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修般若波羅蜜

在修波羅蜜之前,我們要知道為什麼要修般若波羅蜜。

《攝波羅蜜多論》云:俱胝廋他無導盲,路且無知豈入城,五度無慧如無眼,無導非能證菩提。

首先佛菩薩講出一個譬喻說,俱胝,俱胝就是億,廋他就是兆。就是我們在生命當中做了很多的功課,我們也修佈施、持戒、忍辱等種種的善法,這樣的行門,但是如果你沒有用般若空假中的智慧來引導自己,你就像是一個盲人。盲人沒有眼睛,他往東走、往西走,怎麼辦呢?就跟著感覺走,跟著情緒走。你怎麼走就怎麼走,完全沒有一個引導者。

那麼這個人,「路且不知豈入城」。他完全憑著自己的感覺,他現在要佈施,他就佈施了;他要持戒,就持戒了,完全是跟著自己的情緒在變化。這個人為什麼不能講是修菩薩道呢?因為他進不了涅槃之城。他要走哪一個道路都不知道了,怎麼可能進得了城呢?

一個人要有道才有滅,修道入滅。沒有一個佛菩薩說是不看教理,結果他成佛了,不可能!你連上路都沒有,怎麼到達目的地呢?所以,你不研究佛法的道理,你就像是一個盲人一樣,整天在原地打轉,積集善業。

這個地方的合法就是:「五度無慧如無眼,無導非能證菩提」。這個五度,如果沒有智慧的引導,就像一個人沒有眼睛一樣,你不可能成就菩提,頂多就成就人天有漏的善業。

我們六度即將講完,諸位!我們可以慢慢覺得,佛菩薩的六度都有智慧的影子在裡面。佛陀要你修佈施,他會告訴你:觀察為什麼要佈施,你要先修意樂。六度很重要的就是每一度都有菩提心跟空正見。兩大馬車:一個智慧,一個願力,這兩個在引導你。有引導性的六度叫作波羅蜜,沒有引導性的,你就完全跟著感覺走,你現在的心情想佈施就去佈施,想持戒就持戒,這個叫善業,就差在這裡。

我們佛教是這樣子講,說「諸法因緣生」,有因緣才有結果,所以你的過程就很重要。同樣一句佛號你用什麼心態來念,就影響到這個佛號所達到的力量。你只是遇到痛苦再求助於佛號,你沒有一個完整的目標,沒有一種往生成佛的規劃,你完全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想到什麼就念什麼,這個佛號對你來說就是一個糖果。

如果這個佛號是透過你智慧的觀察,厭離娑婆,欣求極樂,有一個強大的願望加持在這個佛號上,這個佛號對你來說就是無量光無量壽,所以過程很重要!這就是《楞嚴經》所說的,如果你拿沙去煮,最後的結果只有一個,叫作熱沙,你不可能把沙變成飯,不可能!因為你因地是沙。

你念十萬聲佛號,你的心理素質不對,不對就是不對,你不可能把十萬聲佛號轉成一個真實的佛號,不可能。沙,你用一整山的沙,它還是沙,你不能改變它的本質,它不可能達到超越生死的那種度的力量,它沒有波羅蜜的力量。

你一天只念一千聲佛號,但是你每一句佛號都有強大的願力,跟智慧的調伏跟引導,你這個佛號叫作飯,米就可以煮成飯。所以,你那個因地的心很重要,因地心影響到你果地覺,過程影響到你的結果,這就是為什麼你要修智慧。

所以這個六度,整個五乘的法門我們即將講完,你要慢慢體會。其實人天乘跟菩薩乘是很接近的;二乘的法門相對的比較不一樣,因為二乘人他是完全出離的,他惡法也不要、善法也不要,他什麼都不要了,斷滅的。因為他對痛苦感受太強,他完全都不要。

那麼人天乘他積極地投入慈善事業,菩薩也投入慈善事業,你就要體會為什麼這兩個人同樣去做義工,最後結果呢,這個善業只是把他載到天上去,而另外一個人這個善業可以把他帶到極樂世界去,這你要體會的。同樣一個法門的操作,因為你們兩個心態準備不一樣,你們兩個人的車不一樣,你的心理素質不夠,你心中的車是人天乘的車,這個善法把你帶到天上,它上不去了,它沒有能量,它的動力只能帶你到這個地方就沒了。

你能夠把菩薩的空假中三觀學會,你的能量是直通。到臨終——是人臨命終時,你的一切諸根敗壞的時候,你那個佛號能夠超越生死,直接通到彌陀的本願。所以,「五度無慧如無眼,無導不能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