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波羅蜜

工夫必須用到臨末關頭有十分的把握,了生脫死才有你的份。 動轉施為中,工夫要把得住;晝夜六時中,工夫要把得住。若有如是的工夫,與你們的本分事才有點相應。 工夫上有一點放下來,就是一點空檔子。這一個空檔子,就是一個洞,我們的生死就從這個洞裡冒出來。 平靜來自於完全地將整個身、心投入所做的事情中。 保持恆長心遠比短暫的勇猛心還要重要。 專注和定力是志求圓滿成果的人所不應忽略的重要因素。 諸佛只指出道路,用功則需要靠自己。 所謂不放逸,就是不與因興因緣假合的事物遊戲。 真正修法的人,他的身體雖然入睡了,但心靈永遠保持清醒,隨時準備去觀察萬物的真相。 我們不應視內心的雜染為敵人,而應視之為一種挑戰。 大多數人都死在床上,因為那是善終的地方,可是,卻不是浪費時間的好地點。 修苦行是除妄念最好的方法。 要得到一心不亂,必先無慳貪、無罣礙、無散亂心才可。 看經要能解意,解意要能並行,名為轉經,否則便是被經轉。 念佛常常昏沉、散亂,是因為沒有願力。 修行便是在修每天的煩惱。 時時緊閉六根,打紮自身的功夫,那裡還有閑情對外攀緣? 要無所求地淨心念佛,從心裡面自然出現的,才是真的。 行住坐臥,不離功夫。 念念無妄,名真精進。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一念彌陀,即無上禪,該羅三藏,總攝六度。 不稍間斷,即大精進。 夫身心方寸,舉足下足,常在道場,施為舉動,皆是菩提。 無論行、住、坐或臥,我們應該以正念去守護及觀照住這顆心。 精進是一切證道的根本,一切成就的基礎。 學佛容易修行難,假修容易真修難,真修容易決心難,決心容易有恆難。 若處處在假我上著相,不在真我上用功,是名假修。心即真我。離心外求,即不相應,亦名假修。 無恆則百事無成。 若不在心念上用功,便是心外求法。 要將穢土三千界,盡植西方九品蓮,仔細思量無別術,只消一個念頭堅。 願求功德池中水,盡滌娑婆世上塵,此非念佛工夫到,安得超凡願力成? 所有眾善,隨己堪能。不舍修學,心無懈怠。 無上菩提,是由努力修學而來的,並不是空談幻想可以成功的。 以解導行,以行驗解。 由懶惰而墮落,致善根而浮薄。 已經走上了路,必有到家的日子。修學也是一樣,並非學得一點皮毛就生滿足心,必須精進勇猛,發長久心,才能夠有真實的效果。 念佛貴於心口不異,念念不間。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恆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極樂? 掉舉與昏沉,都是失念的病源。 打佛七,貴在一心。如果心不一,東看西聽,這樣的念佛,就是念到彌勒下生,還是業障纏身。 學佛者應研習一切教理,而以行持為根本。 平常就是長遠,一年到頭,一生到死,常常如此,就是平常。 聞鐘臥不起,護法善神瞋,現世減福慧,死後墮蛇身。 悟道不難,總要生死心切。具長遠堅固向道之心,至死不退。 衣食難,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細膩;清齋薄粥但尋常,粗布麻衣隨分際;別人睡 時你休睡,三更宿盡五更初,好向釋迦金殿內。 甘淡泊,忍疲勞;精勤禪誦,唾棄名利。 親近善友,痛除習氣;勇猛精進,誓不退墮。 三界夢宅役役不停,苟不能奮起大精進勇猛志力,於此大夢宅中,極力一跳跳出,向白日青天之下,披襟一笑以快平生。決定以夢入夢,輾轉攀緣,隨逐妄塵,墮入無間,豈不辜負積劫以來,諸佛菩薩為你所下之般若菩提種子乎?或不趁身強體健之際,做一氣直走到家,眨眼便是無常,老病相催趲(趲:趕路。)也。 所謂無相,是名真實念佛。 二六時中,無慾無依,自然超諸三昧。 把生命投注在佛法上,必定功不唐捐。 粗究其說而不細求其理,不智也;細求其理而不實體諸身,不仁也;不智不仁,何以學為?終其庸愚而已矣! 禽獸皆有日長進,人性更明精進心;若受微苦身難忍,何能功德眾歡欣? 每個人應當懷著一顆虛空的心修行,有時我們可能無法受到肯定或賞識,但堅守本分、腳踏實地地鞭策自己,依舊是個人精進的正道。 修行勿耍巧妙,巧妙是擋不住無常的。 縱為細水,如果不斷流動,必能使堅硬的石頭穿洞,兩根木頭相互摩擦,毫不歇息,終會引發火花。修行若以不斷精進的態度持續前進,必能達成功之境。 只有懂得好好利用所有的瞬間,我們才能相信自性的永恆,當每個剎那,都能以崇高的精神,來對待自己的時候,連最微細的義務,都會變成有價值。 生死大關,豈是悠悠散散可以突破的。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不要將實貴的時間,浪費在形而上的問題中,而擾亂了心境的安寧。 修行做工夫,最要緊的是一個「切」字。當知,用此一「切」字,不愁不到古人田地。 修行先須克己惠物,下心於一切。然後,視金帛如糞土,則四眾崇尊而歸之矣! 為了爬很陡的高地,首先必須慢慢地走。 雖然本性本自具足,但一樣要聽經聞法、解行並重。 稱念佛菩薩的名號,可以感召佛菩薩的清淨之體。 夫放逸是眾惡之本,不放逸乃眾善之源也。 向下紮根的樹木,不怕不向上開花結果。 念佛,在於專而不在於多。 跨最大步的人,並不一定是走得最快的人。 修行要象滴水穿石,鑽木取火。 修行——念佛是很重要的,但「放下」更是第一首要的功夫。 我們若把執著於男女感情的力量用在念佛上,必定往生極樂世界。 老實念佛即是通達本性。 念佛要以空性為主題,先放下煩惱,念佛才會專一。 無念即是精進,心平何勞持戒。 能於無念中起大妙有,是名真精進。 老實是很平淡的字眼,但是要想成就,就非它不行。恆以慚愧水,洗滌懈怠心。 迷人口念,智者心行。 修行是點滴功夫。 放逸的人雖有生命,卻也等於是死的。 百歲光陰能幾何?勸君及早念彌陀。莫貪五濁娑婆界,極樂蓮邦勝得多。 奉勸諸賢及早修,光陰似箭去難留,寒來暑往催人老,不覺青年白了頭。 有時候,用最笨的方法,就是最聰明的辦法。 一匹驢子吃再好的草也不會成為一匹駿馬;用執著分別心修行,再大的精進也不會成佛。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為學如初,成就有餘。發心如初,成佛有餘。 是否迅速,要看能否繼續不斷的努力,而非一時之奮發。 志密行亦密,功深悟亦深。 放逸懈怠是煩惱。古來大德,沒有不是一天當十天用的。 僅只是好奇心無法使吾人走上生命的更高層次。 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一分人欲,便是復得一分天理。 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佛號入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心莫作放逸,聖法當勤學,如是無憂愁,心定入涅槃。 佛法無多子,長遠心難得,學道如初心,作佛也有餘,始終總不變,真是大丈夫。 修行要使妄想由多而少,由強而弱。定功由暫而久,由脆而堅。 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 參禪人須下大疑情,心中有不決了處,須力爭,不可稍存情面。 精進者所謂精審而進,密密內照,不使一毫放鬆也。 樹幹粗時,不怕沒果實。 心不厭細,功不厭繁,事不厭周,法不厭備。 如是靜慮,一切有情,發心非難,常時不懈,能成就者,是則為難。 今之做功夫不靈驗者:一、無古人真實志氣。二、不把生死無常當作 一件大事。三、拌舍(拌舍:舍棄。)積劫以來,所習所重放不下。 閑情日逸,妄見潛生。 利根上智者,得之不費力,遂生容易心,便不修行,多被目前境界奪將去,作主宰不得,日久月深,道力不勝業力,臨命終時,亦不得力。 光景易過,時不待人;大事未明,何日是了。努力!努力! 修行人忘失菩提,輕則懈怠廢弛,重則道心全退。 在身上修是下法,在心上修是中法,在性上修才是上法;性心身三了了是無上法,是無上道。 學道如鑽火,逢煙未可休。直至金星現,歸家始到頭。欲知到頭處,自境界,他境界,如也。 趙州和尚云:老僧十二時中,除二時粥飯,是雜用心。餘無雜用心處——此是這老和尚真實行履處。 學世間法,全仗口議心思;學出世間法,用口議心思則遠矣! 若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心若住於法,則眼為法遮。盲修瞎煉,無由見道。 心心不觸物,步步無觸所,常無間斷,始得相應。 真正的生命是專注它,而不是描述它。 蠟燭無火不生輝,參道無悟任時催,逆水行舟不停槳,登得彼岸胡不歸? 向下紮根的樹木,不怕不向上開花結果。 莫要口說無常,而使光陰空過了。 虛生浪死,至為悲痛,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大好光陰,切莫空過。 隨順自心,淨除妄想習氣影子,於此用力謂之修行。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多學廣聞無利益,汝應一意專心修,修持精粹心要法。 若欲即身成佛位,無散專一觀自心;密續了義之精華,六法攝盡應勤修。 二六時中禁語如啞,發奮勇心,截斷貪慾,若能決心依一切空,必可跨越生死大海。 修行定時間,勇猛精進成懈怠,不起纖毫修學心,無相光中常自在。 睡得熟,起得早。多出坡,莫煩惱。多念佛,增定慧。多習禪,轉活潑。天天持,了生死。彌陀國,您有份。 終日毋忘一百八,彌陀念得口頭滑,念得口頭是心頭,自然生死如根拔。 念佛不作福,入道多苦辛。作福不念佛,福盡還沉淪。無福不念佛,地獄鬼畜群。念佛兼作福,後證兩足尊。
理雖頓悟,事要漸修。 聰明遠遜智慧,生命應觀早晚,莫待夕陽西下,再嘆黃昏已晚! 漸修者,頓悟本性,與佛無殊,無始習氣,難卒頓除,故依悟而修,漸熏功成, 長養聖胎,久久成聖,故云漸修也。 做工夫,疑情不破,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毫釐失念,則喪身失命。 提起話頭,不明決定要明,不破決定要破。譬如捉賊,須是見贓始得。 毫釐有差,則入邪徑。 光景易過,時不待人;大事未明,何日是了? 做工夫,不得沾著世法,佛法尚沾著不得,何況世法耶 風停波尚湧,理悟念猶侵。 做工夫,貴在起疑情。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做工夫,最怕耽著靜境,使人困於枯寂。 人間五欲及無涯,利鎖名韁割不開,若把利名心念佛,何須辛苦待當來! 進力:忘諸懈怠,成辦出世道業故。 正精進:住無漏智,正行精進,勤趣涅槃。 修諸道時,能向正行精進,不取無益苦行故。

輪迴的舞台

「生」是指念頭的生起,也是我們眼前最迫切的問題,此刻可以駕馭這種「生」,就可以控制肉體死亡後的「生」。 地獄真正的意思是焦慮,像被火燒般的焦慮。如果一個人心焦如焚,當下他就是個地獄眾生。 不論何時,一個人如果愚癡,那麼他就是個駑鈍的畜生。 只要有無謂的愚癡,當下就墮落為畜生。 「生」為餓鬼是指精神上極端飢渴。 如果恐懼、怯懦,就會「生」為阿修羅(受驚嚇的鬼)。 死亡是指無盡的輪迴,「我執」沒有生起,輪迴暫止,就是「死亡」的境界沒有來臨。 只要我們愈是選擇善的反應,心就愈能慣性地快樂起來,反之亦然。 所謂的生與死絕不僅止於我們的生日與祭日,它的意思是指念頭與感覺在剎那間的生與死。 負面的情緒,其實不過是失去控制的心罷了。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 萬緣牽扯,割舍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人我憎愛之心,是輪迴之因。 娑婆世界沒有一樣我們可留戀的。 食但果腹,衣但蔽體,不要汲汲於衣食事,因那是屬於四生的種子。 貪世間的一枝草,都要再來輪迴。 善惡之業,皆生死緣,造之彌多,生死彌廣。 不好的心,只會聚集愈來愈多的壞。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一切眾生,輪迴生死者,意緣走作,心於六道不停,致使受種種苦。 動地驚天勤念佛,槌門打戶勸修行,問渠因甚忙如此,只怕眾生入火炕。 應觀世間一切有身悉皆不淨,種種穢污,無一可樂。 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三界輪迴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 須知生死元無體性,因迷自心,妄逐輪迴,宛然成有。 生死本空,由悟方覺;涅槃本有,以迷惘知。或不能洞悟自心而欲決了生死,是猶不除薪火而欲鼎之不佛。理豈然哉! 了生死莫親於悟心,悟心莫先於立志,忘寒暑、廢寢食、空情妄。 一念妄想,即是三界生死根本。但無一念,即除生死根本,即得法王無上珍寶。 愛憎之情作,則死生之跡動轉遷流,新新不住,念念相續,以至一剎那間具八百生滅,豈待百年氣泯然後為生死者哉?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為污染?但有生死心是作趣向,皆是污染。 但盡三界心量,一念妄想,即是三界生死根本;但無一念,即除生死根本,即得法王無上珍寶。 一念妄心才動,即具世間諸苦。 一切諸法,本來不有,因心故生。 一切學道人隨念流浪,蓋為不識真心。 一切諸眾生,皆由執我愛,無始妄流轉。 重複你的情緒即是輪迴。 末世眾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貪為欲界,瞋為色界,癡為無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 生命的序曲是幾聲的哭泣,而終結卻只是一聲的嘆息! 生命的本質超越時空之外,「死」只不過是此世他生形式的改變,但生命卻不因此而消失。 生命的展現與回復,乃至消失,猶如水的循環,蒸發在陽光中,而後有凝聚為雨露。 眾生由於分別現在因緣幻化之假相,所以妄念不斷。 人由於無始劫以來,受到業力的薰習,所以,人性無量劫來的善、惡、無記種子皆具足。 人由於無始劫來的慾望,見相二取而產生了動,動即是念頭,有念頭即是妄想, 妄想不斷即是生死。 一切諸世間,生者皆歸死,壽命雖無量,要必終有盡。 在人生痛苦的生活裡,只要憑著信心返歸本心,便可望於現世中達到解脫。 業不亡則生死不盡,生死不盡則輪迴無窮。 受苦比死亡需要更大的勇氣。 一切的果報,都離不開第六意識的思惟。 不要浪費時間及生命,在你知道一定會後悔的地方。 我們皆被無明的墳墓所埋沒。 宇宙乃是業力所感召而來的,而業力即是無明的產物。 那個生死業根,只在汝一念生滅之間。 生死只是一種意識形態的轉變,並無真實之體。 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滅即出三界。 若于思惟中,硬加一念知見,即是生滅。 心性本無雜念,本無生滅,只因一念妄動,而有無明。 若落入數量、對立等的觀念中,所有的起心動念都是業。 色心不除,生死不了。 人活著與死亡只是肉體的變化,實質上並沒有變化。 當未來成為往事時,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往事成為未來(生死再輪迴)。 「強順人情,勉就世故」八個字,誤卻你一生大事。 眾生只管世間樂,而未具洞察其災害的智慧。其實這個世間乃是充滿痛苦的恐怖之地,老、病、死的火焰一直燃燒不息。 凡夫長期徘徊在迷惑之道而無休止。 以業為田,心為種,復無明之土,潤貪愛之雨,澆自我之水,增長邪見,而產生迷惑。 在無窮盡的輪迴之間,若將一個人燒掉的骨灰堆積起來,則比山還要高;若將其間他所流的眼淚收集起來,則比海水還要多。 了解永恆真理的人,就不會為任何的生離死別而哀傷;因為生離死別是必然的。 死亡只是整個生命過程中的一個逗點而不是句號。 由於愚昧無知,我們把今生短暫的生命誤認為是生命的全部,事實上,整個的生命是隱藏在超越我們稱為生和死二點的部份。 精進求道雖然很苦,但無求道心的人更苦。生於此世間老邁、生病、死亡,其痛苦是無休止的。 眾生最可悲的事,乃是生時擺不脫欲的枷鎖、煩惱的纏縛,死後拖著那以「業」為素材的靈魂出沒六道,沉淪業海。 一旦無常到,方知夢里人,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只要你把握住生命的要點,千萬眾生中,你就可以是個例外。 臨終之際,若一毫凡聖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色、欲二字,生死之根。 一念才生,萬法齊現。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心生種種舍者,這個病根拔不盡。生死海里浮沉,真是無出頭時。 要得臨命終時不顛錯,便從如今作事處莫教顛錯,如今作事處顛錯,欲臨命終時不顛錯,無有是處。 俗眼既認一切對待者為實事,分別計較遂致牢不可破,此所以有貪瞋也。 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 莫把庭花類此身,庭花落後猶逢春,此身一失知何處,三界茫茫愁煞人。 不能洞悟自心,而欲決了生死,是猶不除薪火而欲鼎之不沸,理豈然哉? 心不迷不墮生死,業不系不受形質,愛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業累。 蓋因迷起妄,由妄生執。順其所執,則愛之之念紛然而興;逆其所執,則憎之之習勃然而起。愛憎之情作,則死生之跡動轉遷流。 一念妄想即是三界生死根本。 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覆,種種聚舍,皆是輪迴。 無始劫來只這個,今日依然又這個;復將這個了那個,這個那個同安樂。 毫釐繫念,三途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 無明即是顛倒。迷真起妄,不動而動,是為顛倒。 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 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明輪轉生死。 聞人說空說寂,則生怕怖,殊不知只這怕怖底,便是生死根本。 學道人一念計生死,即落魔道,一念起諸見,即落外道。 不用別求,有求皆苦。 見聞如幻翳,知覺乃眾生。 眾生界中,順生死底事,如麻似粟。 煩惱障障人的般若德,業障障人的解脫德,報障障人的法身德。 以輪迴心生輪迴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生。 尋常計較安排底是識情,隨生死流底亦是識情,怕怖慞惶底亦是識情。而今參學之人,不知是病,只管在里許頭出頭沒。 修禪人定要做到一切時一切處,皆能保持真心清淨,綿密相應,片刻而無走漏,才能出三界,若是操之則存,舍之則亡,到了臨命終時,就難保中陰業識不入輪迴而受生。 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滅,即出三界 凡夫倒用心,多被境礙心,事礙理。常欲逃境以安心,屏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礙境,理礙及。常欲逃境以安心,屏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礙境,理礙事。但令心空境自空,理寂事自寂。 著相造惡,枉受輪迴;著相造善,枉受勞苦。 取善舍惡,觀空入定,叫做造作。向外馳求,轉疏轉遠。 菩薩觀世間,妄想業所起,妄想無邊故,世間亦無量。 人以慣性的意識過活,算命先生才有生意可做。 應痛感世事無常,生死迅速,深信業果不壞,輪迴是苦。 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一念不生,萬法無咎。 三界不安,猶如火宅,塵剎虛浮,喻同朝露。 有愛則生,愛盡則滅,故知生死,貪愛為本, 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輪,未有休息。 「生」與「死」是同時併發而展現的。 自性中無生死,眾生錯認無明為本性,故有生死輪迴。 世間何物最苦?僧雲;地獄最苦。師云:不然。在此衣線下,不明大事,是名最苦。 可惜青山常在,堪嗟白髮時新,盡是塵中逆旅(逆旅:旅舍。),誰為物外閑人? 一切眾生,心本無二,著妄迷真,幻成六道,依業受報,輪迴流轉,沉溺五欲,墮落三途,受苦無量。欲免輪迴,莫若學佛。 因這臭皮囊,波波劫劫忙,只知貪快樂,不肯暫回光。白業錙銖少,黃泉歲月長,直須痛棒打,此恨卒難忘。 凡夫著有,心逐境胡,常迷不覺。

禪心

誰說工作和禪坐不能同時呢? 沒有煩惱,要智慧幹啥? 對境無心即是禪。 禪的主要目的是讓一個人打開自己的慧眼。 知足,在禪的世界裡,是指腳步所踏處,心必如實隨之。 禪坐是為了讓心平靜專一,而後用來觀察身與心的本質,用來更清楚地看清它們,不要只為短暫的快樂,這才是真正的解脫之道。 道,本來沒有東西南北,亦沒有你我之分別,直下承當就是的。承當的一句話也是多的,本來無欠無餘,現現成成的。 禪就是要喚醒自己清淨的心靈,去領受生活多采多姿之處。 什麼是法?無一不是。 別認為已結束禪坐,其實,你只是改變姿勢而已。假若你如此反觀,便將擁有平靜。 在禪坐當中,陷於平靜裡比卡在煩擾中還糟,因為,卡在煩惱中至少還會想逃脫,然而,在平靜中你卻只會樂於其中,沒有任何進展。 修行或者禪坐,是在心裡完成的,不是在身。 當你結束禪坐時,提醒自己——其實你並沒有結束禪坐,你只不過是改變姿勢罷了。 要在一切事物中尋找真理,因為外塵和內塵都總是相互影響的。 禪坐並不強調專注呼吸或感覺的時間長久,而是在於我們有多覺知與清醒。 並不是只閉著眼睛坐著就能開展智慧的。眼、耳、鼻、舌、身、意經常地與我們同在,因而要經常地警覺。 湛寂不動,名為禪定。 不復馳逐,即大禪定。 意無心滅,心無行絕,不用證空,自然明澈。 一切煩惱業障本來寂,一切因果皆所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 無念為宗,無作為本,真空為體,妙有為用。夫真如無念,非想念而能知。實相無生,豈色心而能見?無念念者即念真如,無生生者即生實相,無住而住,常住涅槃。 心如即是坐,境如即是禪,如如都不動,大道無中邊,若能如是達,所謂火中蓮。 云何為頓悟?答:頓者,頓除妄心;悟者,悟無所得。 妄念不生為禪,坐見本性為定。 禪定智慧生,而貪瞋癡毒盡。 參禪的先決條件,就是除妄想。 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 心安即是禪;自在即佛法。 作為一位禪修者,並非只是閉起眼坐著而已,對於自己所作的每件事,你必須要機警、清楚明白。 自古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 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 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佈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 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 無生無滅,是如來清淨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淨坐。 意識若不停止,境界將會一直現前。 道由心悟,豈在坐也! 安禪何必用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 「禪」乃是融於生活中產生的無量妙有。 禪心的體悟,是絕對的自我。 若不究心,坐禪徒增業苦;如能護念,罵佛猶益真修。 禪的定義即是感性、理性、智性達到最高的平衡點。 真求即是不求。 大修行人雖整日吃飯但不著一粒米。 開悟的人:我真的一無所有,連立錐之地亦無。 禪——安詳、喜悅、寧靜、自由。 禪——知識如果不是自發的,就不具任何價值。生活的價值就在於真正的了解和體驗。 禪——靜坐無所為,春來草自青。 禪——雁無留蹤之意,水無取影之心。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道貴無心,禪絕名理,忘懷泯絕,乃可趣向回光內燭,脫體通透。 不憶一切法,乃名禪定。 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元是臭骨頭,何為立功過?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若無生滅,是如來清淨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淨坐。 禪非語文可闡揚,祛除妄心能品嚐,人人心中皆有禪,心外覓禪空自忙。 妙湛圓寂,體用如如,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 道由心悟,豈在坐也。 若無禪定,念想喧動,壞其菩提。 禪:不二、絕對。 禪的架構:一、正知正見。正知正見最徹底——明心見性。二、正受(正確的感受和覺受)。三、永恆的我,清淨的本性,莊嚴的本性。 十字街頭好坐禪。 般若悟境無生,禪定知心無住。 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話,雲在青天水在瓶。 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嘯一聲。 禪:內不涉思惟計度之情,外不加學問修證之功。 禪心的特質在於身心安放。 活潑的生活即是禪。 一切法門皆是禪,何以故?禪重自心。一切法門,若不了自心,終不成就,心外無法故。 然非離真性別有禪體,但眾生迷真合塵,即名散亂。背塵合真,方名禪定。若直論本性,即非真非妄,無背無合,無定無亂,誰言禪乎? 悟心者,心不自心,悟從何得?悟既不立,心亦無心。 本性雖空亦由修空而顯空。 若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佛,佛非定相。於無住法,不應取舍。若是坐佛, 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 禪性無住,離住禪寂,禪性無生,離生禪想,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 禪宗是直截了當的「直示佛果」的方法,所謂「見則便見,擬異則差。」 參禪不是直覺,直覺乃不出腦神經作用。 「觀照」是病不是禪。 通達本無心,無法無非法;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 心神澄淨,不生不滅,不來不去,湛然不動,名之為禪。 在禪者的眼中,一切舉動、施為、語默、啼笑都是智慧。 當一草一木,一塵一物皆能使你啟發智慧時,你的心一定有禪。 禪不是渴望得到什麼,而是單純的承擔與一種當下的精神。 不受外相迷惑,心中沒有善惡、二元的境地,才是接近了禪。 禪是建立在不即不離上面。 禪是一個最奇妙的東西,它不是任何東西。 禪之一字,非聖凡所測。 禪宜默不宜說。 習禪要像啞子一樣,心中有所得,卻不足與外人道。 花開有花開的好,花謝有花謝的美,能體會到周邊各種情況的美好,於是你將進入禪的大門了。 夫求法者,應無所求,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不取善,不取惡,淨穢兩邊,俱不依怙,達罪性空,念念不可得,無自性故。 但了本自性空,更不復起觀,即是宗通。 不變隨緣為心,隨緣不變為性。 平實無奇,禪就這樣現實。 無念、無住、無相。 正覺離名相,隨緣即道場。 祖師頌云: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適敵知一切時中,動用施為,東行西住,吃飯著衣。皆是真心,妙用現前。 凡夫迷倒。於著衣時,只作著衣會,於契飯時,只作契飯會,一切事業,但隨相轉,所以在日用而不覺,在目前而不知。若是識性底人,動用施為,不曾昧卻。 法性本有,有不假修。禪不在坐,坐即不著。 我宗無言句,亦無一法與人。 禪不是離開生活,而是醒著生活。 禪也不能只有生活,否則就輪轉而不能出。 禪以覺性為軸心,以般若為軸,以柔軟心為輪,循著戒的軌跡,平穩開出菩提大道。 禪可用可不用,可度世亦可逍遙自在。 心如即是坐,境如即是禪。如如都不動,大道無中邊,若能如是達,所謂火中蓮。 一個人要能無死,一定要先「無生」。 佛祖以心傳心,蓋彼彼穎悟透脫,如兩鏡相照,非言相所拘。 不可向經書上引證牽動識情,識情一動則妄念紛馳,欲得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安可得乎? 心地無亂自性定,心地無癡自性慧。若悟如是,任運寂知,遮照無二,則是為頓門雙修定慧也。 好勝之心,於退讓處可見。好財之心,於與人處可見。好名之心,於譽人處可見。 虛榮的人為智者所輕蔑,愚者所嘆服,阿諛者所崇拜,而為自己的虛榮所奴役。 不能安份的人追隨你,不是為了感情,而是因為不滿另一人的緣故。 世間唯一可用來影響別人的方法,就是談他們的需要,並暗示他們滿足那種需要的方法。 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日間每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日間每事好便宜的便是。 小人行諂是「利己」;君子行諂是「為人」。 如果你借錢給別人,不是失去了金錢,便是得到了一位敵人。 一個人被稱為自私自利,並不是因為他追尋自己的利益,而是在於他經常忽略了別人的利益。 「讚美」來羞辱我,因我暗地裡求取它。 如果喜歡聽別人的隱私,那麼縱使你未參與他們的惡業,仍是拾起了一些惡臭。 當自私到了一個極點以後,和平即會消逝。 最佳的能力即在於能夠為人所信賴。 對誘惑的反應揭露一個人的個性。 個性與行為的差異在於:行為只在特定情境下發生,個性卻是持續的;行為是特定的,個性則是基本的。 人們都樂於幫忙那些讓他們覺得舒服的人。 如果你想要引起人家的注意,告訴他——那是個秘密! 我們愈少抱怨,則可以得到愈多同情。 當事實仍不為人知時,謊言已傳遍四處。 就平均數而言,你過於看重自己,別人則愈不看重你。 從來沒有任何事能迅速中止一段對話,除非你們談話的主角忽然出現。 所謂的人性就是:當你開車時,咒罵行人;當你走路時,則咒罵駕駛人。 任何情境都是自己造成的,但成功者才會承認這一點。 沒有什麼事情能讓人們注意傾聽,除非是叫到他們的名字。 要真正評斷一個人,就看他如何對待一個對他完全沒有好處的人。 秘密只要泄漏出去便不安全。 權力愈分散,愈沒有人負責。 百分之九十的人根本不在乎我們遭遇的問題,剩下的百分之十則會幸災樂禍。 人類有一項最幼稚可笑的通病,就是做任何事只想自己的需要。當然,你對自己 的需要總是關心的,而其他人也正和你一樣,他們關心自己的需要。 世間唯一可用來影響別人的方法,就是談他們的需要,並暗示他們滿足那種需要的方法。 對於勝利者,沒有東西能使他們感到惡劣。 像試金石測驗黃金一樣,黃金也可以測驗人。 越希望能夠在世界上站起來的人,越是卑躬屈膝。 有些人在晚上即對早上讚揚的事物加以譴責,但他們總覺得最後一個意見是對的。 處身於鴉群中勝於處身在諂媚中,蓋烏鴉只啄食死者,而諂媚卻啄食活人。 失儀之事無過於阿諛奉承者。如果你阿諛所有人,你並不能取悅任何一個人;如果你只阿諛一兩個人,則又無異是對其他人加諸侮衊。 從敵人嘴裡發出的讚美,才是真正的光榮。 雖然權勢是一頭固執的熊,可是金子可以拉著它的鼻子走。 世間任何事物,追求時的興致總比享用時來得濃烈。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別人的難題容易解決,因為痛的不是自己。 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如果我曾經」,或者「如果我不曾」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卻無法停止猜測。 人生的痛苦有五項:生、老、病、死、比。 不問不聞者為局外人;隔岸觀火者為無情人;兩面討好者為奸人;功成身退者為哲人。 凡人渴望成名;名人希望還原。 我謙虛的心害羞著,因為它知道自己其實是虛榮的孿生姐妹。 因為自信,所以謙虛;因為心虛,所以必須自我膨脹。 一個人是否有品德,能不能裡外一致,只要從小事便可看得出來。 嚴肅的臉,吸引嚴肅的靈;喜悅的臉,吸引喜悅的靈。 持消極態度的心比患病的軀體更危險,因為它具傳染性。 當別人以和善的方式,並不忘提及優點地說出批評時,我們通常會樂於接受指正。 成功毋需解釋,失敗卻有許多託辭。 絕不要聽從一個多疑的人,除非你也想變成如此,因為懷疑是很容易傳染的。 為人調解者總比煽動者獲得更好的回報。 雖然互信互賴是所有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石,但它們卻非常脆弱。 一個不能了解自己的人,根本談不上了解別人。 我們輕視許多事物,歸根究底是為了不輕視自己。 對於他人,我們並非我們自己,卻只是在他們生活中扮演某個角色的演員,而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演戲。 大多數人愛抱怨命運,卻幾乎沒人抱怨自然。而且他們越認為後者對他們仁慈,就越抱怨前者的不公平。 我們虛榮到如此地步:甚至會計較那些我們不屑一顧的人們的看法。 自負出於天性,謙遜出於需要。 我們往往以自認具備的美德為標準,去衡量別人的優點。 許多人患有一種沉疴痼疾——他們對大多數事情都不滿意,卻又為自己所擁有的那些微不足道的東西沾沾自喜。當他俯視芸芸眾生時,他鄙視他們,因為他是某種官員;當他仰望上帝時,他又低聲抱怨,因為上帝沒有使他成為國王。 可能有虛偽的謙虛,但絕沒有虛偽的驕傲。 人的自私心理令我們極不愉快,因為它暴露了我們的貧乏。 相信自己以後,對於其他的事情,也自然而然產生信心了。 一個人若不能對自己有些了解,便無法了解人類。 記憶說:「我做過那事。」驕傲卻說:「我怎麼會做那種事!」兩者互不相讓。 最終——記憶屈服了。 慷慨加上謙虛,會贏得好感。 從總體上了解人類要比具體地理解一個人更容易些。 在自由的國度裡,怨言多,痛苦少;在專制的統治下,怨言少,痛苦多。 壞人因畏懼而服從,好人因愛而服從。 邪惡穿行於充滿慾望的路徑,引誘許多人跟著它走,美德追求一條險峻陡峭的途徑,對人就較少誘惑力。 智者受理性的指導;常人受經驗的指導;愚者受需要的指導;而野獸受直覺的指導。 掩飾一個缺點,結果會暴露第二個缺點。 使人高興或沮喪的,與其說是事實,還不如說是比較。 人類喜歡陪伴,哪怕陪伴他的僅僅是一支小小的,正在燃燒的蠟燭。 不能用溫情征服對方的人,用毆打也征服不了對方。 擁有權力是一種非常危險的事。 完美主義者,幾乎都無法把人生過得十足完美。 「君子」是人前批評人後讚美,「小人」是人前讚美人後批評。 順境最易見敗行,逆境最可見美德。 不要對人辯證你是對的,人性是反對自以為是的。 如果你須訴苦,不要向友人傾訴而使他厭煩——就說給你的敵人聽吧,他會高興的。 日常生活中的磨擦,十居其九是起於說話的口氣。 食以娛己;穿以悅人。 富而無驕易,貧而無諂難。 我們祈禱,是因為有所求。當我們心中充滿喜樂幸福時,還會那麼殷切地去祈求嗎? 跟往常一樣,勝利找到一百位父親,但失敗是位孤兒。 我們樂於給人忠告,但卻吝於接受忠告。 人們常忘記他不想去記憶的事。 如果一個人在開始時什麼都肯定無疑,最後他必然會拿不定主意;假若他在開始時對事物抱存疑態度,最終他必然會拿定正確的主意。 許多人埋怨自己的記憶力差,卻很人會埋怨自己的判斷力差。 「患難與共」及「富貴」是人格的試金石。 聰明者戒太察,剛強者戒太暴,溫良者戒無斷。 我們最想誇耀的,正是我們所缺乏的。 讚歎人,要在大庭廣眾;責備人,必須在私下。 寧過於君子,勿失於小人。過於君子,其為怨淺;失於小人,其為禍深。 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它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它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它生活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後就會發現,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先吃飯,再談道理。法輪未轉,食輪先轉。 觀人於臨難,觀人於酒後,觀人於忽略,觀人於臨財。 面諛之詞,有識者未必悅心;背後之議,受憾者常若刻骨。 惠不在大,在乎當厄;怨不在多,在乎傷心。 感覺為人所愛,可以減輕最難受的痛苦。 人經常犯錯:知道人死,而不知己之將死;討厭被人欺騙,但高興自己能騙人;挑剔別人的規矩,卻自己不懂規矩;更有人終日祈禱,偏偏不向自心去求。 好勝者必爭,貪榮者必辱。 人生大罪過,只在「自私自利」四字。 大抵常人之情,責人太詳而責己太略,是所謂以聖人望人,以眾人自待也,惑之甚矣! 心粗最害事。心粗者,敬未至也。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君子好人之好,而忘己之好。小人好己之好,而忘人之好。 倉廩實而後知禮節;衣食足而後知榮辱。 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 恩,怕先益後損。威,怕先松後緊。先益後損,則恩反為仇,前功盡棄。先松後緊,則管束不下,反招怨怒。 窮寇不可追也;遁辭不可攻也。 給所有人出主意,但不要替任何人擔保。 走運時能深思的人,處逆境時少受苦難。 不要讓眼睛的偏見左右思想。 發脾氣是為了別人的過失而懲罰你自己。 一分學問要輔以十分見識才能運用。 要是一年四季都是遊戲日,那麼,遊戲也會變得像工作那樣令人厭煩。 退後才能跳得更遠。 錯誤往往是正確的先導。驕傲往往是跌跤的前奏。 不在小事上謹慎,就只能等著在大事上收拾善後了。 今天的悲劇,可能是十年後的喜劇。 不自重的人受辱,不自畏的人招禍;不自滿的人得益,不自以為是的人多聞。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貧病知朋友,離亂識愛情。 待小人宜寬,防小人宜嚴。 名不過實的人是有福的。 我們總得為可能發生的事留個餘地,因為沒有哪件事是不應該發生的。 我們浪費太多生命在尋找有趣的事物上,一旦某事物不再有趣時,我們就會排斥。 假如你不去理你的仇敵,總有一天會有別人來替你對付他。 不要僅靠表相去評斷一件事情。 如果你使不上力,至少不要幫倒忙。 可以解開的結,不必急著把它剪斷。 會讓你惹上麻煩的,不見得是你不知道的事,反而是那些你自以為知道而實際並不知道的事。 人們認為自己是最重要的,這常常是問題的源頭所在。 就算是蠢人也偶有對的時候。 在失敗後給予鼓勵,遠比成功後加以獎勵來得有價值。 生命清楚地包含了無限的可能性。 即使我們不打算採收果實,也要為後代子孫種樹。 有時候要省幾分鐘,卻浪費數小時。 到了隧道盡頭就把燈關掉,可能因小失大。 抄捷徑可能會走到你原本不打算去的地方。 耐心比匆匆忙忙更能成功。雞是從蛋孵出來的,不是打破就能得到。 耐心就是智慧加上自我控制。 耐心像是苦澀的種子,卻能結出甜美的果實。 沒有耐心比沒有經驗更糟。 蛋糕還沒烤好之前,是不用談到冷藏的。 老木匠會丈量兩次,但工作是一次完成。 對今日工作的最佳表現,正是在為明日作準備。 給人一條魚,不如教他如何釣魚。 眼光放遠,眺望結果而非過程。 與其打破諾言,不如一開始就拒絕。 做得比答應得多的人,贏得他人尊敬;答應了卻不做,則不再被信任。 做出來的結果比口頭上的應允有效得多。 不要為他人的行為作擔保,承諾只能是自己做得到的。 陷溺在今日的懊悔,只會限制了明日的可能性。 不要以一個人現在的情況來判斷他,而要以他理想中能達到的樣子。 享受眼前的歡樂,應以不損害將來的快樂為原則。 你救了一個老人,你只救了一個單位;若你救了一個孩子,便是救了一個乘數表。 在人生的海洋上,最痛快的事是獨斷獨航,但最悲慘的卻是回頭無岸。 所有人類的事物都注定退化與衰弱;當命運召喚時,君王也必須服從。 爬險峻的高山,開始時需要步伐緩慢。 天下事成於真而敗於偽;成於公而敗於私。 意志不純正,則學識足以為害。 人生如下棋,必須有遠見方能獲勝。 讀書為明理也;明理為做人也。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做官想到去之日,做人想到死之日,更當留一二好事於人間。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處事從容,則有餘味;為人從容,則有餘年。 恭敬撙節,福之基也;驕橫傲慢,禍之始也。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所謂先見之明,就是察覺出別人沒有察覺到的細節。 弄權一時,淒涼萬古。 世事如同棋一局,算什麼!一旦無常萬事休,忙什麼!前人田地後人收,佔什麼!欺人是禍饒人福,卜什麼!得便宜處失便宜,貪什麼!穴在人心不在山,謀什麼!聰明反被聰明誤,巧什麼!人世難逢開口笑,苦什麼!才過三寸成何物,讒什麼!誰能保得常無事,誚什麼! 失去與獲得的,都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最重要的是走下去。 生長需要時間,成熟需要等待。 琳琅滿目的各色飲料,充其量只能給生活增添些滋味,淡而無味的白開水,才能陪伴我們一生。 凡事無法盡如人意,當你得到能夠保命的武器,可能也是讓你致死的危機。 有智慧的人,不會輕蔑任何小事,因為小事中都蘊含著大道理。 貪圖一時私利的結果,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絕對不要從封面來判斷一本書的好壞! 錯誤就如同園中雜草,不需施肥就會生長,而且不趕緊清除的話,會佔據整個花園。 如果把重要的事先辦妥,你就可以好好處理一些突髮狀況了。 狹隘的眼光或想法會讓你錯失生命中許多絕佳的機會。 時間總會過去的。 此生最美妙的報償就是,凡真心幫助他人的人,沒有不幫到自己的。 事不三思終有悔,幸能一忍永無慮。 那些背叛同伴的人,常常不知不覺地把自己也一起毀滅了。 人生如搭車,直達車也許等得較久,票價較貴,但卻方便省事,一路通達目的地,看似慢,其實是快。 學習是最好的投資。 其進銳者,其退速。 大多數的計劃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無法適應外在世界的變化。 焦躁會因焦躁而受到十倍的懲罰。越焦急地想接近目標,只會更遠離目標。 政客想的是下一次選舉;政治家想的是下一代。 人的雙腳必須根植於他的國家,但他的雙眼必須縱覽全世界。 一個好人有兩倍於他人的生命,因為回顧過往所作所為而獲得快樂者,他等於活過兩次。 任何強求,只會帶來遺憾。 要躺臥大地,必先保護它。 有操守而無知識的人,軟弱無力;有知識卻無操守的人,危險可怖。 萬般事須是閑時辦下,忙時得用。 沒有人願意計劃失敗,但絕大多數人卻敗於缺乏計劃。 小憩一會兒。經過休耕的田地,可以結出美麗的果實。 若只看到海,就認為沒有陸地的存在,是無法成為優秀的探險家的。 我們的生和死是同一件事,不能有此而無彼。可笑的是,面對死亡,人們是如何的傷心悲痛,對於生卻何等歡欣快樂。 害他人的結果,則自他俱害;利他人的結果,則自他俱利。 不要只顧低頭檢視腳下的地面。只有抬頭注視遠方的人,才會找到正確的道路。 處事留有餘地步,發言留有限包涵;切不可做到十分,說到十分。 貧賤時眼中不著富貴,他日得志必不驕;富貴時意中不忘貧賤,一旦退休必不怨。 無事如有事提防,方可免意外之變;有事如無事鎮定,方可消局中之危。 處富貴之地,要知貧賤之痛癢;當少壯之時,須念衰老的辛酸。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謀之。利在一時,勿謀也;利在萬世者,謀之。 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而大事不成。 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 所謂小事,乃大事之根苗。 信義是最寶貴的財富,實話的味道最好,智慧的壽命最長。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若人有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著眼於事情之結果,較顯示於外表上一時的成功,更具有處世的智慧。 若你面對著一棵樹,只顧著看樹上的一片紅葉,對其他的葉子都將視若無睹。如 果你不看這片葉子,而無心地只看一棵樹,則所有的葉子,都會在你視野之內。 不要為明日自誇,因為下一秒要發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 文明帶給我們無窮的方便,也帶給我們無窮的後患。 「時間」是最偉大的終結者。 佈施及積善,才是你銀行帳戶裡最佳的保障。 一切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你必須看得周全。那麼,當快樂來時,你不會得意忘形,當痛苦來時,你也不會亂了方寸。 慎終如始,絕無敗事。 得意莫忘失意時。 聞惡,不可即嗔,恐為讒夫泄忿;聞善,不可即親,恐惹奸人近身。 「千丈之堤,毀於一蟻之穴。」小事若不加以注意,往往是失敗的開端。 不要輕易說「是」或「好」。除非你確定或知可行。 是非得失,要到「最後結果」才能評定。 一針不補,十針難縫。 要在日常能惜水,莫待渴時再掘井。 時時以後繼者為念,處處為將來事設想。 不要期望不正當的成就。 一言足以召大禍——慎言。一行足以辱終身——慎行。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 最大的危機,就是投機。 人們常是應退時而不退,等到要退時,卻又無法退出來。 養生如看戲,以安樂為至上。 奢侈站在滅亡懸崖旁。 兇猛的老鷹總是隱藏起它的爪子。 希望不義而得之財,便是喪財的開始。 若以勢利的眼光看這世界,則將無任何珍貴的事物可言。 天下的事,佔不得便宜;有了便宜的貪心,便有不便宜的懊悔。 寧可慢些,不要太急而錯誤;寧可笨些,不要太巧而敗事。 死者的光榮不在於受時人讚美,而在於為後人傚法。 模範乃人類之最佳學校。 實際去傚法成功的人,總比在一旁暗暗羨慕的好。觀察那些領先你的人,找出他們致勝的要素,然後迎頭趕上。 愛迪生在白熾燈泡達到理想前失敗過一萬次,所以如果你只失敗一次,別太擔心 盡管書頁被蛀蝕,歷史評價卻沒有被銷毀。 我們必須將此刻視為跳板而非沙發椅。 如果想改變任何事物,就去改變你的無明成為智慧吧! 貪、嗔和癡是所有我們受「苦」的因,我們必須學習去對治它們,讓自己從它們的支配中解脫出來。 蝴蝶必須破繭而出方能振翼而飛。 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 當我們苦行修到將苦化為樂時,自然一切事情就會明明朗朗,無不通曉,而智慧大開。 千人所指,無疾而死。 人情反覆,世路崎嶇。行不去處,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處,務加讓三分之功。 衰後罪孽,都是盛時做的;老來疾病,都是壯年招的。 肆傲者納侮;諱過者長惡;貪利者害己;縱欲者戕生。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勤能補拙,儉以養廉。 涓流雖寡,浸成江河。爝(爝:火把。)火雖微,卒能燎原。 精明須藏在渾厚裡作用。古人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

戒、定、慧

戒、定、慧是一起作用,缺一不可的。事實上,三者是一體、相等的。猶如階梯彼此連接著一般,如果你要上樓,不能光選擇其中一階,而是整座階梯。 去苦有三階段,首先是去掉生理和語言上犯錯所導致的苦。持戒就可以解脫第一階段的苦;第二則培養正念。最後一個去苦的階段,我們稱它為智慧,也就是了悟。正確的了悟是去苦的唯一工具。 有些人說:「出家人沒有做什麼工作。」但事實上,棄絕雜染煩惱的工作,是這世間最困難的工作。 身心的收攝就是戒;觀照就是定;見到事物的真理就是慧。 任何行動中都含有戒,因為行動本身就要保持穩定和秩序。所有的成功都跟隨有 戒、定、慧。定是能量;慧是有所目標的活動;戒是使活動進行平順的根基。 專心會使你忘我,進入「定」的境界,產生「慧」的花朵;經由無我,才能進入宇宙的大我。 如果心沒有力量,智慧就不能生起,因為沒有力量的心,等於一顆沒有定力的心。 戒、定和慧共同形成了佛教修行的核心。戒,使身體和言語保持清淨,而身體則是心的住所,我們必須和身體及言語一道修行。因此,戒、定和慧是個一起運作的和諧共同體。 只有「道」才能將你帶到目的地。戒、定和慧是佛陀真理的外表,但是,它是導引我們到達這個真理的道路。當你增長了這三個因素時,其結果是最完美的平靜。 舍棄貪瞋癡,心地才能明。 真正的護持佛法必須透過修行的「供養」——培養戒、定和慧來落實。 三界者;貪瞋癡是。返貪瞋癡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 體生死即涅槃,名為定。達煩惱即菩提,名為慧。 清淨無染是戒;知心不動,對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動時,不生不動想,知心清淨 時不生清淨想,乃至善惡皆能分別,於中無染,得自在者,是名為慧。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念自性定;心地無我自性慧。 不被境轉即是真定。不被欲染即是真戒。不被境所轉所染即是真慧。 解散亂則正定生,知愚癡則智慧發。 外不尋有,內不守空名戒,一念不生,萬緣空寂名定,善能分別,不生憎愛名慧。 六根攝境,心不隨緣,謂之定;心境俱空,照鑒無惑,謂之慧。 深潛不露,是名持戒。若浮於外,未久必敗。有口若啞,有耳若聾,絕群離俗,其道乃崇。 面對嫉妒 人們不會去搖撼貧脊的樹木,只有那些掛滿金色果實的,才有人用石子去打它。 能受天磨方鐵漢,不被人忌是庸才。 應付侮辱的唯一適當方法就是忽視它;如果你不能忽視它,那麼就超越它;如果你不能超越它,那麼就嘲笑它;如果你還不能嘲笑它,也許就是你活該受這侮辱。 只要我依循責任感與信念做事,我就對侮辱嘲弄視而不見,我想它們帶給我的好處遠大於壞處。 眾犬吠月的時候,我卻從未聽說月亮因為這緣故而停止轉動。 要避免批評的唯一方式是:不做、不說,也不成就任何事。 我們該擔心的不是那些公開批評我們的人,而是那些不贊同卻不明言的人。 當某人批評你時,他可能只是在生自己的氣。 不管你做了什麼決定,一定會有人告訴你,你錯了。記住,批評者未必都是對的。 如果沒有世人的同意,誹謗是不會深入人群的。 忍耐與緘默是對誹謗最好的答覆。 誹謗是一種偷盜行為,栽髒者也和偷盜的人同樣有罪。 冷酷的謠傳,在車輪上滾動著,它每經一道手,都要被加上一些潤滑油。 制止誹謗的最好方法是鄙棄它。若企圖追捕及駁斥,它會比你跑得更快。 假使說誹謗是一條蛇,那它就是一條生有羽翼的蛇——不但會爬,而且會飛。 我從不聽信誹謗,因為如果它不真確,我要冒被欺騙之險,若它是真的,那令人 痛恨的人也並不值得我介意。 誹謗很快就會因飢餓而死亡,如果沒有人收留它時。 忍耐一點,誹謗是不會活很久的;真理是時間之子,不久它將出現替你辯明。 誹謗與刺客的分別,只在他們所用的武器;前者是用唇舌,後者用匕首。 誹謗像一隻大黃蜂,假使你沒有把握將它一下打死,那麼最好還是不要打它。 最有價值之人,最易被人誹謗;最鮮美的果實,最易被鳥啄食。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不要聽信是非。如果你不聽,那些話便將飛回去損害那誹謗者;如果你接受它, 它便繼續飛行,最後傷害了那聽信它的人。 如果別人告訴你:「有人說你壞話。」你不必分辯,而該回答:「他一定不知道我還有其他的過錯,否則他不會只說這一點。」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我從不理會人們的誹謗;它是個微小的火花,如果你不吹它,它便會自行熄滅。 不要聽信搬弄是非的人或誹謗者的話,因為他不會是出諸善意告訴你的。他既會揭發別人的隱私,當然也會同樣的對待你。 如果有人說你壞話,你應捫心自問,如果你有錯,就應立刻糾正,如果沒有錯,也應引為警惕,只有這樣你才能從苦膽中提煉出蜜汁,從敵人中產生一個親蜜的朋友。 何時說話的人才會不說壞話呢?當聽者不聽壞話的時候。 誹謗是一種兩面打擊的劣行,傷害了作這件事的人,也傷害了那被中傷的人。 誹謗像偽幣,那些從不打算製造它的人,也會流傳它。 如果沒有那麼多張開著的耳朵,便沒有那麼多張開的口。 聞謗而怒者,讒之由也;見譽而喜者,佞之媒也。絕由去媒,讒佞遠矣! 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若能容;人之毀我也,與其能防,不若能化。 會輕易批評他人的人,只不過是些沒有能力參與競爭,憤而嫉妒的懦夫。 你不必為別人怎麼想而擔心,因為別人很少為你怎麼想而擔心。 偉大的心靈總會受到平凡之心的猛烈對抗。 傑出的人處境總比別人更糟,因為我們既然無法跟他們相比,就總是把眼睛盯住他們不放。 別人的罪孽不能使你變成一個聖人。 修行的第一步就是,對背後的流言聽而不聞。 當你受人從後面踢時,那便是說——你是站在人前了。 沒有反應也是一種反應,而且往往是最有效的對策,因為「謠言止於智者」的道理千古不變。 活得更有意義,就是送給敵人的最佳禮物。 不管人們如何非難我或說些什麼,我都會反省到,重點不在於他們是好或是壞。 善或惡必得在我們自己的內心裡才能被看見著;不管人們如何,那是他們的事。 聲名,謗之媒也。 以溫和的態度對待譭謗你的人,其實對方已被你征服。 鞭子能留下傷痕,口舌能造成創傷。自古死於誹謗者,比死於刀劍者多得多。 無論今昔,沉默者遭到嘲笑,饒舌的人也遭到嘲笑,話多話少都有人嘲笑。世界上,簡直沒有一個人不遭人非難,但也沒有一個人永遠遭人斥責。 那些最不受誹謗中傷的人,通常都是那些最不逃避它的人。 世間絕對不會有僅受誣謗,或只受稱譽的人。一般人心中的善惡標準及判斷,將 會隨著時代的遷流而改變,人間所有價值,都是相對的,所以,世間的毀譽之論,根本就不值得我們去計較。 一個人若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批評,他就不可能是安和的。 造誣者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 不要無中生有,更不要丑化他人。 如果你有指責別人為惡的時間,那麼還不如去做一件善事。 誹謗他人就像含血噴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德修而謗來。 聞謗不怒,雖讒焰薰天,如舉火焚空,終將自息。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縛。 向天丟一把斧頭,一定會墜地。誹謗他人,只會傷害你自己。 沉默是對誹謗最好的答覆。 當你話多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話少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沉默的時候,別人還是會批評。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不被批評的。 送禮物予他人。別人若不接受,如何?只得自己帶回。惡口向人,欲污人,若人不為所動,那麼所有惡言(過失動怒),將如數帶回自受自污。 只管活自己的,不必介意別人的扭曲。 人格如聖賢之輩,尚且,難免受人批評,何況凡夫?請不要難過。 言語之惡,莫大於造誣。 傷人名譽等同殺人。 不要管批評者的話,世人還從不曾為批評家立過相呢! 誹謗是懦夫的報復行動,他的防衛是偽裝。 必今日能容天下之謗者,他日乃能受天下之譽。 請不要讓你的批評成為二手傳播。 你的成功就是對批評者最大的報復。 忍耐與緘默,是對誹謗最好的回應。

愛情 婚姻

匆匆地結婚,慢慢地後悔。 結婚是暴風雨中的避風港,同時,也常常是港中的暴風雨。 愛情沒有對錯,它的本質是瘋狂。聰明的人在其中成長,愚蠢的人則在其中墮落 在親密的關係中,仍應保留一點空間。 真愛不是索取,而是無私付出。 真愛不在於兩人含情互視,而在於一起朝同一方向看。 維繫婚姻的不是鎖鏈,而是細線;千百條的細線隨著時間,慢慢地將人們的心縫合在一起。 你可以自由地尋找愛人,但和誰結婚多半靠際遇。 結婚是權利減半,責任加倍。 如果你想永遠記住妻子的生日,那就忘記一次試試看。 在最親近的人眼中,沒有人夠格當英雄或偉人。 世上最強而有力的情感,通常是那些未說出口的。 婚姻是你必須要貢獻出全部思想的東西。 愛者,憎之始也。 世上最難的事之一,是使女人相信:便宜貨也是要花錢的。 凡過於重視愛情的人,就要喪失他的財富和智慧。 千萬不要勸人參加戰爭或結婚。 相愛重要,相處比相愛更重要。 愛情是男人生命中的插曲,卻是女人生活的全部。 愛情在人類所有的情感中,是最脆弱的一環。 愛如果為利己而愛,這個愛就不是真愛,而是一種欲。 青年男女的戀愛,事先應要求嚴謹,事後應相互寬容。 在我們所有的感情中,最會使人迷惑和神魂顛倒的,就是愛情與妒忌了。 千萬句海誓山盟的情話,抵不上一個不負責任的行為。 結婚——是男人以他的自由為賭注,女人以她的幸福為賭注的牌局。 婚姻是一次長談,雜以爭辯。 為財產而結婚,無異出賣自由。 男女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 夫妻有了孩子,離婚就不只是兩個人的事了。 女人總是想將男人制服,男人只好離她而去。 現代的婚姻,常在結婚前就種下了離婚的因素。 想離婚的人都是像買獎券的想法——這次不中,下次總有希望。 亞當是最幸運的男人——他沒有丈母娘。 很多家庭悲劇都是由夫妻雙方家長所引起的。 世界上最難對付的女人,就是岳母與婆婆了。 婆媳同居一屋,就像一個袋子裡裝了兩隻貓。 愛情是盲目的,所以人們談情說愛時,總是在黑暗的地方進行。 愛神的箭常把人們的心穿得血淋淋的,但是仍有很多人喜歡它。 愛情(Love)雖然只有四個字母,但常常給人帶來很多麻煩。 很多男子想用繩子把女人拴住,卻沒料到自己也被拴在一起。 結婚是唯一你和敵人睡在一起的戰爭。 人類為了不甘寂寞才結婚,但是結婚後更寂寞的卻大有人在。 成功的婚姻未必在於找到正確的人,而在於成為那個正確的人。 愛情雖是喜劇的素材,但悲劇也常取材於它。 愛情是一朵生長在絕崖邊緣的花,要想採摘它必須有勇氣。 年輕的時候,愛情的價值是智能、精力和時間;老年以後,愛情的代價是金錢。 父子兄弟間相愛,係出於天性,如果講利害,就失去家庭的溫暖;夫婦結合,係出於情愛,若以經濟為條件,就失去了相愛的本意。 愛侶們永遠看不見自己所作的傻事,因為愛情是盲目的。 妻子為青年人的情人;中年人的伴侶;老年人的看護。 一個有理智的人戀愛時,可能像一個狂人,但他決不會像一個傻子。 戀愛是懶人的忙事,是忙人的閑事。 純潔的愛使人類臻於至善;淫逸的愛則使人類敗壞。 愛情的視覺不是眼睛,而是心靈。 你能用金錢買來的愛情,別人也能用金錢把它買去。 我們最初的愛及最後的愛是自愛。 戀愛雖然不是遊戲,但對戀愛的態度豁達一點,總是聰明的。 人在戀愛中是不會聰明的。 丟開一個薄倖的男子,要像丟開一隻脫了跟的破鞋一樣;因為他使你摔了一跤。 對於男子的甜言蜜語,你相信三分之一就好了。 美貌使女人驕傲,貞節使她們聖潔,美德使她們受敬仰。 婚姻是一種獎券。男人以自由作賭注,女人則用幸福作籌碼。 好丈夫應該裝聾,好妻子應該作啞。 男人的誓言是女人的陷阱。 女人的憂慮像她的愛一樣,不是太少就是太多。 情人們的誓言,並不比堂倌口裡的話可靠,因為二者都是慣報虛賬的人。 一個被人戀愛的女子,要是不知道男人重視未獲得的事物,甚於既得的事物,她就等於一無所知;一個女人要是以為戀愛在達到目的以後,還是像熱情未獲滿足以前一樣甜蜜,那麼她一定不曾戀愛過。 一個使性子的女人,就像受到攪動的池水,混濁可憎,無論怎麼口渴的人,也不願啜飲一口。 要是婦人的眼淚有孳生化育的力量,她的每一滴淚都會變成一條鱷魚。 可以量深淺的愛是貧乏的。愛情進了人的心裡,是打罵不去的;它既然到了你的身上,就會佔有你的一切。 愛情的心靈是全然沒有理性判斷力的。 你要是愛她,你就看不清她,因為愛情是盲目的。 智慧和愛情只有在天神的心裡同時存在,人們是不能兼而有之的。 金錢可以買田地,娶妻只能靠運氣。 戀愛是盲目的,戀人們瞧不見他們自己所幹的傻事。 情人們和瘋子都富於紛亂的思想和成形的幻覺,他們所理會的不是冷靜的理智所能了解的。 在熱情燃燒的時候,一個人什麼盟誓都會說出來;這些火焰是光多於熱的,一下子就光銷焰滅,它們所允諾的和它們本身一樣虛妄,你不能把它們當作真火看待。 愛情是彩色氣球,無論顏色如何艷麗,禁不起針尖輕輕一刺。 誤解你的人,不值得你去愛他;了解你的人,他不敢愛你。 女人的魅力在於,她能與你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 愛情不是簡單的童話故事,它是一篇複雜的間諜小說。 男女相悅時說盡好話,男女反目時說盡丑話。 人間沒有永恆的事物。「愛」也如身軀一樣,有茁壯、燦爛;也會枯萎、消失。 一個人想結婚,不是了解透徹,就是一無所知。 愛來的時候,讓原本理性的人變得盲目。愛走了以後,讓原本盲目的人恢復理性。 愛,是動詞。愛,是付出。愛,是關懷。愛,是盡力了解對方的需求,並且不斷改善彼此關係的一種努力。 愛是接受對方,不是企圖改變對方。 在愛情的世界裡,其實都是自己在傷害自己。 雖然有很好的婚姻,卻很少見到快樂的夫妻! 自由是愛的精髓。 婚姻是青春的結束,人生的開始。 幸福的婚姻是經營培養來的,不是偶然撞見的。 不要只把結婚當做是一種享受,而要同時看出它的責任。 像浪費其他的東西一樣,濫用感情也要遭天譴。 舞台上的愛情比生活中的愛情要美好得多。因為在舞台上,愛情只是喜劇和悲劇的素材,而在人生中,愛情卻常常不幸。 人一戀愛,對最深信不疑的事也常常發生了懷疑。 既然失戀,就必須死心;斷線而去的風箏是不可能追回來的。 青年男女的戀愛,事先應要求嚴謹,事後應互相寬容。 如果一個人把生活興趣全部建立在愛情那樣暴風雨般的感情衝動上,那是會令人失望的。 最熱烈的戀愛,會有最冷漠的結局。 戀愛總比婚姻更令人愉快,恰似小說總比歷史更令人愉快。 愛情是盲目的,但婚姻恢復了它的視力。 只有視而不見的妻子和充耳不聞的丈夫才能有美滿的婚姻。 執著造成愛的不清淨,導致不滿足,全然的充實感也無法可得。 愛能給予我們力量而非軟弱。但是,如果它像一般人所誤解的,是與情慾的結合,那就會使人變得脆弱,因為它有所依賴。 選對像也要像選金飾一樣,真金才能保值,K金只能閃爍一時。 愛情就像霧裡看花,婚姻才是實彈射擊。 感情如同雨量,給得過多,容易發生水災;給得過少,容易發生乾旱。 世間如果有永不褪色的戀情,那就不叫「愛」情了。 要使女人回頭轉顧,便是稱讚她美麗。 把你太太曾一直渴求的東西,買來給她,她又會查問你何以有錢去買。 當一個女人忍得住緘默時,可能是她的電話壞了。 婚姻之價值並不是使成年人能養出子女,而是使子女可以造就成年人。 能待妻子如看顧新汽車的人,便是理想丈夫。 婚姻如一對大剪刀,結合起來不能拆開,動作方向常相反,但是有誰插入中間,便會受懲罰。 一個女人能與丈夫和樂相處,比一百本探討快樂童年的書,對子女更有益。 如果你想知道女友和你結婚後,會怎樣待你,只要聽聽她對小弟弟說話的語調。 妻子須多了解丈夫而不必太愛他,丈夫須多愛妻子而不要想去了解她。 一個人一生中的一切行為,最與他人無關的,是他的婚姻。但在我們一生所有的 行動,最會受到他人插手的,便是婚姻。 賢妻便是好嫁妝。 丈夫最好的財富,便是有好妻子與健康。 惡妻可使一個人的家變成人間地獄。 擇妻用耳勿用眼。 擇妻如定下作戰計劃,一誤便無可補救。 我並非不相信一見鐘情,但我認為應該多看一眼。 結婚一次是天職,兩次是愚蠢,三次是瘋狂。 有妻有子的人,是作了財產與命運的人質,獨身的最通常原因是自由。 人不是十全十美的,卻憧憬完全的愛。 真愛是尊重對方的選擇,容讓對方擁有真正的自由。 夫妻生活建立在責任感上,不是建立在完美浪漫的想法上。 世間是個舞台,男人與女人都只是演員。 生活是一種磨擦,感情是一種迷茫。 「戀」的上半部是「變」的開始,失戀的人要懂得「戀」這個字隱藏的玄機。 兩性之間的愛,是一種能力最大的符咒,任何巫術、魔法都不得不對它讓步,但有一種力量能夠抵抗它,那是什麼呢?不是火,也不是空氣和物質,而是「時間」。 結婚——就是無論用何種羅盤都無法發現航路的荒海。 愛情是盲目的,但是愈遠卻看得愈清楚。 在結婚之前,兩眼要睜大。結婚之後,則要閉一隻眼。 女人若不變成一個非女人(經過很大創傷)——就無法得救。 感情沒有公式,沒有原則,沒有道理可循,有人至死還在執著。 戀愛不是慈善事業,不能隨便施舍。 避開不必要的譏嫌,夫妻才能互相信任。 如果你準備結婚,告訴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學名言:「要忍耐對方的缺點。」 婚姻是個陷阱,但有人卻很喜歡這個陷阱。 戀愛中的男女,你就當他(她)是瘋子。 愛情令人發狂。 多情只會換來消瘦。 戴上白紗(結婚),前途茫茫。 夫妻之間,任何一方一意孤行,寧靜、祥和則了不可得。 喜歡是愛的冒牌貨。 如果你真的愛他,那麼你必須容忍他部分的缺點,對方也必須如此對你。 女人回答的「不」,還真讓人搞不清楚到底是肯定詞還是否定詞。 「愛」必須伴隨著永遠的寬恕,而「喜歡」常會為了自己的快樂而犧牲對方。兩者大不相同。 賢婦助夫貴,惡婦壞家門。 佔有和依賴不是愛的形態。 如果能夠把婚姻生活轉化成一種互相尊重的交往,相信家庭的不幸,會降到最低點 有一位少女,人家問她,母親與未婚夫落入海中,她會救誰?她毫不猶豫的回答道:「未婚夫。」 一切真摯的愛是建築在尊敬上面的。 在生命中擁有另一半是受苦,擁有一個好的另一半真的是受苦——由於全然的執著。 如果娶到賢妻,就會成為幸福的人;假設娶到悍妻,就會變成哲學家。 夫妻必須互相尊重,而不是互相拴上鏈子。 世間人所謂的「愛」,在「永恆」的辭典裡找不到。