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要象蓮花一樣潔白芬芳,不受污染的狀態,這就是修行啊.

2.謙虛是我們永久的學佛的姿態.

3.負重,忍辱,奉獻,表面上是吃虧委屈,實際上是消除了你無量劫的生死重罪,積累下無邊的福德資糧.

4.希望我們每天的心都是《金剛經》中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以智慧做我們人生的高度,以戒惡修善做我們人生的行為,以我們對眾生產生的悲心成為我們的世界觀。

5.我們現在能喝一口水一口飯是多大的福報啊 ,沒有福報一滴水也沾不到的.做人趁著有福報趕緊修習佛法,了解一些生命的知識,佛法就是生命的說明書,就是一個人怎麼樣向高處走的說明書,不學佛不知道.

6.一個生命要發正確的願 ,辦不到不要緊.有的人說:師父,我業障重;我是凡夫,我五戒守不好.你要是守好了那就不用再守了,正是因為守不好,業障重,所以才要你守.要跪在佛菩薩面前發願,用願力來駕馭,用願來控制。

7.學佛多在心上用功夫 ,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句參不透,何以立功課?了生脫死又不靠這個身體,靠我們的智慧,靠我們的佛性,你悟到佛性,以佛性為身,那就不生不滅了;你以這個臭骨頭為身 ,那生生死死輪迴不盡,這個很重要的,不能搞錯.

8.有句話,你可以選擇如何修行,但你沒有辦法選擇不修行,因為沒有一個人會長住的,你說我不修,我永遠做人.你不修也在修啊,不升即墮.

9.佛法的修行對我們人類的生命來說是很重要的,人如果沒有佛法的熏陶,去正思維的話,我們人這種生命也會善惡不分,去禍害這個世界,害自己害他人.

10.發菩提心就是菩薩,所有十方三世一切佛都是從發菩提心轉凡成聖的,邁出的第一步就是發菩提心。

11.學佛也是要用心,真情真意,在佛面前千萬不能虛偽,要至誠的皈依,以後才慢慢的會知道什麼是無明。

12.琴棋書畫只不過陶冶情操,陶冶情操做什麼?莊嚴人生,上可以供佛,下可以修身養性 ,修身養性幹嘛?一個高級的,一個高享受的生命,我們儒家講修身齊家,奉獻於天下,是這樣子的。

13.這個世界你找哪一點是樂 ?一轉眼就成空,所以叫變異之苦,連快樂的本性也是苦的。

14.業果是不虛的,業果的根源是我們的念頭,心念這是生命的道理,生命最主要的原理。

15.這個生命只要能為眾生做一點點利益的事情 ,死也無所謂的。因為生生世世以來,生了多少死了多少啊,都是為了自己,沒有為過眾生。.

16.如果沒有智慧,看不清這個世界的真相的 ;看這些眾生他們也都是自以為是,蜜蜂在採蜜,小貓抓耗子,都是為了自己,沒有智慧啊。

17.佛法在世間是個緣起法,佛法本身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但是要在人世間讓他昌盛,必須要有人世間昌盛的因緣。

18.我相信這個社會上有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就是一股正義的力量,這股力量就能消災免難。

19.有智慧的人,凡事求心;沒有智慧的人,凡事求相。

20.心靈的覺醒 :佛法可以是無相 ,但是這個無相並不是說沒有,連一塊石頭也可以表現出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如法,生命當中有佛法滋潤的話,人的心態、人的相貌、人的命運都會截然不同。

21.覺悟的生命 :一個學佛的人就會知道,生命是平等的,有佛教思想的人,就會尊重生命。

22.修行的秘訣:戒惡修善,自淨其意,是一切十方諸佛之所教,是我們眾生轉凡成聖的根本。.

23.無明加業力,是自己編織的一張網,每個人為自己編織一張輪迴的網。

24."佛"是我們生命最圓滿的狀態,也是我們眾生最徹底的救估者。

25.人生要有正確的生命觀、世界觀,把自己變得有能力,安定自己,幫助他人。

26.學佛要認真的學,然後才會知道什麼是無苦之樂,這時候生命才覺得是真正的快樂.

27.我們對這個無常如果生起感受的話 ,修行的心自然就落在道上.

28.我們念阿彌陀佛要具足欣厭之心,要知娑婆之苦,仰求極樂之樂。.

29.一個人的成就不是偶然的 ,也不是你個人的能力強,要對這個世界要有感恩心。

30.外在的河流、小溪,就是我們身體裡面的血液循環、淋巴系統。不把大自然和我們人類的命運合在一起去看的話,我們很難升環保的心 。.

31.末法時代懂理的多,實修的少,不去實踐佛法,那個道理就產生不出來,不能夠抵禦我們的業力。

32.一年的辛苦今天結束,一年的忙碌變成幸福,一年的奔波今天止步,一年的期盼化作滿足 。佛前焚起真香,祝願您福壽綿長,吉星高照沐恩光,吉祥如意保安康,願佛光猶如滿月輝,月宮天子賜吉祥,佛前跳躍的酥油燈 ,普照宇宙的每一個角落,照亮你美好的前程!

33.新年的鐘聲已悠然地響起,我現在默默地站在莊嚴的佛像前,虔誠地禱告,但願溫馨明亮的燭光和爐香能飄過間隔我們的一切物質和空間,飄到我們對眾生產生的悲心成為我們的世界觀.

34.不要去分別 ,以這樣子的苦行為我們的精神的支柱,目標,我們內心要建立一個清淨的精神世界。

35.千經萬論都是為了我們到彼岸,都是讓我們知道這個「無量光、無量壽」,這個法是要思維、學習的。

36.學佛是要用心去學的,用心、認真,而且還要花費很久的時間,修行不是一朝一暮的事情。

37.一想到父母就落淚 ,對父母孝順的不得了,然後以這樣感恩的心來孝順天下一切眾生,都把他們當作父母一樣,這種的心態才叫作菩提心,這是初級階段的菩提心,剛剛入門的叫俗諦的菩提心。

38.這個無明是諸佛的體啊 !他本來是不二的,汝等執著,妄求無明。

39.眾生的心的本質和佛的心的本質沒有兩樣 ,除了這個性空之外,還有緣起,從緣起上我們就差得很多、很多,對這點一定要去了解。

40."萬法皆空"這是智慧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我們的意志力。

41.心中的不善法懺悔消除,不善的果就會滅。心裡面的善法生起,善的因果就會生,這一切都是建立在非常神聖的緣起法上,非常神聖的性空之中。

42.為眾生犧牲自我的這樣的行為就叫菩提心。

43.所謂的發菩提心,就是增加我們覺悟的力量。

44.我們要戒惡修善,靠什麼呢?是靠我們的佛性來戒惡修善。

45.信佛、學法、敬僧是我們改變命運最好的方法。

46.諸佛菩薩恆念眾生,以眾生為道場。

47人生百年很快的,我們是百年之過客 ,選擇一個正確的生命方式非常重要。

48.佛法這麼尊貴,佛陀這麼慈悲,我們自己都有心卻不會用這個心。我們的心產生好念頭,也產生壞念頭,心能造一切,如來是心造的 ,地獄也是心造的。

49.「嗡班匝薩埵吽」大家在念。現在是廣弘的時期 ,這個時代為金剛薩埵度眾生的時代,也是業障深重的時代,所以要懺悔業障才得度。

50.印光大師稱自己為「常慚愧僧」,常常對自己都有一種慚愧心,要有慚愧懺悔之心 ,這樣的人還有一點正知正覺。有正知正覺的人頭頂上才可能有阿彌陀佛在,慚愧之心都沒有了,阿彌陀佛哪裡在?那是魔王在。

51.末法時代多懺悔、謙下才能得度。

52.追求外在的 ,那就迷失了人生,路會越走越窄,會走入生命的死胡同。

53.空性不是問的,慢慢地與師父相應了,師父首先要準確無誤的知道什麼是空性,然徒弟跟師父心相應了,師父通過不同的方法 ,怎樣懺除業障啊、怎樣積累資糧啊?要如法,按佛所講的這些共同乘的法修起來,修得跟師父心相應了,師父再講就會明白了。

54.末法時代鬥爭堅固,為什麼鬥爭?貢高我慢才斗嘛。你認為你對,我認為我對,就爭執不下,就鬥爭。唯一能夠對治的就是謙下、謙卑,給自己留空間給對方留空間。

55.我們對宇宙的真理了解多少,既然只了解了一點點,大部分都不知道,還自以為是那就很可悲嘛。會念「嗡班匝薩埵吽」的肯定不會貢高我慢的。

56.是佛法都是可以修的,與佛法不相應的都不可以的。你把生命精力都用在貪瞋癡上多不好 啊。能淨化身口意的五戒 ,十善能夠修起來就是依教奉行,都是趨入淨土的方法,都是向淨土靠近的。

57.一個人一生當中很純樸,然後發心很純,自然而然而萌發出來這種善的身口意,他會無形中形成一股很大的力量。當人越是體力下降的時候,這股力量就現前了。

58.佛、法、僧 是不能獨立的。佛的含意是什麼?法來給予這個佛的含義;法是什麼?僧來引導給予我們法的含義;那僧到底是什麼?僧要符合佛與法的內涵,這三位一體。唯有這三者才能定出一個座標點,最穩固的一個支架。

59.雖然我們是凡夫,學著佛菩薩做,這一滴一沙一塵的善,也要迴向到普賢菩薩行願的大海當中來,把它變得無窮無盡。

60.佛菩薩天天在,我們想什麼佛菩薩都知道,所以啊不要想不好的,要想就想好的,戒惡修善皈依三寶。修行上不能夠心血來潮,要沉澱再沉澱,塵埃落定,才能夠有一點智慧。

61.如果發了菩提心,那就是人中之寶了,特別尊貴的。吃盡人世間的千辛萬苦出離心會更強,知道佛真的偉大,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真理。

62.大家在一起,要愛每一個眾生就像愛自己的媽媽一樣。世間的修行人確確實實是寶,是眾生的寶。這個地球上我們人類文明裡面,正是有了這些道光身影才使我們有文明可言啊 。

63.修行才能降服貪瞋癡,其他都是放縱貪瞋癡,放縱自己的貪瞋癡引誘別人的貪瞋癡。只有修行才能戒除,然後幫助他人也從貪瞋癡的苦海里出來!

64.一個人有了佛教的修養之後,這個人的素質就會改變,一個人改變了,這個社會的結構都改變 。

65.懺悔業障,淨化身口意,這個是很重要的。和諧社會是要共建的,人的幸福美滿也是需要締造的,這不是一句空話,確實是需要修的,要修!不修是不可能的。

66.廣大心發起來了,再加上這麼好的一個方法,金剛薩埵代表著,現在生命科學裡面研究到DNA了嘛,就代表著DNA裡面的原動力《金剛薩埵》這個原理,比轉基因更深奧,所以可以修改一個人的命運 。金剛薩埵的方法是從佛菩薩的威德力的角度來改變。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就找出了這個方法,怎麼樣是文明的生命,生命的進化是什麼?是強者幫助弱者,這是生命的進化。弱肉強食那是生命的退步,是生命「退化論」啊,不是進化論 。

67.這個人世間很多很多東西是需要用智慧去審查的,然後建立一個理智的行為,不能人云亦云。

68.改變命運的人不要跟世間人去看齊,完全不是一條路上的人。

69.如果貪著這個人間,不單單建設不了淨土,反而會染污掉。如果我們追求一個精神的提升,反而人間也一起得到淨化。

70.決定幸福的指數是來自內心的感受,內心的道德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