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供養佛菩薩,不能有慳吝之心

問:供佛時為什麼要選擇最好的供具和供品呢?為什麼供養佛菩薩,不能有慳吝之心呢?

答:若以香花燈燭供養佛菩薩,可以得到福報。在《佛說施燈功德經》等經典中,特別讚歎供燈的功德,不但能開智慧,還能增長很多福德。供燈有很大的福報,供養香花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在供佛的時候要盡量竭盡所能地供養。

《廣論》中說,若有能力供養佛陀好的東西,但是由於慳吝,就只供養簡單的東西,差的香、或是很差的供具,然後自欺欺人的觀想,這些很差的供具都是黃金七寶所成,請佛來受用;比如把幾塊錢的下等香,觀想成旃檀香。

有能力供養,但是用這種自欺欺人的方法來欺騙佛陀;這就好像是一個瞎眼的人,想欺騙一個明眼的人一樣可笑。所以我們應當盡量用好的用具供養。當然也不必很勉強,但應在財力所及的範圍內,供養最好的。

各位想,世間的人買一件衣服花一千兩千,眉頭都不皺一下,買供佛的東西花一百兩百,就很心疼,這樣的佛教徒怎麼會有福報呢?

我們今生的福報或許就是過去生供養三寶而來的,今生想得到福報,卻不供養三寶,這是不應該的。佛陀是我們的導師,對自己的導師都舍不得供養,再說什麼佈施給一切眾生,那也是無稽之談。所以自家佛堂香花燈燭等供具,要竭盡所能用最好的,這樣可以感召到多財的果報。

縱然我們不是為了多財報,但是供佛所獲得的福德資糧,可以作為我們修道的資糧,這也是很重要的。

問:什麼叫「植佛福田」「至佛無盡」「由智勝故」呢?我們對佛的恭敬心,怎樣才能恆常不斷地相續呢?

答:植佛福田,是說佛像個大福田,我們在大福田當中栽培種植,可以得到很大的福報。那麼面對佛的福田該怎麼種植呢?就是專心堅著,也就是專心不散亂。「堅著」 是指不斷不斷地在這當中去種福田,不退卻。「專」就是不分散,目標很專。隨以一善,禮誦香花等,至佛無盡。由智勝故。

隨以一善:或是禮拜、或是誦念佛陀名號、或是香花供養等等,「 至佛無盡 ",修這些善法的功德,到我們成佛為止,都無窮無盡,因為這些功德的種子,種在我們阿賴耶識中,會生生世世隨著我們。就算是福報現前,在享受完人天福報之後,果報的勢力仍然沒有結束,這個種子還會繼續引導、牽引我們趨向涅槃。

這和世間培福所栽培的福報不一樣,世間人培福的人,佈施財物、幫助他人,栽培的福報享受完,也就沒有了;但是在佛的福田中,曾經栽培過乃至一舉手、一投足、一合掌、一讚歎等福報,不僅未來能感召殊勝的人天果報,而且這金剛種子,會一直引導我們趨向解脫,乃到到成佛為止。

所以任何在釋迦牟尼佛時代,種下善根的佛弟子,未來都會如此,這叫「至佛無盡」,到成佛的時侯,功德都無窮無盡。

「由智勝故",由於這是修行人透過智慧的觀察,知道供佛、恭敬禮拜佛陀等等,會得到廣大的福德資糧,乃至能幫助我們得到解脫,所以我們對三寶的恭敬心,不是一時的感性,而是透過智慧的抉擇,這就稱之為智勝。

若只是一時看到佛像很莊嚴,所以心生恭敬;或是念佛念得一時很感動,覺得佛陀太偉大、太慈悲了;或幫別人時,一時深感無常,「早晚會輪到我」,……接觸多了,往往也都麻木了。要生起虔誠恭敬的心,不能只靠一時的加持、一時的感覺,因為感覺是生滅法,它是不持久的,會退失的。那麼我們對佛的恭敬心怎麼會恆常不斷呢?

除了每天不斷地用功,與佛陀感應之外,再來就是要常常思維觀察佛陀的功德。也就是必須透過用功,與智慧抉擇之後,在心中生起真實的覺受,那才是不退的。

弘一法師《南山律在家備覽》 良因法師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