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斷除煩惱文章
我們在修行當中有時候經常很沉悶,有時候很煩惱、苦惱。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心中很多...
過去有三兄弟,都說自己高大健壯,某次三人一起守夜,兩位哥哥先睡,弟弟便獨自坐著...
我們有了障礙、煩惱怎麼辦?應該要用佛法來戰勝它。這個佛法是什麼?就是改變我執和...
我們想要超越三界的塵勞,一定要知道方法,不是盲修瞎練。將施妙藥,先候病源,吃藥...
過去,有位智光長者請佛為大眾宣說出家與在家之勝劣,佛以譬喻為說出家之殊勝。 佛...
問: 法師,您講煩惱即是菩提,是諸佛菩薩才能夠到的水準。我們現在的水平,煩惱是...
人處在這個世間,你是不是非得要追求那麼順利?遭受一點苦難,做事困難重重,不要去...
我們的功課是什麼?我們的功課是放下。做了就放下。不要執著。---你能夠這樣修,...
我們看佛陀說法的功德,這個法,它透過佛陀的音聲傳到我們心中,有什麼樣的功德。 ...
根本煩惱,是最頑固的不良情緒。這類情緒有六種:貪、嗔、癡、慢、疑、邪見。 為什...
大慧,已得自覺聖趣之菩薩,由於已了達於一切法性本無所有,離一切相,離言說相,覺...
我們前面講到佛者覺也,那麼到底覺悟是覺悟什麼事情呢?是從兩方面和三方面來說。先...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些是非麻煩,在處理這些事情時,我們往往採用火上澆油的方式,結果...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貪慾瞋恚。愚癡忿恨。慳嫉憍慢。惡見睡眠。放逸疑等。皆悉熾...
隨煩惱二十:言放逸者,於染淨品,不能防修,縱蕩為性。障不放逸,增惡損善所依為業...
要想成佛,就像商人到海采寶一樣,你得請一個入海采寶的導師,要想趣向涅槃,你也得...
問: 師父在《楞嚴經》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識,是一個往內歸就是不生滅,往外就是...
《楞嚴經》的法門,就是一個轉,轉因緣之法而回到不生不滅的本性。這個轉字是很重要...
隨煩惱二十:言誑者,為護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為性。能障不誑,邪命為業。謂矯誑者...
世尊!我及會中有學聲聞,亦復如是,從無始際與諸無明,俱滅俱生,雖得如是多聞善根...
隨煩惱二十:言昏沉者,令心於境,無堪任為性。能障輕安、毘缽舍那為業。 昏沉是一...
同樣是空觀、假觀,這二個法門是完全一樣,內涵是一樣;但是為什麼凡夫修空觀、假觀...
問: 本人已六十多歲,念佛多年,但家人不接受,本人想離家到寺院念佛求往生,家人...
我們這些帶業往生的凡夫,雖然具足煩惱的繫縛、通身都是業力,但是如果能夠深信、切...
隨煩惱二十:害者,於諸有情,心無悲愍,損惱為性。能障不害,逼惱為業。言逼惱之義...
問: 請問愛鑽牛角尖是屬於業力的一種? 淨界法師答: 鑽牛角尖是煩惱的一種,不...
我們淨土宗的修行人,窮盡一生地努力修學,主要的目標就是要達到臨終的正念。所以古...
隨煩惱二十:憍者,於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為性。能障不憍,染依為業。言染依義者...
天台宗把菩薩道的修行分成二個次第:第一個叫做緣修(緣就是因緣),第二個是見道位...
隨煩惱二十:諂者。 謂罔他故,矯設異儀,諂曲為性。能障不諂,教誨為業。謂諂曲者...
一念熏修無漏善故,或得出纏,或蒙授記,如何自欺,尚留觀聽? 佛陀就勸勉阿難尊者...
烏芻瑟摩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我常先憶久遠劫前,性多貪慾。 這...
修行就是在修我們這忍耐性,修這種種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 舒適順意的境界有...
修行須在不知不覺中進步,一天過一天,無掛無礙、無憂無惱,這樣才行。如果還執著我...
問: 大師您好,我自己很容易為一些小事而感到煩惱,也很容易被別人一些細微的言行...
接著看正明事懺的下一段。 則業有輕重,定不定別。或有轉報,或有輕受。並如《佛名...
佛陀提出了四種譬喻來解答富樓那尊者心中的疑惑。兩種譬喻是說明達妄本空,另外兩種...
經云:不為時自恣,能制漏得盡,自恣魔得便,如師子搏鹿。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
《心經》裡有一句心無罣礙,意思是內心沒有任何的牽掛和負擔,這個境界很不容易達到...
煩惱濁,天台宗稱之為思惑,即思想上的迷惑,以貪瞋癡慢疑五鈍使為體。五即五種煩惱...
煩惱濁,稱為五鈍使,就是它比知見上要遲鈍一點,但也是驅使我們到六道輪迴的要素。...
我們要想對治煩惱,以我個人的體會,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過去忘掉,千萬莫回憶過去。我...
唐朝時候,有個宰相叫魚朝恩。有一次,國王接見一個老和尚,是國師,國王封的國師。...
如果為眾生難度而煩惱,把煩惱歸結在眾生身上,那煩惱就是外在的,我又何故煩惱?當...
《淨土》2019年第1期 文/明光 人到中年,身體上的各種小毛病開始不期而至。...
在學佛的過程中,絕對不可以單顧自己不顧家庭,那是不可以的。 當我們了解到佛法以...
昨天有位同學對我訴苦說,在做事當中很煩惱,想出去一段時間。我對她說:你為什麼會...
《經》: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疏》:乘彌陀願力攝持...
今天呢我們在道場白華庵,跟大家分享一點點最近的一些問題吧。那麼很多時候微信上呀...
所謂意三者:嫉、恚、癡:十善業中身業我們說是:不殺、不盜、不婬;口業就是:不兩...
六種根本煩惱 這煩惱有多少種呢?可就多啦,略略地我就說個名詞吧,大家不用細講就...
印光大師在《文鈔》中說:有些人他愈用功,佛念得愈多、拜佛愈多,他的煩惱反而更重...
【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貪瞋癡等皆猛利故,造作殺生,或不與取,或欲邪行,或虛誑...
入門便悉彌勒笑,出寺難求俗慮拋; 俗慮惱人無止境,不如時與世尊交。 ---清....問: 阿彌陀佛!請問師父,為什麼有的人總是有病,總有一些煩惱,總是想不開? 寬見法師答: 為什麼總是有病,...
我們看第三段的煩惱濁。煩惱濁是由想陰引生的。想的意思就是於境取相,施設名言。我...
問: 被煩惱束縛的凡夫,惡業深重,煩惱也未斷一絲一毫,怎麼能往生到出離三界的西...
我們講業障通常包括了三大類,哪三大類?就是煩惱障、業障、報障。我們經常在做佛事...
我們剛開始建立佛號時,是在沒有煩惱時建立佛號,你不能夠說我一開始就去歷練,不可...問: 弟子覺得自己福報與相貌都很差,與人交往時常感到卑怯,不能做到隨喜功德且常生妒忌,請問法師如何克服這種...
從前,有一個小和尚急衝沖地跑去找老和尚,告訴老和尚,有很多人在背後說您的壞話!...
這五濁惡世實際上是讓我們要觀察我們所處的生存環境和我們內心的這種真實的相狀,由...
宿障就是煩惱障、業障、報障這三障,障礙著我們讓我們非常的痛苦。所以當我們念佛,...問: 我是個臉皮薄的人,社交圈子很小,不敢當眾講話,害怕出丑,內心非常苦悶,要如何才能擺脫這種煩惱? 弘恩...

修學首楞嚴王三昧,它是一個如夢如幻的修學。怎麼說呢?它是雖斷而無能斷所斷,雖修...

有慾望就能快樂,這個觀念是錯誤的

盎覆不吉蟲喻

內心有障礙有煩惱該怎麼辦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

所有煩惱過患皆由此而生

這些問題,念佛到位了都能解決

【推薦】佛法告訴我們,要這樣去對待逆境與業力

沒有煩惱才是真正有福報的人

聽聞佛法能調伏煩惱

降伏頑固的不良情緒

人之所以煩惱,只因常好為人師

佛者覺也,是覺悟到什麼呢

為何要在是非煩惱面前去爭辯

煩惱熾盛時專心念地藏菩薩聖號

放逸者,於染淨品不能防修

我求的太多,地藏菩薩不會煩嗎

你一天到晚看別人,就容易起煩惱

站在本來沒有煩惱的角度來調伏煩惱

誑者,為護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為性

阿難尊者示現修行的苦惱

昏沉者,無堪任為性,能障輕安

凡夫為何要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不要輕易地離開家庭,讓家裡生煩惱

一得往生,煩惱惡業就徹底消滅

害者逼惱他故,正障於慈悲

愛鑽牛角尖是屬於業力嗎

【推薦】除了念佛外,調伏煩惱也是非常重要

憍者於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為性

煩惱這麼重應該怎麼修

這樣的人心特別狡詐和陰險,而且城府很深

一念熏修雖然短暫,但卻是真實的力量

經常生起淫慾的煩惱,會有什麼過失

把別人的不好拿來煩惱,那是自己的愚癡

一切都是幻化不實,若執著即生煩惱

六個方法對治煩惱

因煩惱而造罪時,不要這三時都有心

斷煩惱的一個重要的關鍵

應時時精進,切勿懈怠放逸

任你有多大能耐,也留不住這三樣東西

「六大根本煩惱」是眾生輪迴之根本

對治煩惱的好方法——信願念佛

千萬莫回憶過去

當你不高興的時候,查一查原因

煩惱沒那麼可怕,關鍵在於你怎麼去對待

煩惱與道用,全在一念之間

學佛不是不顧家庭,而是讓人看破

會修行的人走到哪裡都能修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極樂國土

六個步驟降伏自心煩惱

別讓這三種煩惱障礙你

倓虛法師開示煩惱的由來

為什麼有些人越用功煩惱越重

地藏菩薩能讓你一切煩惱皆得消滅

俗慮惱人無止境,不如時與世尊交
煩惱不斷,無非就是沒有智慧

煩惱太重,是你想太多了

【推薦】煩惱深重的凡夫往生後為何能得不退轉

六大根本煩惱牽引著我們輪迴

平常起煩惱忘了佛號,臨終也自然會忘了
福報與相貌都很差,如何克服卑怯的煩惱

我沒有時間去管別人的閑事

五濁惡世的成佛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