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遮境有,「識」揀心空。離有無邊,正處中道。
在《成唯識論》裡面解釋唯識:「唯遮境有,識揀心空。離有無邊,正處中道。」這四句話等於把整個唯識的理論做一個簡單的介紹了。《唯識學》為什麼要安立這兩個字,一個唯、一個識!
唯:先看第一個字,「唯遮境有」。唯就是唯獨,一切法唯獨就是我們這一心所變現。強調唯獨這個意思,就是要遮止心外的境界是實有,遮止我們凡夫認為這個心外的境界實有。比如我們凡夫,過去的業力來到這個世間,面對我們這一期的果報,我們從小到大所接觸的人事、成敗得失,會認為這個境界是實有的,是有真實性;那麼有實有以後,你就產生貪嗔的煩惱;貪嗔的煩惱就招感不可樂果報。
這個地方講唯獨,它是要遮止我們凡夫人這種顛倒的知見。一切的境界沒有真實性,如夢如幻。所以講唯遮境有,遮止心外的境界是實有。
識:「識揀心空」。前面的唯字,等於是破除我們凡夫的執著;這個識,是強調因果絲毫不爽,恐怕我們偏空。講這個識,就是揀別我們內心的活動、我們內心的作用,它不是斷滅的。只要是個有情眾生,從無始劫,乃至於盡未來際,我們的內心剎那剎那的生滅、剎那剎那的造業。這個心空,就是內心不是空亡的,不是斷滅的,所以把這個識給強調出來。
合起來叫唯識:第一個是破執著,第二個是破除偏空。
下面兩句話事實上是個總結,把前面的觀點作一個總結,「離有無邊,正處中道。」這樣子講的話,《唯識學》的教理就很好了,離開了凡夫的著有——認為境界是實有;也離開了無——心念的空亡斷滅。離開了有、無兩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