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十八卷十九卷二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二十五卷二十六卷二十七卷二十八卷二十九卷三十卷三十一卷三十二卷三十三卷三十四卷三十五卷三十六卷三十七卷三十八卷三十九卷四十卷四十一卷四十二卷四十三卷四十四卷四十五卷四十六卷四十七卷四十八卷四十九卷五十卷五十一卷五十二卷五十三卷五十四卷五十五卷五十六卷五十七卷五十八卷五十九卷六十卷六十一卷六十二卷六十三卷六十四卷六十五卷六十六卷六十七卷六十八卷六十九卷七十卷七十一卷七十二卷七十三卷七十四卷七十五卷七十六卷七十七卷七十八卷七十九卷八十卷八十一
佛弟子文庫 > 佛經(大藏經) > 佛經註音版本 > 正文
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玄堂,正覺之實稱,眾經之淵鏡,萬流之宗極。其為體也,妙存有...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菴羅樹園,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菩薩三萬...佛說出家功德經...占察善惡業報經...佛說貧窮老公經...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整理並註音。句讀及註音僅供參考。特此說明。...順權方便經卷上(一名轉女菩薩) 西晉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沙門法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王舍城靈鷲山中,與大比丘眾...八大人覺經...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尊宿聲聞眾望所識大阿羅漢,...金色王經 東魏天竺優婆塞瞿曇般若流支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住捨婆提城祇陀樹林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佛說頂生王故事經 西晉三藏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捨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尊者阿難在閑獨處,便作是念:...大乘寶雲經卷第一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婆伽槃住伽耶國伽耶頂山,與大僧眾七...佛說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五教止觀一乘十玄門合行敘 夫五教止觀也者。華嚴初祖帝心尊者所造。且一乘十玄門也者。第二祖至相大師所譔也。偕釋於...佛說進學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游捨衛只樹之園須達精舍,大賢眾千二百五十人。佛告諸比丘:「有四雅行...【瞋恚業道有三種】 p1323 瑜伽六十卷九頁云:若為財利稱譽安樂,於他有情,起損害心;非於彼所生怨憎想,謂彼長夜是...(一)時間單位。乃指極短之時間單位,或作瞬間,或指某一事甫成就之片刻。如仁王般若經卷上(大八·八二六上):「九...增上緣,增上的意思是幫忙。他已經在做一件事,且做得很好,如果我們再給他一點小的幫助,那麼他會做得更好、更完美...有道禪師的禪堂裡,除了出家眾的禪者以外,也接受在家信徒進來參禪。他希望在家眾裡,也能出幾位像蘇東坡、王陽明這...
我們修行的人,見、行兩個是不能分割的。見,就是我們的知見,由聞、思、修,要從聽聞正法來的。這個見解,最高的見...談到人生,應該從兩方面來講,一個是人的生活,一個是人的生命。人有了正智、淨智,生活一定非常的踏實與豐富,生命...
明教興所由,約時被機,勸歸淨土者。若教赴時機,易修易悟;若機教時乖,難修難入。是故《正法念經》云:行者一心求...
一者四大增損病相:若地大增者,則腫結沉重,身體枯瘠,如是等百一患生。若水大增者,則痰陰脹滿,食飲不消,腹痛下...
六和是佛教的管理學 據經典記載:兩千多年前,佛陀身旁的常隨眾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龐大的僧團,要如何統理...
簡單地說,智慧有加行智、根本智、後得智三種。前面的五度就像一個人的雙腳,福德資糧它是讓一個人趨向目標;智慧是...某日,佛陀帶領阿難尊者及眾比丘入王舍城托缽乞食,在小巷中看到二個小孩正蹲在地上玩沙,其中一位名德勝,另一位名...過去有個男子娶了兩位太太:大太太膝下無子,小太太則生了一位容貌端正、模樣可愛的男嬰。由於丈夫非常喜歡這個小兒...
小時侯,我於沿海鄉鎮長大,伙食中,雖少肉,卻多魚。從少年到青年,從俗人到僧人,從吃魚肉到食青菜豆腐。時輪轉速...黃豆享有豆中之王植物肉的美稱,每天吃點黃豆、豆製品或喝杯豆漿是眾多營養學家的建議。中醫認為,黃豆富含多種營養...
【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六
0:00 / 0:00
《華嚴經》慧平法師01
《華嚴經》慧平法師02
《華嚴經》慧平法師03
《華嚴經》慧平法師04
《華嚴經》慧平法師05
《華嚴經》慧平法師06
《華嚴經》慧平法師07
《華嚴經》慧平法師08
《華嚴經》慧平法師09
《華嚴經》慧平法師10
《華嚴經》慧平法師11
《華嚴經》慧平法師12
《華嚴經》慧平法師13
《華嚴經》慧平法師14
《華嚴經》慧平法師15
《華嚴經》慧平法師16
《華嚴經》慧平法師17
《華嚴經》慧平法師18
《華嚴經》慧平法師19
《華嚴經》慧平法師20
《華嚴經》慧平法師21
《華嚴經》慧平法師22
《華嚴經》慧平法師23
《華嚴經》慧平法師24
《華嚴經》慧平法師25
《華嚴經》慧平法師26
《華嚴經》慧平法師27
《華嚴經》慧平法師28
《華嚴經》慧平法師29
《華嚴經》慧平法師30
《華嚴經》慧平法師31
《華嚴經》慧平法師32
《華嚴經》慧平法師33
《華嚴經》慧平法師34
《華嚴經》慧平法師35
《華嚴經》慧平法師36
《華嚴經》慧平法師37
《華嚴經》慧平法師38
《華嚴經》慧平法師39
《華嚴經》慧平法師40
《華嚴經》慧平法師41
《華嚴經》慧平法師42
《華嚴經》慧平法師43
《華嚴經》慧平法師44
《華嚴經》慧平法師45
《華嚴經》慧平法師46
《華嚴經》慧平法師47
《華嚴經》慧平法師48
《華嚴經》慧平法師49
《華嚴經》慧平法師50
《華嚴經》慧平法師51
《華嚴經》慧平法師52
《華嚴經》慧平法師53
《華嚴經》慧平法師54
《華嚴經》慧平法師55
《華嚴經》慧平法師56
《華嚴經》慧平法師57
《華嚴經》慧平法師58
《華嚴經》慧平法師59
《華嚴經》慧平法師60
《華嚴經》慧平法師61
《華嚴經》慧平法師62
《華嚴經》慧平法師63
《華嚴經》慧平法師64
《華嚴經》慧平法師65
《華嚴經》慧平法師66
《華嚴經》慧平法師67
《華嚴經》慧平法師68
《華嚴經》慧平法師69
《華嚴經》慧平法師70
《華嚴經》慧平法師71
《華嚴經》慧平法師72
《華嚴經》慧平法師73
《華嚴經》慧平法師74
《華嚴經》慧平法師75
《華嚴經》慧平法師76
《華嚴經》慧平法師77
《華嚴經》慧平法師78
《華嚴經》慧平法師79
《華嚴經》慧平法師80
《華嚴經》慧平法師81
華嚴普賢行願懺1
華嚴普賢行願懺2
華嚴普賢行願懺1
華嚴普賢行願懺2
天寧寺-華嚴經_起梵腔
天寧寺-華嚴經_寶鼎讚疏文
天寧寺-華嚴經_舉讚
華嚴發願文
華嚴經淨行品(旃檀居士)
華嚴經第0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8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81卷(印能法師)
上篇:【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81卷) | 下篇:【註音版】南本大般涅槃經 |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造化權輿之首,天道未分;龜龍系象之初,人文始著。雖萬八千...
大般涅槃經
【註音版】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維摩詰所說經
【註音版】佛說出家功德經
【註音版】占察善惡業報經
【註音版】佛說貧窮老公經
【註音版】朝時課誦
順權方便經
【註音版】八大人覺經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金色王經
永嘉證道歌
佛說頂生王故事經
大乘寶雲經
【註音版】佛說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
華嚴五教止觀
佛說進學經
【佛教詞典】瞋恚業道有三種
【佛教詞典】一念
聖嚴法師《增上緣》
禪不是自了漢

這種見解在佛法裡是最危險的
保持知足常樂的態度

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四大不調在身體上的表現

把「六和敬」精神落實到企業管理

一念的差遲,變成失明的乞丐
常拳公主
冤冤相報何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