大有人在,但是用阿彌陀佛代表佛教的標誌幾乎是人人皆知。你只要問為什麼,這就是答案,因為一切存在的所謂合理的,合理的一定要背後它有一個形成的主因緣。

所以你看一切皆有因緣,為什麼會這樣,這就是願力使然已經成功兌現了,它這個整個法界都是動一發而知全局的呀!我們現在既然知道阿彌陀佛名號這一個發,就應該知道整個淨土法門全局確鑿無疑,因為這個發已經出現在我們這個世界,已經動成這樣一個真實狀態,那麼全局必然是如此的,四十八願乃至無量願阿彌陀佛的全部已經兌現了。所以說大家要知道,這就是彌陀願力的大的這種宣傳手段。所以我們現在有時候覺得宣傳怎麼樣去運作,你還不如把心發一個大的願力呢。

像咱們這個世界,我們知道你想要稱揚你的名號,出名唄,你名利雙收,名利雙收,你首先要出名,我們這兒的因果基本上,如果依照著因果的話,按照佛門的道理,你去鑄一口鐘,你去出資建一面鼓,那麼這個鐘,晨鼓暮鼓,敲到哪裡,你的名,因為這個因緣,你出資建這個緣起,它的鐘聲揚到哪裡,名號就能傳到哪裡。你去弘揚佛法,你去助印經書,你去流通法寶等等,這都是聲名遠播的因,善因果。

大家去過法源寺吧,你們知道法源寺大殿裡面有一口鐘,知道嗎?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不知道,我戲說一番吧。這每天我們都去上殿,法源寺就在我上殿的時候都站在東單朝著西,就在東單這邊有一口鐘,是明代的鐘,明代鑄的一口銅鐘,上面護法吉祥獸,特別工藝比咱們現在好的多。那古人也跟現代人差不多了,明代到現在也就幾百年,他們也好個功德,跟我們現在廟裡捐點就要寫在碑上一樣,他鑄了這口鐘以後,把所有當時出資的人,所有這個名字都給刻在上面了,就鑄出來了,這個模子裡面就刻著。

刻著的第一個名叫什麼?第一個人,因為這一口鐘我們仔細一看,全是原來宮裡的太監發動,一個太監頭牽線把這口鐘給鑄出來。這可是有物為證,大家下次可以去法源寺大殿看一下。第一個類似於大內總管宦官,第一個就叫做李敖,就跟台灣的作家李敖一模一樣,同名同姓。李敖寫過一篇書叫做《北京法源寺》,在此之前他從來沒有到過北京法源寺,你說他為什麼就不寫個紐約、東京或者北京大柵欄或者前門樓子,他就為什麼要寫個法源寺呢?前身後世如果對的話都叫李敖,而且他這輩子名氣就大,這就是前身後世的故事,不得而知了,但是確實這口鐘上面就是李敖帶頭做的,而且他就是有名,這件事毋庸置疑。但是大家為什麼要講這個呢?這就是等於說如果他鑄的鐘,那麼他這輩子把名氣揚完了以後,這個因果就了了,緣就了了。

等於說種的福田,那麼你得的人天福報它發揮完了就沒有了,所以靠因果,靠福德就會消散。唯有阿彌陀佛他這個不會,他靠願力,他就把願力呈現立次方的發揮,他怎麼呢,十方諸佛都來稱揚讚歎他的名號,他發這麼個願。那麼十方諸佛都來稱揚讚歎,十方諸佛還有弟子吧,那麼他的聽法弟子通過久修三祇六度這個行也會成佛,成佛他又要去度眾生弟子,就說只要有人稱名成佛度眾生,這個事在法界永不磨滅,他的名號就永不磨滅。

他就建了這麼一個體系,所以說我們的福德靠因果,它會發揮就會盡頭了就沒了,阿彌陀佛這個名號的宣傳功德越發揮越無盡,他就很巧妙就是這樣。所以說名號無量稱揚無量,諸佛都在發揮稱揚阿彌陀佛名號,這個已經反而成了現實了。所以大家想想,為什麼淨土法門極樂世界就不是真的呢。所以我們要知道,就這一段文字能出現在我們的緣法中,大家知道,我們的緣法裡邊能出現這麼一段文字,這要多大的福報,要不然你不知道,你好賴不知道,他就不要說十萬億國土之外,他就給你隔著一個國土你也不知道,就同在一個星球你也不知道。

美國不是老早就不知道,後來是誰發現的新大陸?這不就是發現的嘛,那在不發現之前完全不知道紐約是個什麼地方,那會兒還沒有。所以說這是第十七願,承前啟後的作用非常的廣大。後面我們就要講的幾條願力就非常的重要了,特別是馬上要講的第十八願,十念皆生我國願是四十八願的核心眼目,大家要了解。為什麼我們說他力本願,他力本願就是指這一條叫做四十八願的根本願。所有的四十八願,如果沒有這條願力,一切都沒有辦法兌現變為現實。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條願大家要聽清楚,我給大家用白話翻譯一下,你聽明白了,你就以後什麼問題都沒有了,淨土法門上面沒有問題了,你能不能往生就靠這條就解決問題,你符合就往生,你不符合就往生不了。就是如果我成佛,十方世界的一切眾生,包括咱們娑婆世界,聽到了念佛往生的這個法門,聽到有極樂世界,那麼發了真實至極誠懇的好樂之心,那麼希望能夠生到極樂世界,來做極樂世界的一個天人菩薩。那麼乃至他念了十念佛,乃至十聲佛,記住如果不生我國的話,我就不取正覺,不這樣我不成佛,阿彌陀佛已經十劫。就這麼簡單,我們這是佛的聖言量,我們在這條願文上既不可以多加,給他加門檻,也不可以少說把他給變賣了,反正不多不少就是這樣,至心信樂就是你相信了,欲生我國就是發願,乃至十念就是哪怕十念十聲都可以往生,就是這樣子的,這是佛說的就是這樣子的,佛說是這樣子的,那他就一定是這樣子的。

說難就難在什麼呢?我們就是說我們一個行者有時候真的是,你說現在我們有時候也在高唱一種說,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當然這一個我也是不認同的,為什麼不認同呢?我有時候就覺得說,我就反對他說,我說你又沒有攔在極樂世界門口天天去數,你又不是說在飛機上有空姐進一個人,啪的壓一下,你數了嗎?你怎麼知道少呢?對吧。那有時候往生不往生,說白了,如果下品或者怎麼樣他沒有瑞相他照樣往生,橫死的他照樣往生呀,這個不在此上面論的,看你的資糧有沒有跟第十八願同步脗合。

所以就為這條願,我們終生鍥而不悔,生生世世,他方國土分身散影的就要弘揚淨土法門。不能愧對阿彌陀佛發的這第十八願。所以說這條願裡邊,我們說修行往生的得度的知見,我們就要從這兒來啟建。為什麼這麼說?這條願就包括,我們淨土所說的信願行的資糧已經包括在裡面了。我們說易往而無人,難在難在哪裡?確實難,念佛的多往生的少,為什麼,就是因為至心信樂欲生我國,我們在這個上面往往把它給踏空了,這個是我們要好好的為大眾安心做保證的這樣一個工作,在學習這條願上。

就是說他把得度的條件,大家想想他把得度的條件降低到什麼程度?可以安住在每一位人類眾生本有的心識上來,就是你是個人你都能行,說白了說俗了就是這個意思,那我們還有什麼不行的呢?沒有簡擇呀。你說如果要有文化的話,那沒有文化的就不行了,如果你這輩子有證量,有點聖人味道的話,那麼你沒有修三昧定就不行了,如果你要說這輩子還要選擇法門怎麼樣的話,那麼問題是剛剛學佛和臨終的人才聽到的就往生不了,他來不及選擇法門,什麼是法門不知道。

所以他就只安立到誰都可以的信願行,這是一個我們人本具的,原始具有的能量,最誠意的一個心質,心的質量。所以大家一定要認真學習體悟這第十八願。很可能耽擱你就耽擱在這十八願,也很可能你錯認就錯認在這十八願。耽擱耽擱的什麼呢?覺得自己往生不了,把至心信樂和欲生我國給耽擱了。錯認錯認就是說一定要念到什麼程度,什麼境界了怎麼一心不亂了才能往生的時候呢,很可能以為說原來信願不亂也是一心不亂就是往生資糧。

所以這上面是非常微細的,就跟參禪一樣,差之毫釐就失之千里,比參禪更要難把握。參禪你去直參直參直參去,就這裡講到說乃至十念,就這十念你搞不清楚,其實說白了,待會我們要講念念都是十念,但是我們有時候就喜歡把十念給刨出來,端出來來刨根問底,你把土一把刨出來的時候,這個土還是真的土嗎?你要了解土,就是大地的一切土都是土呀。待會我們再說,首先我們講這個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我們就要講一下,這確實是又要講到至心信樂,什麼是至心呀?

我們可以把他總結為,大家聽明白,深度地仰仗彌陀徹底地放下自己,這就叫至心,總相上來講就是這樣子。我就相信阿彌陀佛,我就押寶就押在這兒了,反正我這輩子不信佛,不念佛,不求往生了,我也就這死樣子,還有可能輪迴墮三塗了,我就不如這樣吧。你想這個最簡單的帳,往往可能你的紅利賺的最多。你說是不是,有好多人學學到最後還是發現了這樣,還是這個買賣最好做。所以說至心信樂的至心是非常嚴格的,其實往生不了就是在這上面沒有嚴格自己。

有時候我們往往還容易麻痹自己,不會刨根問底,這個上面需要,我們至心第一個你是不是直心,你的心是不是直對著阿彌陀佛,所有這一系列教法,淨土三經裡面任何一個內容,任何一個詞表達的內涵,你的心都要跟他直的,沒有懷疑。也不能半信半疑,甚至連一點偶爾的疑都不能,馬上把它搞定,這就叫直心。就像現在我們講的動車一樣,始終就在這個行徑上,根本就收不住,我這個引擎發起來,不管不顧地就朝阿彌陀佛走。

其次就是要真心。這個包括我自己,有時候很多時候我也很慚愧,因為講經講的多了,你們可能理解不了,除非愛說的居士也能夠感同身受,就是說的時候我們都是往滿了說,明白吧,可是我們的身行力量,這不是咱們不修行,有時候緣法、福報、善根達不到,你只能積累,積累的時候你是攆不上你的,就是你的口說的,你的身行是攆不上的,怎麼辦呢?就拚命而已。只要他不出現什麼?不出現無慚無愧心,或者自欺欺人,覺得我真的就,明明沒做到,他就覺得自己做到了,當真就以為我說這個就是我所修的這個,這個是很可怕的,特別對於講經的法師來講這非常可怕。

我幾乎所有的時候那都不能夠全情的提起來,我幾乎我覺得我現在整個的世界就是說有時候真的就成了一個一生人,一生人你們知道嗎?就是幾乎不跟別人打交道,打交道也就是說,配合你們演一下,當一個配角嗎?我幾乎覺得我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配角,就配合大家說,需要我就這樣演一下,貌似還強顏歡笑,我所有的心力都在圍繞(對治)我本能的貪瞋癡。對名利,就是我最大的力量,可是有時候我都覺得說我窺不到我講的滿而行不夠的這個距離,我有時候都反思不到,很可怕。

因為反思到的時候屬於真心性,這我們有待於提高,反思不到的時候你是很可怕的。當然有時候我的弟子也反對我,說老在大庭廣眾之下好像給大家製造一些沒有信心的,可是我也無怨無悔把這個告訴大家,特別是將來有緣,聽到這段話的講經說法的同修們,真的是這樣。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什麼要真心呢?就是要調養,你有了認知了,你才能調養。我們真的信淨土嗎?大家一定要搞清楚,和修實在這個東西,我們真的信淨土嗎。

這是由內而外的調養,如果你達不到的時候,你就要告訴自己,哪怕你愛面子,不跟別人分享,你要告訴自己還不夠,有幾十分,你還得去學習,還得往高了考,要表裡如一地去深究,這樣身口意全情地調動,慢慢才能投入說我真的信。今天,我這個好像也,因為我學到第十八願,我激動得不行了,跟大家分享一下,真的是這樣。所以說那麼這個真心的修學調配,不僅僅是說我們對因果也罷都是這樣的,這個意思,就是依這個慚愧心就夠了,我覺得有慚愧心就可以進一步的往前走。

還有一些用來長養我們的真直心的,後面的比如說迴向心,回娑婆向極樂的心,念念不忘,不管我們行住坐臥、吃喝拉撒都同步帶著思念之心,這個迴向並不是說教條的說我一天到晚做的功課迴向。就是念念回這兒向那兒,這也是至心的一種迴向心。一切世出世間的法務都是願意轉為往生資糧,迴向心,這個迴向心一定要要,否則很多時候我們念佛念的其實真的就散亂、數量、僵化、完成任務。所以這個迴向心是很重要的,每天都要洗刷,就像這個珠子一樣,珠子念一下稍微包點漿,如果你放一段時間它就澀了。

再一個就是堅固心和長久心,這也是至心的最重要的兩個內容了。堅固心就是不動。就鐵信了,我就是行歸淨土了,大家記住,我們學和修一定有時候在現階段還是要分開,行上面我就歸淨土了,我就是一門心思的就是要這輩子靠這個來往生,不要說我的根器達不到,我的根器達到了,我也就不修,就要這股犟勁,犟到什麼程度呢?達摩祖師來了說有高妙禪法,我都給你磕個頭,點一柱香,但是說我不違本願,原來說了行歸淨土。釋迦牟尼佛再化現在其前說,淨土是方便善巧之法,更有真實之法告訴你,也要不違初衷,不能夠換題目了,就要堅固到這種地步。這是祖師們的言教,他說都不行。你想想本師都來了,達摩祖師都來了都不行,那其他人還在話下嗎?為什麼我們稍微覺得有一個來了給你耳朵吹一下,你馬上就覺得好就走了,你走了就走了,你最好把他給拽來,這樣可以跟著他走,你發心是這樣的可以,你說你徹底走了,就沒有這個堅固心,沒有這個堅固心對淨土的堅固心,我可以告訴大家,可能你的皈依心,因果心、輪迴心都不夠。所以大家一定要從這方面來了卻。再一個就是長久心。

長久心就是不變,不要去輕易的來來迴迴的繞,或者拐彎抹角的走了,就是這樣一直長久的堅持淨土。確實我在這兒,我聽到好多時候就是說一句阿彌陀佛念不下去了就一定要好像配點菜似的,那就為什麼念不下去呢?還是至心信樂的至心不夠。我就覺得我現在懈怠偷懶什麼的我覺得我是有的,這個不夠精進,但是你說讓我就說念不下去,真念起來的時候念不下去,是因為偷懶懈怠而念不下去,不是說不信他念不下去,或者枯燥念不下去,我就覺得不能理解,可能我也是隨信心的人吧。

所以這是我們說的至心,只有這樣至心信樂,才能引帶出來欲生我國的心理定式。所以你看我們淨土宗的初祖慧遠大師,慧遠大師當時教人念佛的時候,他要做到什麼呢,叫做思專想寂,思想的思,專門的專,思想的想,寂滅的寂,思專意思就是我的心中只有阿彌陀佛,我的這個思念這個念頭是一的,整個是專一的,思專嘛。想寂是什麼?除此之外,其他任何世出世間法都不在話下,沒有牽掛,這是我們第一代祖師給說的言教叫思專想寂。所以有時候這個修行真是越簡單越好,越簡單越好,真是越簡單越好,大家體悟這句話,越簡單越好。

越簡單了,你的深度你的高度才起來了,如果你的廣度太出去的話,那麼你一定很淺。第二個就是欲生我國,欲就是意願的意思,大家誰都知道,信願的願,可是這個願也是需要長養的,你聽著好這叫做信樂,但是你想著去這才叫欲生。有時候我們聽著好不想著去,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大家看看是不是這樣,很多時候我們是這個情態。首先一說淨土法門,突然間生起激情好樂之心了,一定要發願去了,我剛開始就是這樣的,讀本科的時候,在我們寮房裡面只要我眼睛一睜,聽到打板要上殿了,趕緊就一聲願生西方淨土中,然後我們同寮的師父都會和說九品蓮花為父母。

就有一段時間,那是我從東林寺聽大安法師講淨土資糧信願行,回來最法喜的一段時間。我那會兒就覺得我哪裡有後來還會這麼懈怠、退,然後又通過經教鞏固,那會兒覺得已經搞定了,就等死了。可是你想想,現在回想,那個怎麼樣?不靠譜,那是激情催眠下的小烏龜。為什麼呢?那時候生起好樂,就是過去的善根,只不過把火點著了,隨時都有撲滅暗淡和冷卻的危險。

所以說欲生我國,當然我們說首先我們從激情上來講,始終生起這樣的好樂發願要去了,慢慢開始就是篤定要去了,篤定欲生,要說服自己的內心,抉擇外境,鐵了心的,這時候可以說歸於平淡,平平淡淡中才是我要去,真的要去。這個時候就慢慢開始經得起掂量,就開始練了。所以我覺得我現在的效果比那會兒好,那會兒就屬於說理想主義,那現在我就覺得慢慢資糧就積累起來,穩了呀。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慢慢地就開就始練,欲生我國。一個無事中我們欲生我國。就是天下天平日子的時候當然你要長養,無事中多觀照,多用清明的心想著極樂世界,或者用佛號來攝持自己的心,用願力來體現,我們說要欲生我國,我為什麼要念佛呢?甚至我為什麼要活著呢?就是為了往生極樂世界,辦這個事,這個大事。我吃飯都是為了這個事,因為我要活著,我賺錢也是為了這個事,因為我要養家餬口正常能夠在世間相續存在下去的活著,這樣的話慢慢在無事中我就要去了,欲生我國。

可是問題不要忘了,我們不是人人都能夠時時刻刻一直無事下去,還有什麼呢?在對境練心中要欲生我國。因為順境來的時候,我們馬上就打失掉了,逆境來的時候我們馬上就退卻了。但是所有的一切境界激盪中,你可以生氣、哀傷、發飆,但是你就不能忘了說我就要往生。因為有的人我知道氣急敗壞,一下子說你再這樣我不修行了,我不往生了。真有這樣的,你們知道嗎?性子烈的人就容易這樣,因為我也有這種心理體驗。

所以說對境練心的時候,越發外面的波浪境界起伏的大,越才能有一個反作用,至於說確實太苦了,太無常了,這樣的話支撐著我說,我越發要往生,真的終究不在這兒。對境練心中我們要欲生我國。最後就是說徹底的這樣心死了的欲生我國。前段時間有一次我就有一個感覺,就感覺到假如果,以前的祖師們說到說作已死想,我就弄不得,作已死想,無非就是說讓你說隨時都有可能無常作已死想,後來就發現作這個已死想還真是妙法,為什麼呢?作已死想不是說自己直挺挺死在那兒這樣演習跟裝一樣。他是說假如果我已經死了的我活著,你們仔細體悟一下,就是假如果已經死了的我活著,這個時候的活著,這種活著真的可能就不那麼激情澎湃,冷卻的很,清涼的很,做已死想,大家可以演演,你就今天演習一天,你就跟你的親戚朋友,你最執著的事,最放不下的人在的時候這麼演習一下,就是你已經死了,你這塊肉就跟電動由你在遙控著跟他演一樣,已死了。如果我們的欲生我國修到這種地步,雖然沒有去,已經去了,就是身沒有去,心已經死在那兒了,去不去都一樣了,我已經死在那兒了。

但是雖然已經去了,暫時還沒有去,依然在這兒就是像嚼蠟一樣的活,就這樣的。如果能照這地步的欲生我國,決定在現前境界中就有證量,大家要知道這永遠是同步的,就一定會有證量,就有轉凡成聖的時機,就說不準就出來了。所以說這就叫欲生我國。那麼對於乃至十念,這個法就是說歷代以來也是發揮的也多,爭的也多,甚至有的說乃至十念是什麼呢?是別時意的都有,這就很麻煩,別時意大家知道嗎,這是佛教史上的公案官司了。當時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一直就這樣佛法流傳下來,乃至隋唐時期要成立宗派了,淨土宗這個乃至十念往生被很多大家,當代的大家甚至是權威性的都判為別時意趣,就是說騙著你念一下佛,真正往生這檔子事是沒有的。只不過哄著你多念多念多念,就像哄騙小孩一樣,讓你積累一點福德,因為你這輩子的福德不夠,那麼積累點福德來生的時候,再學這個微妙的佛法,怎麼樣再進一步依照著教法次第去修證,這就叫別時意。就是你這個功德在未來際不知道多少世以後才可能顯現,當下這輩子和來生是得不到的。

就這個話題出來,差不多一百年的時間阻了無量淨土行人的信心,很多人當時都不修淨土,在歷史上。所以就來源就是由上古判十念往生者就是別時意,就是不能夠正確的理解。所以只有我們二祖善導大師發揮的最稱性痛快,他說直接就是說乃至十念,就是乃至十聲。大家想我們一聲不就是一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是不是一念?其實就是一念。後來他說乃至三念、五念,三聲、五聲都是往生。

當然他老人家一輩子把至心信樂和欲生我國,就是這個修的已經由內至外的有口皆碑了,善導大師,所以人家說這個話,確實他說,他是說:上盡一形至十念,就是上盡一形上至一輩子盡形壽乃至十念,三念五念佛來迎;直為彌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他是這麼判。一生念,那麼這是上等的,下等的最差最差的這一生臨命終的時候能提起來十念一念,只要臨終一念,在這個事上,在這個信願上就能夠往生,這就是淨土法門。

後來曇鸞大師也在這個時候,他就是說這十念往生一定要配置至心信樂和欲生我國。他甚至舉了一個例子,就是說有人到曠野裡面了,後面有盜賊追著他,仇家追著他要殺他,這時候他到了河邊了,這時候他就想說我是脫了衣服跳進去渡河,還是穿著衣服跳進去渡河,那麼脫了衣服怕來不及,穿著衣服不方便,反正想來想去,他只想著渡河,一切的思和想都為了渡河,這個曇鸞大師說,這個時候只有渡河念,無有他念,說這就叫欲生我國乃至十念,就是指著在這樣的情境下,只有往生念而念。

這樣的話乃至十念。當然也有後來一個叫做慈雲懺主的,慈雲懺主也是位歷史上的大德,我跟大家分享這個十念法,不是念十口氣的十念法,慈雲懺主認為十念法就是十口氣念法,當然這是他做了一個方便的發揮,為了當時上朝這些大臣們,這些宰官們設了這麼一個往生法,這也叫朝暮十念,他當時判了,就說可以從這裡面發揮這麼一個。其實大家想,說白了,這不就是說臨終十念。

只要你在十念相應了,十個念頭,只要你有這十個念頭,那我們也不要管那麼多了,咱們就自己的日子自己過,我們現在走到這地步了,咱們在座的都知道,咱們想想我們現在在現實裡面我們距臨終時,我們至少說就十念而講的話,我們還有大把的時間,雖然我們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可是就臨終十念這種情況下,我們現在剩餘的時間還多吧?我們現在就把這乃至十念,先給它做一個了斷。我們就以這一念,念念來修這十念,對不對?就把他念起來。乃至十念對於我們來講現在就是每時都念,剎那剎那都在念阿彌陀佛,念念都是念,每時念,時時念。

後來有的人也有僥倖心,就是向祖師提問,既然臨終十念能往生了,我這輩子先把所有的事都幹了,好事、壞事、惡事都幹了,然後臨終的時候,我等著那十念我往生,有這樣的。蕅益大師就反駁他,若無平時的七日不亂功夫,何能感來臨終十念超生?是不是這樣?這互為因果,那所以我們現在正好念念。我們觀想不斷的相續,十念又十念,既然我們念念都是念,我們就念十念又十念,十念又十念,每念十念都等於說我肯定能往生,又保障了一層。

你都把這十念又十念,而且你把這每十念都觀想成當下就是臨終一念,這就可以全體的就跟去領兵掛帥一樣,你把全體的武器都用起來。所以這樣的話,你能觀想每一念都是臨終一念,念念都攝這個十念,那這不就有了保障。後面講到十念這個往生法,我在參考大安法師的四十八願講這個時候,他就講到最有名的佛教史上,有一個叫張善和的,大家知道吧,那是有名的一個屠夫,殺牛殺的臨終的時候,牛追著中陰身現前了,地獄相現前了,好多牛來索命,還我命來,還我命來,結果他痛苦得不行,那會害怕,在這個時候善根顯發,就來了一個比丘,叫他念念念阿彌陀佛,說你現在要不然你就墮地獄了,你只有念阿彌陀佛能夠消業贖罪,他一聽以後即刻就至心信樂欲生我國,至誠心念不到十聲,這個牛來索命的境界就沒有了,他繼續念,繼續念,再念念得他就告訴說佛來了,就往生了。

這當然我覺得這真的也是大菩薩來示現,歷史上就這麼一尊叫張善和,這是成功的十念往生。當然了這十念必生這一條願,他的利益巨大,那想必是什麼呢,反作用來講麻煩也有,不在這十念所攝的,他也就是連這樣的你都做不到的話,那麼這個人的根性就太陋劣太陋劣了,你看後面講到的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樣的人往生不了。

為什麼這裡把這個教法給設出來?你想如果他是五逆的話,這個根機就太差,估計他這輩子絕對沒有足夠的善根能夠生起來至心信樂和欲生我國的心,也不會有行為,乃至十念的念,那麼誹謗正法就更不用說了,五逆我們都知道殺父殺母,你都把爹媽都殺了,這是有違世間人倫的,世間的人倫你都有違,那麼佛倫你肯定入不進去,人都成不了,你怎麼成佛呢?其次還有三個是殺阿羅漢、出佛身血和破和合僧。

當然這三者就是等於說壞眾生的福田,把眾生在世間修善業的福業的機會給砍掉了,沒有了嘛。殺羅漢、害佛,那就等於說應供的對境是最殊勝的淨田,你把他弄死了,沒了嘛。還有僧團他給挑撥離間,那就等於說壞眾生的福田,這也是五逆。其實在觀經裡面的話,甚至講五逆重罪的人,臨終以後生大悔心,還可以念念十念,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都能往生。那麼只有這個誹謗正法這就沒有辦法了,這確實就沒有辦法。大家知道誹謗正法有兩種,一種是誹謗佛法,二一種誹謗淨土法。

現在我們有時候誹謗佛法,這也無可奈何了,還有一種是說學佛的人誹謗淨土法,反對學淨土,說你們就專修。那就其他法都不要弘了,沒有說不要弘啊,但是說淨土更好。那這都是佛說的呀,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呀。所以我們現在誹謗一代教法的人,那就沒有辦法了,沒門,沒這個善根,只能夠等待善根成熟才顯現他的佛性。

另外這個獨誹謗淨土法這個更麻煩,剛才的別時意趣這其實就是謗淨土。那麼還有一些外道,說淨土法門是精神麻痹,他會問你,誰見過了,你去過嗎?他就反問哪有淨土?去西天不就死了嗎?人死了才叫上西天,我送你上西天,甚至說絕不可能呀,你怎麼能可能往生,就在娑婆世界成佛,釋迦牟尼佛也在娑婆世界成佛的呀,生生世世,他特別會說,你生生世世念佛往生,你怎麼還沒往生呢?你說這怎麼辦呢?

所以蓮池大師就講過這個,誹謗淨土正法這個罪過是特別特別大,大到什麼程度?他說有的人每天出萬言,說一萬句話來誹謗一萬尊佛,造惡到這種地步了,還有就這樣活一千年,滿滿的一千歲,這個人所造的罪業當然是無量無邊的。但是他說,如果有人出一惡言否認西方淨土的存在和往生的可能性,阻撓他人念佛,他說這個人的罪業超過前人所造的百千萬倍,乃至不可算計倍。

大家想,這是蓮池大師說的,為什麼呢?這也不是祖師謅著說呀,他算過賬,為什麼,你看每天出一萬聲,誹謗一萬尊佛一千歲,這樣的一個量,可是大家不要忘了,十方微塵佛,都在出廣長舌讚歎淨土法,你要跟這麼多的微塵佛你要跟他對著幹,抬杠,你來反對說,一個人在那兒去誹謗,那麼你就等於說,換算過來很容易理解,誹謗十方無量諸佛,這是其一。第二陷害無量無邊眾生,他往生不了呀,永遠沉落到生死苦海,不得成佛,你想想這個罪有多深重。所以這個佛門福大業也大。

我們總是說好處給大家要弘揚淨土法門,你看勸人修淨土,就是成就一個凡夫成佛,成就一個凡夫直接作佛。那反過來就一樣,你謗淨土就是阻人成佛,阻撓一個凡夫直接成佛,你等同於殺佛滅佛,你說是不是這樣?這一換算就知道了。所以說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那麼今天這個話外音講得多了,好在我們還能把第十八願給貫通圓滿,希望我們認真學習這一願,就這麼多字,標點符號大家都認得,不能多不能少,這就是佛說的,無上甚深微妙橫超生死之法。請大家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