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十八卷十九卷二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二十五卷二十六卷二十七卷二十八卷二十九卷三十卷三十一卷三十二卷三十三卷三十四卷三十五卷三十六卷三十七卷三十八卷三十九卷四十卷四十一卷四十二卷四十三卷四十四卷四十五卷四十六卷四十七卷四十八卷四十九卷五十卷五十一卷五十二卷五十三卷五十四卷五十五卷五十六卷五十七卷五十八卷五十九卷六十卷六十一卷六十二卷六十三卷六十四卷六十五卷六十六卷六十七卷六十八卷六十九卷七十卷七十一卷七十二卷七十三卷七十四卷七十五卷七十六卷七十七卷七十八卷七十九卷八十卷八十一
佛弟子文庫 > 佛經(大藏經) > 佛經註音版本 > 正文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 一、十種三業 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得不...般舟三昧經...楞嚴經卷第一 楞嚴經卷第二 楞嚴經卷第三 楞嚴經卷第四 楞嚴經卷第五 楞嚴經卷第六 楞嚴經卷第七 楞嚴經卷第八 楞嚴...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八大人覺經...佛說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一卷 大唐於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竭提國菩提樹下,成正等覺。其菩...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捨婆提城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佛說護國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在俱盧城,出遊化利漸漸至於...相續解脫如來所作隨順處了義經 如《相續解脫經》說: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說如來法身,如來法身有何相?...大乘捨黎娑擔摩經...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習學略法 元帝師苾芻拔合思巴集 敬禮一切智。 教示增上戒學律藏有三種。 第一未得令得儀範 第...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思惟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精舍,與大比丘眾...憨山老人夢遊集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一 憨山大師夢遊全集序 憨山大師夢遊全集。嘉興藏函。止刻法語五卷。丙申歲。龔孝...所欲致患經 西晉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游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 爾時,諸比...佛說金耀童子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師賜紫沙門臣天息災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四種輪王】 p0428 瑜伽四卷十四頁云:若彼輪王王四洲者,一切小王望風順化,各自白言:某城邑聚落,天之所有。唯願...一切色法只有地水火風四大,四大之外,無第五大,第五大者,有名無實的意思。...
跟著慳貪嫉妒而來的,是自讚毀他。在這裡的同學每天誦戒,都知道《菩薩戒本》第一條,最嚴重的就是自讚毀他,自己讚...
原文: 念佛須善發心者,心為修持之主。心若與四宏誓願合,則念一句佛,行一善事,功德無量無邊。況身口意三業,恆以...佛陀的僧團中,有一群剛出家的年輕比丘,他們原本是僑薩羅國中貴族或大商人的孩子,平時生活富裕又可以隨心所欲;後...
在諸佛派侍者問訊世尊的時候,佛的表現是什麼?含笑。問的時候沒有答覆,就含笑;含笑當中放了這麼多光明,光明就是...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
以前我什麼書都喜歡看,醫學、天文、地理、兵學等等,這些是中國的一套學問,出家後,偶而興之所至,也翻一翻。中國...
【有罪不懺,有過不除,內濁外清,始勤終怠。雖有好心,多為名利之所夾雜;雖有善法,復為罪業之所染污。如是發心,...問: 請問師父,那種安住跟平常生活怎麼協調?我們安住力量跟福報有沒有關係? 淨界法師答: 欸,不是。該工作還工作...佛陀時常教育我們要活在當下,而不是沉溺於往昔回憶,同時,也不要幻想著以後如何,因為人命脆弱,無常迅速,若不從現...問: 如何發三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 大安法師答: 這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先決前提,圓發三心即得往生。首先是至...
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更差一程路。這些話同你們講,實在沒有什麼講頭;在你們還以為不十分要聽;因為各人的心行上差...
初做功夫,於行住坐臥四威儀內,遇境生疑、逢緣理會處,稍知分曉,則不必疑,此是先德入門最要緊處。若久做功夫者,...
【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
0:00 / 0:00
《華嚴經》慧平法師01
《華嚴經》慧平法師02
《華嚴經》慧平法師03
《華嚴經》慧平法師04
《華嚴經》慧平法師05
《華嚴經》慧平法師06
《華嚴經》慧平法師07
《華嚴經》慧平法師08
《華嚴經》慧平法師09
《華嚴經》慧平法師10
《華嚴經》慧平法師11
《華嚴經》慧平法師12
《華嚴經》慧平法師13
《華嚴經》慧平法師14
《華嚴經》慧平法師15
《華嚴經》慧平法師16
《華嚴經》慧平法師17
《華嚴經》慧平法師18
《華嚴經》慧平法師19
《華嚴經》慧平法師20
《華嚴經》慧平法師21
《華嚴經》慧平法師22
《華嚴經》慧平法師23
《華嚴經》慧平法師24
《華嚴經》慧平法師25
《華嚴經》慧平法師26
《華嚴經》慧平法師27
《華嚴經》慧平法師28
《華嚴經》慧平法師29
《華嚴經》慧平法師30
《華嚴經》慧平法師31
《華嚴經》慧平法師32
《華嚴經》慧平法師33
《華嚴經》慧平法師34
《華嚴經》慧平法師35
《華嚴經》慧平法師36
《華嚴經》慧平法師37
《華嚴經》慧平法師38
《華嚴經》慧平法師39
《華嚴經》慧平法師40
《華嚴經》慧平法師41
《華嚴經》慧平法師42
《華嚴經》慧平法師43
《華嚴經》慧平法師44
《華嚴經》慧平法師45
《華嚴經》慧平法師46
《華嚴經》慧平法師47
《華嚴經》慧平法師48
《華嚴經》慧平法師49
《華嚴經》慧平法師50
《華嚴經》慧平法師51
《華嚴經》慧平法師52
《華嚴經》慧平法師53
《華嚴經》慧平法師54
《華嚴經》慧平法師55
《華嚴經》慧平法師56
《華嚴經》慧平法師57
《華嚴經》慧平法師58
《華嚴經》慧平法師59
《華嚴經》慧平法師60
《華嚴經》慧平法師61
《華嚴經》慧平法師62
《華嚴經》慧平法師63
《華嚴經》慧平法師64
《華嚴經》慧平法師65
《華嚴經》慧平法師66
《華嚴經》慧平法師67
《華嚴經》慧平法師68
《華嚴經》慧平法師69
《華嚴經》慧平法師70
《華嚴經》慧平法師71
《華嚴經》慧平法師72
《華嚴經》慧平法師73
《華嚴經》慧平法師74
《華嚴經》慧平法師75
《華嚴經》慧平法師76
《華嚴經》慧平法師77
《華嚴經》慧平法師78
《華嚴經》慧平法師79
《華嚴經》慧平法師80
《華嚴經》慧平法師81
華嚴普賢行願懺1
華嚴普賢行願懺2
華嚴普賢行願懺1
華嚴普賢行願懺2
天寧寺-華嚴經_起梵腔
天寧寺-華嚴經_寶鼎讚疏文
天寧寺-華嚴經_舉讚
華嚴發願文
華嚴經淨行品(旃檀居士)
華嚴經第0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8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81卷(印能法師)
上篇:【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81卷) | 下篇:【註音版】南本大般涅槃經 |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華嚴經·淨行品
【註音版】般舟三昧經
【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
【註音版】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
【註音版】八大人覺經
【註音版】佛說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
【註音版】淨壇儀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護國經
相續解脫如來所作隨順處了義經
【註音版】大乘捨黎娑擔摩經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習學略法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
憨山老人夢遊集
所欲致患經
佛說金耀童子經
【佛教詞典】四種輪王
【佛教詞典】第五大

慳貪嫉妒自讚毀他,當墮三惡趣中受諸劇苦

念佛須善發心者,心為修持之主
世俗的欲樂

每個人都有光,只是大小不一樣

苦樂勿忘念佛

出家人還要寫自己的延生牌位,那實在是捨本逐末的事

如何判斷發心的真與偽
內心的安住跟平常的生活怎樣協調
心的覺悟
如何發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

抱定這一個死句啃,不問開悟不開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