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惜福知足文章(第3頁)

有了愛慾,就不能見道

佛言:人懷愛慾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無有睹其影者。人以愛慾交...

一棵搖錢樹

一棵搖錢樹,這是過去封建時代落伍的社會裡,父母想把女兒賣到煙花場中賺錢,或是有...

偷人之物,折已之福

凡有主物,不可偷取,偷小喪品,偷大招禍, 偷人之物,折已之福,欲得便宜,反吃大...

清點你的財物

《清點你的財物》作者叫黃雲。如果早上醒來,你發現自己還能自由呼吸,你就比在這一...

福、惜福、如何惜福

什麼叫做福,福是禍的相反。什麼叫做禍呢?禍是災殃、是禍患。按說,人生世間,沒有...

愛物惜生,物盡其用

陶侃是晉代名臣,雖處高位,卻簡朴、惜時。他身任官職,難免會有人送禮,當別人來送...

當思來處不易

釋尊在世時,有一名弟子對於信施供養的衣服,才穿了兩三天,就任其污穢破損;吃飯的...

安貧樂道,惟慧是業

現在我們的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就讓你學知識技能,把人生最好的光景用在非常枝葉的問題上。很多父母為他的子女花很多...

微笑的人生最美

一位家境貧困的小女孩,雖沒有華麗的衣服襯托,卻以最莊嚴、最美麗的表情微笑,活出...

從節約一滴水一張紙開始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吧,是真人真事。在報紙上看到,有一個叫《布朗的手帕》的故事。布...

培養孩子惜福的思想

作為一名兒科中醫師,每天接診眾多患兒,其中發病根源十之八九都是積食。 現在由於...

一盤青菜的味道

如果你被問到:你有多長時間沒有吃到美味的食物了?你一定會回答:我每天都吃得很好...

節儉讓孩子健康成長

這是一個真實的發人深省的故事:北京市一對年輕的父母帶著剛上小學的女兒去逛街。在...

學會對自己說「夠」

漢文帝登基伊始,為考察大臣,明辨賢愚,說:賜你們到國庫裡去搬絹,能搬多少就賞多...

正法毀於修行者自身的腐化與墮落

一次,佛在鹿野苑講堂講經,迦葉尊者,一身灰衣,破爛不堪,蓬頭垢面,佛陀勸之道:...

世間有兩個字始終無人知道

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說,想出家當和尚,其實很早就有人有這個想法了。淼鎮上有戶人...

無益的苦行與少欲知足

印度早期的沙門多以乞食為生並崇尚苦行。他們認為慾望是令人不得解脫的根源,惟有以...

換取一時的榮華富貴,你認為值得嗎

歌壇常青樹蔡琴在查出自己患有腫瘤後,列出家中所有的東西,一一寫明該送的人。她說...

皈依後在行為上要注意哪些

問: 皈依之後在行為上要注意哪些?《地藏經》上說: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請問這句話如何理解? 大安...

修福從珍惜一粒米開始

一粒米在現代人眼中,談不上有什麼價值,但要知道需多少因緣才能成就這一粒米呢?農...

白居易的知足常樂思想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的詩人,虔誠的佛教信徒。...

切莫貪圖享樂而浪費光陰

生命短促,切莫貪圖一時享樂而浪費光陰。修行因緣難起,護法護教更應及時,唯有精進...

惜福從惜食惜衣做起

禮拜天,父親看著那抱怨早餐不好吃的兒子,心想:今天帶孩子到哪兒去玩呢?結果,他...

中了二隻箭

法國有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家境清寒,長大後嫁給一個公務員,對她的家庭而言,這已經...

真正智者,惜已有之福,佈施一切

一勸貧者施。 經濟不寬裕,捉襟見肘,往往貧者難施。但是越貧越要施,因財富從施捨...

簡單生活讓貪慾減少,更容易得到解脫

以前寫過《學佛的方法》這篇文章,主要是講學佛要皈依佛、法、僧三寶;勤修戒、定、...

小人心行 現生折福折壽

儒家對這個就是四勿:非禮勿視、非禮勿聞、非禮勿動、非禮勿言來保存自己的諸惡莫作...

凡是經過你的手的,都是你的福報

有次,師父叫我打印,師父看了A4打印紙,說,這個紙張太厚了,太浪費了。師父對這...

捨多就少---做人的智慧

捨多就少---等到真能悟出了,代表著智慧已達巔峰,但等到真能悟出也該是衰老時。...

什麼是念佛的最好時節

朋友講了他親屬的一件事,他的親屬在單位突發腦溢血,單位和醫院堅持必須家屬到場才...

佛教徒的低碳生活

現在好像很風行低碳,人們在介紹低碳的時候會說你要少開車,在可以步行的時候盡量不...

其實幸福不在遠方

其實幸福不在遠方,也不在夢裡,就在我身邊,在我每一天的努力裡,每一分鐘的愛裡,每一秒鐘的期待裡。能認識你,...

消費與惜福

消費這個詞裡的消有滅的意思,費有福的意思。人們每時每刻都要消費,消費金錢、資源、時間、人生、青春、愛等等,...

虛雲老和尚的節儉惜福

當時,已是一百一十七歲高齡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築場所和開荒的地方巡看,並親自指導,還要接待來自各方的人士...

少欲知足,就少造了很多惡業

為什麼佛告訴人,包括自己修行,要少欲知足?少欲知足,他就減少很多造惡業的心理;他貪求無厭,就沒有辦法減少。...

怎樣做一個正信的佛教徒

作為居士來說,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此外還有八戒,是在家居士體驗出家生活的戒律。關於五戒、八戒的內容,聖嚴法...

幸福常駐心間

有這樣一個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說的是從前,一個富人和一個窮人談論什麼是幸福。 窮人說:幸福就是現在。富人...

不可四盡(法演四戒)

宋朝有一位禪師,名克勤,就是佛果圜悟禪師。他當年在舒州太平寺任住持的時候,其師五祖法演曾謂之曰:住持此院,...

不流汗的運動

朋友約我到大飯店的俱樂部去做健身的運動。 健身房裡是一架龐大的機器,結構十分複雜,朋友為我解說那機器各有不...

少欲無為,身心就會自在

我們常常說四大不調即是病,「四大」是地、水、火、風。身體若稍受風寒,或熱度太高即不調和,這是由物質、身體而...

追求心靈的富足

生命最大的滿足就是心靈的富足,人的任何追求都應該以追求心靈的富足為最終目標。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去追求物質財...

把幸福當成一種習慣

清晨,在列車臥鋪的洗手間,我們幾個男士正在洗漱。此時大家多半睡眼惺忪,神情漠然,彼此也不交談。 就在此刻,...

在生活中惜福造福

現代科技發達,為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卻因追求享受而漸入奢華,也導致全球天災頻仍。人類面對大自然的反撲,...

兩百歲老人的故事

人生是苦是美,要看站在什麼角度去看、用什麼心情去感受而定。若是站在感恩的角度、抱著知足惜福的心境,那麼每天...

知足不是沒有追求

01、知足不是沒有追求,而是追求之後要知足,而是在追求的同時要知足。 02、知足是建立在追求的上頭。追求得...

福從儉中來

昨天,一信徒攜其好友來訪。見我的用意,除了看望問候之外,就是邀請本人參加其好友尊父的70大壽。 據介紹,大...

保持知足常樂的態度

談到人生,應該從兩方面來講,一個是人的生活,一個是人的生命。人有了正智、淨智,生活一定非常的踏實與豐富,生...

惜福種福,才能福澤綿長

現實世界的人,對於美好的事物,往往都有獨享的心態,譬如財富是我的,我不拿出來與人分享,幸福是我的,我也不拿...

畫好自己的底線

有一位武術大師隱居於山林中。聽到他的名聲,人們都千里迢迢來尋找他,想跟他學些武術方面的竅門。 他們到達深山...

低碳生活小貼士

1.使用傳統的真空瓶膽的保溫瓶,不用電熱飲水機;用節能燈替換白熾燈;看電視時降低照明亮度; 2.用完電腦、...

富裕國家的節儉美德

節約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成由勤儉敗由奢,這句古訓被世代傳承著。作為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國,中國的崛起走的必然是一...

愛,就是惜

數十年來,走訪世界各地,常聽人歌頌「愛」的偉大,並且舉出許多西哲的諺語來詮釋「愛」為何物,例如:莎士比亞說...

如何讓生命中每一刻都變得有意義

寫在前面的話: 昨天一個佛友對我說她的困惑,因為收入有限,當佈施或者供養的時候,覺得自己很不好意思,囊中羞...

用清淨心創造潔淨土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這麼說:人生有二種形態永遠形影相隨,一項是貧窮,一項是垃圾。 慾念無窮是心貧 貧窮跟隨著垃...

你們是最快樂的人

至於宇宙,則是每一個宗教都會談到的。釋迦牟尼佛在經典裡面說的,這個宇宙的觀念有多大呢?有無量無邊、不可說不...

濟群法師:如何才能對治慾望

如何才能對治慾望?佛陀告訴我們: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

每個人都應要有惜福的心

一個人活在世上,不管家境的貧富,也不管地位的高低,都應該要有一顆惜福的心。要知道福不能享盡,福如果享盡了,...

證嚴法師:珍惜食物,挽救未來

全球各地頻傳糧荒,然而富裕地區的人們似乎毫無所覺,眼前所見,無論超商、市場或米店,都是物資豐富,所以感受不...

福報要省著點用(南懷瑾老師的故事)

福報,是佛家用語。福報是果,因在於修。福報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修得來的。 南懷瑾大師在十一歲上遭遇了一件奇...

印光大師《普勸愛惜物命同用清明素皂以減殺業說》

甚矣近世天災人禍之頻數,而人民死亡之多且慘也。豈天道之不仁哉,實吾人歷劫以及現生之惡業所感召耳。斷無有無因...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抱怨

抱怨已然成了一些人聊天的主要內容,惡劣的天氣、越來越糟糕的交通狀況、商場裡擁擠的人群、銀行裡的長隊、工作太...

弘一大師的惜福

弘一大師是近代著名的律藏大師,俗名李叔同。他的惜福思想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

純金的羅漢

從前有一位農夫,原本過著安貧樂道的生活,天天拿著鋤頭巡田看水,逍遙自在。 有一天,他挖地時,突然鏗一聲,挖...

濟群法師:對擁有的一切心懷感恩

人類總是不停地追逐,卻不懂得對已經擁有的一切心懷感恩。我們能擁有明亮的眼睛就是財富,因為對於那些盲人來說,...

福不可以享到盡頭

現在的物質文明很發達,很多人都沉迷在物質的享受裡,生活越來越奢侈浪費,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 諸位必須明白我...

隨遇而安,時時快樂

有位心理學家說,年薪兩百萬的人與年薪一百萬的人的最大差異在於揮霍兩字;有錢的人更容易變成錢奴,或者揮霍家,...

宣化上人:修道要惜福求慧

我們佛教徒在沒有成佛之前,應當惜福求慧。惜福能增長福報,求慧能增長智慧。你們看世上的人,有種種不同的環境,...

不浪費一個蘋果

有一個韓國家庭有三個兒子,有一回親戚送給他們兩筐蘋果,一筐是剛剛成熟的,還可以儲存一段時間;一筐是已經完全...

懂得知足

女兒最近的一次數學成績是九十七,她自己也鬱悶著那丟失的三分:真蠢啊,這麼簡單,太不應該了。 我也隨聲附和:...

妙蓮老和尚:人最折福之處是什麼

就是嫉妒障礙!看人家做好事總是眼紅、心裡不是滋味,不但不隨喜讚歎還潑冷水。有此小心眼,一切善功德皆不能成就...

惜福與培福

人們生活是依靠財產,對於已有的財產,就謹慎保守,好好運用,不要亂花,不要貪得無厭,如果沒有財產,就應當憑自...

芒鞋布衣

有一次,世尊從舍衛城到吠舍離,在路上他看到一些弟子背著大包小包的衣物旅行,不禁想到:這些愚人,把精力全放在...

知足

維斯努神對一個信徒無休止的祈求感到厭煩了,有一天便顯現告訴他:我決定應許你三個願望,但是就此結束,以後不要...

牢獄很大

有一位吸毒的囚犯,被關在牢獄裡面,他的牢房卻只有一兩坪大,空間非常的狹小,住在裡面很是拘束,不自在又不能活...

惜福

我的外祖母活到八十歲,她過世的時候我還年幼,有許多事已經淡忘了,但我清楚地記得她的兩件事:一是她過世時十分...

知足第一富

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佛遺教經》 一、多欲為苦 眾生在三界六道裡輪迴,生死死生,受...

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

知止

李叔同(弘一大師)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我們一般說知足,我覺得知止比知足境界更高一層。知足是人家給多少,你...

你只有一個胃

每年的6月24日,股神巴菲特都要吃上一頓天價午餐。此頓午餐的報價為數百萬美元!這一脹爆眼球的盛事,理所當然...

貪婪是最真實的貧窮

有一個人想擁有一塊自己的土地,上帝就對他說,清早,你從這裡往外跑,跑一段就插個旗杆,只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

聖嚴法師:少欲知足真快樂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有很多快樂的感受。例如功成名就時,別人對我們的稱讚;或是當生活安定,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

宣化上人:孝順父母、愛惜身命、忠於國家

各位有為的青年,我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做一個偉大的人、出類拔萃的人、不同凡響的人,要自己勤學苦幹向這世界來進...

守空鍋的老夫婦

佛經中有一則小故事 ,有對老夫妻沒有子女、親戚,住在一個山城小鎮外,沒有什麼鄰居,只有兩老相依為命,雖然生...

證嚴法師:心不爭,自圓滿

修行學佛前應先學做人,能把自己的心照顧好,再去照顧別人的心,如此自利利他,自然就能走上圓滿的道路。我常說:...

波斯匿王減肥記

有一天,波斯匿王來到只樹給孤獨園,他頂禮佛陀後便坐於一旁, 由於身材過於肥胖,短短的路程就滿身大汗且氣喘如...

戒貪得自在

佛陀時代,有位婆羅門國王名叫多味寫,平日信奉九十六種外道。一天,國王忽萌善心,欲行大佈施,於是依照婆羅門教...

珍惜福報,得無盡因緣

雪峰禪師和同伴三人出外傳道。一天黃昏裡,他們走在河邊,眼看著天色慢慢暗下來,三人商討著,今晚要到哪裡投宿呢...

活著的水

儀山禪師有一天洗澡,水太熱了,就呼喚一位年輕的弟子提一桶冷水沖涼。 奉命提水來的弟子,將洗澡水中和了,順手...

睡眠之害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的只園精舍,教導比丘應當精勤修行,轉化所有障蔽自心光明的煩惱;世間諸法盡皆無常,若能淨心...

聖嚴法師《知足是幸福的起點》

幸福是每個人都希望得到的,但在追求的過程中,有多少人漏失了唾手可得的幸福?又有多少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很多人...

聖嚴法師《請客不小氣也不浪費》

中國人很怕被別人批評為小氣,總希望讓別人覺得自己很慷慨,例如請客的時候,明明準備五道菜就可以吃飽了,卻一定...

聖嚴法師《新年的新衣》

以前對於我家來說,過年並不是可喜的事,登門要債的人,往往有好幾個,而且連接來上好幾天,一直要到年三十的夜晚...

聖嚴法師《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現代社會由於物質文明過度蓬勃、結構變化太快,造成人類價值觀念混淆,以致於不清楚什麼是真正的需要,什麼是貪求...

難忍能忍的須賴

佛陀住世時,舍衛城中住著一位赤貧如洗的佛弟子,名叫須賴。他雖然貧窮潦倒,卻十分深信佛陀所開示的教理,因此絲...

聖嚴法師《化自私的慾望為奉獻的願望》

佛教的觀念認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惱之外,還有一種苦叫做求不得苦,也就是欲求無法滿足時所產生...

慧律法師《知足則幸福常存》

每一個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覺得唯有『內心安適,俯仰無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為心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