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十八卷十九卷二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二十五卷二十六卷二十七卷二十八卷二十九卷三十卷三十一卷三十二卷三十三卷三十四卷三十五卷三十六卷三十七卷三十八卷三十九卷四十卷四十一卷四十二卷四十三卷四十四卷四十五卷四十六卷四十七卷四十八卷四十九卷五十卷五十一卷五十二卷五十三卷五十四卷五十五卷五十六卷五十七卷五十八卷五十九卷六十卷六十一卷六十二卷六十三卷六十四卷六十五卷六十六卷六十七卷六十八卷六十九卷七十卷七十一卷七十二卷七十三卷七十四卷七十五卷七十六卷七十七卷七十八卷七十九卷八十卷八十一
佛弟子文庫 > 佛經(大藏經) > 佛經註音版本 > 正文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大菩薩眾,及大諸天、帝釋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真未?答曰:未得;不還未也。問曰:和上道高名遠,何以不至乎?...佛說八吉祥經...佛說甘露經陀羅尼...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印光大師校印本)...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科金剛錍序 宋雲間沙門淨岳撰 科分大經章段。起自關內憑小山瑤。前代未聞也。吾祖章安作疏益詳。至荊溪將迦葉品。分...無所有菩薩經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住王舍城毘富羅山中,與大比丘眾滿足百千人俱。...一、香讚 戒定真香 焚起沖天上 弟子虔誠 熱在金爐上 頃刻紛雲 即遍滿十方 昔日耶輸 免難消災障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佛母般泥洹經 宋沙門慧簡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維耶離國,行在獼猴水邊拘羅曷講堂上。大愛道比丘尼者,即從佛母也,...諸法最上王經 隋北印度三藏闍那崛多譯 復次說此法時,婆伽婆游於王捨竹林迦蘭陀精舍,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俱,...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五百大德聲聞:舍利弗、大目揵...楞嚴經文殊師利菩薩揀擇圓通章...佛說大般泥洹經卷第一 東晉平陽沙門法顯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夷城力士生地,熙連河側堅固林雙樹間,與...異出菩薩本起經 西晉居士聶道真譯 釋迦文佛,前世宿命為人時,在夫婁多摩國,世世為善,無數世乃得為佛。 佛為菩薩時...1、指破戒五過,即害自身、為智者所呵、惡名流布、臨終後悔、死墮惡道。 2、指依語五過,即不正信、退勇猛、誑人...(術語)為一大事之因緣。文句四上曰:眾生有此機,感佛名因,佛乘機而應,故名為緣,是為出世本意。...
人幾乎都有自負、自滿的心,佛教稱之為慢心,也就是自認為自己很了不起的意思。這樣的人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不是把...
天樂迎空 在宋代有一位唐世良居士,他以誦《阿彌陀經》為主課,非常有信心,而且堅持不斷。當他誦過十萬遍時,有一天...
光陰過的很快,今天是第二個七的第二天了。光陰無情,我們功夫應當稍有進步了,心底上也應有所變化,有點進步,還要...
善護口業,不出惡言,可令我們內心保持清淨無染。口說愛語,可以幫助我們攝化眾生,廣結善緣。一切眾生,皆有我執,...
在修懺悔的過程中,原本潛伏在我們心中的業障、煩惱障會被翻騰出來。翻騰出來的這個過程可以稱為業相現前。它可以通...
念佛法門是難信之法,生真信極難。釋尊說,我這次來娑婆成佛,有二個難事:一個是濁世成佛難,一個是為眾生說此不假...
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有一篇開示《與方聖胤居士書》, 能如是者,壽已盡,則決定往生西方,超凡入聖。壽未盡,...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大覺世間的有緣,大家吉祥。今天想跟大家講講,這個眾所周知的布施。布施呢在佛法裡面叫做檀波羅...
如果如來的清淨法身與五陰身不異,就是兩個是平等的,那就麻煩了。五陰身是無常的。若不異陰者(五陰),如來的法身...
由因世界罔象輪迴,影顛倒故,和合憶成八萬四千潛結亂想,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轉國土,神鬼精靈,其類充塞。 有想,就...
幾年前,參禮九華山時在殿堂前曾看到一幅楹聯: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當時琢磨了很...文化人學佛,大多好樂研究教理,總想從經卷中得大總持,獲真受用。這種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然以生滅心揣摩佛經真實義...
【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四
0:00 / 0:00
《華嚴經》慧平法師01
《華嚴經》慧平法師02
《華嚴經》慧平法師03
《華嚴經》慧平法師04
《華嚴經》慧平法師05
《華嚴經》慧平法師06
《華嚴經》慧平法師07
《華嚴經》慧平法師08
《華嚴經》慧平法師09
《華嚴經》慧平法師10
《華嚴經》慧平法師11
《華嚴經》慧平法師12
《華嚴經》慧平法師13
《華嚴經》慧平法師14
《華嚴經》慧平法師15
《華嚴經》慧平法師16
《華嚴經》慧平法師17
《華嚴經》慧平法師18
《華嚴經》慧平法師19
《華嚴經》慧平法師20
《華嚴經》慧平法師21
《華嚴經》慧平法師22
《華嚴經》慧平法師23
《華嚴經》慧平法師24
《華嚴經》慧平法師25
《華嚴經》慧平法師26
《華嚴經》慧平法師27
《華嚴經》慧平法師28
《華嚴經》慧平法師29
《華嚴經》慧平法師30
《華嚴經》慧平法師31
《華嚴經》慧平法師32
《華嚴經》慧平法師33
《華嚴經》慧平法師34
《華嚴經》慧平法師35
《華嚴經》慧平法師36
《華嚴經》慧平法師37
《華嚴經》慧平法師38
《華嚴經》慧平法師39
《華嚴經》慧平法師40
《華嚴經》慧平法師41
《華嚴經》慧平法師42
《華嚴經》慧平法師43
《華嚴經》慧平法師44
《華嚴經》慧平法師45
《華嚴經》慧平法師46
《華嚴經》慧平法師47
《華嚴經》慧平法師48
《華嚴經》慧平法師49
《華嚴經》慧平法師50
《華嚴經》慧平法師51
《華嚴經》慧平法師52
《華嚴經》慧平法師53
《華嚴經》慧平法師54
《華嚴經》慧平法師55
《華嚴經》慧平法師56
《華嚴經》慧平法師57
《華嚴經》慧平法師58
《華嚴經》慧平法師59
《華嚴經》慧平法師60
《華嚴經》慧平法師61
《華嚴經》慧平法師62
《華嚴經》慧平法師63
《華嚴經》慧平法師64
《華嚴經》慧平法師65
《華嚴經》慧平法師66
《華嚴經》慧平法師67
《華嚴經》慧平法師68
《華嚴經》慧平法師69
《華嚴經》慧平法師70
《華嚴經》慧平法師71
《華嚴經》慧平法師72
《華嚴經》慧平法師73
《華嚴經》慧平法師74
《華嚴經》慧平法師75
《華嚴經》慧平法師76
《華嚴經》慧平法師77
《華嚴經》慧平法師78
《華嚴經》慧平法師79
《華嚴經》慧平法師80
《華嚴經》慧平法師81
華嚴普賢行願懺1
華嚴普賢行願懺2
華嚴普賢行願懺1
華嚴普賢行願懺2
天寧寺-華嚴經_起梵腔
天寧寺-華嚴經_寶鼎讚疏文
天寧寺-華嚴經_舉讚
華嚴發願文
華嚴經淨行品(旃檀居士)
華嚴經第0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8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81卷(印能法師)
上篇:【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81卷) | 下篇:【註音版】南本大般涅槃經 |
六度集經卷第一 布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一時佛在王捨國鷂山中。時,與五百應儀、菩薩千人共坐。中有...
【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佛說百佛名經
雜譬喻經
【註音版】佛說八吉祥經
【註音版】佛說甘露經陀羅尼
【註音版】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註音版】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
金剛錍
無所有菩薩經
大勢至菩薩聖誕祝聖儀軌
佛母般泥洹經
諸法最上王經
禪秘要法經
【註音版】楞嚴經文殊師利菩薩揀擇圓通章
大般泥洹經
異出菩薩本起經
【佛教詞典】五過
【佛教詞典】一大事因緣

勿讓「慢心」成為彼此的負擔

古大德持誦《阿彌陀經》的感應

為什麼今天開悟的人少,古人一碰就開悟

口說愛語可助我們攝化眾生

業相與淨相

如何對淨土法門生起信心

能如是者,壽已盡則決定往生西方

如何才算有正知正見的布施

五陰身不可以離開法身,法身也不能離開五陰身

為什麼會有「神鬼精靈」這類眾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